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肠癌细胞DNA含量与形态学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和扫描显微分光光度计(microspectrophotometry,MSP)对88例大肠癌和腺瘤以及83例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进行DNA含量测定、倍体分析和细胞周期研究,所获数据与临床病理指标和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作比较.结果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DNA含量均为二倍体,DNA指数(DI)为1.00±0.10,MSP直方图为I型.大肠腺瘤的细胞核DNA含量明显低于大肠癌组(P<0.01),而与正常结肠粘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细胞核面积与大肠癌组无显著差异(P>0.05).83例大肠癌细胞中异倍体检出率为68.68%,DI>1.10或<0.90,癌细胞核DNA含量与细胞核面积显著相关(r=0.71,P<0.01).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异倍体检出率上升,二者呈正相关.细胞周期分析表明二倍体癌DNA合成期分数(SPF)介于正常结肠粘膜和异倍体癌之间.异倍体癌病人的术前CEA水平显著高于二倍体癌(P<0.05).FCM的DI值与MSP的模态均值(MV)有很好的相关性(r=0.73,P<0.01),异倍体癌符合率达95%,然而二倍体癌符合率仅50%.结论DNA含量的检测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倍体分析与CEA在评估大肠癌预后是一致的;FCM与MSP的联合应用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和扫描显微分光光度计(microspectrophotometry,MSP)对88例大肠癌和腺瘤以及83例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进行DNA含量测定、倍体分析和细胞周期研究,所获数据与临床病理指标和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作比较.结果正常结肠粘膜的细胞核DNA含量均为二倍体,DNA指数(DI)为1.00±0.10,MSP直方图为I型.大肠腺瘤的细胞核DNA含量明显低于大肠癌组(P<0.01),而与正常结肠粘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细胞核面积与大肠癌组无显著差异(P>0.05).83例大肠癌细胞中异倍体检出率为68.68%,DI>1.10或<0.90,癌细胞核DNA含量与细胞核面积显著相关(r=0.71,P<0.01).随着Dukes分期的升高,异倍体检出率上升,二者呈正相关.细胞周期分析表明二倍体癌DNA合成期分数(SPF)介于正常结肠粘膜和异倍体癌之间.异倍体癌病人的术前CEA水平显著高于二倍体癌(P<0.05).FCM的DI值与MSP的模态均值(MV)有很好的相关性(r=0.73,P<0.01),异倍体癌符合率达95%,然而二倍体癌符合率仅50%.结论DNA含量的检测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倍体分析与CEA在评估大肠癌预后是一致的;FCM与MSP的联合应用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胃泌素 (gastrin ,GAS)mRNA在大肠癌癌组织、近旁粘膜 (距癌组织 <3cm)、远旁粘膜 (距癌组织 >8cm)的表达变化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新鲜标本 5 0例 ,分别取癌组织、近旁粘膜和远旁粘膜 ,匀浆提取RNA ,逆转录巢式PCR扩增检测GASmRNA表达情况。结果 GASmRNA阳性表达率 :癌组织高于近旁粘膜 (P <0 .0 1) ,近旁粘膜高于远旁粘膜 (P <0 .0 5 ) ;低分化癌较高、中分化癌为高 (P <0 .0 1) ;C、D期较A、B期为高 (P <0 .0 1) ;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较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为高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细胞或组织自身分泌GAS ,调节大肠癌的生长 ;GAS的表达变化是大肠癌发病原因之一 ;GASmRNA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0例大肠癌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其中管状腺癌15例(Ⅰ、Ⅱ、Ⅲ级各5例),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各5例,同时,选正常大肠粘膜5例做对照。测定结果:正常大肠粘膜DNA含量为13.54±1.76Au,管状腺癌Ⅰ级22.62±3.36Au,Ⅱ级26.41±0.70Au,Ⅲ级31.12±2.32Au,乳头状腺癌、粘膜腺癌、印戒细胞癌分别为:27.22±1.41Au、27.94±2.41Au、20.4±3.40Au。各组癌细胞DNA含量与正常粘膜:管状腺癌Ⅰ级、印戒细胞癌与管状腺癌Ⅲ级、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相差非常显著(P<0.01),管状腺癌Ⅲ级与Ⅱ级、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相差显著(P<0.05)。随访结果表明:DNA含量越高,分布范围宽、高峰后移预后差。检验结果表明:大肠癌DNA含量可为大肠癌的分类和估价预后提供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胃泌素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对肿瘤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放免法检测32例大肠癌血清及癌组织胃泌素含量。免疫组化标记癌组织有癌近旁黏膜胃泌素、P53蛋白、PCNA表达。结果:癌组织胃泌素与P53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4666,P<0.01),且二者均与肿瘤PCN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8483,r=0.5668,P<0.025)。二者共同表达肿瘤PCNA较各自增高。P53蛋白表达与血清、癌组织胃泌素水平升高有关。癌近旁黏膜P53蛋白表达组较未表达组PCNA表达强度增高(P<0.05),但与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关。结论:大肠癌胃泌素、P53蛋白独自或共同表达均可提高大肠癌增殖活性;癌近旁黏膜增殖状态与P53基因突变有关,但与胃泌素表达及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清及癌细胞内胃泌素水平,探讨胃泌素对大肠癌(LIC)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5例大肠癌患者血清和癌细胞及癌旁粘膜细胞内胃泌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癌胚抗原(CE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相关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大肠腺瘤、癌近旁粘膜及正常粘膜中CEA、TGF-β1表达情况.结果CEA、TGF-β1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9%和69.35%,明显高于两者在大肠腺瘤、正常粘膜中的表达(P<0.05, P<0.01),同时癌近旁粘膜中两者的表达高于正常粘膜(P<0.05);CEA和TGF-β1在大肠癌各组间表达无统计学差异;Dukes A+B期中两者的表达低于Dukes C+D期(P<0.05);两者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结论大肠癌能同时分泌CEA、TGF-β1,两者的过度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Dukes分期、癌组织浸润、转移范围有关;CEA、TGF-β1在大肠癌各组间表达无明显差异;少部分大肠癌近旁粘膜已偏离正常细胞生长状态,具有肿瘤细胞生长代谢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32例大肠活检粘膜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表明:11例大肠腺癌细胞核DNA含量高于正常肠粘膜上皮细胞核DNA含量;18例大肠息肉细胞核DNA含量介于正常肠粘膜和大胸腺癌之间(P<0.01)。检测细胞核DNA含量,可用于判定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并可作为判定早期大肠癌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p感染时胃窦粘膜中D、G细胞密度及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含量是否有异常改变。方法:采用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采用放免法测定Gas、SS浓度,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胃窦粘膜中D、G细胞密度。结果:Hp(+)组较Hp(-)组SS含量明显减少(P<0.01),Gas/SS比值明显增高(P<0.05),D细胞密度明显降低(P<0.01),G/D比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Hp在胃窦部寄生使D细胞密度降低,SS含量减少,抑酸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10.
nm23-H1基因突变及异常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突变及异常表达与大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1)收集63例中国人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同时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2)应用PCR扩增nm23-H1基因全部编码序列第2-5位外显子后,经SSCP法初步筛查基因突变并对异常带型样本进行DNA测序分析;(3)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例大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nm23-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m23-H1基因第2-4位外显子在63例大肠癌组织中(其中20例标本有淋巴结转移)未发现异常突变,仅有15例大肠癌组织nm23-H1基因第5外显子序列存在突变,其第360位碱基发生T-C置换(同义突变);nm-23-H1基因蛋白在大肠粘膜组织中有表达,在部分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比其癌旁粘膜组织低,并与肿瘤转移有相关性,结论:nm23-H1基因突变的大肠癌组织中为小概率事件,大肠癌病类型,有无转移与nm23-H1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nm23-H1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下降与大肠癌的转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iASP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ASPP在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7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ASPP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结果:①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 0.01);②在高?中和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P < 0.01);③在T1~T4期结肠直癌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 < 0.01);④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 < 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结肠组织,且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可能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分泌型Wnt拮抗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 J  Zhu YQ  Luo J  Tao W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54-1957
目的 探讨分泌型Wnt拮抗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结直肠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5-氮杂-2’-脱氧胞苷(DAC)和曲古菌素A(TSA)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SW480进行去甲基化处理。甲基特异性PCR和逆转录PCR分别检测结直肠肿瘤组织及细胞株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和Wnt抑制因子1(WIF-1)基因甲基化和mRNA表达。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不存在sFRP和WIF-1基因甲基化。sFRPl2、4、5和WIF-1在结直肠腺癌甲基化率分别为93.1%(67/72)、83.3%(60/72)、36.1%(26/72)、52.8%(38/72)、84.7%(61/72);腺瘤中分别为87.9%(29/33)、81.8%(27/33)、24.20k(8/33)、57.6%(19/33)、72.7%(24/33);瘤旁正常组织中分别为52.6%(20/38)、28.9%(11/38)、2.6%(1/38)、18.4%(7/38)、23.7%(9/38);与正常黏膜及瘤旁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变性隐窝灶(ACF)中sFRP1、2、4和5甲基化率分别为94.4(17/18)%、77.8%(14/18)、27.8%(5/18)和55.6%(10/18)。sFRP和WIF-1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腺癌、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HCT116细胞株sFRP1、2、4、5和WIF-1基因启动子CpG岛均存在高甲基化。SW480细胞株中仅sFRP1、2和WIF-1存在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mRNA不表达或降低;联合使用DAC和TSA能有效恢复sFRP和WIF-1基因表达。结论 Wnt拮抗基因甲基化是结直肠肿瘤发生常见的早期事件,sFRP1、2、5和WIF-1甲基化有可能成为早期发现结直肠肿瘤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用体外双标记法放射自显影术观察11例大肠癌、10例大肠腺瘤的病变组织及周围粘膜的细胞动力学参数,并与9例正常直肠粘膜对照。发现形态学上正常的肿瘤旁粘膜与癌组织和伴有不典型增生的腺瘤组织有着相似的细胞增殖异常,即细胞标记指数升高,细胞DNA合成时间(Ts)延长。细胞周期时长(Tc)和标记细胞分布也出现明显异常。观察这些指标对于监测大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组织中miR-451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大肠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5对大肠癌组织和大肠癌旁组织,10例大肠腺瘤组织,应用RT-PCR方法检测miR-451的表达水平(以U6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检测MI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大肠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miR-451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组织中明显下调(P < 0.01,P < 0.05)?其中在大肠癌组织中上调6例,下调19例,下调比率76%(19/25)?在大肠腺瘤组织中上调3例,下调7例,下调比率70%(7/10)?MIF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18例,阳性率72%,在大肠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5例,阳性率50%;癌旁组织阳性表达8例,阳性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miR-451与MIF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分化相关(P < 0.05),与年龄?性别?Dukes分期?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相关?结论:miR-451在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低表达,可能通过抑制MIF负向调控了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抗氧化体系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由基与人体大肠癌的关系。方法:通过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了大肠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 Px)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微量元素硒(Se)的含量、维生素E的含量。同时采用患者正常粘膜为对照测定上述各项指标。结果:SOD、CAT、GSH- Px 的活性在肿瘤组织中较正常粘膜显著降低(P< 0.01, P< 0.05,P< 0.01)。MDA、Se 和维生素E 在肿瘤组织中较正常粘膜显著降低(P< 0.01,0.01< P< 0.05,P< 0.01)。结论:人类大肠癌的抗氧化酶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弱,硒代谢异常,裂解类抗氧化剂也有损伤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组织中p53蛋白和MAD2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p53、MAD2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中基因p53、MAD2的表达.结果正常黏膜p53表达阴性,腺癌表达率为5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正常黏膜中MAD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0%,腺癌中MAD2阳性率为8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AD2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无关(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及MAD2基因异常在大肠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用甲基化荧光定量PCR(MethyLight)技术检测44例散发型大肠癌和20例癌旁组织中SFRP2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状况,20例健康志愿者大肠组织作为对照组.同时分析SFRP2基因超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44例大肠癌组织中检出SFRP2基因超甲基化36例(36/44,81.8%),20例大肠癌旁组织中检出SFRP2基因超甲基化8例(8/20,40%),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没有显示SFRP2基因任何甲基化条带.大肠癌中SFRP2基因甲基化较正常黏膜和邻近的正常黏膜更频繁.并且SFRP2基因超甲基化与任何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分期、位置、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没有显著的关联.结论:SFRP2基因超甲基化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SFRP2基因超甲基化可以作为大肠癌筛检的高潜力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直肠黏膜植入5-Fu缓释剂(5-FuSR)后,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其调控基因的变化。方法将25例大肠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两组均在手术前后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观察癌组织病理形态和识别凋亡癌细胞,SP免疫组化法检查给药前、手术后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p53及Bcl-2基因表达状况。结果Ⅰ组用药后24、48、72h外周5-Fu血药浓度维持较稳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72h时门静脉血浓度显著大于外周血(P=0.013);癌组织浓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Ⅰ组术后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术前(P〈0.001);术后癌细胞的增殖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术后较术前显著下调(P=0.03);p53基因突变与非突变者,二者术后Bcl-2表达均较术前下调。结论直肠黏膜下植入抗肿瘤药是术前区域性化疗的最佳途径;5-FuSR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满意,大肠癌细胞凋亡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明显下调,并且对p53基因突变者亦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Han J  Xia C  Gao J  Xing C  Yang X  Tang X  Qiu F  D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7):481-48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 (FCM)对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粘膜组织标本进行VEGF的测定 ,结果用阳性细胞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表示。结合临床资料探讨VEGF和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以及发生、发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VEGF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为 5 7%± 2 9%、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为 2 4 %± 11% ,在癌旁正常粘膜组织标本中的阳性细胞表达百分率为 4 2 %± 2 4 %、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为 16 %± 7% ,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VEGF的阳性表达和结直肠癌Dukes分期相关 (P <0 0 1)。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 ,但与结直肠癌生物学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孙政  曹杰  梁立源  杨平  张通  张伟健  唐伟镖 《广东医学》2012,33(11):1556-1559
目的探讨CCN2及APC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非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cancer,mCRC)及远处转移癌组织各30例中CCN2蛋白及AP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非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及远处转移组织中CCN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6.67%、73.33%和70.00%;而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7%、23.33%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263,P=0.000);APC蛋白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及远处转移组织中均表现为低表达(表达率分别为26.67%、23.33%和16.67%),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均表现为高表达,分别为86.67%、76.67%和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00,P=0.000);CCN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和肿瘤组织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TNM分期及5年生存率相关(分别为2=4.689,P=0.03;2=4.13,P=0.042);APC蛋白表达与CCN2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467,P=0.001)。结论 CCN2基因是一种癌基因,CCN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系,CCN2可考虑作为诊断结直肠癌或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CCN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APC有关,且可能受Wnt信号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