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南核果木(Drypetes hainanensi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包括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HPLC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核果木枝叶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阿魏酸(1)、3,5-二甲基没食子酸(2)、原儿茶酸(3)、阿魏酸(4)、七叶内酯(5)、咖啡酸(6)。结论所得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褐藻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羊栖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2,5-二羟基苯甲醛(2)尿黑酸(3)、尿黑酸乙酯(4)、对羟基苯甲酸(5)、5-乙氧基甲基尿嘧啶(6)、黑麦草内酯(7)、异黑麦草内酯(8)、schiffnerilolide(9)、焦谷氨酸乙酯(10)。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羊栖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苦石莲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I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苦石莲中的化学成分做进一步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全反式-5-脱氧戊糖酸-γ-内酯(all-trans-5-deoxy-pentonic acid-γ-lactone,1)、腺苷(adeno-sine,2)、胡萝卜苷-6’-O-硬脂酸酯(daucosterol-6’-O-stearate,3)、7-acetoxybonducellpin C(4)、caesal-pinin K(5)、norcaesalpinin E(6)、neocaesalpin A(7)、neocaesalpin L(8)、neocaesalpin M(9)。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云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7为首次从喙荚云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肿节风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X  Zhang YF  Yang L  Feng Y  Liu YM  Zeng X 《药学学报》2011,46(11):1349-1351
为了研究肿节风全草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从肿节风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4个倍半萜内酯类成分,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4α-hydroxy-5αH-lindan-8(9)-en-8,12-olide(1)、chloranthalactone E(2)、8β,9α-dihydroxylindan-(5),7(1)-ieb-8α,12-olide(3)和chloranoside A(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板栗种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板栗种皮的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化合物理化性质、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软脂酸-1-甘油单酯(hexa-decanoic acid-2,3-dihydroxypropyl ester,1)、滨蒿内酯(scoparone,2)、异泽兰黄素(eupatilin,3)、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jaceosidin,4)、5,7,4′-三羟基-6,3′,5′-三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6,3′,5′-methoxyflavone,5)、clovane-2,9-diol(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结论化合物3~6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竹叶椒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航  李鹏  朱龙社  谢梅  吴装红 《中国药房》2006,17(13):1035-1037
目的:分析竹叶椒果实化学成分,为竹叶椒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溶剂提取及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与结论:从竹叶椒果实的脂溶性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6个化合物,分别是化合物1香柑内酯、化合物2伞形花内酯、化合物3菌芋碱、化合物4山奈酚、化合物5(3,5-Diacetyltambulin)、化合物6(Zanthonitrile);其中山奈酚系首次从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8,(4):458-460
目的:研究枳实药材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开放ODS柱、制备液相色谱、HW-40F凝胶柱、大孔树脂柱对枳实药材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质谱、氢谱、碳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枳实药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imboxo(1)、胸苷(2)、尿嘧啶(3)、环-(亮氨酸1-异亮氨酸2-丙氨酸3-苏氨酸4-甘氨酸5-苏氨酸6-苯丙氨酸7)(4)、环-(亮氨酸1-亮氨酸2-脯氨酸3-酪氨酸4-甘氨酸5-丝氨酸6-脯氨酸7)(5)、水合橙皮内酯-β-D-葡萄糖苷(6)、伞形花内酯(7)、里那醇苷(8)。结论:化合物1、2、3、8为首次从柑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6为首次从枳实药材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枳实药材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板栗种皮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Blume)的药用资源。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板栗种皮的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NMR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 benzoic acid,1)、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没食子酸(gallic acid,3)、香草酸(vanillic acid,4)、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5)、豆甾-4-烯-6β-羟基-3-酮(stigmast-4-en-6β-ol-3-one,6)、豆甾-4-烯-3,6-二酮(stigmast-4-en-3,6-dione,7)、豆甾烷-3β,6α-二醇(stigmastane-3β,6α-diol,8)。结论化合物7、8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朝鲜淫羊藿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Nakai)中的化学成分。方法朝鲜淫羊藿干燥地上部分用水回流提取后,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用水及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洗脱;50%乙醇洗脱部分的浸膏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用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得到的第5、8、10流份用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色谱分离、制备型HPLC纯化后得到化合物1~8;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朝鲜淫羊藿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淫羊藿苷(icariin,1)、宝藿苷Ⅰ(baohuosideⅠ,2)、箭藿苷B(sagittatoside B,3)、宝藿苷Ⅱ(baohuosideⅡ,4)a、stragalin(5)、3,5,7三羟基4′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酮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鼠李吡喃糖苷(6)、1,2,3,4 tetrahy-dro 3,7 dihydroxy 1(4 hydroxy 3 methoxyphenyl)6 methoxy 2,3 naphthalenedimethanol(7)、朝藿定C(epimedin C,8)。结论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西沙海绵Agelas aff. Nemoechinata 二氯甲烷/甲醇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PLC、HPLC等分离方法对该海绵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结构鉴定技术,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海绵甲醇粗提物的二氯甲烷/甲醇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agelasine B (1)、2-oxo-agelasine B (2)、2’-oxo-agelasidine C (3)、2-甲酸吡咯负离子 (4)、2-甲酰胺吡咯 (5)、9-甲基腺嘌呤 (6)和尿嘧啶 (7)。结论 化合物1、2、3、4和6均为首次从该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核桃楸皮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中药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Maxim.)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核桃楸皮的水提取物用硅胶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解析、理化常数分析及文献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核桃楸的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8羟基蒽醌1羧酸(1)、山柰酚(2)、杨梅苷(3)、槲皮苷(4)、4,5,8三羟基α萘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5)、4,5,8三羟基α萘酮5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4为首次从核桃楸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银杏内酯A、B的绝对构型,并对银杏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圆二色谱法并依据Klyne内酯八区-扇形区律对银杏内酯A、B的绝对构型进行分析讨论;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1H-NMR1、3C-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银杏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芫花素(genkwanin,1)、异鼠李素(isorhamnetin,2)、山奈酚(kaempferol,3)、槲皮素(quercetin,4)、白果内酯(bilobalide,5)、银杏内酯A(ginkgolide A,6)、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7)、银杏内酯C(ginkgolide C,8)、芦丁(rutin,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结论银杏内酯A、B的绝对构型与文献报道相符。  相似文献   

13.
无花果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无花果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及精制,并利用UV、IR、1H-NMR、13C-NMR、MS等光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无花果根乙醇提取液的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化合物1)、羽扇豆醇(lupeol,化合物2);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鉴定为补骨脂素(psoralen,化合物3)、香柠檬内酯(bergapten,化合物4)及胡萝卜苷(daucosterol,化合物5)。结论:化合物1、2和5为首次从无花果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并鉴定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北五味子藤茎体积分数为95%乙醇的冷浸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chisandrin B(1)、五味子醇B((+)-schizandrol B,2)、五味子素C((-)-schisandrinc,3)、五味子甲素((+)-deoxyschizandrin,4)、(+)-gomisin M1(5)、(-)-dihydroguaiaretic acid(6)、(-)-aus-trobailiguan6(7)、尿嘧啶(uracil,8)。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北五味子藤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中南药学》2018,(3):310-313
目的研究苦楝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在室温条件下,采用75%乙醇浸提,对得到的浸膏依次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利用硅胶柱色谱、Spe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获得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特征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其中4个为柠檬苦素类化合物:12-O-methyl-1-O-deacetylnimbolinin B(1)、12-O-methyl-1-O-tigloyl-1-O-deacetyl-nimbolinin B(2)、12-O-ethyl-1-deactylnimbolinin B(3)、6α,11β-diacetoxygedunin(4);1个为黄酮类化合物:3'-O-methylcat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以上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7,(9):1229-1231
目的:研究天葵抗氧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天葵抗氧化活性部位,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天葵抗氧化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木兰碱(1)、格列风内酯(2)、红景天苷(3)、阿魏酸(4)、染料木素(5)、2,4-二羟基苯甲酸(6)、绿原酸(7)、咖啡酸(8)、4-羟基香豆酸(9)。结论:该研究首次证实了天葵的抗氧化活性部位的部分活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板栗种仁的化学成分(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离并鉴定板栗种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板栗种仁的95%(φ)乙醇溶液回流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ESI-MS和TLC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 benzoic acid,1),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没食子酸(gallicacid,3),胡萝卜苷亚油酸酯(daucosterol-6′-linoleate,4),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ergost-6,22-diene-3β,5α,8α-triol,5),3′,3″-di methoxylarreatricin(6)。结论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白树(Suregada glomerulata(Bl.)Bail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手段对白树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树枝叶中分离得到12个二萜,分别鉴定为3α,17-dihydroxy-ent-pimara-8(14),15-diene(1)、3β-acetoxy-1-one-8β,14α-epoxy-13,15-abiatene-16,12-olide(2)、gelomulide D(3)、gelomulide E(4)、泽漆内酯丙(helioscopinolide C,5)、3β-acetoxy-8β,14α-dihydroxy-1-one-13,15-abiatene-16,12-olide(6)、3β,6β-diacetoxy-1-one-8β,14α-epoxy-13,15-abiatene-16,12-olide(7)、gelomulide A(8)、gelomulide G(9)、泽漆内酯甲(helioscopinolide A,10)、泽漆内酯丁(helioscopinolide D,11)、泽漆内酯乙(helioscopinolide B,12)。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白树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为首次从白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鉴定鸡冠花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20柱色谱、重结晶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提取分离鸡冠花子的化学成分,用UV、IR、EI-MS、ES-MS、1H-NMR、13 C-NMR、HMQC及HMBC等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鸡冠花子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对羟基苯甲醛(2)、齐墩果酸(3);从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tigmast-5-en-3-ol,oleate(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5)、胡萝卜苷(6)、芹菜素(7)、木樨草素(8)、鸡冠花苷(9)。结论:化合物4~6首次从鸡冠花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是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药连翘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等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对乙醇基苯甲醛(2),对羟基苯乙酸(3),对香豆酸(4),对羟基苯基乙酸乙酯(5),1-(4-羟基苯基)-2,3-二羟基丙酮(6)。结论:化合物2、5、6为首次从连翘属(Forsythia)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