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单纯斗蓬野(Mantle Field)放射治疗Ⅱ—Ⅱ期何杰金氏病53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该期何杰金氏病治疗原则进行讨论。 临床资料 1974年6月~1986年2月收洽的何杰金氏病例中,共有53例Ⅰ~Ⅱ期的病人单用前、后斗篷野进行了放射治疗。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对何杰金氏病的诊断、病理、分期等认识的提高、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采用合理的放疗与化疗的综合治疗,使何杰金氏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本院自1979年10月开始对何杰金氏病开展了大面积不规则野(简称大面积野)放射治疗,至1984年6月共收治30例,与同期采用的局部野照射的35例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恶性淋巴瘤化疗常引起各种副反应,如骨髓、免疫机能抑制,以及胃肠、神经毒性反应等。本文着重分析中药扶正在防治化疗对骨髓、免疫机能抑制方面的效果。一般资料我院肿瘤内科自1979年5月至1982年12月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患者4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2组:化疗加中药扶正组(治疗组Ⅰ)20例,其中何杰金氏病8例,淋巴肉瘤12例,单纯化疗组(对照组Ⅱ)20例,其中何杰金氏病4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我科1985年5月~1987年5月用EBVD方案治疗何杰金氏病20例和CEO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7例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全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何杰金氏病20例,(其中淋巴细胞为主型4例,结节硬化型2例,混合细胞型13例,未分型1例)。  相似文献   

5.
小儿恶性淋巴瘤50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恶性淋巴瘤在小儿肿瘤中,仅次于肾母细胞瘤居第二位。恶性淋巴瘤依组织形态分为何杰金氏病及非何杰金氏两种。本文仅就我院1979~1988、3月,九年问收治,行化疗及(或)放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小儿恶性淋巴瘤(何杰金氏病9例,非何杰金氏病41例)报告于下。对象及结果 1979~1988,3月,在我科行化疗的恶性淋巴瘤计376例,其中小儿恶性淋巴瘤50例(50/376)占13.3%,据年龄统计10岁~15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40例Ⅰ、Ⅱ期膈上何杰金氏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早期何杰金氏病纵隔侵犯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并对今后的治疗原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张莹 《肿瘤防治研究》1999,26(2):150-151
 淋巴瘤在中国、欧美或中国不同的地区其发病是不尽相同的。本文采用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LymphomaStudyGroupILSG)拟定的新分类法,对珠海地区1980~1996年17年间报告的47例淋巴瘤(包括13例何杰金氏病和3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重新分类,得出结论显示:1低发的淋巴瘤(0.21%);2低发的何杰金氏病(0.06%);3低发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0.15%);4低比例的T淋巴瘤(88%);5高比例的B细胞性淋巴瘤(91.2%);6低比例的低度恶性淋巴瘤(58%)。珠海地区据此与国内外淋巴瘤不同的区别特点有待进一步地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1965年8月至1968年12月,作者等共治疗淋巴网细胞瘤(何杰金氏病)155例。病期分布为Ⅰ期91例(Ⅰ_A63例,Ⅰ_B28例),Ⅱ期64例(Ⅱ_A29例,Ⅱ_B35例)。其中110例的病理类型为:淋巴细胞为主型4例,结节硬化型82例,混合型21例,淋巴细胞消减型2例,未分型1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傅红 《实用癌症杂志》1989,4(3):213-215
恶性淋巴瘤系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1832年英国病理学家Thomas Hodgkin首先报道7例原发于淋巴结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1),1865年Smuel Wilks命名为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直到1955年Gall根据组织学特征,将恶性淋巴瘤正式划分为何杰金氏淋巴瘤(HD)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大类(2)。  相似文献   

10.
混合性淋巴瘤指在一个淋巴结或结外同一部位一个肿瘤内含有两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成分。以往的所谓混合成分多为不同类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混合。作者报告了9例何杰金氏病(HD)与非何杰金氏病共存的混合性淋巴瘤。其中2例为复发性肿瘤。1例最初活检标本中含有滤泡性和弥漫性大细胞NHL,伴有不能分类的HD;而在复发后的标本中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40例恶性淋巴瘤病人,其中何杰金氏病13例,Ⅰ期1例,Ⅱ期6例,Ⅲ期5例,Ⅳ期1例。非何杰金氏病27例,Ⅰ期1例,Ⅱ期6例,Ⅲ期15例,Ⅳ期5例。自1983年11月~1988年11月采用~(60)C_o线一次全淋巴区照射,6Gy21例,8Gy19例。皆按中线平面剂量计算。剂量率6~13cGy/分。待血象恢复后再于病灶处小剂量照射30Gy/3周,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近期效果满意,CR26例,PR12例,余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BEOD方案是治疗何杰金氏病较好方案。我们对1989年11月~1997年5月我科收治晚期复发常规化疗无效何杰金氏病人42例用BEOD方案治疗后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了解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并与目前报导相比较。方法 42例病人均采用BEOD方案化疗2周期以上。结果 完全缓解(CR)26例,占61.9%。部分缓解(PR)8例,占19%。有效率(RR)34例,占80.9%。结论 本方案对晚期复发常规化疗无效病例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CEP方案。总有效率高于目前报导。因此治疗晚期复发常规化疗无效何杰金氏病,该方案仍为较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来,何杰金氏病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Ⅰ、Ⅱ期已高达85%—99%,即使Ⅲ6、Ⅳ期的病人应用化疗后5年生存率也可达50%左右,现将化疗在何杰金氏病中的应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1960~1975年间在诺丁汉地区患有何杰金氏病的284名病例中,有43%发生肺部侵犯,说明肺部侵犯是何杰金氏病的一个常见征象,它比胸膜、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的侵犯更属屡见。通过16年以上期限的研究,作者对肺部受侵犯的122例加以分析。作者按Lukes等(1966)的分类标准,将全部胸片加以复习,确定何杰金氏病肺部侵犯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PGL)较为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易误诊为胃癌。现将我院从1979年到1987年期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10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予以讨论。一般资料年龄;23~54岁,平均40.5岁。性别:男6例,女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天~5年。病理分型:何杰金氏病1例,其余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小淋巴细胞型2例,无裂细胞型3例,不能分类2例,弥漫型混合细胞型1例,小裂细胞型1例。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β_2—微球蛋白(β_2—m)、铁蛋白(SF)RIA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大量报导,特别发现多种血液病及实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浓度异常增高,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报告14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清β_2—m、SFRIA结果,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对象:本文选用1988年~1992年收治的14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06例,女性27例,年龄5岁~77岁,平均41岁。何杰金氏病(HD)31例,非何杰金氏病(NHL)112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强化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成功地用于治疗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治疗的长期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何杰金氏病长期存活者继发的恶性病变主要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上皮恶性变极为罕见。本文报导2例年青的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和化疗后发生胃腺癌.2例患者发生胃腺癌的年龄分别为14和24岁,与胃癌通常的发病年龄显著不同.一例因结节硬化性何杰金氏病,二次共接受5500rad 的放射治疗,并采用COPP 联合化疗方案治疗2年。发病5年后,因进行性体重减轻、疲劳和腹胀,做胃内窥镜检查发现为未分化胃腺癌。行部分胃切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我科1985年5月至1987年5月用EBVD方案治疗何杰金氏病20例和CEOP方案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7例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全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何杰金氏病18例可评价疗效,CR8例(CR率44.4%),PR7例,(PR率38.9%)总有效率83.3%;非何杰金氏淋巴病23例可评价疗效,CR16例(CR率69.6%),PR7例(PR率30.4%),总有效率100%。 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多数较轻,不需治疗,白细胞下降不显著,4例因白细胞低合并感染,无死亡者;多数有脱发;未见肝肾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者12次;未见心脏扩大或心衰者。 本文结果表明表阿霉素疗效与阿霉素相似,毒副作用较阿霉素轻。  相似文献   

19.
关于何杰金氏病的多核 R-S 细胞和单核何杰金氏细胞的起源问题仍有争论。作者通过免疫电镜观察溶菌酶和α-1-抗胰蛋白酶的活性来研究何杰金氏病,因为它们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的标志。作者应用免疫电镜方法,检查了7例何杰金氏病患者的淋巴结,其中5例为混合细胞型,1例为结节硬化型,1例为淋巴细胞消减型。R-S 细胞,何杰金氏细胞以及非典型的单核或多核细胞均经电镜鉴定为异常细胞。研究结果证明,何杰金氏病的诊断性细胞有4例溶菌酶呈阳性反应,而对α-1-抗胰蛋白酶全部呈阳性反应。这是首次免疫电镜研究报告,证明何杰金氏病的诊断性细胞含有这些物质,但与巨噬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环硫铂治疗恶性淋巴瘤24例的Ⅱ期试验。用药每次平均0.91mg/kg,静注,每周一次,3周为一疗程。何杰金氏病5例中3例达PR(60%),缓解期4~5周;非何杰金氏病19例,6例(32%)达PR,缓解期4~10周,达PR病人的中位缓解期5周。主要毒性为呕吐和轻度的骨髓抑制,未见肾毒性。恶性淋巴瘤对环硫铂是敏感的,可用于恶性淋巴瘤的联合化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