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荧光素钠及吲哚青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治疗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系统对9例9眼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分析比较2种检查影像学特征。结果FFA检查主要影像学表现为动脉前期或动脉早期瘤体部位血管丛状或斑状高荧光;静脉期高荧光灶渗漏融合;晚期瘤体呈弥漫性强荧光。其中3例瘤体表面夹杂不规则的点片状低荧光;6例瘤体表面及周围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5例可见与瘤体周围RPE带状萎缩相应的透见荧光。ICG早期可见瘤体由不规则血管网状高荧光组成;中期瘤体呈强荧光团;晚期所有病例均有特征性的"冲洗现象"。ICGA比FFA更清晰显示瘤体范围。结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ICGA影像比FFA影像更具特征性,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边界;FFA则能显示视网膜血管及RPE的继发性损伤。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在共焦激光扫描(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cSLO)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中的临床表现特征。方法采用眼底彩色照相,共焦激光扫描(cSLO)同步完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ICGA),对6例6眼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接受ICGA检查的6眼中,5眼瘤体周围有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区;5眼瘤体晚期有明显排空。3眼可见瘤体下方有带状RPE萎缩;1眼FFA合并黄斑囊样水肿。结论cSLO的ICGA检查,对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脉络膜转移癌的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脉络膜转移癌的两种血管造影表现特征。 方法 在17例24只患眼,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 arphy, ICGA)检查,将两种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根据转移至眼底部位、时间、肿瘤种类,眼底造影表现分为(1)孤立型:FFA检查瘤体在弱背景荧光下渐出现针尖样点状荧光,晚期荧光增强融合呈斑驳样荧光,ICGA表现和FFA相似,但荧光出现较晚,有时可见一强荧光边,如肿物薄扁,则通过肿物如同透镜,可透见下面的脉络膜血管。(2)弥漫型:两种造影显示早期瘤体遮挡荧光,晚期呈不均匀强荧光。(3)小转移癌:两种造影检查瘤体早期不显荧光,晚期呈弱点状荧光。 结论 两种造影检查对诊断均有帮助,如FFA诊断有困难,ICGA可协助诊断。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7, 18: 92-95)  相似文献   

4.
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 方法 诊断为渗出型AMD的患者31例(39只眼),年龄50~82岁,视力范围:指数/30cm~0.7,全部完成了眼部检查、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分析和比较FFA和ICGA图像特征。 结果 FFA诊断为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26只眼中,ICGA诊断为典型CNV有15眼,占57.7%。FFA诊断为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不伴CNV)4只眼中,有1只眼ICGA诊断为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伴典型CNV。FFA和ICGA对瘢痕组织诊断的眼数及特性相近。 结论 与FFA相比,ICGA可提高对AMD典型性CNV的诊断率,扩大对AMD的治疗范围。(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76-8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 方法 用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仪对70例CSC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ICGA同步检查。 结果 79只眼FFA检查有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渗漏。ICGA检查23只眼的脉络膜血管充盈迟缓;79只患眼有脉络膜血管扩张充血;78只眼的RPE渗漏处有脉络膜血管的通透性增高;27只对侧健眼有同样的改变;19只患眼和6只健眼有RPE脱离;21只眼有RPE的色素脱失、萎缩和/或带状萎缩。 结论 脉络膜血管异常是CSC的基本ICGA特征。(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4-16)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激光扫描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临床诊断为疑似脉络膜血管瘤35例患者。方法对临床疑似为脉络膜血管瘤患者35例,彩色眼底照相后,行30°及150°视野共聚焦激光扫描血管造影检查。主要指标共聚焦激光扫描血管造影的成像特征。结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为所有35例患者动脉前期或动脉期即显荧光,至动静脉期荧光增强、融合,荧光素渗漏,其间夹杂斑点状弱荧光;静脉早期瘤体呈多湖状,可见血管网形态,晚期荧光素渗漏呈强荧光区。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早期可清晰显现瘤体由脉络膜血管团组成,随后染料渗漏,荧光增强,融合呈强荧光灶。150°广角视野共聚焦激光扫描眼底成像提供了瘤体的整体形态。结论激光扫描血管造影技术中FFA和ICGA同步造影及全景造影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C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 方法 16例病人采用ICGA和FFA检查,对两种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ICGA检查81.2%的肿物不显荧光或晚期呈弱荧光,62.54%肿物可见有诊断特征的瘤体血管,FFA检查仅12.5%肿物可见瘤体血管,肿物在FFA晚期呈强荧光不能确诊时,ICGA可见瘤体血管以助诊断。 结论 脉络膜黑色素瘤ICGA图像特征有助于诊断.(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3-5)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倍频532 nm激光光凝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choroidal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21例21眼患者行倍频532 nm激光治疗.治疗后2周、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最长5 a),包括眼压、眼底照相、FFA及ICGA检查;如发现仍有活动性渗漏者,再次行眼底激光治疗.结果 经激光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15例,无变化4例,下降2例.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平复,瘤体高度下降、呈青灰色,FFA和ICGA显示病灶无荧光渗漏,OCT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增厚、瘢痕形成.21例患者在激光治疗中期和后期未见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倍频532 nm激光光凝是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高度近视眼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图像特征。方法对27例(54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分别进行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共焦激光荧光素及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 ,ICG)同步血管造影。结果ICGA显示19只眼有漆裂纹,其中10只眼见漆裂纹中间有点、片状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 占52.6%。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仅7只眼有明 显的漆裂纹。ICGA与FFA均显示14只眼有多灶性萎缩,ICGA显示3只眼伴有粗大的脉络膜血管 。结论ICGA可更清楚地显示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视网膜的变性萎缩、漆裂纹及并发的CNV,有助于预后的评价。(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01-203)  相似文献   

10.
眼底血管造影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32例32眼患者进行了FFA与ICGA检查,并对他们的图像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FFA图像中32例瘤体处均出现了小点状及斑驳状高荧光;发现瘤体内血管14例,占43.75%;FFA与ICGA同时发现瘤体内血管11例,占34.37%;FFA发现瘤体表面及周围视网膜脱离共20例,包括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8例;视盘荧光染色21例.ICGA图像中发现瘤体内血管15例,占46.87%;瘤体内始终不显荧光者14例,早中期瘤体内不显荧光晚期仅见斑点状弱荧光者3例共17例,占53.12%;视盘荧光染色2例;视网膜脱离无FFA清晰.结论ICGA图像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特异性不是很大,对伴发于脉络膜黑色素瘤表面的视网膜病变不如FFA清晰.如能两者结合则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 ypio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6例PCV患者7只眼的临床资料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 检查资料。 结果 PCV患者早期眼底仅可见橘红色病变,随病情进展出现出血 、渗出、水肿、浆液性和(或)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 脱离,病程长者可出现视网膜、脉络膜萎缩。FFA检查1只眼病变处脉络膜血管网扩张,6只眼见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造影过程中荧光渗漏,晚期呈强度不均的强荧光片;ICGA检查5只眼早期显示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末端扩张呈息肉状,晚期脉络膜血管结构不清,息肉状扩张仍然可辨,7只眼均有形态独特的孤立或簇状分布的息肉状强荧光点,晚期仍有染料存留。 结论 PCV患者眼底可见橘红色病变及出血、渗出和RPE脱离,FFA及ICG检查可见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末端息肉状扩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69-332)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目的探讨脉络膜破裂(choroidal rupture,CR)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 scein angiography,FF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同步检查的意义。方法对17例眼挫伤致CR患者的17只患眼进行FFA和ICGA同步检查,并对FFA和ICG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R部位FFA显示为强荧光,ICGA显示为弱荧光;5只眼(29.4%)ICGA显示CR 长度较FFA所显示的长;有6只眼(35.3%)在出血灶内,ICGA显示出FFA不能显示的隐匿CR带。结论ICGA较FFA能更好地确定脉络膜裂伤的范围和程度 ,FFA和ICGA同步检查能全面地了解CR的程度和眼底各组织的病理变化。(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30-3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nterior isc hemic optic neuropathy , AION)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ICGA &; FFA)特征,探讨AION的病因 和发病机制,以及ICGA和FFA在AION诊断和研究方面的价值。方法对比分析AION患者31例32只眼和非AION眼底病患者38例38只眼ICGA&FFA同步检查的图 像以及AION患者的视野检查资料。结果AION组中视盘全部或 部分位于脉络膜血液供应分水带内的眼数显著多于非AION (P<0.005);所有接受检查眼通过视盘的分水带都为垂直状,视盘两侧脉络膜血管充盈较上下方为快。AION 患者的分水带分型与视盘缺血部位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ICGA早期视盘无荧光 ,晚期视盘缺血区均无荧光,非缺血区主要表现为不均匀荧光。结论AION的发病与盘周脉络膜血液供应状态有关。ICGA在对AION的诊断和研究方面比FFA 具有更大的价值。(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11-114)  相似文献   

14.
脉络膜炎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脉络膜炎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下的表现特征。 方法 对13例(16眼)脉络膜炎患者均作了ICGA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 结果 ICGA可显示临床和FFA所发现不了的脉络膜炎性损害灶,其表现为:①脉络膜血管扩张,扩张的血管呈节段样外 观、边缘粗糙;②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的斑片状强荧光;③脉络膜充盈缺损;④脉络膜炎性水肿所致的异常暗背景荧光;⑤涡静脉扩张。 结论 ICGA不仅能较好的评价脉络膜炎的血液循环受损程度,而且能较全面地观察到脉络膜炎所致的损害病灶。(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92-94)  相似文献   

15.
Stargardt病的FFA和ICGA同步造影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Stargardt病在同步进行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荧光表现。方法:使用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Heidelberg Retina Angiography,HRA),对7例14眼典型的Stargardt病患者进行FFA和ICGA同步造影检查,对所摄取的同步图像进行同期对比分析。结果:14只眼的FFA检查均表现出明显的脉络膜湮没征(choroidal silence sign or dark choroid),ICGA则能显现脉络膜血管,但有10只眼的脉络膜血管影像比正常的暗。黄斑部病变在FFA检查中,14只眼均表现为典型的横椭圆形强烈的透见荧光,而在ICGA检查中,早期14只上均表现出比周期更强的脉络膜血管荧光,晚期(>20分钟)有8只眼发现围绕黄斑病灶有一环形的弱荧光晕,8只眼除黄斑病灶外还伴有黄色斑点,在FFA检查中,黄色斑点大部分表现为高荧光斑,而在ICGA检查中则在大部分表现为低荧光斑,偶而有散在的高荧光点。结论:FFA和ICGA同步造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同一病变部位,在同一时刻,不同造影的不同荧光表现,其联合应用可以加深对Stargardt病病理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