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易并发血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发色底物显色法、ELISA法等检测 16例健康人 (对照组 )、5 3例高血压病 1、2、3级患者血浆中的分子标志物———血栓烷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PGF1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Ⅰ - 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1- 2级高血压组及 3级高血压组病人 ,血浆TXB2 、t-PA含量、PAⅠ- 1含量及活性、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t -PA活性、6 -K -PGF1α…  相似文献   

2.
<正>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大多数心肌梗塞的原因,但亦有人发现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同样可以出现冠状动脉血拴形成,血液学研究证实UA时血液中存在凝血相纤溶系统的激活。为全面了解UA患者的凝血、抗凝、纤溶、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我们选择了14项有关指标,旨在证实UA是否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患者血栓前状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时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2例CHF患者及38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纤维蛋白原(F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m-r)、内皮素-1(ET-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结果不同程度CHF患者的血浆PAI-1、Fg、ET-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CHF存在血栓前状态,并与CHF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指标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通过对24例PAf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ebrand factor,vWF)水平的检测,比较它们与无房颤患者区别。结果PAf组D-二聚体、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g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Af患者存在PTS,D-二聚体、vWF可以作为PAf患者检测PTS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前体蛋白(Tp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诊断肺癌血栓前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支气管肺癌患者60例,30例Ⅰ~Ⅲa期手术患者作为手术组,30例Ⅲb~Ⅳ期化疗患者作为化疗组,2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vWF?GMP-140?TpP,荧光生化法定量检测Hcy?结果:① vWF?GMP-140?TpP?Hcy检测,手术组高于对照组(P < 0.01),术后明显高于术前(P < 0.01);化疗组高于手术组(P < 0.01),化疗后明显高于化疗前(P < 0.01),第1次化疗明显高于第3次化疗(P < 0.01)?②腺癌组与其他病理类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其余各病理类型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vWF?GMP-140?TpP?Hcy均可作为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的血液标志物,其中TpP?Hcy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AL合并血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2例AL患者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采用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4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与43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患者血浆D-D、vWF∶Ag、GMP-140含量明显增高(P〈0.01),凝血时间延长(P〈0.05)。结论:AL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7.
龚波  俞菁  李雪华  李海川 《血栓与止血学》2009,15(4):173-174,178
目的 检测妊娠中、晚期糖尿病(GDM)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探讨其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及其在血栓前状态(PT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CA1500型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正常妊娠妇女、妊娠中晚期糖尿病妇女各30例,以及正常妇女20例血浆标本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S)、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等指标的测定。结果 妊娠中、晚期糖尿病组Fbg、vWF、D-D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中期妊娠糖尿病组Fbg、vWF、D—D(2.87±0.35mg/L、183.8%±19.5%、0.55±0.31mg/L)明显高于中期正常孕妇组(0.614-0.29mg/L、252.7%±15.2%、3.37±0.753mg/L,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妊娠糖尿病组Fbg、vwF:AG、D—D与晚期正常孕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中晚期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测定妊娠中晚期糖尿病患者有关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发展、血栓前状态的判断以及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及机制。方法:对10 2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4项能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分子标志物。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浆vWF :Ag、血浆GMP 14 0、D 二聚体水平较正常明显升高,t PA活性下降。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着血栓前状态及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糖尿病的病情及血管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血栓前状态的实验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探讨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定量检测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IB).结果:①高血压1和2级组FIB、血黏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1和2级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3级组FI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3级组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1和2级组与高血压3级组FIB、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浆黏度与FIB呈正相关(r =0.297,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1.
彭清  王小洁  卢建刚  杨悠 《四川医学》2014,(9):1143-114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 收集到我院就诊的163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国际通用的简易智力状况量表得分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将患者分为2组:认知功能障碍组作为病例组41例,认知功能正常组作为对照组122例。按统一方法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收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脂,血糖,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浆!-颗粒膜蛋白(GMP-140)等。结果 文化程度、饮酒史、年龄、舒张压、Fib、GMP-140、vWF及PAI-1及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Fib、vWF及PAI-1与认知功能成正相关(OR值分别为1.112,12.346,1.368,1.107,2.303,P〈0.05),舒张压与认知功能成负相关(OR值为0.631)。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除与舒张压、年龄、文化程度相关外,还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Fib、vWF及PAI-1相关,这说明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25例1,2级高血压病患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每天5-10mg共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浆vWF,D-D,tPA和PAI-1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高血压组血浆vWF,D-D和PAI-1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tPA和tPA/PAI-1比值显著性降低(P<0.01);治疗后血浆vWF,D-D和PAI-1水平明显下降(P<0.01),tPA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性改变(P>0.05),tPA/PAI-1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可明显改善1,2级EH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这可能与其减少血栓性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3.
高辉  奚水  徐苓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10):89-92
目的 通过去势建立绝经大鼠模型,观察绝经对大鼠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方法 将32只9~10月龄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实验组手术去势,对照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1周或10周处死。采用凝血酶比浊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采用发射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D-二聚体(D-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采用放射性核素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含量。 结果 在绝经早期,血浆FIB含量明显升高,血浆ATⅢ活性无明显变化;血浆PAI-1含量呈升高趋势;血浆vWF含量显著升高,同时血浆NO含量显著下降;随着绝经时间延长,到绝经晚期,与对照组相比,PAI-1含量显著增加,而血浆FIB含量有所回落,血浆ATⅢ活性显著升高;血浆vWF含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血浆NO含量有所回升。在绝经早期及绝经晚期,血浆TXA2和PGI2同步升高,D-D含量各组间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在血栓形成的不同环节,绝经事件发挥了不同的影响,导致绝经早期血栓形成风险增加;随着绝经时间延长,各相关参数达成新的平衡,血栓风险回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患者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于万全县中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4例患者透析前、后血液标本,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应用间接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sCD40L、凝血酶-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血液透析后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可溶性P-选择素、sCD40L、凝血酶-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内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性增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透析过程合并应用肝素,但单节血液透析患者仍处于高凝状态,需要寻找更多有效的降低高凝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法对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肾活血中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D-二聚体(D-dimer, 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 FDP)水平、凝血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并对患者妊娠结局进行评价。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D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显著降低(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显著延长(P<0.05)。治疗组Fib降低值和TT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19例妊娠,成功妊娠11例,妊娠成功率为57.9%;治疗组妊娠20例,成功妊娠18例,妊娠成功率为90.0%。两组妊娠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法协同阿司匹林能明显改善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提高患者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血循环中血细胞组织因子促凝活性(tissue factor procoagulant activity,TF-PCA),观察有疑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疑似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以及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时,TF-PCA的改变及其在判断血栓前状态中的意义。方法受检病例95例(其中疑似DIC组12例,疑似DVT组36例,DM组47例)为我院近期住院和门诊患者,正常对照组38例为体检正常自愿献血者。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全血复钙时间检测全血细胞TF活性(tissue factor clotting time,TiFaCT),根据全血凝固时间缩短的程度(△s)来判断TF-PCA的强弱,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疑似DIC组、疑似DVT组及DM患者组TF-PCA分别是(85.8±16.9)△s、(69.8±17.5)△s、(67.1±21.4)△s,与正常组(30.4±25.1)△s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疑似DIC患者、疑似DVT患者和DM患者在LPS刺激后TF-PCA明显增强,TiFaCT对于血栓前状态的诊断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和认知功能特点。方法偏头痛组(n=60)和健康对照组(n=46)均行头MRI和P300的检查,观察有无脑白质变性和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并分析脑白质变性组偏头痛患者P300的变化。结果①偏头痛组头MRI显示12例脑白质内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对照组有3例脑白质内异常信号。②偏头痛组患者P300的潜伏期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波幅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③偏头痛组患者脑白质异常者P300潜伏期显著长于头MRI正常偏头痛患者,波幅显著低于头MRI正常偏头痛患者。结论偏头痛患者可能存在脑白质变性和认知功能障碍,脑白质病变加重了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孕中期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与孕晚期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 100例糖筛查异常孕妇(妊期24~28周)行75 g OGTT,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妊娠糖耐量受损(GIGT)组和妊娠期糖尿病(GDM)组,计算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AUC-OGTT),于分娩前测定血浆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和三酰甘油(TG)等8项血栓前状态参数,比较三组参数变化,将4段血糖值及AUC-OGTT分别与血栓前状态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GDM组PLT、PT、aPTT显著小于NGT和GIGT组(P0.05),而MPV、Fbg、D-D、TG显著大于NGT和GIGT组(P0.05);GDM组HCT显著大于GIGT组(P0.05);AUC-OGTT与HCT、MPV、Fbg、D-D、TG呈正相关,与PLT、PT、aPTT呈负相关,与血栓前状态异常参数的个数呈正相关。结论 OGTT异常的孕妇具有明显的血栓前状态,AUC-OGTT可作为预测孕晚期血栓疾病风险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止血功能的调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59例尿毒症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同型半胱氨酸(Hcy)、P-选择素(P—selectin)、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蛋白C(PC)、蛋白S(PS)、D二聚体(D-D)的水平,并比较各指标在尿毒症组与正常组(n=30)间的差异;同时评价尿毒症患者各止血功能指标与血清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尿毒症患者的血浆vWF、Hcy、TpP、FPA、TAT、PS、D—D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Pselectin和PC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尿毒症组Hcy与GFR(r=-0.369,P=0.04)和Cr(r=0.274,P=0.039)呈显著相关性,尿毒症患者所有检测的止血调节指标中,Hcy、vWF、FPA、Tp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尿毒症患者止血功能变化以凝血亢进为主,其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血小板活化功能受损,Hcy、FPA和TpP能为临床提供较好尿毒症患者的止血功能调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