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立白芍总甙免疫调节作用的数学模型刘烨,赵文龙,徐旭东,杨振华,王斌,陈敏珠(天津钢管公司培训中心,天津300301)白芍总甙(TotalglucosidesofPaeony,TGP)对免疫细胞有浓度依赖性的双向调节作用[1],即在低浓度情况下,随T...  相似文献   

2.
白芍总甙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免疫调节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5,11(6):475-478
  相似文献   

3.
白芍总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L929细胞株细胞毒检测法,观察了白芍总甙(TGP)对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Φ)产主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适量LPS(5mg·L-1)诱导大鼠腹腔MΦ培养上清在6h对L929细胞杀伤百分率最大.TGP(2.5mg·L-1)能促进LPS诱导大鼠腹腔MO产生TNF,但不改变其动力学过程。TGP(0.5~250mg·L-1)对LPS诱导MΦ产生TNF量效曲线呈钟罩形.提示TGP对MΦ产主TNF具有浓度依赖性双向调节作用。不同浓度TGP对L929细胞无直接杀伤作用,亦无rhTNF-α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芍总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因子的调节机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相似文献   

5.
白芍总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晚近研究表明,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 的发生与巨噬细胞(macrophage,M)的异常活化和Ts细胞功能降低有关。Mφ异常活化可产生过量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及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等活性物质,它们在大鼠AA及人类风湿性关  相似文献   

6.
白芍总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化学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L_(25)~((5)4)对影响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鲁米诺依赖的化学发光(LDCL)实验因素—鲁米诺浓度、细胞浓度、酵母多糖浓度、酵母多糖调理时间等进行了探讨,表明其最佳反应组合水平为:100μmol/L—5×10~6/ml—10g/L—45min大鼠腹腔Mφ在有或无白芍总甙(TGP)的条件下体外培养12h,用上述各因素的亚适水平进行LDCL测定,结果表明,TGP在0.09—2.25mg/L范围内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Mφ的LDCL强度,当TGP浓度增至11.25mg/L时,CL降低,量效曲线呈钟罩形趋势,提示该药对LDCL的影响有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芍总甙对T细胞调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用超适量免疫及~(60)Co照射加输注受训胸腺细胞等方法,诱导抗原特异性T_s和T_h细胞,并经过继性转移系统测定其功能及自芍总甙的作用,结果表明,白芍总甙(5 mg·kg~(-1)·d~(-1)×8 d,ip)对超适量2,4-二硝基氯苯(3 mg)或羊红细胞(SRBC,4×10~9)诱导的环磷酰胺敏感的T_s细胞均有促进作用,前者表现为受体鼠的耳肿度(Δwt7.4±s2.8mg)与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3.4±s0.9)×10~(-3)cpm明显分别低于溶媒对照组的耳肿度(Δwt13.6±s3.2mg)和淋巴细胞转化(10.9±s2.8)×10~(-3)cpm,后者表现为溶血素抗体生成(A 0.26±s0.05)明显低于溶媒对照组,白芍总甙(5mg·kg~(-1)·d~(-)×10 d,ip)对小鼠辐照后低剂量SRBC(2×10~8)诱导的T_h细胞亦有增强作用,使受体鼠的溶血素抗体生成(A 0.74±s 0.10)明显高于溶媒对照组(A 0.57±s 0.06),提示白芍总甙对不同条件下分别诱导的T_s和T_h细胞均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白芍总甙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白芍总甙(TGPs 5~40mg/kg)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并在50~125mg/kg时抑制大鼠热板反应,作用高峰在0.5~1h,还分别加强吗啡、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作用,但纳洛酮(2mg/kg)不影响TGPs的镇痛作用,TGPs(0.25~0.5μg/ml)亦不影响低频场刺激的豚鼠回肠纵肌收缩。提示TGPs有镇痛作用,但可能不是由于兴奋阿片受体所致。  相似文献   

9.
福氏完全佐剂致炎后d18,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刀豆素A(3mg·L-1)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水平,脂多糖(6mg·L-1)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s)产生IL-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大鼠。0.5~312.5mg·L-1白芍总甙(TGP)、芍药甙(PF)和白芍总甙去除芍药甙(TGP-PF)均能浓度依赖性地增强AA大鼠低下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量效曲线均呈钟罩形),降低AA大鼠PMΦs过度产生IL-1(量效曲线均呈倒钟罩形)。其中,2.5~62.5mg·L-1TGP的调节作用显著强于PF和TGP-PF各等剂量组。这些结果表明,上述三种药物均具有浓度和机能依赖性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TGP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白芍总甙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报道TGP的免疫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TGP 5 mg·kg~(-1)·d~(-1) ip 5~8 d对Cy诱导的小鼠DTH反应增高或降低呈反向调节,也可拮抗Cy诱导的小鼠溶血素生成量下降,表现出双向调节特征。TGP本身无有丝分裂原样作用,但终浓度45和450 ng/ml可促进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同样浓度还可促进NDV诱导的人脐血白细胞产生IFNα,TGP的这种免疫增强作用可能是其体内向上恢复免疫功能的机理之一。TGP 5~10 mg·kg~(-1)·d~(-1) ip 4~8 d对DXM抑制小鼠溶血素的生成及DTH反应无明显拮抗作用,同时TGP还可使正常小鼠和DXM处理的SRBC致敏小鼠血浆CS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1.
沈斌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38-39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联合甘草酸苷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亚急性湿疹患者21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3组,每组70例。A组患者采取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点滴进行对症治疗,B组患者给予白芍总苷胶囊进行对症治疗,C组患者给予静脉点滴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口服白芍总苷胶囊;均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体征变化,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gE定量、嗜酸粒细胞计数等。结果治疗后,C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清IgE以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甘草酸苷治疗可有效缓解亚急性湿疹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白芍总甙对实验性肝炎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白芍总甙(TGP 10、20mg·kg~(-1),d~(-1)×7d·ip)预防给药可明显对抗D-半乳糖胺或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血清白蛋的下降及肝糖原含量降低.并使形态学上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得到明显地改善和恢复。同时超微结构上肝细胞内线粒体的肿胀、内浆网的空泡变性、溶酶体的脱落也得到明显恢复.上述保护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造模过程分别同步灌胃给予TGP 50、100、200 mg/(kg·d)和辛伐他汀(SV)1.8 mg/(kg·d),共12周,并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主动脉形态结构改变并进行病变分级;比色法测定血清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含量;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炎症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GP干预组大鼠主动脉病理性形态结构改变呈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TGP 200 mg/(kg·d)组最为显著。TGP 100、200 mg/(kg·d)组病变分级显著降低,血清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MDA、ROS含量均降低。其中,TGP 200 mg/(kg·d)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TGP 100、200 mg/(kg·d)组大鼠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含量降低,且TGP200 mg/(kg·d)组炎症细胞因子(IL-10)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GP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而对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研究了白芍总甙(TGP)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TGP 50 mg·kg~1·d~1 ig,连续11d对大鼠多发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同时可使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升高的H_2O_2和白细胞介素(IL-1)水平下降,并可使AA大鼠低下的胸腺细胞有丝分裂原反应及脾淋巴细胞产生IL-2能力恢复正常。表明TGP对AA大鼠有抗炎和机能依赖性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芍药总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利用HPLC-DAD方法,梯度洗脱,测定了10批芍药总苷样品。色谱条件为:SupelcosilTM LC-18分析柱(5 μm,150 mm×4.6 mm),柱温25 ℃,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水(磷酸调pH为3.0),流动相A梯度洗脱(10%~45%乙腈),分析时间为50 min,时间为0,5,25,27,38,40, 50 min,A(%)为10,15,18,30,35,40, 40%。结果10批芍药总苷样品得到的色谱指纹图谱有22个共有峰,可分为3个部分:保留时间0~5 min处,出现3个小峰;保留时间5~20 min处,有8个峰,其主要特征峰5,6和7均在此区域,通过与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及紫外光谱比较,5和6号峰分别鉴定为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保留时间20~36 min处,有11个峰,另一个主要特征峰12在此区域。最强峰为6号峰,其次为12,5和7,相对峰面积比值为5∶6∶7∶12=0.267~0.348∶1∶0.108~0.135∶0.405~0.537。相同色谱条件下测定了白芍药材的HPLC图谱,其结果与芍药总苷有很好相关性。结论芍药总苷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及专属性强,可结合含量测定用于全面控制芍药总苷的质量,确保每批产品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对NAFLD模型大鼠肝脏保护的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40只。高脂饲料喂养建模后,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组、白芍总苷高剂量组、白芍总苷低剂量组各10只。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血清中ALT、AST、GST、SOD和GSH-PX酶的活性及MDA含量;测定血清中IL-1、TNF-α和TGF-β的水平;各组取肝脏做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病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模型对照组大鼠ALT、AST、GST活性和IL-1、TNF-α、TGF-β含量显著升高,经非诺贝特和白芍总苷干预后,模型组大鼠的ALT、AST、GST活性和IL-1、TNF-α、TGF-β含量均降低回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LFD模型大鼠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干预治疗后,模型组大鼠SOD、GSH-PX活性大大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芍总苷对高脂引起的NAFLD模型大鼠有肝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异常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白芍总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丽  李慧 《中南药学》2010,8(2):128-131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备大鼠UC模型,检测白芍总苷对大鼠UC模型血清中TNF-α、IL-6、IL-8、IL-10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TNF-α、IL-6、IL-8含量明显增高,而IL-10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剂量TGP组及SASP组TNF-α、IL-6、IL-8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TGP组与SASP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可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TNF-α、IL-6、IL-8的含量,而显著升高IL-10的含量,有治疗UC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