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根治术中血糖及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根治术中血糖及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 2 0例择期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 (Ⅰ )和单纯全麻组 (Ⅱ ) ,分别于麻醉前 (T1)、诱导插管后 5min(T2 )、手术 6 0min(T3 )、术毕 (T4)及拔管后 30min(T5)抽取静脉血 ,测定血糖及皮质醇的浓度。结果 Ⅰ组患者的血糖自T3 时段升高 (P <0 0 1) ,皮质醇自T4时升高 (P <0 0 5 ) ;Ⅱ组患者的血糖自T2 时就升高 (P <0 0 5 ) ,皮质醇自T3 时升高 (P <0 0 1)。两组间血糖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Ⅰ组的升幅较Ⅱ组小 ;皮质醇浓度在T3 、T5时Ⅰ组升幅较Ⅱ组减低 (P <0 0 5 )。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低胃癌根治术中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浓度的升幅 ,减轻手术引起的内脏牵拉反应及应激反应 ,是胃癌根治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围拔管期心血管的反应。方法对4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复合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麻醉前用药、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术前、拔管前5min、吸痰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对照组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强烈,在吸痰拔管时、拔管后5min的HR、SBP、DBP明显高于拔管前5min和复合组,以吸痰拔管时最为明显。复合组仅在吸痰拔管时HR、SBP升高,拔管后5min基本恢复,DBP变化不明显。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或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原有高血压、冠心痛患者尤为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布加氏综合征患者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46例择期布加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单纯全麻组;Ⅱ组全麻复合硬膜外组.分别与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术中探查、术毕、拔管抽取静脉血测定血中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的值.结果Ⅰ组术中血糖、皮质醇测定值与麻醉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较麻醉前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Ⅱ组麻醉前后测定值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布加氏综合征手术时内分泌影响小,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全麻结合硬膜外阻滞并术后镇痛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全麻结合硬膜外阻滞并术后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54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例,Ⅰ组全麻结合硬膜外阻滞并术后镇痛,Ⅱ组硬膜外阻滞并施术后镇痛,Ⅲ组硬膜外阻滞不保留术后镇痛。观察围术期血糖(BS)和胰岛素(Ins)的浓度变化。结果:Ⅰ组术中和术后BS平稳,Ⅱ,Ⅲ组术中和手术结束时BS明显升高,但术后24hⅡ组降到下,Ⅲ组仍显著升高。术后三组Ins均有明显升高。结论:全麻结合硬膜外阻滞并施术后镇痛较单纯硬膜外麻醉能更有效地减轻有效地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对普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普胸患者病人随机分成A组(全麻+硬膜外组)和B组(单纯全麻组)分别于麻醉前(T0)、诱导气管插管后10 min时(T1),手术切皮后10 min(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拔管后1 d(T4),抽颈内静脉血测皮质醇的含量。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MAP、HR、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气管插管后A组各时点的MAP明显低于B组(P〈0.01),心率明显慢于B组,两组患者皮质醇水平诱导气管插管后开始升高,手术结束时达高峰(P〈0.05),拔管后1 d基本正常;B组自诱导气管插管后皮质醇的含量升高幅度均大于A组(P〈0.05)。结论单纯全麻时患者皮质醇的含量明显升高,而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患者皮质醇的含量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阻滞手术区域的传入神经和交感神经, 从而阻断该区域内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 使脑垂体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减少, 有效降低了全麻诱导及术中的应激反应,避免循环的剧烈波动.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保证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插管、手术强刺激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硬膜外阻滞可减少全麻药物的用量,加快患者清醒.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在单纯全麻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下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肺功能。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139例,ASAⅠ~Ⅱ级,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n=69)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EG组,n=70)。所有患者术前均测量肺功能,EG组诱导前,于T10~11椎间隙放置硬膜外导管。G组和EG组麻醉诱导均靶控输注异丙酚,靶浓度设为4.0μg/mL,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μg·kg-1·min-1、芬太尼2μg/kg、罗库溴铵0.6 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术中采用七氟醚(MAC=1.0)和异丙酚(2.0μg/mL)静吸复合,G组每隔1.5 h追加芬太尼和罗库溴铵,EG组诱导后硬膜外注射0.5%罗哌卡因8~12 mL,之后每小时追加4~5 mL,每隔1.5 h追加芬太尼和罗库溴铵。标准化辅助用药及通气量。测量术毕拔管后四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对应下的肺功能。所有值均在患者头高45°,仰卧位测量。结果 TOFR恢复至0.9, EG组与G组的肺功能最大肺活量(FVC)[(2.27±0.69) vs (2.04±0.60)]、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2.03±0.62) vs (1.73±0.56)]、呼气峰流量(PEF)[(5.20±1.49) vs (4.32±1.4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FR恢复至1.0时,EG组与G组的FVC [(2.45±0.67) vs (2.07±0.67)]、FEV1[(2.23±0.62) vs (1.84±0.51)]、PEF [(5.91±1.69) vs (4.58±1.45)]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比单纯全麻更有利于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在上腹部或胸部手术时的应用情况,探讨其麻醉方法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择期需行上腹部或胸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例。实验组(A、B两组)硬膜外加全麻,对照组C组单纯全麻。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等。结果实验组心率及血压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毕停药至清醒时间及清醒程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上腹部及胸部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浅全麻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高血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6 0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 +全麻组 (A组 ,n =30 )和全麻组 (B组 ,n =30 ) ,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糖的变化。结果 :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糖较平稳 ,B组平均动脉压在气管插管和拔管的过程中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糖术终较术前有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能有效地抑制术中应激反应 ,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我院在胸腔手术时采用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阻滞 ,效果良好 ,且可进行术后镇痛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胸腔手术 6 73例 ,男 437例 ,女 2 36例 ,年龄 17~ 82岁 ,ASAⅠ~Ⅲ级 ,手术为肺癌根治 ,肺大泡结扎 ,食管癌根治 ,贲门癌根治 ,纵隔肿瘤切除 ,一侧全肺切除 ,肺叶切除 ,血气胸剖胸探查止血等。手术历时 1.5~5 .5小时。其中 2 5例合并糖尿病 ,术前血糖控制较好 ,38例合并高血压 ,术前血压控制较平稳 ,6例合并冠心病 ,17例合并完全或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肺功能轻度减退 43例 ,中度 2 8例 ,重度 9例。方法 … 相似文献
11.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皮质醇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皮质醇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n=20)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n=20)。麻醉诱导前、手术1 h、术毕和术后1 d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用ELISA检测IL-2、IL-4、和IL-10水平。结果:GA组围术期血浆皮质醇浓度与麻醉前比较明显增高(P<0.05或0.01),IL-2和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轻度增高;GEA组围术期血浆皮质醇浓度、IL-2、IL-4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但与G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0比麻醉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不良应激反应和免疫抑制,并能保持细胞因子的平衡,是胃癌根治术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阻滞对全麻气管插管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单纯全麻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插管、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方法 选择无心、肺、脑疾患8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和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分别记录插管及拔管前后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 2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能有效抑制全麻气管插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3.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食管或肺手术开胸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全麻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 全麻组(B组),每组15例。A组麻醉方法为:经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1㎎/㎏,芬太尼3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0mg/kg诱导后全麻插管,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2~4mg/kg/h,吸入异氟醚保持呼气末浓度0.6~1.0MAC;此后每小时追加芬太尼2g/㎏,维库溴铵0.05mg/kg。B组麻醉方法为:于胸6~7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注入1%利多卡因3ml;经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3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0㎎/㎏诱导后全麻插管,吸入异氟醚保持呼气末浓度0.5~0.8MAC;此后每小时追加维库溴铵0.05mg/kg;手术开始前10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 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10ml,每1.5h追加半量;术毕前20min接止痛泵(0.5mg芬太尼 80㎎左旋布比卡因 生理盐水共100ml)。分别于麻醉前,术后6h,24h3d,5d,7d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结果与麻醉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CD3 ,CD4 ,CD8 ,CD4 /CD8 均有所下降(<0.05;),但A组下降显著大于B组(<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能够减轻麻醉和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中血糖、生长激素、皮质醇及胰岛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悦琥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5(1):26-27
目的通过检测单纯全麻和全麻并胸段硬膜阻滞开胸手术患者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及生长激素的变化,比较两种麻醉方法抑制手术时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将28例ASA~级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G组10例G C组18例):G组按照常规方法诱导后进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术中静脉注射维持麻醉;G C组先行胸5~6椎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后给予1.5%利多卡因,调节阻滞平面达胸2~10后,开始全麻诱导。分别于麻醉前、切皮时、胸腔探查、关胸四个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血清血糖、生长激素、皮质醇及胰岛素的值。结果G组血糖在探查时9.2±2.3及关胸时10.9±3.8均高于G C组7.4±1.6、9.0±1.8;生长素G组在切皮时7.0±9.9、探查时12.8±8.3及关胸时15.9±10.8均高于G C组4.2±6.0、10.9±7.0、13.7±7.9;而G组的血皮质醇在切皮200.8±162.3、探查228.7±114.8及关胸时242.1±185.0逐渐升高,并显著性高于G C组156.5±36.9、165.2±57.8、208.9±44.3;随着血糖的升高两组的胰岛素均逐渐升高,但G组在探查时16.7±6.5及关胸时19.9±6.6高于G C组13.5±4.7、16.3±4.6。结论开胸手术时使用全麻加硬膜外阻滞能有效的抑制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使患者在术中更为安全平稳,麻醉效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3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Ⅲ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PCEA组。三组分别于麻醉前(TO)、术毕(T1)、术后1天(T2)、术后3天(T3)、术后5天(T4)及术后7天(T5)六个时间点取外周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结果 三组术毕及术后1天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1天下降较为显著,与诱导前比,Ⅰ组P〈0.01,Ⅱ、Ⅲ组P〈0.05。术后3天,Ⅲ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基本恢复(P〉0.05),术后5天,Ⅱ Ⅲ组各项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7天三组数据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及术后硬膜外镇痛能减轻胃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缩短免疫抑制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食管癌根治术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但据文献报道,单纯全麻手术的病人术中、术后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升高,再加上吸痰、插管和拔管的强烈刺激可致剧烈的心血管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病人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诱导方法对老年人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以便在临床中选择适合老年人的麻醉诱导方法。方法 选择 2 0例老年人上腹部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为硬膜外麻醉加全麻诱导 ,对照组为单纯全麻诱导 ,用Engle 4 0 0 0型多功能监护仪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时、插管时 ,插管后 1 5分钟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患者于插管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 ;实验组上述指标上升不明显。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诱导用于老年人诱导插管循环功能稳定 ,是一比较理想的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50例直肠癌病人,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的效果。方法50例病人,ASAⅡ~Ⅲ择期成人手术,年龄30-75岁,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25例。观察记录麻醉用药量,入室时,出室时,插管后,术中,术毕拔管时MAP,HR,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麻醉用药量差异显著,A组明显少于B组,MAPA组低于B组,苏醒及拔管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术后镇痛效果A组优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直肠癌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少,便于管理,苏醒快,拔管时间提前等优点,且便于术后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胃癌手术患者血浆IL-2、IL-4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ASAⅠ~Ⅱ级需行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A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B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A、B两组均为对照组;C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即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后体内IL-2、IL-4、NO含量。结果三组患者在麻醉后切皮前体内IL-2、IL-4、NO含量无明显变化,A、B两组患者手术后2 h、l d、3 d IL-2、IL-4含量明显降低,而C组患者IL-2、IL-4含量只在术后1 d降低,且降低的幅度小于A、B两组患者。切皮后2 h、1 d、3 d,C组患者较A、B组患者NO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患者相比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以及复合全麻,对体内IL-2、IL-4的抑制作用弱,且能增加体内NO的含量,减少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50例直肠癌病人,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的效果。方法50例病人,ASAⅡ~Ⅲ择期成人手术,年龄30-75岁,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25例。观察记录麻醉用药量,入室时,出室时,插管后,术中,术毕拔管时MAP,HR,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镇痛效果。结果两组麻醉用药量差异显著,A组明显少于B组,MAPA组低于B组,苏醒及拔管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术后镇痛效果A组优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直肠癌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用药量少,便于管理,苏醒快,拔管时间提前等优点,且便于术后硬膜外镇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