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习近10年来的有关文献,发现针刺、艾灸、穴位注射、针刀、针药结合等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同时认为针灸治疗该病可能通过以下机理: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椎动脉刺激、调节神经体液、双相良性调节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国内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方法,为进一步探索提供思路.方法:系统回顾及总结了近十年来相关文献的内容.结论:针灸防治VBI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和优势,其作用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常见症状为阵发性眩晕,常伴恶心、呕吐.多因动脉硬化、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所致.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晶  孟智宏 《天津中医药》2012,29(4):406-40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黏度增高、椎动脉及其周围神经丛受刺激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是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的功能缺损,常见症状为眩晕,可伴发呕吐、耳鸣、眼球震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岩 《四川中医》2008,26(9):115-116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剌五加60ml、加维脑路通0.6g,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10天.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颈项部诸穴联合药物治疗,可更多改善眩晕及脑血流速度等症状,进一步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研究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用穴位为颈夹脊穴、风池、后顶、大椎等.所选用的穴位都以近部取穴为主,尤其以颈部夹脊穴为多.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针灸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用穴位为颈夹脊穴、风池、后顶、大椎等。所选用的穴位都以近部取穴为主,尤其以颈部夹脊穴为多。以阵发性眩晕或头痛为主要特征,针刺可以调节血管运动平衡,兴奋动脉壁细胞上的B受体,使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对血流速度增高型,由于针刺对血管壁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血管痉挛解除,管径扩张而致血流速度减缓。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的疗效,与药物尤其是西药相比,其优势在于见效快,疗程短,复发率低,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8.
阳碧发  熊永祥 《陕西中医》2003,24(4):347-347
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均为门诊病人 ,并经地市级以上医院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为观察对象。其中男 2 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45岁 ,平均年龄 62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3个月 ;伴颈椎病 1 5例 ,动脉硬化 4例 ,高脂血症 6例 ,骨质增生 30例 ,骨质疏松 2 1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益气活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薄氏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腹针和普通体针干预1疗程,观察和比较两组综合疗效及首次治疗后眩晕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50.0%,总有效率86.1%:试验组治愈率55.5%,总有效率88.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针治疗后VBI患者眩晕症状早期缓解更显著.结论:腹针对VBI患者眩晕症状的早期缓解有明显优势,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2例。结果:治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  相似文献   

13.
祛邪扶正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祛邪扶正、平肝熄风、育阴潜阳为法,随证加减,治疗53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疗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62天,平均21天。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脑病科常见疾病,其原因为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干、小脑、内耳缺血,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眩晕随头部转动或体位变化而出现,并几分钟,几个小时或几天不消失。患者出现共济失调、眼震、视力下降、吞咽困难、偏头痛、心悸等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疗效。方法对 70例VBI患者分别用葛根素 (治疗组 )和复方丹参 (对照组 )静滴治疗 ,疗程 7~ 14天 ,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快 ,2 4小时内有效率为 37.14 % ,72小时内有效率达 74 .2 9% ;对照组分别是 8.2 5 %、2 2 .86 %。 2组总有效率分别是 84 .5 9%、6 2 .2 9%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葛根素治疗VB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17.
关世玲  连清  白燕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136-113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突发眩晕、复视、平衡失调和吞咽困难等脑干和小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有时可伴交叉性瘫痪,单个肢体、偏侧甚至双侧肢体无力或  相似文献   

18.
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基虎 《四川中医》2000,18(7):26-2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以眩晕为主症。自1998年2月至1999年6月笔者运用自拟颈复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42例,并与西药治疗30例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月。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6岁,平均63岁;病程最短6小时,最长2周。两组病人均参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学》[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眩晕诊断标准作出中西医双重诊断,且排除内耳性眩晕、肿瘤、…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形成脑梗死,导致昏迷、肢体瘫痪、脑神经麻痹、失明等。尽快终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1],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等多种名称.现代医学对此病缺乏特效疗法,1999年来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报道较多,均有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