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皮下接种成瘤与原位接种成瘤在内环境不同情况下对肿瘤生长、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肝癌细胞系HepG2进行体外培养.将BALB/c裸鼠随机分为皮下瘤接种、肝脏原位细胞接种两组.观察裸鼠成瘤率、裸鼠存活率、肿瘤生长速度、肿瘤病理学特点及远处脏器转移.结果 HepG2细胞体外生长状态良好,增殖活跃.皮下接种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对周围组织有侵袭,但无转移.肝脏原位细胞接种组成瘤率100%,肿瘤呈结节状膨胀性生长,对周围肝组织和腹壁有侵袭,肝内转移率70%,肺转移50%.结论 HepG2细胞皮下和肝原位接种易成瘤,可用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体内研究的实验模型.如果进行HCC的侵袭转移的机制及药物干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肝原位接种成瘤更能模拟人类肿瘤生长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化疗对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HepG2人肝癌细胞株构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成瘤后实验组给予10 mg/kg奥沙利铂腹腔注射化疗,每周1次,共3次.最后1次化疗后第7天,将2组裸鼠体内的残余肿瘤修剪成相同大小的瘤块再接种于新的裸鼠肝脏内.再接种后第6周,测量肿瘤大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侵袭转移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化疗预处理组裸鼠肿瘤体积分别为(2 376.29±573.69) mm3和(1 637.23±338.68) mm3 (P<0.05).对照组裸鼠肿瘤均未发生肝脏、腹腔和肺转移,化疗预处理组裸鼠肿瘤发生肝内转移率为83.3% (P=0.015),腹腔转移率为50%(P=0.182),肺转移率为50% (P=0.182).结论 HepG2肝癌细胞在奥沙利铂化疗后生物学行为显著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腋下移植与原位移植两种骨肉瘤荷瘤裸鼠模型制作方法在成瘤率、成瘤时间、瘤体生长变化,特别是肺部转移情况的差别.方法 将骨肉瘤细胞分别接种到裸鼠左侧腋下及裸鼠股骨髓腔.6周后处死裸鼠,肉眼及光镜下观察两组肿瘤的肺部转移情况,比较两组肿瘤肺部转移率及转移灶的不同特点.结果 与原位接种方式相比,腋下接种方式操作简单、成瘤快,肿瘤组织表面容易较早发生摩擦破损(P<0.05),肿瘤内部也较早发生缺血坏死现象(P<0.05).在相同接种时间下,腋下接种组裸鼠肺部肿瘤转移率低(P相似文献   

4.
人胰腺癌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高转移裸小鼠胰腺原位移植模型。方法:将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和裸鼠胰腺,比较两组移植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情况。结果:胰腺癌皮下移植模型与胰腺原位移植模型的体内成瘤率、生长率和形态学上均无显著不同,但前者呈局限性生长,后者的9周转移率为93.8%,其中淋巴结转移、腹膜播散和肝转移发生率各占93.3%、73.3%和53.3%,且肝肿瘤结节CEA阳性,AFP阴性。结论:胰腺癌细胞SW1990的胰腺原位移植模型明显优于皮下移植模型,为一较理想的“拟人”胰腺癌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CWR22Rv1(22Rv1)(下面简称22Rv1)分别在皮下和前列腺原位接种后的成瘤性和转移率。方法采用原位接种及皮下接种两种方法将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22Rv1分别接种于裸小鼠体内,以裸鼠出现恶液质、处于濒死状态作为观察终点,颈椎脱臼法处死。尸解并观察荷瘤部位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局部淋巴结自发性转移情况,并取皮下肿瘤、原位肿瘤、肝、肺、肾、膀胱、盆腔淋巴结标本,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和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原位接种22Rv1组的裸小鼠成瘤率达到10/10,淋巴结转移率为9/10;原位接种DU145组的裸小鼠成瘤率达到10/10,而淋巴结转移率为1/10。两种细胞皮下接种法的裸小鼠成瘤率均达10/10,但未检测到任何淋巴结转移。结论对这两种细胞株采用原位接种法建立裸鼠人前列腺癌原位模型获得成功,用22Rv1细胞建立的原位模型淋巴结转移率高于DU145组,为前列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及筛药提供了模型。  相似文献   

6.
陶莹  于玮  王珏  贺志立  段雪晶  朱艳培  李晶  李宁  戴洁 《北京医学》2012,34(12):1065-1067
目的 探讨利用人肝癌细胞系,建立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在肝细胞癌自杀基因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人肝癌细胞系Be17402和HepG2,制备皮下移植瘤,后将肿瘤组织接种于裸鼠肝内,建立裸鼠肝原位移植瘤模型.HE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裸鼠皮下成瘤率为100.0%(4/4).肝内接种肿瘤,裸鼠存活率100.0%(32/32),成瘤率81.3%(26/32);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成浸润性生长;肺、肠系膜淋巴结等组织器官未见肿瘤转移灶.结论 应用人肝癌细胞系建立的裸鼠肝原位移植瘤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人肝癌的解剖学特征,但肝癌转移模型的建立方法尚需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胃癌裸鼠胃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 .方法 :用人胃癌细胞悬殊液接种于裸鼠皮下 ,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 ,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 ,称为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 ,并与直接用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皮下、腹腔、尾静脉的移植瘤模型比较 ,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及组织学变化及细胞动力学改变等生物学特性 .结果 :肿瘤组织块保留了人胃腺癌的组织学特片 ,尾静脉注射与直接原位接种成瘤率均为6 0 % ,间接原位接种模型移植成瘤率为 80 % ,皮下与腹腔接种成瘤率均为 10 0 % .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6 0 % ,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 33.3% (P <0 .0 5 )尾静脉移植瘤模型仅见肝脏转移 ,实验过程中裸鼠衰竭处死后的肺脏经连续组织切片未见瘤细胞侵袭 .移植瘤细胞具有分泌CEA的功能 ,细胞动力学检测显示以五倍体细胞为主 .结论 :人胃癌裸鼠皮下 -胃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行学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 ,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稳定的裸鼠盲肠黏膜原位种植癌及转移模型。方法将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注射接种于裸鼠盲肠黏膜下,HE染色及人癌胚抗原(CEA)免疫组化检测接种后不同时期的盲肠原位瘤,腹腔淋巴结、肝、肺组织转移情况。结果盲肠接种HCT116细胞后2周,90%裸鼠均长出直径2~5 mm的盲肠原位瘤;接种后4周开始有腹腔淋巴结转移,12周时淋巴结转移率100%;接种10周时见肝、肺有转移,12周时肝、肺转移率分别为60%、39%。结论利用盲肠黏膜下原位接种HCT116细胞法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可模拟结肠癌临床原位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简便且成瘤率高,为深入研究结肠癌转移机制的基础研究提供理想、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并比较三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胃癌肿瘤细胞悬液、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块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块种植于裸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三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结果: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胃癌成瘤率为5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37.5%,肝转移发生率为25%;皮下瘤块的原位成瘤率为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62.5%,肝转移发生率为50%,腹水形成率为6.25%;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肝转移发生率为75%,腹水形成率为12.5%。细胞悬液成瘤时间较皮下肿瘤组织块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移植延迟2—3周,而后两者无差异。结论:三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移植为最优,且更具有人胃癌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
人胃癌裸鼠胃原位种植转移模型的建立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胃癌裸鼠胃原位种植转移模型。方法: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悬液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鼠胃浆肌层,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及组织学变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肿瘤组织块保留了人胃腺癌的组织学特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成瘤率为100%(20/20),肝脏转移率为45%(9/20)。结论: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行学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肝癌新抗原相应抗体对肝癌诊断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提高肝癌诊断率的标记物。方法:应用重组克隆抗原表达的血清学鉴定(SEREX)技术筛查获取新的肝癌抗原(HCC-1-8和HCC-3-13)。对23例健康人及12例肝癌患者进行上述两种抗原相应抗体的免疫检测及甲胎蛋白(AFP)定性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23例健康人抗HCC-1-8及抗HCC-3-3为阴性,AFP定性检测为阴性;12例肝癌患者抗HCC-1-8及抗HCC-3-13阳性检出数分别为10例和11例,AFP阳性者6例,阴性者6例,其中6例AFP阳性者抗HCC-1-8阳性反应5例,抗HCC-3-13阳性反应6例,6例AFP阴性者抗HCC-1-8阳性反应5例,抗HCC-3-13阳性反应者5例,结论:HCC-1-8和HCC-3-13相应抗体在AFP阳性健康人未检出而在肝癌患者阳性检出数高于AFP,初步提示肝癌病人血清中两种新肝癌抗原的相应抗体检测较AFP灵敏,有望作为提高肝癌诊断率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血液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为输注化学药物(简称为化疗)及高浓度营养物质.而化疗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局部毒性反应,如静脉炎、血管硬化、闭锁,发疱性化疗药物外渗后容易发生皮下坏死.目前,临床传统的化疗用药途径为反复浅静脉穿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造成病人的痛苦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我科自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对150例血液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外周静脉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有效解决了化疗患者的输液难题,现将整体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标记物 CD34 ( QBend10 )在鉴别肝细胞癌和肝硬变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在 2 1例肝细胞癌、4例肝炎肝硬变、4例轻度肝炎组织中对肝窦血管 CD34的表达进行观察 ,并对上述组织进行网状纤维染色。  结果 :CD34在所有肝细胞癌中血窦标记阳性且染色强 ,而癌旁组织则标记阴性 ,肝硬变及肝炎组织均标记阴性。网织纤维染色在所有肝细胞癌中有减少。  结论 :CD34在肝细胞癌血窦中表达不同于其它肝病 ,因而在鉴别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硬变以及在细针穿刺活检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差异表达的表达序列标签(EST)的结构与功能,指导实验研究。方法:应用Blastn、SequencherTM、ORF Finder和DNASIS等软件分析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的EST的全长、开放读码框、电子表达谱、染色体定位和编码蛋白质的功能。结果:获得2条新的cDNA全长序列;2条EST分别定位于2p13~15、3p14;高表达EST主要表达于肿瘤组织,低表达EST主要表达于正常组织;高表达基因编码蛋白质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前mRNA加工和细胞骨架组装,低表达基因编码蛋白质与机体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结论:生物信息学技术有助于高效、快速地克隆、鉴定新基因。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或肝细胞癌(HCC)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预后较差。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多效的植物抗毒素,对肿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研究证实Res可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介导体液免疫应答、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拮抗肿瘤血管生成影响肿瘤的发生过程。本文就以上内容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热碘油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H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CRFA)治疗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62例HCC分为单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组30例,HTACE联合CRFA治疗组32例.比较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及血清甲胎蛋白(AF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评价疗效.结果 TACE(联合组)组的肿瘤显著坏死率、缩小率、血清AFP下降率、肿瘤复发转移率、肿瘤进展率、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40.0%、46.7%、30.0%、36.7%、63.3%、20.0%,联合组分别为75.0%、71.9%、75.0%、12.5%、15.6%、4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ALT的好转率、无变化率及恶化率分别为20.0%、56.7%、23.3%和15.6%、46.9%、37.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HTACE联合CRFA治疗肝细胞癌效果好、安全可靠、优势互补,疗效优于单纯TACE术,且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对中晚期青年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8月~2011年12月间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收治的116例接受TACE治疗的中晚期青年肝细胞癌(HCC)患者,按TACE术前血清GGT水平分为两组:正常GGT组38例(GGT<50 U/L),高GGT组78例(GGT≥50 U/L),比较其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患者中位随诊时间为18.5(1~40)个月。正常GGT组和高GGT组TACE治疗前GGT水平分别为(35.8±13.5)U/L和(255.4±232.3)U/L,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2%、47.2%、30.6%和48.7%、35.9%、2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3、20.3个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GT水平、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数目及有无门脉癌栓是中晚期青年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术前血清GGT水平可以作为判断TACE治疗中晚期青年HC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组织(HCC)中iASPP及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iASPP与p53表达状态及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所用组织标本为潍坊市人民医院及安丘市人民医院2008~2010年手术切除标本,HCC 55例,选取距离癌肿块边缘〉5cm且病理证实无肿瘤细胞侵犯的32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阴性对照.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HCC,患者术前未进行过放疗或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ASPP及p53蛋白在55例HCC术后病理标本和32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iASPP及p53蛋白与HCC的关系.结果 p53阴性时,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ASP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时,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iASPP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阴性时癌组织中iASPP蛋白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53阳性组织中的阳性率(P〈0.05),不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iASPP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HCC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与p53表达状态有关,p53阴性时iASPP高表达,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HCC)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E)的护理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成效。方法:对48例HCC实施TAE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48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TAE。结论:术前做好护理访视,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安全,顺利进行TAE的前提。术后良好的护理是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同时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7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9例行单纯肝破裂缝合止血,2例缝合止血并术后行肝动脉插管化疗,1例行缝合并肝动脉结扎出血,5例行肝叶切除术。结果:17例病人的出血术后均得到有效控制。单纯缝合止血者术后半年内死亡,肝叶切除术者存活1年以上。结论: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远期疗效取决于早期正确诊断,即刻支持治疗,及时手术止血,适时肝癌切除术后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