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l)和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DL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228例(病例组)及未发生肝损害的结核病患者300例(对照组),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其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GSTM1基因缺失型频率分别为58.3%和5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63,95%CI=0.963~1.929); GSTT1基因缺失型频率分别为45.2%和49.3%,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分析也未发现两种基因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汉族人群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与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结核病患者血标本124例,其中肝损害患者99例、非肝损害者25例。从外周血的白细胞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GSTM1及GSTT1无效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 GSTM1、GSTT1无效基因分布频率均与肝损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导致肝损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药酶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ATDIH)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ATDIH病例组106例与抗结核治疗无肝损害的对照组103例的CYP2C19*2和CYP2C19*3位点进行基因型分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ATDIH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CYP2C19*2和CYP2C19*3基因表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YP2C19*2和CYP2C19*3双基因表型的代谢速度分为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慢代谢型患者出现肝损害的危险性是快代谢型的2.657倍(95%CI=1.0896.482)。结论:汉族人群CYP2C19*2和CYP2C19*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TDIH的发生有关,慢代谢型患者较快代谢型患者更易出现肝损害。  相似文献   

4.
《中南药学》2019,(12):2027-2033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人群的CYP1B1和NQO1基因多态性及吸烟状况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CYP1B1基因L432V位点和NQO1基因C609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1)CYP1B1基因L432V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在蒙古族和汉族健康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0,P> 0.05);NQO1基因C609T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在蒙古族和汉族健康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1,P> 0.05)。(2)在蒙古族和汉族人群中,NQO1 C/T和T/T基因型有明显增加患肺癌风险性的作用(汉族人群OR:1.461,2.278,P <0.05;蒙古族人群OR:1.493,2.040,P <0.05),而CYP1B1 C/G和G/G基因型无明显增加患肺癌风险性的作用(汉族人群OR:1.271,1.614,P> 0.05;蒙古族人群OR:0.970,1.758,P> 0.05)。(3)在汉族人群中,携带CYP1B1 C/G+G/G基因型的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高于携带C/C的非吸烟者(OR:2.152,P <0.05);携带NQO1 C/C、C/T+T/T基因型的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高于携带C/C的非吸烟者(OR:2.172,2.613,P <0.05)。在蒙古族人群中,携带CYP1B1 C/C、C/G+G/G基因型的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高于携带C/C的非吸烟者(OR:1.409,1.765,P <0.05);携带NQO1 C/C、C/T+T/T基因型的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高于携带C/C的非吸烟者(OR:2.479,2.729,P <0.05)。结论 (1)CYP1B1基因L432V位点基因型以及NQO1基因C609T位点基因型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不具有种族差异。(2)NQO1 C/T和T/T基因型显著增加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患肺癌的易感性。(3)在蒙古族和汉族人群中,CYP1B1 C/G+G/G基因型以及NQO1 C/T+T/T基因型显著增加吸烟者患肺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9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在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抗结核药物.观察2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情况及肝损害的处理方法.结果 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10.9%低于对照组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抗结核保肝治疗中,保护肝细胞,减少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齐墩果酸、肝泰乐对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382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应用含“HRZ”的方案抗结核化疗,观察组同时加用齐墩果酸、肝泰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观察组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P<0.05);中断或重新调整结核化疗的发生率,观察组无1例发生,对照组为2.6%,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肝损害发生时间均在服药7~90d,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齐墩果酸、肝泰乐可显著降低抗结核药对肝的损害,减少或避免因结核性药物肝损害所致的不规律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BCB1基因多态性对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275例口服卡马西平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或直接测序法检测ABCB1多态性位点C1236T、G2677T/A和C3435T的基因型。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各SNP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应的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是否有差异。结果:G2677T/A不同基因型对应的调整后血药浓度均值之间差别有显著性,TT基因型对应的调整后血药浓度显著高于GG型(P=0.001)。C1236T、C3435T各基因型对应的调整后血药浓度均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B1基因SNP位点G2677T/A的基因多态性对口服卡马西平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有影响,提示TT基因型的患者可适当减少药物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与小儿耐药性癫痫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多药耐药基因-1的T-129C多态性、BDNF基因的C270T多态性作为研究的位点,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在耐药性癫痫组41例患儿、药物有效癫痫组43例患儿、正常对照组30例儿童中进行这两个多态性检测,比较3组之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耐药性癫痫组MDR1基因T-129C多态性的TT基因型分布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药物有效癫痫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耐药性癫痫组BDNF基因C270T多态性的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和C、T等位基因频率与药物有效癫痫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DR1基因T-129C多态性可能与小儿耐药性癫痫存在关联,在小儿耐药性癫痫的发生中可能起作用;而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小儿耐药性癫痫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9.
王林  郭宏  李玉明 《天津医药》2002,30(10):579-582
目的 :研究N5 ,N10_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改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55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和50例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NISH)两组及46例健康对照组 ,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和血浆Hcy水平。结果 :(1)ISH患者组MTHFR基因纯合 (T/T)型频率高于杂合 (T/C)型和野生 (C/C)型 (49 1%、40 0%和10 9 % ) ,与NIS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也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而NISH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无差异 (P>0.05)。ISH患者组T/T纯合基因型与T/C +C/C基因型的优势比(OR)为3 91(95 %CI:1.89~8.11)。(2)3组中T/T基因型者血浆Hcy 水平均高于其他基因型者 (P<0.05)。(3)ISH组血浆Hcy 水平高于NISH组和对照组 (P<0.05 ,P<0.01) ,NIS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高Hcy 血症可能是IS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MTHFR基因C677T纯合突变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遗传因素。没有发现NISH的发病与高Hcy 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通过提取ALL患儿基因组DNA,检测68MTHFR、93MTHFR、62ABCB1等相关基因的基因型,观察ALL患儿行HD-MTX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监测MTX血药浓度,分析基因多态性与MTX药物浓度及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以指导MTX该类化疗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100例ALL患儿外周血,提取DNA,分析MTHFR、ABCB1基因的基因型、检测MTX给药后48h的血药浓度,统计不良反应相关信息.分析各基因多态性与MTX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ALL患儿给予HD-MTX化疗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100%),其次为胃肠道反应(44%)、肝脏毒性(40%)、皮肤粘膜损害(28%),未出现肾脏毒性;MTHFR C677T各基因型肝脏毒性、胃肠道反应存在差异(P<0.05);ABCB1 C3435T各基因型之间皮肤粘膜损害存在差异(P<0.05);MTHFR A1298C各基因型与肝脏毒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皮肤粘膜损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位点MTHFR C677T多态性与MTX毒副反应之间存在相关性,在肝脏毒性、胃肠道反应方面存在差异;基因位点ABCB1 C3435T多态性与MTX毒副反应之间存在相关性,在粘膜损害方面存在差异,提示MTHFR C677T多态性及ABCB1 C3435T多态性可成为临床MTX剂量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预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