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最近加拿大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间歇性禁食能调节身体新陈代谢,促使白色脂肪转变成棕色脂肪,起到遏制肥胖的作用。脂肪组织分为白色和棕色两种,白色脂肪细胞负责储存能量,棕色脂肪细胞负责燃烧脂肪产生热量。促使白色脂肪棕色化以治疗肥胖症、遏制糖尿病,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等机构科学家在新一期中国《细胞研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两  相似文献   

2.
肥胖已成为糖尿病和内分泌紊乱等疾病的重要诱导因素,抗肥胖治疗也成为研究热点。抑制脂肪合成并促进脂肪分解是药物抗肥胖治疗的重要方式,随着对机体脂肪组织分布、形态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含有多腔室脂滴和丰富线粒体的棕色脂肪组织引起了人们关注。此外,一种与棕色脂肪细胞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米色脂肪细胞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该类细胞可在外界刺激或褐变剂诱导下由白色脂肪细胞转化而来,称为“白色脂肪棕色化”。在此过程中,细胞内促能量消耗的蛋白表达增加,使脂肪细胞功能由储能转为耗能,从而增加体内过多能量消耗,减少脂质堆积,因此,诱导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为治疗肥胖带来了新思路。但褐变剂的系统给药存在对非靶组织如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限制了其在诱导白色脂肪棕色化中的应用。通过构建靶向白色脂肪组织的药物递送系统实现褐变剂靶向给药可降低其不良反应,提高生物利用度。本文将从白色脂肪棕色化的机制、常用褐变剂及诱导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靶向递送载体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3.
新知     
<正>中药黄连素或可治疗肥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领衔的团队新近研究发现,中药黄连素可激活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组织的生热作用,能够调控机体的能量平衡,在肥胖治疗中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该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专家介绍,脂肪组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白色脂肪广泛分布于皮下组织和内脏周围,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肥胖诱发脂肪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变化,并探索变化的可能机制,实现针对小鼠脂肪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的深度测序和准确定量。方法利用数据依赖型(DDA)质谱方法鉴定小鼠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中的线粒体蛋白;利用新型SWATH(sequential windowed acquisition of all theoretical mass spectra)质谱技术定量肥胖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不同脂肪组织中线粒体蛋白,同时对表达差异的线粒体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实验步骤:1用组织线粒体提取试剂盒特异性提取不同类型脂肪组织线粒体蛋白;2用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预分离线粒体蛋白;3利用DDA方法建立线粒体蛋白质谱文库;4利用SWATH质谱方法定量线粒体蛋白;5利用Peak View2.0软件提取碎片离子色谱峰并进行积分计算其峰面积;6根据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和GO(Gene Ontology)功能分类分析肥胖小鼠和正常小鼠脂肪组织表达差异蛋白的生物功能。结果在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分别准确鉴定并定量线粒体定位蛋白1000和1039种,3次生物学重复实验中共鉴定包括线粒体氨肟还原成分1在内的25种线粒体蛋白在白色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包括非偶联蛋白3在内的21种线粒体蛋白在棕色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肥胖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白色脂肪组织中共有25种线粒体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上调倍数≥2,P<0.01),有47种线粒体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下调倍数≥2,P<0.01);棕色脂肪组织中有26种线粒体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上调倍数≥2,P<0.01),有21种线粒体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下调倍数≥2,P<0.01)。结论脂肪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定量及生物信息学的分析表明,肥胖导致线粒体内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脂肪酸的合成和降解以及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等重要的信号通路发生紊乱,并准确鉴定、定量其相关表达差异蛋白,为肥胖导致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人体内白色脂肪组织主要作用是能量储存,以及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及炎症因子参与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疾病的发生。而棕色脂肪组织具有非战栗产热的能力,棕色脂肪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并可表达解耦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UCP1),通过UCP1使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氧化分解脂肪,减少脂肪堆积。Iris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肌肉因子,  相似文献   

6.
吴宇凡  王旻  郑珩 《药学进展》2008,32(6):262-270
介绍“无线粒体”原生寄生虫的细胞形态和代谢特点,综述该类寄生虫的化学治疗位点和耐药机制以及含硫氨基酸代谢相关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以溶组织内阿米巴、肠贾第虫以及阴道毛滴虫为代表的“无线粒体”原生寄生虫在细胞形态和代谢方面各具特色,其体内丙酮酸盐-铁氧化还原蛋白氧化还原酶、铁氧化还原蛋白和氢化酶等3种重要的铁硫蛋白对该类原生寄生虫代谢的调控起尤为重要的作用。由于该类寄生虫对传统化学药物的耐药性日益增多,开发具新作用靶点的治疗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该类寄生虫所具有的独特的含硫氨基酸代谢途径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7.
特异性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β3肾上腺素受体(β3 adrenoceptor,β3-AR)主要存在于具有产热功能的棕色脂肪细胞和白色脂肪细胞上。β3-AR激动剂通过刺激白色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和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作用,起到抗肥胖作用;同时通过增加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它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β3-AR激动剂具有胃肠道解痉作用及心血管作用。自1983年以来,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研制与开发在全世界已引起广泛的重视。目前已鉴定研制的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有32种,9种尚处于开发阶段,5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10种已终止研发,8种没有研制报道。β3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的研制与开发必将为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血液中镍纹样蛋白(METRNL)水平的影响。方法 高脂饮食3个月诱导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小鼠,给予罗格列酮治疗1个月,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罗格列酮对小鼠糖耐量的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METRNL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肌肉、肝脏、白色脂肪、棕色脂肪、脑、脾脏、肾脏等组织中METRNL的表达,以及棕色脂肪中线粒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罗格列酮治疗改善了高脂饮食动物的糖耐量,同时血液中METRNL浓度也显著增高;罗格列酮治疗增加了棕色脂肪和肾脏组织中METRNL的表达,对肌肉、肝脏、白色脂肪、脑、脾脏的METRNL表达没有影响;罗格列酮治疗增加了棕色脂肪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利酮可能通过提高棕色脂肪和肾组织的METRNL表达升高血清METRNL水平,提示METRNL可能参与了罗格列酮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莉  赵艳丽  刘传亮  于汪营 《天津医药》2016,44(11):1326-1329
目的 探讨肥胖症患者脂肪组织中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 (SIRT1)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在肥胖症 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肥胖治疗的患者 105 例, 以体质量指数 (BMI) 分为肥胖症组 (BMI≥23 kg/m2) 和 对照组 (18.5 kg/m2≤BMI<23 kg/m2); 取 2 组患者腹膜脂肪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 2 组患者脂肪组织 SIRT1 mRNA 表达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脂肪组织 SIRT1 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 2 组 SIRT1 蛋白表达水平与 BMI、 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TG)、 空腹血糖(FPG)、 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的相关性。结果 肥胖症组 SIRT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肥胖症组脂肪组织 中 TC、 TG、 FPG、 FINS 及 HOMA-IR 均高于对照组(P<0.05)。SIRT1 的蛋白表达水平与总 TC、 TG、 FPG、 FINS 及 HOMA-IR 呈负相关 (r 分别为-0.391、 -0.941、 -0.184、 -0.215 及-0.990, 均 P<0.05)。结论 肥胖症患者腹膜脂肪组 织中 SIRT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较非肥胖患者均明显下降, 且 SIRT1 蛋白表达水平与肥胖相关指标呈相关性, 对 临床治疗肥胖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棕色脂肪组织可以通过产生热量来消耗储存的化学能。棕色脂肪白色化会损害它的产热功能造成肥胖和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减缓或抑制棕色脂肪白色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棕色脂肪白色化的诱导因素及关键调控因子,以期为肥胖及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托吡酯(TP)治疗儿童型偏侧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A型肉毒抗毒素(BAT)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TP组和BAT组各20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根据改良痉挛性斜颈量表(TWSTRS-II)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平均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持续时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TP组和BAT组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3.8±3.9)d和(2.4±1.1)d(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0%和40.0%(P〉0.05),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分别为(5.0±1.5)d和(18.7±6.4)d(P〈0.05)。治疗前TWSTRS-Ⅱ评分分别为21.26±3.48和22.57±3.89(P〉0.05);治疗5周后分别为9.32±2.75和7.87±1.74,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0.0%和85.0%)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100%)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TP和局部注射BAT均可显著改善儿童型HFS患者的临床症状,前者不良反应轻且持续时间短,后者临床起效快,总体上两种治疗方法安全性均较好,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高,均适于儿童型HFS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沈阳地区不同肥胖分型学龄儿童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方法连续选择近期来我院诊治的肥胖学龄儿童57例(腹型肥胖22例,复合型肥胖18例和外周型肥胖17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体检、且结论健康儿童19例,两组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检测。结果不同肥胖分型学龄儿童外周血Hs-CRP、TNF-α、IL-6和IL-8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同时,腹型肥胖组外周血Hs-CRP、TNF-α、IL-6和IL-8表达水平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复合型和外周型肥胖学龄儿童(P均<0.05~0.01)。结论沈阳地区不同肥胖分型学龄儿童存在着明确的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高水平表达,且以腹型肥胖组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对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的减肥及调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抗精神病药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的减肥及调脂作用。方法雌性健康大鼠50只,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0只灌胃给予奥氮平(1.2mg·kg^-1)2周,每间隔2天测定体重和饮食饮水量。将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西布曲明组(2.5mg·kg^-1,8只),茶多酚高(300mg·kg^-1,8只)、低(150mg·kg^-1,8只)剂量组。动物继续给予奥氮平(1.2mg·kg^-1)处理,同时灌胃给予上述药物处理5周.药物处理期间每周测定体重1次,测定饮食饮水量2次,并于药物处理结束时取血测定血脂。结果茶多酚处理肥胖大鼠至5周时,摄食量、饮水量和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大鼠(P〈0.05,P〈0.01),Lee’s指数、脂肪重量和脂肪系数均明显低于模型大鼠(P〈0.01),明显降低肥胖动物的LDL-C和FFA含量(P〈0.05,P〈0.01),对TC和TG水平也略有降低作用。结论茶多酚对奥氮平诱导的肥胖大鼠具有降低体重。抑制肥胖,调节血脂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动物摄食量和饮水量,增加动物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化聚方治疗伴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伴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益气化聚方联合常规西药)组26例和对照(安慰剂联合常规西药)组22例,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A1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的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聚方能较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明显改善伴有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纠正中心性肥胖,并进一步改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HS)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重点分析肥胖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经睡眠多导图(PSG)确诊为OHS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的OHS患者夜间缺氧更为严重,白天症状也更为严重,肥胖能加重OHS的发生、发展。结论 OHS常发生在高度肥胖的中老年男性中,能导致心、脑血管、精神障碍甚至猝死等一系列并发症,故早期诊断治疗,包括尽早呼吸机治疗,以及辅助减肥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症CT平扫在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的260例腹部闭合性创伤行急症CT平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CT诊断结果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及采取其他综合治疗后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0例患者中脾脏损伤54例,肾脏损伤34例,肝脏损伤27例,胰腺损伤8例,肠道损伤以及肠系膜损伤18例,胆道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7例,未表现出脏器损伤的腹腔内少量积血患者8例。122例见不同程度的腹腔积血、积液。50例患者合并出现肋骨、脊柱及骨盆骨折,12例患者合并出现胸腹壁积气症状。CT平扫诊断的准确度为91.5%,灵敏度为91.1%,特异度为92.1%。结论CT平扫检查方便、快速,可清晰显示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腹部脏器受损的位置以及受损程度,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药物作用靶点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学者近2年在国内外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和整理,分类综述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心血管疾病(如离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脑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如肥胖症、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流感、结核病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药物作用靶点研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庄捷  孙红  王少明  陈慧  余光伟 《海峡药学》2010,22(6):101-104
目的比较以钙拮抗剂氨氯地平为基础的两种小剂量联合降压方案对高血压伴超重/肥胖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高血压综合干预研究,福建地区25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或腹围〉85cm(男性)/80cm(女性)的173例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终点评估临床试验方法,观察初始小剂量氨氯地平+利尿剂组(A组,n=87)和小剂量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B组,n=86)的1年内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降压达标的总有效率B组(88.37%)优于A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22.9%,B组18.6%,P〉0.05)。结论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能更安全有效地控制高血压伴超重/肥胖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起腹股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四家二级医院普外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87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伴有绞窄坏死者予以剔除。结果术后发生伤口血肿14例(1.6%)、伤口积液23例(2.63%)、伤口感染17例(1.94%)、深部补片感染8例(0.9%)、阴囊积液12例(1.37%)。感染组糖尿病、肥胖、伤口积液的患病率高于非感染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感染与糖尿病、肥胖、伤口积液相关,疝患者合并糖尿病、肥胖时术中避免伤口部位脂肪液化或渗出积液,积极引流伤口积液,需要认真监测血糖、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