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见变应原和特应性素质在手部湿疹患者中分布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手部湿疹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62例手部湿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过敏史,进行严重程度评估及斑贴试验和血清总IgE检测。结果:62例患者中,51例(82.26%)斑贴试验呈阳性;列前5位的常见致敏原依次为:氯化钴、硫酸镍、芳香混合物Ⅰ、对苯二胺、重铬酸钾。斑贴试验阳性率与性别、血清总IgE、特应性素质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湿疹严重程度与斑贴试验阳性率、血清总IgE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与有无特应性素质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手部湿疹与接触性变应原密切相关,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变应原的种类;特应性素质和血清总IgE升高不会增加斑贴试验阳性率;手部湿疹严重程度与特应性素质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部湿疹患者对常见的接触性致敏原的敏感性。方法:用瑞敏斑贴试剂盒对30例手部湿疹患者、31例正常人作斑贴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手部湿疹及正常对照组斑贴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6.7%、25.8%,手部湿疹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32.08,P0.01);手部湿疹患者最常见变应原分别是芳香混合物(33.3%)、重铬酸钾(30%)。结论:手部湿疹患者对接触性变应原的斑贴试验阳性率高,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手部湿疹患者的接触性致敏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部湿疹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的分布及其特点。方法:应用斑贴试剂盒检测手部湿疹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并分析与职业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受检的313例手部湿疹患者中有257例(82.11%)斑贴试验出现阳性反应,位列前6种最常见的致敏原分别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氯化钴、卡巴昆合物、甲醛,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手部湿疹患者阳性率明显较高。男性手部湿疹患者对重铬酸钾阳性检出率(34.96%)明显高于女性患者(17.37%),女性患者对硫酸镍的阳性检出率(30.00%)明显高于男性患者(13.01%)。结论:斑贴试验有助于查找手部湿疹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手部湿疹与接触过敏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境接触性因素在手部湿疹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手部湿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82例手部湿疹斑贴试验阳性率64.63%,变应原阳性率最高的是硫酸镍。手部湿疹患者中手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手部刺激性皮炎和手部未分类皮炎痊愈率分别是35.71%,26.32%和11.90%。结论环境接触性因素是手部湿疹的常见病因,斑贴试验是确证致敏原的有效手段,对手部湿疹的治疗和预后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部湿疹患者的潜在病因及其对常见的接触性致敏原的敏感性。方法:应用“瑞敏”斑贴试剂盒检测手部湿疹患者对常见接触性致敏原的敏感性。结果:受检的110例患者中有94例(85.45%)斑贴试验出现阳性反应,位列前5种最常见的致敏原分别为重铬酸钾、硫酸镍、氯化钴、芳香混合物和甲醛,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患者阳性率明显较高。男性患者中对苯二胺基质及秋兰姆混合物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手部湿疹患者对接触性变应原的斑贴试验阳性率高,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手部湿疹患者的接触性致敏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湿疹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01例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特异性IgE食物和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301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中,70例阳性,阳性率23.26%;74例特异性IgE吸入性变应原检测中,47例阳性,阳性率63.51%;41例特异性IgE食物性变应原检测中,18例阳性,阳性率43.9%;90例斑贴试验中,58例阳性,阳性率64.44%。结论湿疹发病机制中有自身免疫机制和多种外源性变应原参与,其诱导过敏反应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7.
手部皮炎患者110例接触性变应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部皮炎患者接触性变应原分布情况,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斑贴诊断试剂盒对110例手部皮炎患者进行皮肤斑贴试验。结果110例受试者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67.3%,男女患者之间阳性率无差异。其中1种变应原阳性51例,占46.4%,2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23例,占20.9%。阳性结果患者中排在前3位的变应原依次为:橡胶添加剂、白降汞、对苯二胺。女性患者对对苯二胺阳性率与男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本组手部皮炎患者接触性变应原阳性率较高的是橡胶添加剂、白降汞、对苯二胺,男女患者对对苯二胺的阳性率存在差异。斑贴试验有助于明确手部皮炎患者接触性变应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新疆地区皮炎及湿疹患者的常见接触性变应原.方法:采用斑贴试验试剂盒对202例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结果:202例患者中有122例至少对一种物质过敏,总阳性率为60.40%,阳性率较高的几种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39例(19.31%),白降汞31例(15.35%)和橡胶24例(11.88%).结论:新疆地区皮炎及湿疹主要变应原为3种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9.
慢性光线性皮炎的光斑贴试验和斑贴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确定(光)接触性变应原在慢性光线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依照英国光学皮肤病研究组推荐的光斑贴试验方案以及常规斑贴试验方案,以Philips TL20W/09N为光源,采用标准光斑贴和斑贴试剂盒,对56例CAD、42例多形性日光疹(polymorphic light eruption,PLE)和25例头面部慢性湿疹患者进行了光斑贴和斑贴试验。结果 56例CAD患者中光斑贴试验阳性26例占46.43%,斑贴试验阳性32例占57.14%,二者均为阳性18例占32.14%,明显高于PLE患者中的相应比率。CAD患者斑贴试验变应原阳性率接近头面部慢性湿疹,且阳性变应原出现频率和次序基本相同,依次为芳香混合物、秘鲁香脂、对苯二胺、氯化钴和硫酸镍。CAD中最常见的变应原为芳香混合物和秘鲁香脂,两者占斑贴试验阳性反应的百分数分别为44%和32%,光斑贴试验则分别为15.38%和17.95%。结论 (光)接触性变应原与CAD发病密切相关。CAD患者应避免接触斑贴和光斑贴试验中呈阳性反应的变应原及其可引起交叉反应的相关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慢性皮炎湿疹患者常见的接触性变应原,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6年7月在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 058例慢性皮炎湿疹患者的斑贴试验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变应原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皮损发生部位和个人过敏史的相关性。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38.6%,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60岁以下(非老年组)阳性率高于60岁以上(老年组);有个人过敏史、皮损泛发和病程长(≥3年)的患者阳性率更高。男性患者重铬酸钾、对苯类混合物和卡巴混合物3种变应原的阳性率高于女性;老年组卡巴混合物的阳性率高于非老年组,而硫酸镍的阳性率低于非老年组。结论慢性皮炎湿疹患者斑贴试验的总阳性率40%;变应原阳性率的高低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个人过敏史及发病部位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1.
皮炎湿疹临床十分常见。由于对皮炎湿疹概念上的认识很难把握,有众多的学术观点至今仍在不断的争论中,因此给指导临床规范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挑战。本文就皮炎湿疹分类、特应性涵义、病因诊断中的接触性变应原分析以及微生物皮损中定植等临床关注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验证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MAb03.2C1-C2(MAb)的特异性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打下基础。方法用白念珠菌标准株,重庆、九江两地不同地域中临床分离的白念珠菌、非白念念珠菌、常见的酵母菌和实验室保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做抗原包被,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ⅡF)方法,对单抗MAb03.2C1-C2特异性进行分析。取临床口腔及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真菌涂片菌丝阳性的标本,MAb03.2C1-C2作为I抗,用ⅡF方法检测。结果200例被检临床病例中,84例口腔念珠菌病和51例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ⅡF试验阳性的标本中,最终鉴定均为白念珠菌。38例口腔念珠菌病和27例阴道念珠菌病中标本最终鉴定为非白念念珠菌或新型隐球菌。MAb03.2C1-C2仅与白念珠菌芽管或菌丝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的孢子及其他念珠菌种的假菌丝和孢子均不发生结合,也不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反应。61例标本8种临床分离的非白念念珠菌的孢子和菌丝不能特异性地与单抗结合;分离的4例新型隐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均不能与该单抗相结合。结论进一步证实了M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芽管高度专一的特异性,并可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及阴道念珠菌病真菌涂片中白念珠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1例阴囊乳房外湿疹样癌手术切除及创面处理效果的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和累及的部位,手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较小的创面采用直接缝合,较大的创面采用对侧阴囊旋转皮瓣修复。结果11例患者中1例直接切除缝合,10例应用对侧阴囊旋转皮瓣修复。术后随访5年,2例复发,复发率为18.91%。结论治疗阴囊乳房外湿疹样癌,彻底切除病灶并应用对侧阴囊旋转皮瓣修复创面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开放式的临床试验设计。48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吡美莫司乳膏2次/d外涂靶皮损,观察皮损和自觉症状变化并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治疗6周后,48例患者有效率为100%。8例患者出现刺痛和烧灼感,未中断治疗,总体耐受性好,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 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汝阳地区浅部真菌病病种及分布情况。方法对579例显微镜直接镜检及培养阳性的浅部真菌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79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为手足癣,其次为体股癣、甲真菌病、生殖器念珠菌病、花斑癣和头癣。579株菌种中,须癣毛癣菌最多,其次依次为红色毛癣菌、白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马拉色菌等。地区分布情况为农村患者344例,城镇患者235例,其中头癣、体股癣、生殖器念珠菌病、手足癣农村地区显著多于城镇(P0.05)。结论汝阳地区皮肤真菌病以手足癣最多见,其次为体股癣;头癣、体股癣、生殖器念珠菌病、手足癣农村地区患者明显多于城镇;浅部致病真菌以须癣毛癣菌最常见,其次为红色毛癣菌,再次为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就诊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者(NGU)的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诊断试剂盒对965例拟诊为NGU的患者的分泌物进行培养、鉴定以及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965例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436例(45.18%),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333例(34.51%),人型支原体(MH)阳性28例(2.90%),UU合并MH阳性75例(7.77%)。女性支原体阳性率高于男性(P0.01),UU感染率高于MH(P0.01)。UU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较为敏感,UU合并MH以及MH感染均对美满霉素及强力霉素敏感。结论本组NGU感染以UU为主,美满霉素及强力霉素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放射性核素90Sr敷贴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2例经过药物治疗半年以上且无效的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放射性核素90Sr敷贴治疗并观察疗效。根据不同病变采用一次大剂量、分次小剂量和一次大剂量与分次小剂量结合的方法,总剂量在600~1600rad范围内。结果 1个疗程后治愈23例,2~4个疗程后治愈59例。复发2例,治疗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90Sr核素敷贴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肯定,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女性患者性传播疾病(STD)4种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淋球菌(NG)培养、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培养、沙眼衣原体(CT)抗原检测。对539例性病门诊女性患者泌尿生殖道STD的4种病原体进行检查。结果 539例中病原体阳性387例(71.80%),其中UU阳性234例(43.41%),NG阳性178例(33.02%),CT阳性120例(22.26%),MH阳性104例(19.29%);单一病原体感染占34.88%(188/539),混合感染占36.92%(199/539),其中2种病原体感染154例(28.57%),3种以上混合感染45例(8.35%)。结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STD 4种病原体感染以UU多见,其次为NG,CT及MH。病原体混合感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期间,“冠状病毒脚趾”在儿童和年轻人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患者手部和/或脚,尤其是手指和脚趾上出现红色或紫色病变(受影响的皮肤斑片)。 有关冠状病毒脚趾活检的详细描述尚未见报道,且尚未确定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冠状病毒 SARS-CoV-2 为其病因,因为大多数患者的 SARS-CoV-2 常规检测(从鼻子和/或口腔取样)结果均呈阴性。 我们检查了西班牙马德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期间出现冠状病毒脚趾的 7 名儿科(儿童)患者的皮肤活检样本。通过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使用抗体染色来识别病毒)调查冠状病毒 SARS-CoV-2 是否存在。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受损内皮细胞(血管内层)内存在血管损伤和 SARS-CoV-2 病毒颗粒。 尽管临床特征(即从外表上看到的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即在组织样本中看到的特征)与传统冻疮相似(冻疮是由低温、血管中病毒颗粒的存在和痕量血管损伤造成的),但支持 SARS-CoV-2 导致损伤的观点。 该病毒引起的血管损伤可能是解释冠状病毒脚趾的一个关键机制,它也许还可以解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感染患者其他类型的损伤。这些发现也有助于我们找到一种重点在于避免病毒引起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牡丹江地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的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509例疑为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的生殖道标本进行UU和MH培养及药敏鉴定。结果生殖道支原体感染235例,感染率为46.17%。其中单纯UU阳性202例(39.69%)、MH阳性11例(2.16%),UU和MH同时阳性22例(4.32%)。8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 UU是本地区性病门诊女性患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治疗上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加强支原体的培养与药敏检测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