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种子经卫星搭载后大粒型空变系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探索空间条件对植物种子的诱变作用,对粳稻“农垦58”纯系单株种子经“8885”卫星搭载处理后在地面种植,筛选出了已稳定遗传的大粒型突变系,对其基因组的突变位点进行了分子生物学分析,运用140个随机引物对“农垦58”原种及其大粒型突变系进行多态性研究,在扩增的2000多条DNA片段中,仅有5个片段显示了多态性,即所检测的2000个染色体位点上仅5个位点有差异,点0.25%,其中4个片段为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2.
空间条件对水稻种子的诱变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返回式卫星的空间条件搭载,使水稻干种子处于海拔218~326km高空166.2h,回收返地种植,调查考察SP1代SP2代的性状表现SP3代单株与SP4,代性状平均值的相关程度。初步结果表明:SP1代在中后期生长发育上产生了部分变化,但主要性状与对照差异不明显。SP2代群体的单株间的10个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变幅极差大,变异系数大,出现了强烈的广谱分离,且变异频率高,性状变异向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害  相似文献   

3.
返回式卫星有源搭载微生物试验结果的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观察空间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1994年在中国发射的科学返回卫星上,首次搭载了中国自行设计的空间微生物培养箱。结果表明,所携带的微生物菌株全部存活,其形态、培养性、遗传学特征及产物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妥布拉霉素生产菌出现大量变异菌落;JZ-23-4Trp和Ade缺陷型母菌搭载后有15%Trp缺陷型消失;圈卷产色甸霉菌产抗生素能力呈不平均分布趋势;巨大芽孢杆菌产酶活力提高11.6%;酵母菌单位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太空诱变机理。方法:利用染色体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技术,对经“神舟”3号返回式飞船搭载的高产红曲霉菌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突变株基因组DNA发生了改变。结论:突变株洛伐他汀产量的提高与其遗传基因的变异有关,太空诱变是通过改变搭载菌株的遗传基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空间条件对棘孢小单孢菌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1990年10月将庆大霉素产生菌一棘孢小单孢菌(M.Echinopora)搭载“90105”科学返地卫星,返地后进行观测筛选 。其主要结果:菌株生长周期发生变异,均出现生长周期缩短或延长的超亲类型,经自然分离得到一些稳定的生长周期短的突变体;菌株产抗生素能力变异幅度较大,平均水平提高,高产菌株提高,产量正突变纺为27.27%,负突变率不高。卫星搭载后的菌株中,初筛选时最优菌株比对照增产27.55%  相似文献   

6.
菜豆空间突变品系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从分子水平证实经太空飞行处理的菜豆种子后代突变系的遗传物质(DNA)确实发生了基因突变。方法:菜豆种子经卫星搭载飞行15d,回收种植后,采用RAPD的方法对5个叶片形态有变异的突变体的群体及亲本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在50个10寡聚核苷酸引物中,有20个引物扩增出了DNA带,共有180条带,其大小在200 ̄2000bp之间,其中有3个引物的扩增产物与对照组相比产生明显的差异。结论:本文首次对空间诱变的菜豆品系进行DNA水平上的分析,RAPD分析结果说明该突变品系与原始对照在DNA水平上确实已发生了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首次小鼠的轨道飞行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我国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搭载装有2只小白鼠的生物舱,在近地球轨道上飞行8d,初步观察飞行因素对小白鼠的影响。实验前对动物进行选训,挑选出体格健壮、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2只昆明种、雄性、成年小白鼠进行飞行。飞行前,对舱内仪器、设备和动物均进行消毒检疫处理。小白鼠在轨道上存活了5.4d,由於失重原因,飞行后小鼠的骨形成率有降低趋势,力学特性无明显变化;小鼠脑、肺等组织残留了动物死亡前发生的血管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谷子种子经高空气球搭载后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选育出高产、蛋白质和用脂肪含量高的谷子品(系)种。方法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谷子的干种子,在高空飘游8h后回收种植,对其植物学特性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种子发芽率比对照低5.2%,发芽热比对照高21.1%。SP1代植株高度比对照低6.8cm,旗叶面积比对照高25%,穗重比对照高15.9%;SP3代大穗型株系性状相对稳定,其中SP3-2的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高于对照经高空气球搭载后的SPE-3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与分析航天员常压下着舱内服时的热生理指标变化规律。方法6名健康男性青年按二次复合设计分组共进行24人次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分析计算获得了人体主要热生理指标随通风气源参数(风温、风量、风湿)及人体活动水平的数学模型,对模型的应用及可能影响结果的代谢产热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讨论。结论模型反映了人着航天服时的热生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航天活动各阶段心电图和心动时相的变化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心电图(ECG)仍是国外载人航天活动各阶段中连续医学监测的唯一技术。我国载人航天计划中ECG也作为重要的医监项目。采用ECG,可动态观察人体4大生命体征之一的脉搏(或心率)和心功能,与ECG有关的心动进相是反映心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系统了解国外载人航天活动中ECG和心动时相的变化及其机理对我国载人航天紧急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此作了较系统的回顾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急性低压缺氧对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和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观察急性压缺氧对大鼠脂质过氧化(LPO)反应和锌代谢的影响、膳食补锌防护LPO的作用及急性低压缺氧对肝脏金属硫蛋白(MT)的诱导作用,对LPO在急性缺氧病理中的作用和急性低压缺氧诱导肝MT的生理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SD种雄性大鼠,给予正常锌(41mg/kg)或高锌(150mg/kg)饲料,去离子水,喂养两周后开始实验。低压缺氧暴露在地面环境模拟舱中进行,模拟高度5500m(大气压力50.61k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