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造口袋收集腹部各种渗出液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临床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病人因病情变化或术后并发症而出现持续性腹部渗液的现象,如从腹腔或盆腔引流管口周围、烟卷引流管渗出或流出液体;肠瘘病人从腹部瘘口流出粪水;膀胱肿瘤侵蚀腹部皮肤导致尿液从腹部流出等。这些液体持续对皮肤造成不良的刺激,容易引致皮肤的溃疡;同时因持续渗液.医护人员需要反复为病人更换敷料、衣物、床单等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我们采用一件式透明泌尿造口袋或大便造口袋来收集这些腹部渗出液.经16例病人应用,效果满意,并取得了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皮肾造瘘术中肾静脉损伤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4年间经皮肾造瘘及经皮肾镜取石术发生的3例肾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性2例;均在建立经皮肾通道过程中发生导丝穿入肾静脉,肾造瘘管沿导丝误入肾静脉及腔静脉,术后经CT检查明确。3例患者术后均在彩超监测下分次逐步拔除肾造瘘管。结果 3例患者拔除肾造瘘管后,未发生肾静脉瘘口出血,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经皮肾造瘘术中发生肾造瘘管误入肾静脉后,采用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分次逐步拔除肾造瘘管是安全可靠的,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3例经皮肾造瘘术及肾造瘘管置换术中损伤下腔静脉的患者, 1例为经皮肾造瘘术中损伤腔静脉, 经CT检查明确后, 在CT下直接拔除造瘘管;其他2例为肾造瘘管置换术中损伤下腔静脉, 经CT检查明确后, 逐步拔除肾造瘘管。3例术后均顺利撤除误入下腔静脉的肾造瘘管, 无继发下腔静脉或肾静脉损伤, 无继发血栓形成, 均顺利行再次肾造瘘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置管与不置管的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方法随机将80例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留置肾造瘘管,观察组术后不留置肾造瘘管,观察2组手术效果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结石清除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应全面评估是否留置肾造瘘管,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经皮肾造口取石术可能会对肾功能储备减少的成年患者造成肾实质损害。近年来 ,小型经皮肾造口取石技术发展并应用于此类患者和儿童患者。作者为比较不同口径的肾造口术对肾损害的程度进行了动物实验。在透视引导下对 6只雌性猪进行了经肾中盏或下盏的双侧肾造口术 ,有 2只猪各有一侧未成功。每只猪的右侧造口腔道用 2 8F扩张气囊扩张 ,并将 30F工作镜鞘置入肾集合系统内 ,而左侧则置入 11F镜鞘。 1h后取出镜鞘 ,置入肾造瘘管 (右侧 2 2F ,左侧 8F) ,留置 2 4h后拔除。所有猪在手术后均存活 ,6周后将猪宰杀 ,取出肾脏 ,对肾造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肾造瘘的效果。方法回顾评价本组18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肾造瘘的安全性、适应性。结果180例患者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肾造瘘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反应,术后3例明显再出血者牵拉导尿管后出血得到控制,余患者无明显出血。所有患者均无需行肾动脉栓塞。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肾造瘘安全有效,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肾手术肾造瘘管误入静脉系统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湖南省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共收治的6例肾造瘘管误入静脉系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 女2例;中位年龄41.0(38.5, 53.0)岁;有对侧上尿路手术史3例, 同侧上尿路手术史1例, 无上尿路手术史2例;孤立肾2例;铸形肾结石2例(合并轻度肾积水1例, 中度肾积水1例), 输尿管结石4例(合并轻度肾积水2例, 中度肾积水1例, 重度肾积水1例)。6例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 术中在筋膜扩张器扩张后, 拔出扩张器内芯时血液由工作鞘涌出, 立即留置肾造瘘管并夹闭, 结束手术。5例术后返回病房后行CT检查明确诊断, 1例术中经肾造瘘管注入造影剂肾静脉显影, 早期明确诊断。6例中行左侧手术5例, 右侧1例;肾造瘘管末端位于同侧肾静脉内3例(均为行左侧手术), 经同侧肾静脉至下腔静脉2例(均为左侧手术), 经同侧肾静脉、下腔静脉至对侧肾静脉1例(行右侧手术)。6例均无合并肾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严格卧床, 予抗感染治疗;保持造瘘管夹闭状态, 采用一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造瘘管顺行非血管性腔内CEUS对尿路梗阻性肾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3例尿路梗阻患者,于经皮肾盂造瘘术后自引流管直接向肾盂内注射SonoVue行非血管性腔内CEUS,观察造瘘管位置及造影剂向肾盂、输尿管、膀胱运动的连续过程。结果 2例造瘘管位置异常,2例肾段小血管出血,2例诊断为复杂肾病。15例输尿管通畅,20例通而不畅,8例不通畅。结论经造瘘管顺行非血管性腔内CEUS可以判断肾造瘘是否成功,同时可判断梗阻性肾疾病梗阻程度、部位,并在部分病例获得明确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肾结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手术暴露肾下极和肾盂,切开肾盂或肾盏后,用纤维胆道镜及取石网篮网取肾大、小盏内结石,术后经肾造瘘管隧道使用纤维胆道镜取出肾内残留结石。结果15例经胆道镜共取出结石121颗,除2例结石残留,术后经肾造瘘管隧道胆道镜取出结石外,其余13例结石在术中取净。胆道镜取石时间5~46min,平均24min。操作中无大出血及损伤。15例术后随访1~10个月,无肾盏、肾盂、输尿管狭窄及尿漏发生,5例结石复发。结论在肾多发结石开放手术中,联合使用纤维胆道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儿肾积水经皮肾造瘘后肾形态学恢复的规律,探讨造瘘后手术时间的选择。方法对14例小儿重度肾积水,共15侧积水的肾脏,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的方法引流尿液,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解除梗阻后肾形态的恢复过程。结果所有病例的肾积水在经皮肾造瘘后肾形态均有恢复。肾积水解除梗阻后,患肾长径和宽径同步恢复,患肾外形与患肾肾盂的也是同步恢复,患肾皮质厚度增加。这一过程在1周内最显著,4周后趋于稳定。结论小儿肾积水经皮肾造瘘4周后,肾形杰恢复趋于稳定,可能是进行下一步手术比较恰当的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肾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不留置肾造瘘管的适应证和安全性。方法根据PCNL术前、术中情况选择合适病例。入选标准:术前B超报告肾盂积水〈4 cm,血清肌酐值正常;单一穿刺通道;术前、术中无尿路感染征象;术中无出血,集合系统无大面积穿孔;无结石残留,或虽有小结石残留但不需要行二次经皮肾手术者;术中顺利置入双J管;手术时间〈2 h。共入选240例输尿管上段及肾结石,按手术次序的奇偶数分为2组(各120例):A组术后不放置肾盂造瘘管,B组术后放置F14肾盂造瘘管。结果240例均一期手术成功。2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8.3%(118/120)和96.7%(116/120),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171,P=0.679)。2组术中、术后均无输血病例;术后18例发热(A组8例,B组10例,χ^2=0.240,P=0.624),均无感染性休克。术后48 h B超检查2组患者均未见肾周积液。结论对于经过严格选择的患者,经皮肾取石术后不放置肾盂造瘘管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12.
脂肪抽吸术是应用负压抽吸原理,通过皮肤小切口吸取皮下堆积的脂肪组织的一种美容术式。术后常采用多层无菌敷料覆盖,其透气性差,患者感觉不舒适;术后24h切口处渗出多,渗液易污染床单及衣物,需经常更换.增加护理工作。我科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将一次性无菌尿不湿应用于脂肪抽吸术后,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肾穿刺造瘘在急性肾后性肾衰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在急性肾后性肾衰患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肾后性急性肾衰的临床资料。14例行ESWL,6例行输尿管镜治疗,开放手术2例,保守治疗4例。在B超引导下肾脏穿刺造瘘25例。结果:24例为上尿路结石引起;14例为功能性孤立肾。引流后2~7天,28例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本组26例治愈,2例长期留置肾造瘘管,均无造瘘后出血和感染发生。结论:经皮肾穿刺造瘘对急性肾后性肾衰患者挽救肾脏功能有重要价值,B超定位可以显著增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常规留置肾造瘘管的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的效果比较,评价不置肾造瘘管的MPCNL(tubeless MPCNL)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7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345例,115例行tubeless MPCNL(A组),230例行常规留置肾造瘘管的MPCNL(B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对镇痛药的需求、住院天数、并发症和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A组均获得成功,其中11例行完全无管化的MPCNL(不留置肾造瘘管和双J管),13例行双侧同期tubeless MPCNL。其结石大小、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平均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与B组相当(P0.05),但术后疼痛评分、镇痛药的需求、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B组(P0.05)。结论:对有适应证的上尿路结石患者行tubeless MPCNL安全、可行,部分患者还可行完全无管化的MPCNL。与常规留置肾造瘘管的MPCNL相比,tubeless MPCNL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费用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脂肪抽吸术是应用负压抽吸原理。通过皮肤小切口吸取皮下堆积的脂肪组织的一种美容术式。术后常采用多层无菌敷料覆盖.其透气性差.患者感觉不舒适;术后24h切口处渗出多,渗液易污染床单及衣物.需经常更换,增加护理工作。我科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将一次性无菌尿不湿应用于脂肪抽吸术后.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切除术中发生十二指肠损伤后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肾切除术中发生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治疗、恢复情况。结果 1例行十二指肠造瘘术患者术后顺利形成十二指肠窦道并及时闭合,恢复顺利;1例行十二指肠修补术加三管法技术的患者术后出现十二指肠瘘。结论 肾切除术中发生十二指肠损伤后选择十二指肠造瘘术比修补术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造瘘联合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上尿路石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积极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行经皮肾微造瘘术,并于术后1~4周行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结果:12例患者。肾造瘘术均顺利完成,感染及休克症状得到控制。二期手术均顺利完成,结石基本完全清除。结论:对于上尿路结石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行经皮肾脏微造瘘能有效控制感染及休克症状,联合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能完整清除结石,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0年8月~2002年7月共收治5例小儿肾积水,术中均使用带单J管的肾造瘘管作支架与内外双引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经皮肾造瘘术(PCN)中肾静脉损伤的处理方法.方法 PCN术中发生肾静脉损伤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43、55及72岁.例1因左肾鹿角形铸型结石行左肾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中穿刺扩张后出现大出血,留置肾造瘘管并夹闭.CT检查提示肾造瘘管进入下腔静脉,并通过右心房进入右颈内静脉.例2因右肾下盏结石行右肾PCNL,B超定位穿刺成功后有少量出血,扩张至16 F鞘后出现大出血,KUB示肾造瘘管进入肾静脉.例3因胃癌晚期肿瘤侵犯双侧输尿管,导致双肾积水、肾衰竭,行右肾PCN术弓l流尿液.穿刺后出现静脉性出血,放置肾造瘘管并夹闭,KUB示肾造瘘管部分进入下腔静脉.3例患者术后48h内在X线监视下逐次将肾造瘘管退至肾静脉破口处,24~48h后再退至集合系统.每次退管3~4cm.结果 3例出血均控制,血液动力学状态稳定.拔管后均未出现再出血,未行外科手术干预,未出现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结论 PCN术中肾静脉损伤及其导致的严重静脉性出血可以通过留置并夹闭肾造瘘管,分次逐渐退出肾造瘘管而愈合.该方法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干预,不会对患肾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导管在行经皮肾造瘘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行经皮肾造瘘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需行肾造瘘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导管组65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经皮肾造瘘术;传统组55例,采用传统经皮肾逐步扩张造瘘术.对两组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费用及术后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导管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例数、发生并发症例数及平均费用均明显低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平均穿刺次数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导管组一次穿刺置人造瘘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经皮肾造瘘术较传统方法有出血少、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操作简便等优点,且经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