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用莫菲氏滴管保护吸痰器接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护理工作中,吸痰器使用后,一次性吸痰管被丢弃,吸痰器清洗消毒处理后处于备用状态,吸痰管连接管接头暴露在空气中,不符合无菌原则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以往常采用无菌纱布包扎接头处,但纱布易污染.因此,笔者用一次性输液器的莫菲氏滴管套在连接管接头处,效果很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理工作中,吸痰器使用后,一次性吸痰管被丢弃,吸痰器清洗消毒处理后处于备用状态,吸痰管连接管接头暴露在空气中,不符合无菌原则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以往常采用无菌纱布包扎接头处,但纱布易污染。因此,笔者用一次性输液器的莫菲氏滴管套在连接管接头处,效果很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吸痰器管路的清洁较为困难,很难达到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若使用一次性吸痰器管路,其价格贵,患者难以承受。鉴此,我科采用26号或28号一次性洗胃管(上海江扬橡塑制品公司生产)代替吸痰器管路,于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用于49例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密闭式吸痰管与一次桂吸痰管在临床气管切开使用中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与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临床使用对比,从吸痰时间、吸痰效果、并发感染、患者耐受程度、经济价值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密闭式吸痰管从以上各方面均优于一次性吸痰管.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较一次性吸痰管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经口或鼻腔气管插管的患者留取痰标本成为护理的难题.尤其是痰培养与药敏对痰标本的要求很高。护士会遇到一次性痰标本留取瓶连接的吸痰管过短,不能够刺激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不能留取足够、可靠的痰标本。笔者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吸痰可弥补上述不足,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医院为昏迷、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患者采集痰液标本时,通常使用电动吸引器吸痰,将痰液以无菌集痰器收纳后提取样本进行相关检查,存在痰标本暴露被污染和污染环境的弊端。鉴此,笔者于2012年6月研制了一种带有环形取痰匙的试管集痰器,至年月应用于例患者留取痰标本,  相似文献   

7.
况世荣 《护理学杂志》2012,27(10):68-6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有效的应急吸痰方法,为单舱高压氧治疗中应急吸痰提供参考。方法将93例气管切开拟行高压氧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1例,在单舱高压氧治疗前3d于病房分别用1mL、20mL、50mL注射器连接吸痰管吸痰。结果三组吸痰效果及吸痰后呼吸道损伤(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mL组吸痰效果最好,呼吸道损伤发生率最低。结论采用20mL注射器连接吸痰管组成应急代替吸痰装置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灌肠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灌肠,对照组使用一次性肠道冲洗袋灌肠,两组灌肠液均为生理盐水100ml加开塞露2支(40ml),比较两组灌肠效果。结果 观察组排便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灌肠液外流及强烈排便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灌肠效果显著,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能避免加重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有效的应急吸痰方法,为单舱高压氧治疗中应急吸痰提供参考.方法 将93例气管切开拟行高压氧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31例,在单舱高压氧治疗前3d于病房分别用1 mL、20 mL、50 mL注射器连接吸痰管吸痰.结果 三组吸痰效果及吸痰后呼吸道损伤(刺激性咳嗽、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 mL组吸痰效果最好,呼吸道损伤发生率最低.结论 采用20 mL注射器连接吸痰管组成应急代替吸痰装置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吸痰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操作,多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时,床边多放有心电监护仪、电动吸痰器、吸氧装置、输液用物等,既占地方,操作也不方便。吸痰时常需于床头柜上放一治疗盘,内备无菌镊子、吸痰管、无菌生理盐水、配制好的“84”消毒液等用物。由于床头柜桌面小,没有固定装置,用物容易倾倒。为了使用方便、节约空间,根据临床实践,我们于2005年10月设计制作出一种吸痰辅助装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灌肠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惠性心肌梗死并发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灌肠,对照组使用一次性肠道冲洗袋灌肠,两组灌肠液均为生理盐水100 ml加开塞露2支(40 ml),比较两组灌肠效果.结果 观察组排便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灌肠液外流及强烈排便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灌肠效果显著,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能避免加重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吸痰方式对颅脑损伤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62例入住ICU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两种吸痰方式,同时检测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重度发现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更容易合并心律失常。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密闭式吸痰较开放式吸痰对心律失常压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便秘患者进行开塞露低压灌肠的临床与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脑出血并发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开塞露40mL低压灌肠,对照组用开塞露40mL直接塞肛,比较两组排便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排便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便秘患者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开塞露低压灌肠,效果显著、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吸痰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操作,多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时,床边多放有心电监护仪、电动吸痰器、吸氧装置、输液用物等,既占地方,操作也不方便.吸痰时常需于床头柜上放一治疗盘,内备无菌镊子、吸痰管、无菌生理盐水、配制好的"84"消毒液等用物.由于床头柜桌面小,没有固定装置,用物容易倾倒.为了使用方便、节约空间,根据临床实践,我们于2005年10月设计制作出一种吸痰辅助装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由于婴幼儿不能有效咳痰,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借助各种器具收集痰标本。多年来,临床上一直用一次性输液器截取距茂菲氏滴管上下各5.0cm长的输液管,一端连接一次性吸痰管,一端连接负压吸引器,供采集痰标本时使用。由于接头部位连接不牢,加之一次性吸痰管过长(长为36.0cm),护士操作极为不便,痰液易滞留在一次性吸痰管中,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20例。A组行开放式深吸痰;B组行开放式改良深吸痰;C组行密闭式深吸痰,吸痰深度同A组;D组行密闭式改良深吸痰,吸痰深度同B组,方法同C组。结果四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48);但C、D纽VAP发生时间较A、B组显著延迟(均P〈0.01)。气管插管第5天A组CPIS评分显著高于C、D组(均P〈0.01):第7天密闭式吸痰组CPIS评分有所升高,与开放式吸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是否能够降低VAP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探讨,但在延迟VAP发生时间方面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持续机械通气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脓痰及痰痂易聚集并堵塞支气管管腔,严重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加重呼吸衰竭,甚至引起继发性肺不张.吸痰的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但同时也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吸痰时由于机械通气中断,同时又因负压抽吸将肺内口高氧气体吸出,可引起低氧血症,加重器官损害.不必要的频繁吸痰和常规的按时吸痰增加了气道分泌物的产生,易造成患者的气道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此外,如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所以适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吸痰是临床护理常见的抢救技术之一。目前使用的电动吸痰器内部管道,由于无法取出,使管道很难清洁,笔者应用洗洁精与鸡蛋皮的混合液清洗吸痰器内部管道,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痰液淤积的呼吸衰竭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早期的有效吸痰策略。方法将231例建立人工气道72h内的RICU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15例)和观察组(116例)。对照组按常规吸痰方法按需吸痰,即评估气道痰液量后为患者行翻身、叩背后吸痰。观察组先行叩背,再将吸痰管插入人工气道后翻身的同时吸痰。观察两组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72h患者呼吸音和胸部CT片炎性片状影像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吸痰间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吸痰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建立人工气道早期痰液量较多患者实施体位转动同时吸痰的策略安全、有效,能延长吸痰间隔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吸痰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和吸痰深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80例同期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20例.A组行开放式深吸痰;B组行开放式改良深吸痰;C组行密闭式深吸痰,吸痰深度同A组;D组行密闭式改良深吸痰,吸痰深度同B组,方法同C组.结果 四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48);但C、D组VAP发生时间较A、B组显著延迟(均P<0.01).气管插管第5天A组CPIS评分显著高于C、D组(均P<0.01);第7天密闭式吸痰组CPIS评分有所升高,与开放式吸痰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法是否能够降低VAP尚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探讨,但在延迟VAP发生时间方面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