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腰椎间盘切除术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常需手术治疗.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本组对67例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平均2.86年的随访,予以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C型臂下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效果。方法对5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型臂下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作术前疼痛正性教育及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及观察神经电生理测试值、术后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本组5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月、6月、1年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6.00%、84.44%及77.78%。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护患沟通,默契的医护配合,术中细致的观察以及术后的康复训练对颈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手术患者的身心全面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3.
郭慧玲 《现代医院》2011,11(6):85-87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病人术后采取正确的翻身、坐起及站立训练、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并采用下腰椎JOA评分系统及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后恢复的效果。结果术后与术前比较,下腰椎JOA评分、VAS疼痛评分均有显著差异,术后B-twin椎间融合器在腰椎间隙植入融合良好,未发生松动和滑移现象,亦未见间隙变窄及融合器内陷,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恢复,平均住院10 d,均痊愈出院,无肌肉萎缩、肺部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后路椎间盘镜下B-twin椎间融合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深层肌康复护理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深层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腰部功能(ODI评分).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出症的近、中期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6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5例、传统开窗开窗手术261例.两组各抽取50例,分别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结果 椎间盘镜组和传统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8%和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盘镜组要明显优于传统椎板开窗组.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术后遗留腰痛较轻,但手术适应证相对狭窄,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椎板开窗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出症的近、中期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6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5例、传统开窗开窗手术261例.两组各抽取50例,分别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结果 椎间盘镜组和传统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8%和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盘镜组要明显优于传统椎板开窗组.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术后遗留腰痛较轻,但手术适应证相对狭窄,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椎板开窗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现状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铜陵市立医院骨科收治入院并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0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康复锻炼益处及障碍量表、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R)对患者进行现况调查。结果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SER得分为(65.88±18.36)分,处于中等水平。年龄、术后开始坚持锻炼、锻炼益处及锻炼障碍评分均为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在开展针对性的延续性康复锻炼指导时,应以对术后康复锻炼的益处认识不足、锻炼障碍感受较多者及高龄患者为重点关注人群,以提高术后患者整体的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出症的近、中期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76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5例、传统开窗开窗手术261例.两组各抽取50例,分别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 d平均体温、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结果 椎间盘镜组和传统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8%和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间盘镜组要明显优于传统椎板开窗组.结论 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术后遗留腰痛较轻,但手术适应证相对狭窄,尚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椎板开窗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自2003年以来7例采用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包括病灶清除以及含庆大霉素的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术后辅以抗生素、激素药物治疗以及高压氧治疗等综合措施。本组随访时间5~9个月,平均7.2个月。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5—6周后血沉开始恢复正常。7例患者均达临床治愈。结论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具有疗效好、损伤少、康复时间短的优点,特别适用于有多个椎间盘炎的病例,是治疗腰椎间盘炎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中椎间盘炎的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术中椎间盘炎的预防. 方法对1997年7月~2003年1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 2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复查分析,时间为3~50个月,对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分别进行疗效判定有无术后椎间盘炎的发生. 结果 232例中无一例椎间盘炎发生,均有不同的疗效. 结论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康复快、并发症较少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但应高度重视椎间盘炎的发生,而术中的规范无菌操作及抗生素预防用药是预防椎间盘炎发生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1.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其主要的病理学基础为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经皮颈椎间盘激光减压术(PLDD)是近年来开展的颈椎病微创手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效果好,不影响颈椎稳定性,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特点,但激光治疗具有局部温度高、热损伤大及损伤周围组织引起出血等缺点。围手术期恰当的护理与配合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脊柱手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以尿潴留为多见,约占10%,对疾病和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对76例椎间盘手术后尿潴留病人进行了严密观察和分析,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术后椎间盘内压力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47例,测定术后椎间盘内压力,观察其与临床疗效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压力监测下顺利完成手术。47例患者获得1~25个月随访,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采用术后改善率(Hirabashi公式)评定疗效。优25例,良19例,好转3例,优良率为93.6%(44/47)。术后椎间盘内压力与术后改善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术后椎间盘内压力若在3 kPa时,则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6,(9):1287-1288
目的评价椎间盘镜下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椎间盘镜下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半椎板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OD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椎间盘镜下微创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方式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后椎间盘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术后椎间盘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对治疗方法加以总结.结果 18例术后椎间盘感染患者中,13例经保守抗炎治疗痊愈,5例行微创介入方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所有18例患者均经过>6个月随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白细胞总数及血沉恢复到正常水平,经过康复训练后逐渐恢复正常体力活动.结论 多数术后椎间盘感染经保守抗炎可治愈,对于难治性重度术后椎间盘感染,可优先考虑用微创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6.
47岁的王司机患了椎间盘突出,在三甲医院骨科手术后,依然常常感觉疼痛,骨科医生建议他到康复科或疼痛科进行一些辅助治疗。他表示很疑惑,一个病居然要看三个科室? 不同专科。解决问题不一样 椎间盘突出,可到骨科、康复科、疼痛科就诊。实际上,各个学科所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比如:骨科以手术纠正特别严重的椎间盘突出为主;康复科主要解决软组织存在的问题,以骨科手术后的功能康复为主;如果疼痛反复发作,可能要到疼痛科进行治疗。还有一些患者,术后特别敏感,感觉疼痛,这也属疼痛科解决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配合体会.方法:在"C"型臂的引导下准确定位后应用YAG钕激光治疗仪进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治疗.结果:43例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且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医疗效价比高,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结论:克分的术前准备,正确使用相关仪器设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娴熟的配合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采用何种开门方向能够取得最好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患者100例,均为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其中椎间盘轻度突出患者70例,重度突出患者30例,均采用传统开门方向进行手术,即以椎间盘突出方向为门,另一方为轴。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价术前、术后当日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轻变突出术后JOA评分(16.23±0.2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日,70例轻度突出患者中,68例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2例压迫时间超过12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明显。30例重度突出患者中,只有10例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7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不明显,13例患者术后症状加重。急行椎板切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结论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轻度突出时采用传统单开门方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对于重度椎间盘突出,传统的开门方向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家庭医学》2008,(6):5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传统的治疗办法分为手术切除和非手术保守疗法。对于重度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盘切除术是唯一方法。但单纯的椎间盘切除术,术后易造成腰椎不稳、椎管狭窄,复发率也比较高。北京友谊医院骨科曾对10年间600多位行单纯椎间盘切除术后的病人进行追踪分析.结果有3.9%的患者因复发需要二次手术。其后采用的椎间盘切除加腰椎融合疗法.虽然可以避免腰椎不稳,但术后腰椎活动受限。最新发展的脊柱非融合技术,避免了上述弊病,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有过腰腿痛的经历,而椎间盘突出症在腰腿痛中占20%以上,且较难治疗和康复。许多人患病后投医无门,以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带着众多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关心的问题,我们走访了湖北省人民医院著名的康复医学专家聂章宪教授。 聂教授弄清我们的来意后,不假思索地说:“患者如腰部持续痛疼,休息后仍不能恢复,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检查、诊治;不能盲目投医,尤其不能轻信游医、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