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总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衰竭的体会.方法 收集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衰竭患者94例,观察其治疗前后心功能(LVEF、LVESD、LVEDD)、心肌标志物cTnⅠ、CK-MB和血浆BNP水平,探讨PCI治疗效果.结果 94例患者介入均成功,LEVDD、LVEF、LVESD 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标志物cTnⅠ、CK-MB和血浆BNP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死亡8例,病死率8.5%.结论 AMI患者急诊行PCI术可有效缓解心肌坏死,保护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试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Ⅲ级和Ⅳ级的例数少于对照组,LVDs、LVDd、LVEF、FS等各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介入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60例为发病6 h内直接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60例为发病6~12 h直接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及半年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 d两组LVEDVI、LVESVI和LVEF等左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6个月时观察组的LVEDVI、LVESVI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始的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心室重构具有重要意义,介入时间越早,左心功能改善效果越佳,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AMI总共63例作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组.一组为常规溶栓治疗,29例患者,设对照组.另一组为PCI治疗,34例患者,设实验组.治疗后组间对比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血管再通率和TIMI血流3级达标率高,不良反应率和ST段回落不良率较低,住院日短,出院时LVEF较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治疗采用PCI方法,疗效显著,血管再通率高,治疗总有效率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改善作用。方法:将90例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急诊PCI组(30例)、溶栓开通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于发病后1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左心功能情况。结果:发病后12周,急诊PCI组和溶栓开通组的左室收缩末容积(46.37ml±16、01ml;50、92ml±22.52ml),左室射血分数(62.07%±7.92%,59.30%±9.99%),A峰(0.61m/s±0.11m/s;0.68m/s±0.12m/s)、E/A(1.38±0.22,1.17±0.1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对比急诊PCI组的A峰(0.61m/s±0.11m/s)、E/A(1.38±0.22)和溶栓开通组的A峰(0.68m/s±0.12ml)、E/A(1.17±0.17)发现与溶栓开通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诊PCI和药物溶栓治疗均可较常规药物治疗改善AMI患者左心功能,且急诊PCI优于药物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急诊PCI技术治疗AMI 59例,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密切观察,并给予针对性护理,重点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护理管理。结果59例AMI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同时行支架置入4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14例。术后早期行心电监护及密切的观察,5例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表现为二联律,及时处理后转为窦性心律;并发穿刺部位瘀斑、牙龈出血10例,其中伴消化道出血2例,经保守处理顺利康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积极的针对性术后护理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降低急诊PCI的并发症和提高AMI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时出现的心律失常现象及其相应的临床防治手段。方法:分析62例AMI病人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Stent)术中在不同的干预血管中出现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临床治疗。结果:在对左前降支(LAD)行PCI的术中有2例出现心室纤颤,而对右冠状动脉(RCA)行PCI的术中有12例病人出现窦缓,44例病人出现室性早搏。结论:RCA病变的病人术中较常发生心动过缓,而室性早搏在接受直接PCI中多见。临床上防治急诊PCI治疗AMI术中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须使用临时起搏及相应的药物如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等,并配备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支持系统,注意进行再灌注预适应等手段。  相似文献   

9.
何薇  石元龙 《重庆医学》2015,(25):3579-3580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来该院就诊治疗的6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利用6 min 步行距离,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了解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情况,对比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差异。结果患者介入治疗后6 min 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且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峰值速度比值(A/E)降低明显(P <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左心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影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法 对30例AMI经PCI术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经过适当的护理后,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康复时间.结论 对AMI经PCI术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是PCI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5例初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PCI组(n=45)和对照组(n=50)。PCI组于发病后平均10 d对梗死相关动脉及其他严重狭窄的血管行PCI,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于发病后1、12、24周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防半年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24周随访,PCI组左心室心肌重量(LVMWg)、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EF)及室壁运动指数(WMSI)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CI组患者12、24周LVMWg、EDV、ESV、EF、WMSI与1周相比显著改善。PCI组患者半年后在心力衰竭和复合终点事件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AMI后延迟PCI可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并显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彭四萍  陈军 《医学综述》2012,(18):3009-3011
急性心肌梗死后胶原的数量及分布发生改变,引起心脏间质纤维化,限制心肌活动,降低心室的顺应性,使心室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即心室重构)。心室重构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急性心肌梗死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可对心肌间质胶原代谢产生影响,使间质胶原含量及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现就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间质胶原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  相似文献   

14.
急诊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为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65例,其中急诊PCI组35例,择期PCI组(对照组)30例.术后7 d、6个月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频谱以评价左心室收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和早期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5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分别进行了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溶栓再通组15例.未溶栓组10例。结果:心肌断层显像结果显示:溶栓组积分由溶栓前9.4±3.0分降至3.5±2.8分(P<0.01),而未溶栓组变化不大;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未溶栓组LEDVI、LESVI分别由58.4±5.6增高至68.9±6.1ml/m2(P<0.05)。由33.8±6.5增高至41.0±4.6ml/m2(P<0.05s,而溶性组无明显差异。EF值在早期两组均无统计学呈异.12周时溶栓组由48.1±1.3增高至51.2±1.3%(P<0.05),而未溶栓组变化不大。结论:心肌梗塞后左室结构及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变.而早期溶栓治疗能明显改善梗塞部位血液供应,防止心室重构,提高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核素心室造影技术,分析20例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病人左心功能结果提示:LVEF、FF1/3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P<0.05。这些病人经口服卡托普利24~32周以后,LVEF、FF1/3、PFR、TPF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01。结论:卡托普利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8例,行介入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组)96例,未行介入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10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抑制心室重构的药物,6个月时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心脏功能.结果:介入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与出院时相比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心室重构的逆转较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与出院时相比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心室重构的逆转较出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择AMI并成功行急诊PCI的患者共53例,其中急性下壁梗死(AMIinf)患者28例(AMIinf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ant)患者25例(AMIant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2D-STI测量各组左心室各壁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前壁、下壁、侧壁、后壁、前间隔、后间隔)以及AMI患者PCI后1月的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inf组PCI术前左心室下壁纵向应变(SLinf)、AMIant组PCI术前左心室前壁纵向应变(SLant)均显著减低;PCI术后1月,AMIinf组SLinf、AMIant组SLant较术前显著增加,SLinf及SLant仍低于对照组。结论:2D-STI可准确评价AMI梗死节段心肌PCI前后收缩功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和T波演变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病人60例,按术后1hST段是否回落≥50%和24hT波是否倒置各分为两组。术后1hST段回落≥50%组40例,<50%组20例,发病后24hT波倒置组42例,未倒置组18例。随访180天,分别于第30天和第180天时测量心功能。用三维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末内径(LVD),用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技术(DTI)测量并计算Em/Am。比较左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天时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分别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而LVD无明显差异(P>0.05)。180天时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EF、Em/Am值均高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ST段早期回落组和T波早期倒置组LVD值小于ST段未回落组和T波未倒置组(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1h内ST段早期回落和24hT波早期倒置是反映左心功能恢复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