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深静脉留置导管普遍用于肿瘤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的治疗,因此深静脉留置导管所致并发症的预防应引起重视.股静脉穿刺置管是一种创伤极小的操作,穿刺安全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1],为不能进行上肢穿刺的肿瘤患者建立起一个维持时间较长且安全的静脉通道,广泛地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肿瘤患者静脉给药常用途径,但其主要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可直接影响置管的使用和留置时间。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肿瘤的高凝状态、肿瘤类型、导管类型以及穿刺部位等因素相关,为保证PICC置管的正常使用及留置时间,可在早发现、早诊断、药物封管、熟练穿刺及科学宣教等方面作加强。  相似文献   

3.
腹部肿瘤围手术期试用PICC导管胃肠外营养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目的 前瞻性研究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对33例和30例腹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应用了经肘部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实施胃肠外营养,比较两种导管的优劣。结果 PICC置管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穿刺置管组相比,两组置管成功率基本相似,均无导管阻塞发生,且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无中途脱管现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o4年5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化疗科住院的22例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深静脉置管的患者分为A组;将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行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42例分为B组。比较两组穿刺置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95.45%vs 97.6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比较,B组(35.14±16.27)d显著长于A组(23.00±20.50)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5,P〈0.05);两组平均操作时间比较,A组(23.00±20.50)rain明显短于B组(35.14±16.2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55,P〈0.001);两组留置导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统计学上虽未显示出差异,但从数值上看,B组(19.15%)显然高于A组(4.76%)。结论临床上可因地制宜选择两种术式。如患者静脉条件许可的话,首选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深静脉置管。可节省操作时间,而且简单安全,不需局部麻醉及缝针固定,患者痛苦时间短,费用少。如无条件行此术式,再考虑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深静脉留置管置管穿刺点的选择、穿刺点的换药、管道留置时间、封管液的使用、封管的方法和有关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分析,提出导管留置期间的维护要求,以便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深静脉留置管置管穿刺点的选择、穿刺点的换药、管道留置时间、封管液的使用、封管的方法和有关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分析,提出导管留置期间的维护要求,以便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318例肿瘤患者,记录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结果 318例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发生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9.5%,其中置管相关并发症主要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置管方式、血栓史、导管管腔数及导管留置时间对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免疫功能低下、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方式为影响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高龄、导管置管时间长及盲穿是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植入式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port access,IVPA)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为临床置管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在西安某三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25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家庭经济情况、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为PICC组(470例)和IVPA组(355例).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的费用等.结果:PICC与用IVPA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带管期间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费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肿瘤化疗者,推荐使用IVPA法,此方式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21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行抗肿瘤药物灌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引流通畅,无1例发生渗血、渗液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21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行抗肿瘤药物灌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引流通畅,无1例发生渗血、渗液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肺癌胸腔积液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PICC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在肿瘤科化疗中广泛应用[1],避免了化疗药物引起的局部疼痛与局部组织坏死,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是中心静脉导管中唯一可由护士完成的穿刺操作[2]。尽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的应用以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我科125例应用PICC进行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管留置并发症相关护理问题.结果 导管留置并发症居前3位的是:静脉炎(4.0%)、导管相关性感染(2.4%)和导管滑脱(1.6%).结论 PICC置管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多种优点,通过合理护理及预防,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静脉化疗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可由护士独立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和老年患者输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MST)辅助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临床的使用情况,为MST在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11月间进行常规PICC置管和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辅助置管患者分成两组;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辅助技术的患者为实验组,常规穿刺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穿刺时出血情况,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及拔管原因,了解超声引导下MST辅助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共纳入435例患者,其中实验组150例,对照组285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留置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而两组置管时出血量和拔管原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辅助穿刺技术能解决血管条件不佳患者的PICC置管,减少导管并发症,增加导管留置时间,降低PICC导管使用风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12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接受PICC,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渗血量、操作时间、保留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中渗血量减少,操作时间及保留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升高,疼痛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肢体肿胀、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及感染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相比,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肿瘤病人使用PICC管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PICC导管建立的正确方法,总结放置PICC导管后并发症防治及处理的经验体会。方法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兰色PICC导管,管长60 cm,管腔容积1m。l常规采用贵要静脉导入。结果本组68例穿刺成功率为97.06%,其中常见的并发症为静脉炎、疼痛、出血、管腔堵塞、误入“歧途”:进入颈外静脉,经正确操作和处理后均可得到很好的解决。结论该技术在肿瘤患者应用中具有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病人痛苦小等优点。PICC置管可以减少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及对周围组织的刺激,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周围组织的坏死,为化疗病人开辟了一条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要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保证导管通畅,置管后加强护理和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3年-2006年808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腋静脉,18例股静脉。结论:术后及下肢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易发生血栓。贵要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可减少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中心静脉置管并发血栓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3年-2006年808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腋静脉,18例股静脉.结论:术后及下肢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易发生血栓.贵要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可减少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9.
PICC 与颈内静脉插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34例PICC插管和30例颈内静脉插管的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 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PICC插管的一次成功率较高,为88.2%(P〈0.05),穿刺时间较短,平均操作时间为13.38±5分钟(P〈0.01),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平均128天(P〈0.01)。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 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54例接受PICC导管治疗的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54例肿瘤患者中,153例患者置管成功。成功患者中,24例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位置、纤维蛋白原水平、白细胞计数、带管出院和出院带管时间过长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位置、带管出院和出院带管时间过长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优先选择贵要静脉和缩短出院置管时间是降低肿瘤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