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按序贯实验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0例)给予盐酸法舒地尔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1,连用14 d;对照组(20例)给予尼莫地平10 mg加入生理盐水50 mL中静脉微泵输入,2次.d-1,连用14 d。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除1例低血压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9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药组给与尼莫地平治疗,联合组给与尼莫地平联用法舒地尔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 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6.96%,高于单药组的69.56%(P<0.05);2组治疗后GCS评分明显升高,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改善幅度大于单药组(均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的GOS评分为(4.95±0.73)分,明显高于单药组的(4.02±0.43)分(均P<0.05);2组治疗后的血清NF-κB和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低于单药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联用尼莫地平对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于入院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根据CT扫描进行改良Fisher分级,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管痉挛,观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关系。结果本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0%,随着入院后伤病情逐渐加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随着改良Fisher分级的增加,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管痉挛一直被认为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严重的并发症,鉴于钙离子超载在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中的重要地位,许多学者致力于钙离子阻滞剂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研究。其中,尼莫地平的疗效确切,被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推荐药物。现就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法舒地尔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法舒地尔治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术后脑功能保护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脑功能保护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结论法舒地尔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期间,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60例,采取随机指标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N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下降具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提升(P0.05)。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盐酸法舒地尔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在相同常规治疗下,治疗组(30例)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照组(30例)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前后分别以Glasgow昏迷记分,做DSA检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Glasgow昏迷记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O.001)。预防CVS组间无显著差异;减轻CVS组间差异显著(P〈O.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预防SAH后CVS与尼莫地平作用相当,而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痉挛 (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16 %~ 6 6 % [1] ,是SAH患者病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SAH后CV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SAH后CVS有了新的认识 ,并在治疗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现综述如下。1 药物治疗1.1 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 SAH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Ca2 + 大量内流 ,激活一系列生物反应 ,引起平滑肌兴奋收缩是SAH后CVS的主要理论之一[2 ] 。钙通道阻滞剂正是通过抑制这一过程达到解除血管痉挛的目的。目前公认治疗效果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分析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舒地尔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缓解,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并发症,其中观察组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发生率为46.8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良好、副作用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尤志军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3,(24):108-108,110
30%~9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在出血后会发生脑血管痉挛并发症。脑血管痉挛极易造成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防治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动脉瘤破裂SAH介入栓塞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法舒地尔30mg静脉滴注q8h,疗程14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为30min;对照组30例,术后采用尼莫地平,1mg/h,静脉泵入,疗程14d,比较两组的Glasgow评分,头部CT及经颅多普勒(TCD)观察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可迅速促进疾病的好转;对CT检查所见脑内低密度灶,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可使其改善;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扩张痉挛脑动脉的作用较好,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瘤破裂SAH介入栓塞术后CVS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90%,常引起严重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死,成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认识到氧合血红蛋白、炎症反应、缩血管物质增多、离子通道紊乱、血管细胞增殖等在脑血管痉挛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尽管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根据已知的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The use of transcranial Doppler monitor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vasospasm in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s backed by national guidelines. However, it remains poorly used across neurologic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current practice article uses 2 clinical vignettes to illustrate the simplicity and logic behind routine daily surveillance of vasospasm with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preference to other modalities. 相似文献
16.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动物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大耳白兔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前、术后兔基底动脉的血流峰速的观察发现,(1)动物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第3天为脑血管痉挛发生的高峰。(2)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监测、治疗时机的选择及疗效的评价有很大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70例SAH患者作为治疗组应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逆时间选取2001年12月以前采用传统保守治疗的65例SAH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病人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χ2=50.835),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χ2=3.923),但采用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并不能有效防止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亦不增加发生再出血的几率.[结论]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