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生脉注射液在心肺脑复苏(CPCR)救治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收治心搏骤停行心肺复苏成功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组(43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给予复苏兴奋药物、降颅压、激素等基础复苏药;亚低温组同时联用大剂量生脉注射液。两组患者均在复苏即刻以及复苏后1、3和7 d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同时抽取静脉血3 m l,检测血浆丙二醛(M DA)含量及尿酸(UA)浓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亚低温组治疗后GCS明显升高(P<0.05或P<0.01),M DA含量和UA浓度则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GCS、M DA和UA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生脉注射液能明显改善CPCR患者的神经功能,是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CPCR途径。  相似文献   

2.
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和心肺脑复苏成功病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心脏骤停患者成功脑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心脏骤停后成功心肺脑复苏(A组,n=38)和仅心肺复苏成功(B组,n=42)患者之间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环境、心脏骤停相关时间和心肺复苏后相关治疗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性别比和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疾病:A组以外科为主(78.9%),B组以内科为主(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原因:A组31例(81.6%)为急性缺氧、低血压、内脏神经反射和单纯心脏疾患, B组30例(71.4%)为慢性缺氧和慢性心脏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环境:A组24例(63.2%)发生在手术室和ICU,B组22例(52.4%)发生在普通病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相关时间:A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8.2±8.7)min,自主心跳恢复时间(6.7±8.4)min,脑缺血缺氧时间(1.5±1.3)min,均明显短于B组[分别为(30.8±26.2)min、(27.7±24.9)min和(3.1±3.1)min,P<0.001或P<0.005].心肺复苏后相关治疗持续时间:A组亚低温持续时间(4.0±2.6)d,呼吸机持续时间(11.1±19.7)d,与B组[(5.9±3.8)d和(15.4±29.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疾病(OR=6.22,95%CI 1.64~23.46)、心脏骤停持续时间(OR=1.11,95%CI 1.04~1.19)和心脏骤停发生环境(OR=4.51,95%CI 1.22~16.61)与成功脑复苏的关系更密切,成为三个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没有明显慢性疾病,在手术室和ICU以急性缺氧、低血压和单纯心脏原因发生的心脏骤停,抢救及时有效,复苏后处理恰当、合理,尽早实施全面脑保护是成功脑复苏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亚低温对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的心肺复苏患者预后和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对66例心肺复苏后获得ROSC的患者进行分组,根据是否用亚低温治疗以及ROSC后不同时间予低温治疗分为常温组和低温A、B组。比较低温两组和常温组中第1、3、7、28天的GCS评分、SOFA评分和28 d的生存率和CPC评分。结果:各组ROSC率、28 d生存率和第1、3、7天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第7天GCS评分和第28天的CPC评分常温组与低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低温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ROSC的28 d生存率影响不大,但对ROSC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有明显益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在ROSC后1 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患者开始时机对生存率和CPC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亚低温对家兔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前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室颤致心搏骤停5min再复苏模型,观察2h.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n=6),B组为常温复苏组(n=6),C组为亚低温复苏组(n=6)采用腹腔冷灌注法。结果:与A组相比,B、C两组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C组与B线相比,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能显著降低心搏骤停后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是亚低温脑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川芎嗪联合高渗盐对心搏骤停大鼠复苏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探讨脑复苏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32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川芎嗪组、高渗盐水组、川芎嗪联合高渗盐水组.窒息导致心搏骤停模型复制成功后,实验各组于复苏即刻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川芎嗪、高渗盐水、川芎嗪联合高渗盐水,比较各组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动脉血及脑匀浆丙二醛(MDA)、脑干湿重比(D/W)、平均动脉压(MA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脑海马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高渗盐组、川芎嗪组大鼠自主循环恢复时间(P<0.05)明显改善,10 min、30 min和60 min的平均动脉压明显提高,24、48 h较对照组明显改善NDS(P<0.01),大鼠48 h存活率显著提高,大脑干湿重比值增加(P<0.05)及脑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联合用药组较川芎嗪组、高渗盐组上述观测指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及川芎嗪组1 h动脉血MDA明显降低(P<0.05),48 h脑匀浆MDA降低(P<0.05),联合用药组较川芎嗪组1小时动脉血、48 h脑匀浆MDA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高渗盐组1 h动脉血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脑匀浆MDA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渗盐组较川芎嗪组ROSC时间、ROSC后60 min MAP、24和48 h NDS、大脑干湿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川芎嗪联合高渗盐能减轻大鼠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联合应用两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亚低温联合瑞芬太尼对家兔心肺复苏后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探讨其相关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致颤法建立家兔心肺复苏模型.30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A组):仅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但不致颤;常规复苏组(B组):仅采用常规方法复苏;亚低温复苏组(C组):自主循环恢复即刻给予亚低温治疗;瑞芬太尼复苏组(D组):自主循环恢复即刻给予瑞芬太尼;亚低温联合瑞芬太尼复苏组(E组):自主循环恢复即刻给予瑞芬太尼及亚低温处理.动态观察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peak±dp/dt)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8-异前列腺素(8-iso-PGF2α)浓度的变化.结果 ①与A组比较,其余四组LVEDP和peak±dp/dt在复苏成功后3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B组比较,C、D组LVEDP和peak±dp/dt在复苏成功后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组LVEDP和peak±dp/dt在复苏成功后6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E组LVEDP升高幅度及peak±dp/dt下降幅度也小于C、D组(P均<0.05);②与A组比较,其余四组血清H-FABP和8-iso-PGF2α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与B组比较,C、D、E组血清H-FABP和8-iso-PGF2α浓度明显降低(P均<0.05),但E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P<0.05).结论 亚低温及瑞芬太尼干预均可改善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自由基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及选择时机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36只成年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A 组)、常温组(6只,B 组)和亚低温治疗组(24只,C 组),C 组随机分为 C1、C2、C3和 C4组四个亚组,每组6只。A 组仅进行麻醉、气管切开及血管穿刺操作,不进行心肺复苏;B 组不行低温治疗;C1~4组分别于心脏骤停后2、4、6、8 min 立即实施心肺复苏。统计各组复苏成功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质及海马组织 Nrf2及 HO-1蛋白表达;按 Elliott 法计算脑组织百分水含量。【结果】C 组皮质、海马组织 Nrf2及 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 A 组和 B 组(P <0.05);C1、C2、C3和 C4四个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和 C 组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高于 A 组(P <0.05),但 B 组和 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1、C2、C3和 C4四个亚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低温干预对心肺复苏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 Nrf2-ARE 信号通路,上调 Nrf2及其下游基因 HO-1表达实现的,对窒息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应早期进行亚低温治疗以减轻脑损伤,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及山莨菪碱的干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评估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比较应用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与常规治疗在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各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观察大剂量山莨菪碱对它们的影响.结果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显著差于正常对照者(P<0.01).应用大剂量山莨菪碱在心肺脑复苏早期(复苏后7d),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复苏后3月及6月,NFI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生活质量在躯体健康和认识功能等方面,分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大剂量山莨菪碱可改善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部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不同启动时间对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所有患者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2h后亚低温治疗)、C组(2h内亚低温治疗);比较各组Glasgow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ADL),各组患者临床预后,平均脑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动态脑电图分级.结果:C组较A、B组Glasgow评分提高,ADL评分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临床预后较A、B组好,总体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C组Vm较A、B组下降,PI、RI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之间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组动态脑电图分级中预后良好率为30%,A、B组分别为26.2%、25.0%.结论:2h内启动亚低温治疗对改善成人HIE的临床预后有积极意义,其可能是通过降低脑能量及氧的消耗,拮抗脑血流痉挛,防止脑过度灌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亚低温疗法对复苏后家兔心功能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致颤法建立家兔心肺复苏模型,20只健康家兔在麻醉置管前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温复苏组(A组,n=10)与亚低温复苏组(B组,n=10).常温复苏组在常温状态下行标准心肺复苏,整个实验过程中家兔体温维持在正常体温38.3 ~ 39.2℃;亚低温复苏组在常温下行标准心肺复苏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快速诱导亚低温.亚低温诱导采用从家兔耳缘静脉以1.0md/(kg· min)速度泵入4℃生理盐水,同时配合体表降温方法,要求10~ 15 min后降至目标温度(32~34℃).动态观察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以及环氧合酶-2(COX-2)质量浓度变化.结果 ①与致颤前相比,两组LVEDP值在复苏后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升高,±dp/dtmax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但B组LVEDP升高幅度及±dp/ dtmax下降幅度均小于A组(P<0.05);②与致颤前比较,两组血清H-FABP,8-iso-PGF2a及COX-2值在复苏后各时间点明显上升(P<0.01),但B组H-FABP、8-iso-PGF2a及COX-2值升高幅度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够改善家兔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其心肌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减少自由基生成,以及减少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8-iso-PGF2a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后脑水肿是一种继发性病理状态,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现阐述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目前治疗脑水肿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Cerebral tumours     
A Macrae 《Nursing mirror》1984,158(17):36-38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