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解剖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新宪 《西南军医》2008,10(2):99-99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对4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结果42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5.3个月,采用Neer评分方法评定疗效,Neer评分优良率为71.4%。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发生肱骨头坏死3例,皆为四部分骨折者。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具有内固定牢靠、术后不需要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新 《西南军医》2011,13(1):48-4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2例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平均随访7个月。结果 术后无创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发生。肩关节功能按照Neer评分标准,功能优12例,良14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可靠,具有并发症少,骨折愈合良好,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肩峰下外侧横切口经三角肌入路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肩峰下外侧横切口经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9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2例,四部分骨折1例。结果: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疗效评价采用Neer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9.5%。结论:肩峰下外侧横切口经三角肌入路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骨与软组织损伤小,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可使患肩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对老年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4.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肱骨近端骨折45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3例,四部分骨折12例.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采用LPHP固定.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行术后患肩功能评分.对两组疗效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38例获得平均14.7个月随访.3个月内骨折愈合35例,4个月愈合3例.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满意15例,优良率达92%.结论 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满意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内置物.  相似文献   

5.
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总结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6年2月,使用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9例,平均58.6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质疏松7例。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其中5例因骨缺损行植骨术。结果所有1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优良率84%。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退钉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6.
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使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6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6例。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其中3例因骨缺损行植骨术。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8例,优良率为91.7%。结论采用解剖型接骨板内固定和规范的功能锻炼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有效降低了骨折凝肩或肩峰撞击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髂骨植骨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0例, 女22例;年龄65~75岁[(69.5±8.5)岁]。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6例, 四部分骨折16例。18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植骨组), 24例行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非植骨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 6, 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内旋和外旋)和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6, 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Neer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5±3.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1±0.7)个月, 短于非植骨组的(4.2±0.9)个月(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 两组肩关节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肩关节前内侧入路,采取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8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随访8周~1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按照Neer评分法评价疗效,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8%。结论应用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高度稳定、微创,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特别是粉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05年1月,应用肱骨I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27~74岁,平均49.8岁。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5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质疏松6例。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不切开关节囊,不剥离附着于骨折碎片及大、小结节上的组织即行骨折复位固定,其中骨缺损3例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术后第3天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适量主动及被动活动,2周后加强主动及被动活动功能锻炼。结果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均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良4例,满意2例,优良率83%。结论肱骨LPHP的螺钉能锁扣于接骨板上,接骨板不要求与骨皮质紧密相连即可起到骨折牢固固定作用,做到了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提高了治疗效果,特别适用于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重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总结1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骨不连的治疗均采用更换内固定+双钢板固定+植骨的方法。结果 14例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2.7)个月,14例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0±1.2)个月,Ⅰ期愈合率为93.3%。按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5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92.9%。结论采用双重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术后骨不连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疗效的差异。方法分析2009年2月~2015年7月行腰椎结核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A组(前路手术组)22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前后路联合手术组)32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C组(后路手术组)38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跟踪随访6~24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两周、3个月Cobb’ s角、ESR值变化情况,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的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情得到缓解。三组患者术前后的Cobb ’ s角、ESR值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比A、B组低( P<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前路术式、前后路联合术式在治疗腰椎结核上均能取得目标疗效。但后路术式患者的住院天数少、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是更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术式治疗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的疗效。方法对36例上颈椎不稳定损伤病人行单纯头环背心(Halo—vest)固定术11例;行Halo-vest固定下的后路颗粒状松质骨植骨融合术15例;行Halo-vest+Gallie术式+颗粒状松质骨植骨融合术3例;行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7例。结果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物折断、松脱,无1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症状。结论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的治疗方法较多,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只要解除了对脊髓的压迫,稳定了损伤的颈椎椎体,就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块状骨植骨支撑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04至2019-12医院收治的52例跟骨距下关节面塌陷伴明显骨缺损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同种异体块状骨植骨组(观察组)和ORIF+同种异体小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颈前路切除颈椎椎体转移瘤,采用钛网植骨加钢板内固定重建椎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颈前路椎体切除,钛网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颈椎椎体转移瘤。结果:12例均获6~49个月,平均16.2个月的随访。全部病例植骨融合满意,局部肿瘤无复发,内固定物无断裂、松动、滑脱等并发症。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者,其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经颈前路切除转移瘤椎体,钛网植骨加钢板重建切除后椎体,可即刻保证固定节段的稳定性。植骨融合良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开窗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10年以上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7年9月—2001年1月,采用开窗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101例,分析膝关节的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研究骨折Schatzker分型、性别、年龄和植骨方式对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Schatzker分型越高,KellgrenLawrence X线级别分布越高(P<0.01),膝关节的Lysholm功能评分越低(P<0.01);男、女两组间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女性组(P<0.01);年龄越高,Kellgren-Lawrence X线级别分布越高(P<0.01),膝关节的Lysholm功能评分越低(P<0.01);自体髂骨植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两组间Kellgren-Lawrence X线分级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窗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骨折的Schatzker分型、性别、年龄是影响膝关节远期功能的主要因素,骨移植方式对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腰椎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脊柱内固定术后迟发性伤口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对于术内固定后时间小于9个月、植骨未融合的患者进行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对于植骨已获得融合的患者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一期关闭切口。术中取标本常规细菌培养,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连续3次伤口引流液培养阴性且24h引流液少于50ral者,拔除伤口引流管。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治愈。12例植骨未融合的患者行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其中8例患者获得治愈。9例植骨已融合的患者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一期关闭切口,迟发性感染获得治愈;其中4例为清创后3~18个月再次发生迟发性感染,复查X线片,植骨均获融合。11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结论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为早期感染植骨融合赢得时间;内固定取出为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断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共计19例脊柱内固定断裂病例,从内固定位置、形态、进钉角度等方面,结合人体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分析认为脊柱内固定系统断裂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未能根据生物力学重建的需要选择最佳的内固定器材;②术中操作不当;③骨折部位未行必要的植骨;④内固定留置体内时间过长.结论:为了预防和减少脊柱内固定材料断裂,术前对患者病情应当进行充分的评估,根据生物力学稳定性重建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适当的内固定材料;必要时应在术中一期植骨,有利于重建其稳定性;此外术后康复期佩戴适当的外固定支具,也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32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行头颅牵引复位成功8例,其中3例维持牵引1个月后改行头颈胸石膏固定,余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牵引失败,其中14例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复位失败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前路复位失败改行后路切开复位后再前方植骨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切开复位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术,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由于漏诊,伤后8个月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发现颈椎不稳2例,均为仅行牵引复位,未做融合术者.颈前路手术者植骨块术后12周均获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较好.无内固定并发症,亦无治疗中神经并发症.结论 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是否伴有椎间盘损伤、是否合并后柱骨折、脊髓压迫及损伤情况.对伴有创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的单侧关节突交锁者,前路减压复位稳定术是首选方法,对于不伴椎间盘突出者,可试行牵引复位或直接后路切开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持续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5月脊柱内固定、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主要为切口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和局部疼痛等,血液学及细菌学检查确定有无细菌性感染;所有患者在诊断切口深部感染明确后,全部行切口拆开,清创,闭式冲洗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的治疗。结果随访4个月~3年,平均2.1年。闭式冲洗引流后7日局部症状消失,引流液清亮后拔管4例,7~14日拔管13例,14~21日拔管9例;引流后21日,全身症状消失、血常规、CRP、血沉正常后停用抗生素13例,36日停用抗生素13例。5例形成慢性窦道,经久不愈,1年后取出内固定后愈合。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见断钉与断棒。结论联合敏感抗生素加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有利于及时控制感染,疗效肯定且没有必要取出内固定物及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2月~2008年5月对应用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38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16~54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6例,高处坠落伤11例,重物砸伤6例,摔伤5例。其中左侧21例,右侧17例。骨折部位:头下型12例,经颈型26例,按Garden分型:Ⅲ型22例,Ⅳ型16例。GardenⅡ型及基底型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微创固定,无需切开骨瓣植骨。结果本组32例获得随访,参照张振兴等评定标准:优25例(78.1%),良5例(15.6%),差2例(6.2%);优良率93.7%。骨折愈合30例,愈合率为93.7%。结论空心钉内固定加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有效的提高了骨折的愈合率,降低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