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对脑梗死复发是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以便更好地做好二级预防,减少脑梗死的复发.方法 通过对99例脑梗死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以尿微量白蛋白是否在正常范围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并随访一年以上,进行分析.结果 异常尿微量白蛋白组47例与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52例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血糖、平均动脉压、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颈动脉斑块等临床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经随访,异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复发16例,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复发4例,两组复发的生存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推测尿微量白蛋白对脑梗死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41例首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1年,记录终点事件。结果脑梗死1年复发率为13%,年龄、高血压病史、纤维蛋白原是影响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及纤维蛋白原升高是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复发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843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复发的发生率为29.43%,发生时间最早在首次梗死后10 d,最多见于第1年内。843例脑梗死患者首次发病时的年龄、病情、病灶部位的差异无显著性,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性。饮酒、吸烟、房颤、血糖、血脂及血流变主要指标异常,二组差异无显著性。复发与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呈显著正相关,按复发率大小依次为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高血压。结论:脑梗死复发与性别具有相关性,男性复发机会高于女性,糖尿病是其复发的最危险的因素,其次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首次发病时病情轻重及病灶部位对复发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中青年复发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24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分组并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在中青年复发脑梗死组、中青年首发脑梗死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青年复发脑梗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与糖尿病、血脂等其他观察指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是中青年复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脑梗死复发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68例脑梗死复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饮食和排便的护理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无1例口腔溃疡、压疮、心理障碍等问题发生,占100%;64例脑梗死复发患者临床治愈好转出院,占94.12%;2例并发高血压脑出血转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占2.94%;1例死于心律失常,占1.47%;1例高龄患者死于脑疝,占1.47%。结论精心实施全面的护理计划,有助于脑梗死复发患者的早日康复,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综合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脑梗死复发率的影响。方法76 例脑梗死患者(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外,配合健康教育、心理治疗、早期康复、出院指导等综合干预,经3年随访,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的71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减少(P<0. 01),复发率降低(P<0. 05)。结论综合干预能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症的脑梗死患者梗死复发的可能性。方法:对332例合并脑白质疏松症的住院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评价脑白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并进行1年跟踪观察。结果:332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轻、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症1年内脑梗死复发率分别为5.1%、10.8%、15.4%,重度复发率高于轻度(P<0.05,RR=3.04);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症患者1年内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白质疏松症能增加脑梗死复发的可能性,对合并脑白质疏松症的脑梗死患者,应当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HRIVE量表、m SOAR量表和简易量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AIS患者772例,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同时应用THRIVE量表、mSOAR量表和简易量表进行评分。随访1年,以患者1年时出现死亡或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为不良预后,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个量表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组772例患者根据随访结果,纳入预后良好组576例(74.6%),不良预后组196例(25.4%),其中死亡68例(34.7%)。THRIVE、mSOAR和简易量表预测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77[95%CI,(0.738, 0.815)]、0.820[95%CI,(0.706, 0.770)]和0.854[95%CI,(0.827,0.878)](均P0.001);THRIVE和mSOAR量表的AUC值均低于简易量表(P0.05)。THRIVE、mSOAR和简易量表预测死亡结局的AUC值分别为0.775[95%CI,(0.721, 0.828)]、0.748[95%CI,(0.716, 0.778)]和0.807[95%CI,(0.778, 0.835)](均P0.05);且mSOAR量表的AUC值低于简易量表(P0.05)。结论:THRIVE、mSOAR和简易量表对AIS患者1年不良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简易量表的预测能力更优。  相似文献   

10.
压疮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2008年10月-2009年4月,我科开始应用Braden压疮预测量表对住院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筛选出压疮高危人群,做好压疮的预防工作,对难免性压疮病人进行24h监控,强化护士和家属对压疮的预防意识,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充分说明了Braden压疮预测量表是个可信的量表,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1.
扩散峰度成像(DKI)是用于量化组织内水分子非高斯运动的磁共振新技术,是扩散成像技术的延伸,对于描绘脑组织微观结构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DKI的原理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 型高血压与脑梗死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观察2004 年1 月至2008 年1 月于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56 例,随访1 年记录卒中复发情况并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同时于急性发病3 d 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Hcy≥10 μmol/L 作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标准.高血压伴HHcy 者为H 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或单纯HHcy 为非H 型高血压组.结果 (1)65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11 例复发,1 年复发率为16.9%.(2)复发组患者83.8%具有高血压病史,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的70.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2.39 ±9.45)μmol/L]亦明显高于非复发组[(16.94 ±9.85)μmol/L],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复发组H 型高血压的比例为78.2%,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的65.1%(P <0.01).(3)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H 型高血压、高龄、高血压、HHcy 和低高密度脂蛋白.结论 H 型高血压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综合防治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3.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types of liver cancer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recurrence rate. Recent studies have proposed that 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 are potential biomarkers in several recurrent tumor types. It is now well understood that invasion, migration, and metastasis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umor recurrence. Moreover, some of the known risk factors for HCC may affec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everal types of lncRNAs and thus affect the recurrence of liver cancer through lncRNA regulation.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roles of lncRNAs in HCC and summarize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lncRNA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in recurrent HC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103例复发脑梗死和147例初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经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个因素与脑梗死复发有关(均P值<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吸烟、高血压与脑梗死复发有关,而饮酒与预防性治疗对脑梗死复发则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均P值<0.05)。结论加强对脑梗死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预防其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DSC-MRI)及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放化疗后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经临床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患者在术后、放化疗前、放化疗后定期行DSC及DCE检查,得到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并将灌注成像影像诊断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对照,分析各灌注参数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1例为胶质瘤复发,8例为放射性脑损伤。胶质瘤复发患者的rCBF、rCBV、Ktrans、Ve及riAUC值均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P均<0.05);而Kep、Vp值在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22)。Ktrans联合rCBV共同诊断,并、串联试验中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0.9%、72.7%;特异度分别为62.5%、100%。结论 DCE及DSC均可鉴别肿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Ktrans、riAUC及rCBV诊断效能略高于Ve及rCBF,联合应用rCBV及Ktrans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弥散各项异性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弥散各向异性变化的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次发病24 h内脑梗死病灶的弥散张量成像(DTI)资料,计算病灶和对侧相应部位的平均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系数(ADC).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 分别比较不同发病时间段的梗死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的FA和ADC值.结果 发病24 h内梗死病灶的ADC值显著低于对侧(P<0.01);而病灶平均FA值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 h内、6~12 h以及12~24 h内病灶与对侧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内病灶FA值变化存在显著个体差异,FA升高和保持不变者在三个时间组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 发病24 h内脑梗死病灶弥散各向异性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个体差异有望为脑卒中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测定45例复发性脑梗死(RCI)、84例初发性脑梗死(FCI)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RCI组的同型半胱氨酸为17.70±7.57μmol/L.FCI组同型半胱氯酸为14.28±4.9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I组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生率(55.5%)高于FCI组(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复发相对危险度(OR)值为2.34,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与脑梗死复发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3.64、2.34和2.58。结论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脑梗死复发的传统危险因素外,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复发的又一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脑梗死各期患者进行MR及随诊检查,超急性期(<6h)9例,急性期(7~24h)18例,亚急性期(1.5~7天)18例,稳定期(8~14天)3例,慢性期(>15天)6例。对其中21例大面积脑梗死病例行SWI随诊。观察脑梗死内有无出血、出血程度及梗死区周围小血管的改变,并与患者的临床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1例大面积脑梗死随访中,SWI发现梗死后出血为16例,占76.8%。梗死后重度出血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s=0.765,P=0.001)。14例发现梗死灶周边有增多的微小血管,明显显示10例(占47.6%),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无明显相关性(rs=0.408,P=0.066)。结论:SWI能够敏感检测梗死灶内的出血灶,预测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程度与发展趋势;SWI通过显示梗死灶周围微小血管的影像改变,有助于判断其周围血流再灌注情况,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天内发生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按照ABCD评分标准和ABCD2评分标准,测定179例TIA患者的评分并观察7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AB-CD2评分法和ABCD评分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0.699。179例TIA患者中≤2分者29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零;评分为3分者22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9%;评分为4分者58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4%;评分为5分者53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42%;评分≥6分者17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65%。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组7天内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分别为4%、32%和65%(P<0.05)。结论ABCD2评分法的预测价值高于ABCD评分法,是临床上预测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长期吸烟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对286例长期吸烟者进行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检查,按吸烟指数分轻、中、重三个组,研究吸烟对脑电活动的变化。结果 轻度吸烟组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无明显变化。中、重度吸烟组脑电活动有明显异常改变,表现为α节律明显变慢,θ指数增高,θ频带在中央、顶、枕区能量值增高。结论 长期吸烟对脑电活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