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的患者DSA所见软脑膜动脉吻合(LMA)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及其分布的关系。方法纳入50例MCA Ml段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DSA表现对LMA进行评分,再根据评分的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侧支循环较好组(LMA评分1~2分),共24例;侧支循环较差组(LMA评分3~5分),共26例。按照多田公式计算脑梗死的体积,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体积的差异,判定脑梗死体积与LMA评分的关系;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灶在MCA供血区分布的差异。结果①侧支循环较好组的平均梗死体积为(21.8±10.9)cm3,侧支循环较差组平均梗死体积为(100.7±37.4)cm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81,P〈0.01)。将LMA评分与脑梗死体积进行秩相关检验后,两者具有正相关性(r=0.967,P〈0.01)。②侧支循环较好组中,梗死累及MCA前部分支供血区和中部分支供血区患者的比率分别为8.3%(2/24)、12.5%(3/24),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的46.2%(12/26)和38.5%(1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均不是LMA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有超过3项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侧支循环较好组的比率(33.3%,8/24)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MCA M1段闭塞时,LMA评分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性。LMA主要代偿MCA前部分支和中部分支供血区,而对基底核区代偿较差。  相似文献   

2.
<正>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或闭塞是最常见的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占后者的70%左右。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脑梗死范围和预后与其供血区域之间不平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这与侧支循环状态有关。研究表明,良好侧支循环可降低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风险、提高血管内治疗后再通率、减小梗死病灶的大小及有效改善临床预后[1-3]。我们着重于探讨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循环的重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中动脉闭塞可通过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之间的软脑膜吻合建立侧支循环。文章阐述了软脑膜吻合术的解剖学依据、影像学研究和大脑中动脉闭塞侧支循环的建立机制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卒中危险因素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自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影像学证实为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基线临床资料,通过脑血管造影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结果共纳入137例患者,男性100例,平均年龄(55.26±11.71)岁,65例(47.4%)患者侧支循环良好。单变量分析显示,侧支循环不良组年龄[(57.9±9.5)岁对(52.3±13.2)岁;t =2.866,P =0.005]和高血压的患者构成比(70.8%对52.3%;χ2=4.978,P =0.026)显著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0.965,95%可信区间0.934~0.997;P =0.034)。结论年龄是影响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软脑膜吻合(leptomeningeal anastomoses,LMA)侧支循环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狭窄患者中的代偿特点,探讨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与是否出现新发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回顾性分析单侧MCA M1段狭窄的患者114例,根据是否有新发脑梗死灶分为脑梗死组68例和非脑梗死组46例。通过MRA评价狭窄同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和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偏利现象,即LMA代偿程度,研究其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患者年龄[(63.00±11.53)岁vs(68.98±10.28)岁]、ACA评分、MCA狭窄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CA评分低(OR=0.390,95%CI:0.154~0.987,P=0.047)、MCA M1狭窄程度重(OR=2.421,95%CI:1.324~4.428,P=0.004)和年龄(OR=0.933,95%CI:0.892~0.976,P=0.003)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CA狭窄后,ACA-MCA侧支循环建立良好的患者,MCA分布区发生脑梗死的概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段闭塞患者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所见"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prominent laterality of th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LPCA)"与脑梗死范围和分布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 50例MCA M1段闭塞所致急性肭梗死患者根据MRA表现分为PLPCA阳性组(24例)和PLPCA阴性组(26例),对两组患者NIHSS评分、脑梗死范围评分以及脑梗死在MCA各供血亚区的分布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 PLPCA阳性组危险因素个数≥3的患者比例(9/24对18/26,P=0.046)、NIHSS评分(5.4±4.4对10.4±4.9,t=-3.690,P=0.001)和脑梗死范围评分(1.92±1.10对2.88±1.37,t=-2.745,P=0.008)均显著低于PLPCA阴性组.PLPCA阳性组脑梗死累及MCA中部分支供血区(6/24对19/26,P=0.002)和后部分支供血区(2/24对15/26,P<0.001)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PLPCA阴性组,累及后部分水岭区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LPCA阴性组(6/24对1/26,P=0.045),而发生MCA完全梗死的比例显著低于PLPCA阴性组(0/24对6/26,P=0.023).结论 MCAM1段闭塞时,如果MRA观察到PLPCA,预示梗死范围较小和NIHSS评分较低,梗死较少累及MCA中、后部分支供血区,而易出现后部分水岭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和全科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患者55例,收集血管影像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分析MCA M1段闭塞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结果 MCA M1段闭塞侧大脑前动脉(ACA)A1段/大脑后动脉(PCA)P1段发育良好、无重度狭窄,颈内动脉无重度狭窄/闭塞37例(67.3%);MCA M1段闭塞侧并发ACA A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5例(9.1%);MCA M1段闭塞侧并发PCA P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13例(23.6%)。血管影像学和TCD显示:A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50例(90.9%),P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42例(76.4%),脑膜中动脉→MCA侧支开放5例(9.1%),枕动脉→PCA→MCA侧支开放13例(23.6%),穿支动脉及新生血管血流代偿55例(100.0%)。结论 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时因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不同,主要启动了大脑皮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MCA闭塞引起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治疗3个月后予以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67例(mRS≤2分组),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组60例(mRS>2分组).单因素分析2组入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代偿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MCA供血区域梗死患者(观察组),于发病1周内进行TCD检查,并在入院当天及第21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TCD检查显示64例患者有大脑前动脉(ACA)代偿,35例患者有大脑后动脉(PCA)代偿,27例患者既有ACA又有PCA代偿。观察组两侧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RVAC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CA主干及皮层支梗死患者的RVACA明显较对照组及深穿支梗死组高(P〈0.01或〈0.05)。既有ACA又有PCA代偿的患者发病时、发病第21天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ACA代偿患者与PCA代偿患者;而ACA代偿患者又显著低于PCA代偿患者(均P〈0.01)。结论MCA狭窄程度越重,侧支开放出现的频率和级别越高;侧支循环状况好的患者病情相对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8例,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根据溶栓后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分为代偿较差组65例(rLMC 0~10分),代偿较好组113例(rLMC 11~20分)。采集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头颈CT血管造影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代偿较好组高血压、溶栓后24hNIHSS及10dNIHSS评分、90d mRS评分、颅内出血及死亡比例明显低于代偿较差组,TG、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高于代偿较差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831,95%CI:1.100~7.287,P=0.031)、TG(OR=2.136,95%CI:1.026~4.448,P=0.034)及陈旧性脑梗死(OR=2.922,95%CI:1.096~7.789,P=0.032)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后侧支循环代偿相关。结论高血压不利于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侧支循环的建立,而TG有助于软脑膜侧支的增长。陈旧性脑梗死是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计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血流动力学特点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9月-201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就诊并经DSA确诊的单侧MCA闭塞的患者共140例。根据DSA显示的软脑膜支代偿情况,分为无代偿组21例、单纯大脑前动脉(ACA)代偿组43例、单纯大脑后动脉(PCA)代偿组28例及ACA+PCA共同代偿组48例。采用TCD检测患者双侧MCA、ACA、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计算患侧(d)ACA与健侧(n)MCA的PSV比值(dPSVACA/nPSVMCA),患侧ACA与健侧ACA的PSV比值(dPSVACA/nPSVACA)及患侧PCA与健侧PCA的PSV比值(dPSVPCA/nPSVPCA)。比较各组间血流动力学的参数指标。结果①单纯ACA代偿组及ACA+PCA代偿组的dPSVACA/nPSVMCA分别为1.35±0.33和1.34±0.36,显著高于无代偿组和单纯PCA代偿组,P〈0.01。②单纯ACA代偿绀及ACA+PCA代偿组的dPSVACA/nPSVACA分别为1.67±0.76和1.62±0.44,显著高于无代偿组和单纯PCA代偿组,P〈0.01。③单纯PCA代偿组及ACA+PCA代偿组的dPSVPCA/nPSVPCA分别为1.76±0.56和1.73±0.49,显著高于无代偿组和单纯ACA代偿组,P〈0.01。结论TCD检食显示的ACA、PCA血流动学改变,可以间接反映MCA闭塞患者软脑膜支的代偿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M1CAO)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我科收治的M1CAO患者158例作为疾病组,另取169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M1CAO患者均于发病1周后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确诊,根据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形成情况,将其分为无代偿组、单纯大脑前动脉(ACA)代偿组、单纯大脑后动脉(PCA)代偿组及ACA+PCA代偿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PDGF、IGF-1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住院当天及15d时M1CAO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M1CAO患者出院后90d的预后进行评估,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血清PDGF、IGF-1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1C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无代偿组比较,单纯ACA代偿组、单纯PCA代偿组、ACA+PCA代偿组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依次升高,NIHSS评分依次降低(P<0.05)。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1CAO患者血清PDGF水平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r=0.4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高PDGF、IGF-1水平及侧支循环形成是M1CAO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糖尿病是M1CA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1CAO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明显降低,二者水平升高与侧支循环形成及良好预后有关,是M1CAO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平扫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与磁敏感加权成像大脑中动脉(MCA)磁敏感血管征(SVS)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150例发病6 h内前循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均接受头部CT、MRI一站式检查,并记录患者基线情况。对CT及MRI进行分析,记录HMCAS、SVS存在情况,共有75例与DSA结果进行对照;HMCAS与SVS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并行假设u检验。结果以DSA为参照标准,HMCAS和SVS对急性MCA主干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2.4%(14/33)、36.4%(12/33)和92.9%(39/42)、90.5%(38/42);HMCAS与SVS的一致性检验值κ=0.804,u值为9.570(P0.05)。结论 MCA的HMCAS与SVS呈高度一致性,可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溶栓后血管再通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神经影像学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不少见.是否应采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此类患者存在争论.文章介绍了围绕这一争论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5.
改良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改良模型。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制作MCAO模型;对照组采用Longa传统方法制作模型。比较两组模型制作的成功率、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定性。结果改良后的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和脑梗死体积分别为82·8%、(46±7)%,与对照组的89·3%、(48±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变异系数为15·94%,对照组为16·21%,两组的模型稳定性相近。结论改良的大鼠MCAO模型是一种稳定性好、成功率高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相似文献   

16.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对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状况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将脑血管造影发现颈内动脉狭窄〉70%的患者62例(6例闭塞)分为有症状组(41例)和无症状组(21例),根据头部MRI上梗死灶的部位、大小和形状,将梗死灶分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区梗死。通过观察Willis环的完整性及其他次级侧支循环途径,分析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①有症状组患者在MRI上均有脑梗死灶,表现为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8例、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6例、分水岭区梗死10例,大、小穿支动脉供血区同时梗死9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合并分水岭区梗死4例、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2例、大面积梗死2例;在无症状组,有分水岭区梗死1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合并分水岭区梗死7例,其余13例无梗死灶。②有症状组中,Willis环前、后循环均完整5例、前半循环完整12例、后半循环完整8例、前后循环均不完整16例;无症状组中,Willis环前、后循环均完整14例、前半循环完整4例、后半循环完整2例、前后循环均不完整1例。症状组Willis环的开放程度均低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症状组次级侧支代偿——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侧支代偿分别为3、8和5例,无症状组分别为1、6和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是否出现脑梗死与Willis环开放的程度有关,可能与次级侧支代偿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侧支循环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88例。根据侧支情况分为侧支良好组和侧支减少组。本研究将对两组患者的发病类型,脑灌注参数和血液流变学进行测量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侧支良好组42例,年龄(63.34±10.56)岁;高血压病32例(76.19%);收缩压(150.69±25.96)mmHg。侧支减少组46例,年龄(63.21±10.33)岁;高血压病22例(47.83%);收缩压(162.82±25.46)mmHg。两组相比,侧支良好组高血压比例明显增加,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其余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侧支良好组中无梗死灶患者比例最高(16例,38.09%),LTI比例最低(1例,2.38%);侧支减少组中PI比例最低(1例,2.17%),IBZI发生比例最高(15例,32.61%),P<0.05。③侧支良好患者患侧CBV明显增加,TTP、MTT明显延长。侧支减少组患侧TTP明显延长,MTT明显缩短,CBF明显增加(P<0.05)。④两组相比,侧支良好组Rcbv、Rcbf略高,Rmtt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Rttp无明显差异(P>0.05)。⑤侧支良好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都低于侧支减少组(P<0.05)。结论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以降低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