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与药物有效剂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4例精神分裂症的用药有效剂量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剂量高于女性;男病人,25岁以下年龄组有效剂量最大,女性则是46 ̄55岁组剂量最高;而55岁以上男女病人有效剂量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原因可能与激素及射体机能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文拉法辛,治疗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不同剂量文拉法辛对抑郁症的疗效无明显差异,高剂量组见效快,不良反应明显。结论:中低剂量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3.
对20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采用不同日剂量氯氮平治疗了解患流涎的发生率。共分为三种剂量,小于100mg/日,一般剂量100-300mg/日,大剂量300-600mg/日。结果显示:虽流涎程度轻重不一,三种剂量所致流涎的发生率为82%,但与氯氮平日用剂量及男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精神病药物的适宜剂量唐勇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使用何种剂量为好?早期研究显示,有效剂量范围可为每天400mg到1200mg氯丙嗪当量,而副反应随剂量的增加而加重[1、2]。在60与70年代,倾向使用大剂量治疗。如“快速神经阻滞剂化”,采用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服用氯氮平引致的癫痫发作与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557名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 氯氮平引致癫痫发作的总发生率为8.35%,并与使用剂量呈正相关(r=0.81),剂量用至450mg/d以上时,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氯氮平引致癫痫发生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作者认为,氯氮平治疗时用药量不宜太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激酶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对不同年龄的急性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9~2004—05收治的124例急性动脉性脑梗死病人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不同剂量尿激酶,在不同时间对不同年龄病人的疗效影响。结果不同年龄、不同剂量、不同时间溶栓治疗14d后疗效评定无显著差异。结论以中等剂量尿激酶在脑梗死发病后6~24h内溶栓治疗,仍有较好效果,年龄不应成为溶栓治疗的禁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氯氮平治疗时流涎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1994年至1996年服用氯氮平治疗的住院患者100例,氯氮平用量分为小量,一般剂量(100 ̄300mg/日)及大量(300 ̄600mg/日)。结果 三种剂量所致流涎发生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 氮氮平所致流涎发生率各家报告不同,但与剂量大小是否有关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氯氮平不同剂量对脑电图及脑电池地形图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氮平不同剂量与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1996 ̄1997年期间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单艇氯氮平治疗的病人115例,按不同剂量分组,进行脑电图(EEG)及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对不同治疗剂量引起脑电活动变化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高剂量组较不剂量组、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致EEG及BEAM的异常率高,异常程度重,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异常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18mm准直器与14mm准直器对大病灶中心剂量和周围脑组织受照容积的影响,选择37例使用18mm准直器已作过伽玛刀治疗的病人,计算其20%等剂量曲线所包含的体积,然后在周边剂量和等中心数不变的情况下,重新用14mm准直器进行剂量计划计算。结果显示:(1)新的中心剂量明显高于原中心剂远(P<0.001);(2)与原20%等剂量曲线剂量相同的新等剂量曲线所包含的体积比原体积明显减少(P<0.001)。说明使用14mm准直器治疗大病灶时,尽管中心剂量提高,但周围脑组织受照射的范围比使用18mm准直器时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最佳剂量。方法: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每日2mg、3mg、4mg及5mg剂量的利培酮治疗,疗程12周。用药前、用药后1、2、4、6、8、12周末进行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ESRS)评分,对各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4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差异却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利培酮2—4mg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理想剂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效应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奥氮平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临床效应。方法:单用奥氮平治疗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用高剂量(20mg/d)20例,中剂量(10mg/d)30例,低剂量(5mg/d)22例。疗程8周。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 GI)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高、中剂量组临床疗效、PANSS、CGI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均显著好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嗜睡和谷丙转氨酶增高显著高于中、低剂量组。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安全性高。服10mg/d时疗效满意。改善阴性症状可能需要较大剂量。  相似文献   

12.
碳酸锂维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剂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酸锂维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剂量选择王相立孙士田麻爱华碳酸锂预防治疗躁狂和抑郁均具较好效果,但仍有部分病人在碳酸锂维持治疗期间复发。为探讨这是否与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有关,我们对不同剂量碳酸锂的抗复发效果进行了3年随访研究,现将结果报道于下。1.一般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抗精神病、抗抑郁等药物引起的昏迷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常规剂量的精神药物治疗期间发生昏迷的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昏迷的发生与年龄、误诊、躯体合并症、药物品种和剂量、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有关,预后与合并症有关。死亡的6例均由合并症所致。结论:常规剂量精神药物治疗时发生的昏迷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伽玛刀治疗视神经压迫垂体腺瘤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压迫视神经垂体腺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LeksellB型伽玛刀对119例有视神经压迫的垂体腺瘤进行治疗,以40%~80%等剂量曲线包裹肿瘤,中心剂量30~80Gy,平均45.3Gy;边缘剂量15-35Gy.平均29.5Gy;视通路的接受剂量低于10Gy。100例获得随访。结果偏盲和视力改善率为80、0%,激素分泌控制率为82.5%,肿瘤生长控制率为98.0%。结论伽玛刀可作为有视神经压迫垂体腺瘤的备选治疗,在对视神经减压的同时能有效控制激素分泌和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5.
成人癫痫苯妥英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苯妥英(Phenytoin PHT)治疗成人癫痫的合理用药。方法 选择苯妥英钠单药治疗的原发性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PGTCS)患者67例,根据临床效果,结合实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至少观察半年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病程、不同的病情,PHT的有效剂量(100-450mg/d)和血药浓度(2.77-48.52μg/ml)有很大的差异。结论 PHT治疗癫痫应根据个体选择最佳剂量,确定有效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的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方法随机将急性脑梗死惠者分成3组,对照组用5%GS250ml加血栓通注射液,维生素类和神经保护剂治疗;另两组则加用不同剂量的纳洛酮加入NS250ml内静滴治疗,连用10d;大剂量组:加纳洛酮4.0—8.0mg/d;小剂量组:加纳洛酮1.2~2.0mg/d。结果大剂量组总有效率82.5%,小剂量组总有效率73.3%,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而且大剂量组显效率60.O%,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的39.3%。结论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好,使用时应及早、足量和持续用药。  相似文献   

17.
抗精神病药之间的剂量转化对于精神科临床实践及药物相关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探索抗 精神病药的等效剂量关系是科学地进行药物替换和分析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的前提。抗精神 病药等效剂量关系的研究方法无统一共识,现就目前的几类研究方法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副反应及最佳剂量。方法:首次使用可变剂量的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8周,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完成8周治疗。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显效率为81.63%,有效率达95.92%,起效时间在第2-4周,最佳剂量≤4mg/d,低剂量组(≤4mg/d)PANSS减分率大于高剂量组(>4mg/d),较多见副反应为EPS(20.41%),结论:低剂量利培酮(≤4mg/d)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病人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别,年龄与药物有效剂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别、年龄与药物有效剂量的相关性凌云熹作者对1991年1月~1992年8月期间出院,符合CCMD—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分析。选择单用一种抗精神病药,且不合用抗胆碱能药物而无严重锥外系等副反应的患者,其最大治疗剂量使用6周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小病灶伽玛刀治疗的最优化剂量方案.方法选取容积未超过10cm3,周围无重要敏感结构的3例形状不同的颅内小病灶,分别单一使用18、14、8mm的准直器进行治疗计划的设计.根据剂量参数进行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的计算,绘出剂量一容积直方图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准直器组合的剂量计划的参数显示对球形病灶单等中心计划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最好,病灶周围正常脑组织接受等剂量曲线容积最小.对不规则病灶增加等中心数即增加不均匀性.结论对于单等中心即能实现良好适形性的颅内小病灶,应避免使用多等中心.对于不规则形状病灶以及邻近重要功能区的病灶,则应根据病灶形状、性质及周围邻近结构选择适当的准直器组织,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