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科自1997-2003年共收治小腿远端或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有骨质和肌腱外露患者23例,在外固定架桥接下行小腿交腿皮瓣移植手术,术后皮瓣均成活,并顺利断蒂,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由于患者术后需要绝对卧床时间较长,行动困难.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电击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术前给予心理疏导,必要的术前准备,被动体位训练、适宜的病室环境。术后加强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断蒂训练、功能锻炼、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采取正确的体位等方法。结果 36例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电击伤患者皮瓣全部Ⅰ期成活,外形满意。结论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电击伤患者,积极的护理工作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小腿及足部交腿皮瓣移植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采用交腿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及足部严重创伤伴有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由于术后双下肢需长时间行特殊体位固定卧床,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术后护理尤为重要。护理不当将会降低皮瓣成活率,影响手术效果。笔者所在科2005-05~2007-05应用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腿及足部软组织较少,血供相对不足,在深度烧伤或创伤时,常伴有软组织缺损,骨、关节、肌腱等组织外露。以往多采用远位皮瓣(交腿皮瓣)、游离皮瓣等修复这类创面。我科2000--2005年,应用小腿皮支皮瓣修复小腿、踝及足部较局限的软组织缺损32例,皮瓣成活良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用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7年7月我科应用以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结果本组术后28d断蒂,皮瓣全部成活,9例获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个月,皮肤无明显疼痛和溃疡,不影响行走功能和穿鞋。结论以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不牺牲供区小腿的主要血管,增加了受区的血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用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7年7月我科应用以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8例。结果本组术后28d断蒂,皮瓣全部成活,9例获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个月,皮肤无明显疼痛和溃疡,不影响行走功能和穿鞋。结论以内踝上动脉为蒂的交腿皮瓣修复对侧小腿下1/3及足部皮肤缺损,不牺牲供区小腿的主要血管,增加了受区的血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穿支皮瓣移植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经穿支皮瓣移植后均成活,术后随访7个月~7年,皮瓣成活且功能与外观均良好。结论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可靠,手术简单易行,能有效减轻供区与受区的损伤均减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彭德芬  彭颖 《贵州医药》2008,32(3):283-284
自2004年3月至月2006年11月,我科采用带蒂皮瓣、肌瓣、肌皮瓣行同腿或交腿转移,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35例,全部成活,功能恢复满意.现将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小腿和足部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及肌腱、骨外露临床十分常见。交腿皮瓣移植外固定架固定是治疗小腿或足踝部皮肤缺损骨外露的有效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皮瓣输送血液,改善患肢受皮区的状态,消除骨外露,修复创面。术后易产生血运障碍,皮瓣下血肿、皮瓣撕脱、皮瓣感染等并发症,直接影响着皮瓣的成活。2010-03—2011-07笔者所在科对  相似文献   

10.
30例微小带蒂皮瓣移植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冬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05-106
目的:总结30例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微小带蒂皮瓣修复创面的护理。方法: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做好皮瓣护理、及时镇痛、营养支持、皮瓣血液循环阻断训练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30例,经过手术和妥善护理后成活28例,2例部分成活。结论:术前、术后的妥善护理在皮瓣移植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如何做好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围术期的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1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及体位训练,完善术前检查,术后加强皮瓣血运观察、做好伤口护理等.结果 13例皮瓣移植术患者通过有效的围术期护理,皮瓣成活良好,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做好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围术期护理,加强皮瓣血运观察及伤口护理等,是提高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一种新的桥式组织游离移植技术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健侧带胫后血管的小腿内侧皮瓣或带大隐静脉组织瓣制成管状血管桥,切取背阔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对5例小腿无供血血管的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桥式平行移植修复。结果5例移植皮瓣均成活,伤腿免于截肢,患者对固定方式满意。术后随访6-12个月,修复的皮瓣颜色、质地满意,健侧肢体远端血运良好。结论作为对桥式交叉移植修复方式的改良术式,桥式平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柏士平  宗艳霞  罗燕 《江西医药》2011,46(3):232-233
目的探讨交腿移植皮神经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3月-2010年1月,我院对17例足踝部创面经负压封闭引流处理,行交腿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术后16例皮瓣一期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0.5-1年,皮瓣质地良好,外形较满意。结论应用交腿移植皮神经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修复足踝部创面,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是治疗足踝部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支架与皮瓣结合治疗小腿骨折并皮肤缺损的优越性。方法回顾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组合式外支架固定小腿,并结合使用隐神经营养血管交腿皮瓣或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方法治疗8例小腿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结果随访平均2年4个月,皮瓣全部成活,骨折愈合,无压疮、感染及皮瓣坏死发生。结论外支架与皮瓣结合是治疗小腿骨折并皮肤缺损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2001年起采取联合皮瓣(胸脐或背阔肌加交腿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皮瓣成活良好8例。失败1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探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及虎口开大患者实施术前、术后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干预,观察术后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13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供不足及坏死情况,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后观察和及时正确的判断、精心的护理对提高皮瓣成活成活率有重大的意义,有效的康复指导可保证其成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外固定支架结合小腿内侧筋膜皮瓣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术后的护理。方法自1998年8月~2004年5月应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逆行或顺行小腿内侧筋膜皮瓣Ⅰ期修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骨外露30例,并对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结果30例随访4个月~5年,术后筋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28例,Ⅱ期愈合2例;27例胫腓骨骨折获得临床愈合,效果满意。结论术后的护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改进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9月至2008年5月,对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均应用吻合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改进法修复,切取皮瓣范围6cm×4cm~16cm×12cm。结果术后1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32个月,平均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感觉功能良好,结论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改进法是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9.
小腿及足部软组织大面积挫伤或断指再植后残留创面的病人,常致软组织部分坏死、缺损。若处理不当可造成病人的严重残疾。近年来,我院发挥自身显微外科技术的优势,利用交叉腓肠肌皮瓣来修复小腿及足创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患者皮瓣成活良好,形态满意。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踝、跟、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根据创面大小,在小腿后侧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1/3、踝、跟、足部软组织缺损31例,切取皮瓣范围5cm×6cm~12cm×1cem,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术后26例(83.9%)逆行皮瓣全部成活,5例远端浅表或部分坏死,经换药、Ⅱ期清创缝合或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操作技术简便、易行、不需要吻合血管、不牺牲主要血管,成活率高,便于各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