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皮肤鳞癌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E-cadlherin,p14ARF,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情况,探讨E-cadherin,p14ARF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皮肤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30例皮肤鳞癌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的基因组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所提DNA进行E-cadherin,p14ARF和P16~(INK4a)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癌组织中E-cadherin,p14ARF和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36.7%(11/30),60.0%(18/30)和53.3%(16/30),而正常皮肤组织中相应的3个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0.0%(3/30),6.7%(2/30)和6.7%(2/30),均显著低于癌组织。结论皮肤鳞癌中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正常皮肤组织有明显差异,且在低分化癌中更多见;E-cadl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正常皮肤比较有显著差异,并且有淋巴结转移多见的显著特征,皮肤鳞癌中p14ARF基因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且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系,同时p14ARF,E-Cadherin,p16~(INK4a)三种基因甲基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这3个基因的甲基化位点与皮肤鳞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新鲜冰冻膀胱癌组织中P14ARF、DAPK、RARβ基因的启动子CpG岛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14ARF、DAPK、RARβ在膀胱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48例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组织和其中13例相应癌旁组织标本、17例非肿瘤患者正常膀胱组织中DAPK、RARβ、P14ARF基因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48例膀胱癌组织中发现P14ARF基因异常甲基化13例(27.0%),DAPK基因异常甲基化13例(27.0%);RARβ基因异常甲基化44例(91.6%);17例腺性膀胱炎组织中发现P14ARF基因异常甲基化0例,DAPK基因异常甲基化2例(11.7%);RARβ基因异常甲基化3例(17.6%);13例正常膀胱组织中,仅有2例RARβ基因异常甲基化,P14ARF基因、RARβ基因异常甲基化膀胱癌组织与腺性膀胱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P14ARF、DAPK、RARβ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膀胱癌发病密切相关,RARβ基因可作为正常膀胱组织与癌组织鉴别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新鲜冰冻膀胱癌组织中P14ARF、DAPK、RARβ基因的启动子CpG岛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14ARF、DAPK、RARβ在膀胱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48例手术切除的膀胱癌组织和其中13例相应癌旁组织标本、17例非肿瘤患者正常膀胱组织中DAPK、RARβ、P14ARF基因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48例膀胱癌组织中发现P14ARF基因异常甲基化13例(27.0%),DAPK基因异常甲基化13例(27.0%);RARβ基因异常甲基化44例(91.6%);17例腺性膀胱炎组织中发现P14ARF基因异常甲基化0例,DAPK基因异常甲基化2例(11.7%);RARβ基因异常甲基化3例(17.6%);13例正常膀胱组织中,仅有2例RARβ基因异常甲基化,P14ARF基因、RARβ基因异常甲基化膀胱癌组织与腺性膀胱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P14ARF、DAPK、RARβ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膀胱癌发病密切相关,RARβ基因可作为正常膀胱组织与癌组织鉴别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肝细胞癌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及免疫组化(IHC)法分别检测5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8%(14150)和4%(2/50)(P<0.01).癌与癌旁组织p14ARF蛋白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个数及血清AFP值无关,而在肿瘤分化程度上p14ARF盯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则无差异.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启动子区甲基化是p14ARF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p14ARF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在肝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TM基因CpG岛甲基化与食管鳞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SP)联合TA克隆测序检测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与170例体检健康对照组血浆ATM基因CpG岛甲基化情况;选取前述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中的40例食管鳞癌患者标本的食管鳞癌癌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经典的免疫组化SP法进行ATM蛋白检测。应用相关性分析ATM基因CpG岛甲基化与ATM蛋白表达阴性的关联。结果具有吸烟习惯者患食管鳞癌危险性显著高于不吸烟者(P0.05);有肿瘤家族史者患食管鳞癌危险性显著高于无肿瘤家族史者(P0.05);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88.67%,体检健康组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73.59%,食管鳞癌患者组CpG岛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例食管鳞癌癌变组织中有25例ATM蛋白表达为阳性,在40例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有38例ATM蛋白表达为阳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TM基因CpG岛甲基化率与癌变组织ATM蛋白表达阴性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94)。结论 ATM基因CpG岛高度甲基化状态导致其蛋白表达下调,表明其可能为抑制ATM蛋白表达的重要因素;ATM基因CpG岛高度甲基化可能为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的甲基化状况,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30例喉鳞状细胞癌及15例远离肿瘤的正常喉黏膜中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的甲基化状况,并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16^(INK4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喉鳞状细胞癌中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率76.7%(23/30);p16^(INK4a)蛋白缺失率为93.3%(28/30)。15例正常喉黏膜中未检测到p16^(INK4a)基因异常甲基化,而且其相应蛋白表达均为阳性。p16^(INK4a)基因甲基化状况与其蛋白表达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p16^(INK4a)基因5′CpG岛异常甲基化在喉鳞状细胞癌中频率很高,可能在喉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这可能是一个早期事件,其临床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意义均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16、DAPK及ESRβ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宫颈癌组织及血清中p16、DAPK及ESRβ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分析三者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00例宫颈癌组织中,p16和DAPK甲基化率分别为80%和35%,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或慢性炎症的宫颈组织);p16和DAPK任意一个基因甲基化率为84%。30例宫颈癌患者血清中,p16和DAPK甲基化率分别为40%(12/30)和20%(6/30),而对照组中未检出甲基化;p16和DAPK任意一个基因甲基化率为46.7%(14/30)。宫颈癌组织和血清中均未检出ESRβ启动子区甲基化。进一步分析p16和DAPK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关系发现,二者甲基化与宫颈鳞状细胞癌关系更密切,鳞状细胞癌与腺癌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p16和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宫颈癌特别是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ESRβ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无关。  相似文献   

8.
胃癌中多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中p16、E-cadherin、Runx3、DAPK和CHFR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mRNA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1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5种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以12例胃镜活检的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采用RT-PCR方法相应检测了5种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每种基因甲基化程度与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16、E-cadherin、Runx3、DAPK和CHFR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41.7%、8.3%、58.3%、33.3%和58.3%,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p16、E-cadherin、Runx3、DAPK和CHFR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8.3%、0.0%、8.3%、8.3%和16.7%,且75%的胃癌组织中至少有一种基因甲基化,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5%(P<0.05),而健康对照组织中无基因甲基化,在甲基化的胃癌组织中均无p16、E-cadherin和DAPKmRNA表达,而癌旁正常组织、非甲基化的癌组织中均有其表达。结论胃癌中多基因启动子CpG岛高甲基化是一个频繁的事件,并且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缺失有关,这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肿瘤抑制基因上皮细胞钙依粘连蛋白(E-cadherin)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新鲜的膀胱癌组织及其癌周正常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PCR检测E-cadherin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E-cadherin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阳性率(43.3%)显著高于在癌周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阳性率(6.7%,P<0.01);在复发性膀胱癌中的甲基化阳性率(64.7%)显著高于在原发性膀胱癌中的甲基化阳性率(15.4%,P<0.05);在不同分级、分期膀胱癌中的差异无显著性.13例异常甲基化的膀胱癌组织中有10例未检测到CDH1 mRNA的表达,而13例未甲基化膀胱癌组织中有2例未检测到,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E-cadherin在膀胱癌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过甲基化,但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E-cadhenn基因CpG岛的过甲基化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复发的指标之一;E-cadhenn基因CpG岛的过甲基化可能是造成E-cadherin mRNA不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肿瘤抑制基因上皮细胞钙依粘连蛋白(E cadherin)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 态及其与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新鲜的膀胱癌组织及其癌周正常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 链反应(MSP)检测E 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PCR检测E cadherin基因的mR NA表达。结果 E cadherin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阳性率(43.3%)显著高于在癌周正常组织中的甲基 化阳性率(6.7%,P<0.01);在复发性膀胱癌中的甲基化阳性率(64.7%)显著高于在原发性膀胱癌中的甲基化 阳性率(15.4%,P<0.05);在不同分级、分期膀胱癌中的差异无显著性。13例异常甲基化的膀胱癌组织中有10 例未检测到CDH1mRNA的表达,而13例未甲基化膀胱癌组织中有2例未检测到,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 E cadherin在膀胱癌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过甲基化,但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显著相 关性,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E cadherin基因CpG岛的过甲基化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复发的指标之 一;E cadherin基因CpG岛的过甲基化可能是造成E cadherinmRNA不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胰腺癌组织E-cadherin基因甲基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本波  彭方兴  李波 《华西医学》2005,20(2):216-217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E-cadherin(E-cad,上皮钙粘附素)5’-CpG岛异常甲基化情况;进一步讨论DNA异常甲基化在临床早期诊断、预后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27例胰腺癌组织和9例良性胰腺组织E-cad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①在9例胰腺良性肿瘤及正常胰腺组织中,E-cad基因非甲基化PCR扩增均为阳性,未见甲基化PCR扩增。②在27例胰腺癌组织E-cad基因甲基化PCR扩增阳性9例(33.33%,9/27),其中完全甲基化6例,部分甲基化3例;而非甲基化PCR扩增阳性为18例(66.67%,18/27)。③E-cad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性别、年龄大小、肿瘤大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在胰腺癌组织中E-cad基因异常甲基化是胰腺癌组织区别于其它胰腺良性病变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灵  ;杨红  ;李科  ;董丹丹 《华西医学》2009,(8):2042-2044
目的:观察CyclinD1,P16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yclinD1,P16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皮肤鳞癌石蜡包埋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的CyclinD1,P16表达。结果:CyclinD1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皮肤正常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16在皮肤鳞癌组织中表达低于皮肤正常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P16在皮肤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性(r=0.782,P〈0.01)。结论: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上调,P16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下调,CyclinD1,P16在皮肤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阴茎肿瘤 pl6及EGFR的表达 ,探讨其在阴茎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分别检测阴茎正常皮肤、阴茎鳞癌中p16及EGFR表达。结果 :阴茎鳞癌p16表达率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pl6蛋白在低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高分化鳞癌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6 7%、3 8 9%、5 7 9%、80 %。EGFR在低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高分化鳞癌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3 3 %、5 3 3 %、3 9 5 %、10 %。EGFR在鳞癌中表达率高于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pl6蛋白的表达降低、EGFR的过表达在阴茎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p14ARF、p73和p5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p14ARF、p73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4ARF和p73、p53基因在41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4ARF、p73、p53在宫颈癌中阳性率分别为85.4%(35/41)、73.2%(30/41)和39.0%(16/41),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14ARF和p73阳性率均随病理分级增高而增加,而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53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宫颈癌中,p14ARF与p73表达密切相关(P<0.01),p14ARF与p53表达不相关(P>0.05).结论p14ARF与p73在宫颈癌中同时高表达有一定诊断和预测价值,可能是宫颈癌新的肿瘤标志物.p53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K1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食管鳞状上皮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CK19及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食管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其中鳞状细胞癌47例,不典型增生25例,单纯性增生18例,正常食管上皮14例。结果 CK19和Ki-67在鳞状细胞癌组的阳性率(95.74%、97.87%)明显高于单纯性增生和正常食管上皮组阳性率(7.14%、14.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K1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表达增高,它可能在食管鳞状上皮恶性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K19和Ki-67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蛋白(E—cad)与肺癌及其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30例肺癌患者的癌、癌旁和远癌肺组织及5例肺良性对照标本中E—cad的表达,并对部分表达阴性的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组织E-cad的阳性率分别为36.7%、70.0%、96.7%。癌组织E—cad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7),也明显低于远癌组织(P〈0.017);癌旁组织E—cad阳性率明显低于远癌组织(P〈0.017)。在30例肺癌患者鳞癌、腺癌及腺鳞癌的癌组织中E—cad阳性率分别为33.3%、40.0%、33.3%;鳞癌、腺癌及腺鳞癌的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66.7%、73.3%、66.7%;鳞癌、腺癌及腺鳞癌的远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7%、100.0%、100.0%。癌、癌旁和远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E—cad蛋白表达减少或缺失与肺癌有相关性,与肺癌的组织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崔静  李庚  千新来 《新医学》2005,36(3):145-147
目的:研究P27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蛋白表达和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甲基化特异性PCR系统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癌旁组织、癌组织各56例、腺瘤42例中p27蛋白的表达和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p27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的表达率最高(77%),随病变进展其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其在癌旁组织(59%)、腺瘤(57%)和癌组织(32%)中的表达与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相比及癌与癌旁组织或腺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P27基因甲基化程度呈增加趋势,且在各病变阶段与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其甲基化程度还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P27基因异常甲基化是p27失活的主要机制,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皮肤鳞癌(CSCC)组织中Wnt1和SFRP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探讨它们在CSCC可能的发病机制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35例CSCC组织中Wnt1和SFRP1表达,3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 Wnt1在CSCC组织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SFRP1在CSCC皮损组织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Wnt1蛋白表达与CSCC组织学分期有关(P<0.05),Wnt1在CSCCⅢ级表达阳性率高于CSCCⅠ级,而SFRP1蛋白在不同的组织学分期的CSCC组织中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 Wnt1与SFRP1可能参与了CSCC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