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800种中草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从中草药中筛选出高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方法:采用反相间接血凝实验对800种中草药水提物进行抗HBV的实验研究,依据抑制指数(II)和综合药效指数(SEI)评价药效。结果:经初筛得抗HBV 的有效药15种,复筛得高效药2种,即天花粉(SEI 10.0),香薷(SEI9.75),结论:实验筛选出15种中草药对HBV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中天花粉,香薷可高效抑制HBV。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概况张惠勤(广西桂林医学院药学系药理教研室)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全球分布的疾病。其中10%~15%发展为重型,15%~20%发展为慢性,部分患者转为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1...  相似文献   

3.
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4.
郭晖  陈压西  黄爱龙 《重庆医学》2004,33(11):1690-1691
目的在体外细胞培养研究中,观察Adefovir抗HBV的作用.方法以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染的细胞株2.2.15细胞为靶细胞,给药后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和HBV DNA,对Adefovir抗HBV效果进行评价.在2.2.15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培养数天后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滴度,细胞DNA抽提液检测HBV DNA;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结果 Adefovir加入细胞培养12d,最大无毒浓度为20μg/ml,对HBsAg抑制率为52.44%,对HBeAg抑制率为54.87%,对HBV DNA抑制率为45.68%,并有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Adefovir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实验中有抗HBV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芪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黄芪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pG 2.2.15细胞,观察黄芪对HepG 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影响及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 黄芪作用于HepG 2.2.15细胞12 d后,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CD50)1 500 ng/ml,对HBsAg和HBeAg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ID50)分别为115.4 μg/ml和317.2 μg/ml,黄芪对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TI)分别13.00,4.73.结论黄芪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sAg及HBeAg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仙草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Ⅵ的活性。方法:以HepG2.2.15细胞株为模型,用微粒酶免疫测定技术(MEI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FIBsAg、HBeAg含量,用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细胞上培养上清液中HBVDNA的变化,以MTT比色法观察药物的细胞毒性。结果:仙草对HepG2.2.15细胞的Tc50为37.45mg/mL,对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分别为14.71和39.42。对HBV—DNA仅有微弱抑制作用。结论:仙草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具有直接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7.
四种中草药抗柯萨奇及埃柯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培养的细胞上研究探讨了四种中草药(贯众、虎杖、金银花、连翘)对病毒性心肌炎及其抗病毒作用的机制。实验结果证明:四种中草药细胞外抑制 COX β_3V 及 ECHO19V 的作用很明显(P<0.05)。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病及其它病毒性疾病提供了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种中草药抗柯萨奇及埃柯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相似文献   

9.
苦参碱脂质体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评价苦参碱脂质体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通过苦参碱脂质体、苦参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和比较二者对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影响及药物的细胞毒性,初步评价苦参碱脂质体的抗HBV作用。结果苦参碱脂质体、苦参碱作用于2.2.15细胞11 d后,对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分别为7.29mg/ml和1.33rage/ml,对HBsAg和HBeAg抑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078 mg/ml、3.35mg/ml、<0.078mg/ml和>10mg/ml,苦参碱脂质体对HBsAg和HBeAg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93.46和2.17,高于苦参碱的治疗指数。结论苦参碱脂质体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HBsAg和HBeAg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提高苦参碱的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片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汉名医张仲景所创的“小柴胡汤”方剂 ,自古以来就用以治疗肝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小柴胡制剂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纤维化及保护肝细胞等作用。临床实践还观察到血清 HBe Ag转换现象 ,提示小柴胡还有抗 HBV的作用 ,学者们认为小柴胡可能是通过诱生干扰素、增加抗体产生、作用于枯否氏细胞等 ,达到抑制 HBV复制的目的。研究已证实小柴胡中的柴胡、甘草、黄芩在体外有抗病毒作用 ,但有关其抗HBV的研究 ,目前报道罕见。为探讨小柴胡的直接抗 HBV作用 ,我们以转染有 HBV全基因组的肝癌细胞系 2 .2 .15细胞为实验模型 (美国西奈山医…  相似文献   

11.
土贝母皂甙体内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土贝母皂甙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影响.方法 用DHBV-DNA阳性雏鸭做动物模型,土贝母皂甙体内用量为1mg·kg-1·d-1、0.1 mg·kg-1·d-1、0.01 mg·kg-1·d-1,口服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10天.采用鸭肝组织HE染色法和用药前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检测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用斑点杂交试验检测药物对雏鸭血清中DHBV-DNA的影响.同时以拉米夫定(2mg·kg-1·d-1)及生理盐水为阳性和病毒对照组.结果 土贝母皂甙大剂量组(1mg·kg-1·d-1)ALT、AST在用药期间有所降低,说明土贝母皂甙在一定浓度下可能具有保肝作用.观察肝脏HE染色病理切片,各浓度组均未引起肝细胞明显的病理损害.斑点杂交试验发现土贝母皂甙大剂量组(1mg·kg-1·d-1)及拉米夫定组(2mg·kg-1·d-1)对血清中的DHBV-DNA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本组用药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但停药3d后各组DHBV-DNA未见转阴者,病毒复制均有反弹现象,说明两种药物在实验给药时间内不能彻底清除病毒血症;而土贝母皂甙中、小剂量在实验给药时间内对DHBV-DNA无抑制作用.结论 土贝母皂甙可降低鸭血清中D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12.
广西叶下珠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重庆麻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观察广西叶下株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作用。用广西叶下珠治疗1月,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 DNA及转氨酶、肝组织病理等。广西叶下珠用药2周、1月能使血清DHBV DNA总体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停药后DNA滴度回升不明显。血清转氨酶检查及肝脏常规HE染色病理检查未发现叶下珠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损害。广西叶下珠在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茅莓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体内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法筛选3日龄鸭乙型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Bvirus,DHBV)阳性麻鸭50只,将麻鸭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茅莓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拉米夫定组,于用药前、用药第7、14、21天及停药后第3、7天,取各组麻鸭静脉血,作鸭血清DNA斑点杂交,计算鸭血清DHBV—DNA密度,最后一次取血后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体内实验显示,盐水对照组动物血清DHBV—DNA水平与用药前比较未见变化(P〉0.05),拉米夫定组血清DHBV—DNA于用药第14天和第21天与用药前比较明显减低(P〈0.01),与盐水对照组用药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血清DHBV-DNA比较明显降低(P〈0.05和0.01)。与盐水对照组比较,茅莓提取物各剂量组21d疗程各时点血清DHBV—DNA未见变化(P〉0.05)。肝脏病理检查示各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茅莓提取物抗HBV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原形发挥作用,该原形在麻鸭体内经过代谢后,失去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472种中草药抗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5.
MAP30 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AP30 (momordicaanti HIV proteinof30ku)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作用 .方法 :以HBVD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2 .15 )为靶细胞 ,与MAP30共同温育 10d ,观察对细胞的毒性 ;用ELISA、荧光定量PCR和South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 ,HBVDNA和细胞内HBVDNA .结果 :MAP30能显著减少HepG2 .2 .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 ,HBVDNA的分泌 ,在第 8日时 ,对HBsAg抑制率为 5 0 .4 9% ,HBVDNA定量 <1× 10 7拷贝·mL-1;Southern印迹法显示MAP30能抑制HBV复制中间体及共价环状闭合DNA .MAP30未发现对细胞有毒性作用 .结论 :MAP30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BV作用 ,作为新的抗病毒植物蛋白 ,具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TFO)、反义寡核苷酸(ODNas)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设计合成针对HBV核心启动子1734nt=1754nt及前C、前基因组RNA5’端起始区的21聚硫代磷酸TFO(TFO21)及21聚硫代磷酸as(ODNas21)。在22.1.5细胞观察了各寡核苷酸的抗HBV作用。结果 TFO21、ODNas21处理的22.1.5细胞HBsAg、HBeAg及HBVDNA  相似文献   

17.
“蚂蚁乙肝宁”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1日龄麻鸭经腹腔接种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血清后1个月,给已感染DHBV的麻鸭口服“蚂蚁乙肝宁”,I组剂量为0.5g/kg,Ⅱ组为1.0g/kg。分别于服药30d、60d及停药后20d取血清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丙二酰二醛(MDA)含量。结果:2组给药动物DHBsAg转阴率分别为51.8%与51.1%;ALT正常百分比为53.3%与61.9%,与阳性对照组比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叶下珠复方Ⅱ号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叶下珠复方Ⅱ号对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叶下珠复方Ⅱ号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16.94mg/ml,对HBsAg和HBeAg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7.82、7.60mg/ml,治疗指数分别为2.17、2.23。结论叶下珠复方Ⅱ号对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双靶区反义RNA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表达乙型肝炎病毒(HBV)双靶区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对HBV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分子克隆法构建表达HBVX、P双靶区正、反义RNA的重组载体质粒,转染PA317细胞,用NIH3T3细胞扩增法检测假病毒颗粒滴度,以假病毒颗粒感染2.2.15细胞,用酶标法检测其上清HBsAg和HBeAg,并以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方法检测2.2.15细胞内DNA和RNA含量。结果 HBVX、P双靶区反义RNA抗HBV的作用较单靶区反义RNA更明显,且对HBVS、C、P三个开放读码区的DNA和RNA抑制作用大,正义RNA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细胞内表达HBV反义RNA具有明显抗HBV复制和表达的作用。双靶区反义RNA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复方GK-1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通过中药复方GK—1作用于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观察其对2.2.15细胞HBsAg、HBeAg两抗原分泌的影响,初步评价其抗HBV作用。结果:中药复方GK-1作用于2.2.15细胞4d后,对2.2.15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为43.65mg/mL,对HBsAg、HBeAg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8.80mg/mL,18.25mg/mL。治疗指数分别为2.32、2.39。结论:中药复方GK-1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对两抗原的分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