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肉桂醛体外诱导白色念珠菌耐药性的反应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2/12在赣南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M27-A方案中的微量液基释法测定肉桂醛和氟康唑对原始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②采用多步诱导法,观察在含梯度浓度(1~50倍最低抑菌浓度)肉桂醛培养基上连续转种的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变化情况,以氟康唑作为阳性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和溶媒对照。③将敏感性下降的诱导株在无药培养基上连续转种10次后,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值。④测定肉桂醛对氟康唑敏感性下降诱导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值。结果:①肉桂醛和氟康唑对原始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分别为:0.014mg/L和2.0mg/L;肉桂醛对原始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杀菌浓度值为0.056mg/L,氟康唑在本实验的最高浓度为64mg/L,未发现有杀菌作用。②在多步诱导培养过程中,肉桂醛组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始终保持不变,未诱导出对肉桂醛耐药的白色念珠菌菌株,菌株转种至含10倍最低抑菌浓度肉桂醛的培养基时,即停止生长,而在含50倍最低抑菌浓度氟康唑的培养基上菌株仍能生长。氟康唑诱导组菌株在培养过程中,其最低抑菌浓度值逐渐升高,转种至含50倍最低抑菌浓度氟康唑的培养基时,其最低抑菌浓度值(命名为FR株)是其亲株的12倍。③FR在无药培养基上连续转种10次后得到FR’,氟康唑在FR’的最低抑菌浓度值为20.16mg/L,与FR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肉桂醛对FR的最低抑菌浓度值为0.014mg/L,与其相应的原始菌株相同。结论:肉桂醛不易产生耐药性,且对氟康唑敏感性下降的诱导株仍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效果.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试验测定黄连解毒汤对标准菌株、氟康唑敏感株、氟康唑中度敏感株、氟康唑耐药株4种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黄连解毒汤对4种白色念珠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mg/ml,对氟康唑敏感型白色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为8mg/ml,对中度敏感型白色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为16mg/ml,对耐药型白色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为 64mg/ml.结论 黄连解毒汤对白色念珠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龙虾壳聚糖抗皮肤浅表真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龙虾壳聚糖对皮肤浅表真菌的抗菌作用, 检测其对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平板培养法.结果 龙虾壳聚糖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均为2 500 mg/L,对须发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均为5 000 mg/L;醋酸液对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均为630 mg/L, 对须发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均为1 260 mg/L.结论 龙虾壳聚糖及醋酸液对皮肤受试浅表真菌均具有抗菌作用;龙虾壳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 500~5 000 mg/L.  相似文献   

4.
临床常见念珠菌对四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此类菌株引起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 M27-A2),测定从临床血液、痰液和尿液等标本中分离的226株常见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26株受试菌对氟胞嘧啶100%敏感,MIC90为≤0.125-0.5μg/ml;168株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MIC90分别为32μg/ml、1μg/ml和1μg/ml,敏感率分别为90.5%(S88.1% SDD2.4%)、92.3%(S87.5% SDD4.8%)和91.7%;31株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96.8%(S93.6% SDD3.2%)、93.5%(S83.9% SDD9.6%)和100%;16株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11株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1.8%(S18.2% SDD63.6%)和72.8%(S36.4% SDD36.4%),而对两性霉素B100%敏感。在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中有3.2%~27.2%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唑类药物耐药。结论: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384株白色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治疗真菌感染。方法沙保弱培养基培养标本,用API 20C AUX真菌D板条进行鉴定分型,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分离的菌株对氟康唑敏感率最高,为97.9%。其次为酮康唑(91.7%),氟胞嘧啶(90.6%);对咪康唑的敏感率最低,仅为57.6%。结论氟康唑为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首选用药,而咪康唑则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及酮康唑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SensititreYeastOne试验板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 5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 10 8株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10 8株念珠菌中达到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耐药标准的分别有 8株 (7.4%)、15株(13.9%)、2株 (1.9%) ,念珠菌属MIC值分布种间差异较大。白色念珠菌对 5种药物的MIC90 值最低 ,6 0株白色念珠菌中仅 2株耐氟康唑 ,3株耐伊曲康唑 ,对氟胞嘧啶无耐药株 ;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MIC值分布呈高值 ,10株光滑念珠菌中 4株耐氟康唑 ,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 ,7株耐伊曲康唑 ,且吡咯类之间有交叉耐药。其他菌株 ,除季也蒙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有一定的耐药 (2 /6 )外 ,对 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分布均较低。结论 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 ,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对于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ROSCO纸片抗散法进行念珠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24株阳性标本,分离出白色念珠菌185株(82.59%)、平滑念珠菌26株(11.61%)、热带念珠菌9株(4.02%)、其他念珠菌4株(1.78%)。224株念珠菌对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二性霉素B的敏感率分别为93.75%(210/224)、85.71%(192/224)、95.09%(213/224)、100%(224/224)。结论: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标本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其次是平滑念珠菌,还有少量的其他念珠菌引起阴道炎,分离菌株对眯唑抗真菌药仍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ROSCO纸片抗散法进行念珠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24株阳性标本,分离出白色念珠菌185株(82.59%),平滑念珠菌26株(11.61%)、热带念珠菌9株(4.02%)、其他念珠菌4株(1.78%)。224株念珠菌对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和二性霉素B的敏感率分别为93.75%(210/224)、8571%(192/224),95.09%(213/224)、100%(224/224)。结论: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标本中,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其次是平滑念珠菌,还有少量的其他念珠菌引起阴道炎,分离菌株对咪唑抗真菌药仍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深部真菌感染高危患者体内分离的念珠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了解氟康唑预防用药对其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52株分离自血液科、重症监护病房和老年科病房住院患者的痰、尿、便和支气管灌洗液的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对氟康唑预防用药组和未预防用药组两组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3.4%(142/152)的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氟康唑预防用药组和非预防用药组非白念珠菌分离率分别为41.4%(12/29)和25.3%(21/83),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67,P〉0.05)。氟康唑预防用药组和非预防用药组MIC〉8μg/ml的菌株数分别为7株(24.1%)和3株(3.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钟=8.75,P〈0.05)。氟康唑预防用药会导致念珠菌MIC值的提高。结论从深部真菌感染高危患者体内分离的大部分念珠菌菌株对氟康唑敏感。氟康唑预防用药可能会导致对氟康唑不敏感的念珠菌菌株感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显色培养基把真菌鉴定到种,以便了解真菌的不同菌种的分布;在通过对其MIC的检测,了解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及其耐药程度,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方法用显色培养基、YBC卡和玉米培养基把真菌鉴别到种,用真菌的M}C检测试剂盒检测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白色念殊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殊菌、光滑念株菌、乳酒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红酵母菌、白吉利丝孢酵母菌、克柔氏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82、24.7、32、2.2、4.3、3.2、2.2、5.4、6.5。93株酵母菌对氟康唑、二性霉素、伊曲康唑、酮康唑、特比奈芬、制霉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6.1、4.3、118、0、484、8.6。45株白色念珠菌对这6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17.7、2.2、4.4、0、667、6.7。结论真菌的感染率呈逐年递增,但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呈下降之势,93株酵母菌对酮康唑耐药率为0,对其他抗真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特比奈芬的耐药最高,为48.4%,45株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比93株酵母菌的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