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应用血清隐球菌抗原筛查隐球菌感染的结果,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在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348例HIV/AIDS病人进行血清隐球菌抗原检查,同时检查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对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病人进行血培养、脑脊液(CSF)隐球菌抗原检查、墨汁染色及培养。结果 348例病人中,男256例,女92例,年龄19~77岁,平均(40.50±13.05)岁。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34例,阳性率9.77%(34/348),CD4细胞计数为0~1097个/mm3,中位数56个/mm3。CD4细胞计数≤50个/mm3组146例,50个/mm3组202例。CD4细胞计数≤50个/mm3和50个/mm3组病人阳性例数分别为24例和10例,阳性率为16.44%(24/146)和4.95%(10/20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6,P0.01)。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病人血培养阳性3例,CSF隐球菌抗原阳性27例,墨汁染色阳性22例,CSF培养阳性15例;34例病人中最后确认隐球菌感染33例。所有诊断隐球菌感染的病人血清隐球菌抗原均为阳性。结论 HIV/AIDS病人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高,血清隐球菌抗原筛查有助于及时诊断隐球菌病,特别是CD4细胞计数≤50个/mm3的病人,推荐普遍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免疫功能正常(ICH)人群中疑诊肺隐球菌病(PC)患者在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CrAg)阴性时需进行病理活检诊断PC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ICH-P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血清CrAg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CrAg阳性组和CrAg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87例ICH-PC患者中,55例(63.2%)患者血清CrAg阳性,32例(36.8%)患者血清CrAg阴性。CrAg阴性组ICH-PC患者合并肺部慢性疾病(12.5%vs 32.7%),出现发热(9.4%vs 29.1%)、胸痛胸闷(28.1%vs 52.7%)症状的比例低于CrAg阳性组(均P<0.05),而CrAg阴性组无症状(43.8%vs 10.9%)比例高于CrAg阳性组(P<0.05)。CrAg阴性组ICH-P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58.8±9.7)%vs(64.5±11.2)%]、血沉[(7.6±4.9) mm/h vs(31.0±31.3) mm/h)]均低于CrAg阳性组(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院的58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人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8例病人中发热占94.8%,咳嗽占70.7%,特征性皮疹占46.6%,腹痛占39.7%,脾大占55.2%,腹腔淋巴结肿大占51.7%,贫血占81.0%。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0个/μL,50个/μL的占85.7%。血培养马尔尼菲青霉菌阳性47例,阳性率81.0%,其他组织、体液培养和病理阳性11例,占19.0%。GM试验阳性91.7%(44/48),G试验阳性72.0%。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序贯治疗占79.3%。好转出院49例(84.5%),恶化出院9例(15.5%)。结论 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好发于CD4细胞50个/μL的病人,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依靠病原菌的培养及组织病理,抗真菌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HIV/AIDS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感染科2012年1—9月住院的77例未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比较隐球菌抗原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77例(男53例,女24例)中,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48例,阳性率为62.34%,阴性29例,阴性率为37.66%。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的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为72.73%。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阴性患者(P=0.022)。结论未接受HAART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HIV/AIDS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高,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阴性患者(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谱分布、治疗疗效以及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5年1月到2012年4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病原谱、治疗疗效以及CD4细胞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63例培养阳性的AIDS合并败血症患者中,真菌感染者占44.44%(28/63),其中以马尔尼菲青霉菌(60.71%,17/28)和隐球菌(39.29%,11/28)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者占34.92%(22/63),其中以沙门菌为主(45.45%,10/22);革兰阳性菌感染者占14.29%(9/63),以葡萄球菌为主(66.67%,6/9);其他占6.35%。63例患者中53例好转(84.13%),8例死亡(12.70%),2例未愈(3.17%)。CD4细胞≥100个/μL真菌感染率为3.17%(2/63),100个/μL真菌感染率为41.27%(26/63);CD4细胞≥50个/μL沙门菌感染率为3.17%(2/63),50个/μL沙门菌感染率12.70%(8/63)。结论此组病例中,AIDS合并败血症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和细菌,其中真菌以马尔尼菲青霉菌为主,细菌以沙门菌为主。CD4细胞越低,越易合并败血症感染,且病死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50岁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流行病学特征、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以及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分布情况,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确证的HIV-1抗体阳性成人病例,分别采用WB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人静脉血中的HIV-1抗体和CD4细胞计数。结果共纳入新确证的HIV-1抗体阳性成人病例1 384例,其中≥50岁的老年HIV/AIDS病人345例(24.9%)。相比于18~49岁的中青年HIV/AIDS病人,老年HIV/AIDS病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例更高(79.1%vs. 46.2%);异性性传播比例更高(63.8%vs. 39.9%);住院的比例更高(60.0%vs. 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老年HIV/AIDS病人首次CD4细胞计数的中位数更低(103个/μL vs. 156个/μL,P=0.046);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比例更高(67.2%vs. 56.1%,P 0.001)。进一步分析345例老年HIV/AIDS病人WB带型分布发现,相比CD4细胞 200个/μL的病人,CD4细胞≤200个/μL的病人p17(25.9%vs.54.0%,P 0.001)、p24(93.1%vs. 99.1%,P=0.015)和p55(13.4%vs. 33.6%,P 0.001)带型出现率均显著更低。结论广州市老年HIV/AIDS病人文化水平较低,异性性传播为主;首次确诊感染时免疫状态更差,病情更严重,应该加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宣传和筛查工作。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gag条带缺失能否作为疾病进入AIDS期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28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肠镜表现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对HIV/AIDS病人消化系统疾病诊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确诊HIV/AIDS病人和HIV阴性并行肠镜检查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将HIV/AIDS病人组分为A、B两组,对A组和B组的肠镜表现进行比较,并对HIV/AIDS病人组和HIV阴性组病人的肠镜表现和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和对照分析。结果 HIV阳性128例为HIV/AIDS病人组,HIV阴性144例为对照组。HIV/AIDS病人根据CD4细胞计数又分为A组:CD4细胞200个/μL(80例);B组:CD4细胞≥200个/μL(48例)。HIV/AIDS病人组消化系统症状中,腹痛56例(43.8%),腹泻45例(35.2%),其发热、消瘦、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肛管贅生物的发生率和肠道溃疡性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HIV阴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低于HIV阴性组(P0.05)。HIV/AIDS病人组结肠镜下表现中,炎症性病变43例(33.6%),息肉20例(15.6%),腺癌11例(8.6%)。A组溃疡性病变检出率高于B组(P0.05)。结论 HIV/AIDS病人肠镜下表现以炎症性病变多见,其肠道腺瘤性息肉发生率比HIV阴性病人低;HIV/AIDS病人较HIV阴性人群更容易出现肠道溃疡性病变,且随着CD4细胞的下降,肠道出现溃疡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EB病毒(EBV)及巨细胞病毒(CMV)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检测、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63例AIDS病人的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病毒衣壳IgM抗体(EBV-CA-IgM)、EB病毒衣壳IgG抗体(EBV-CA-IgG),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巨细胞病毒IgM抗体(CMV-IgM)、巨细胞病毒IgG抗体(CMV-IgG),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及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统计分析上述指标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AIDS病人中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263例AIDS病人EBV-CAIgG阳性263例(100%),EBV-CA-IgM阳性6例(2.3%),EB-DNA阳性83例(31.6%),CMV-IgG阳性263例(100%),CMV-IgM阳性23例(8.7%),CMV-DNA阳性109例(41.4%)。EBV-CA-IgM及CMV-IgM阳性率在不同组CD4细胞计数病人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病人的EBV-DNA阳性率高于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P 0.05),CD4细胞计数50个/μL组病人的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CD4细胞计数≥50个/μL组(P 0.05)。结论 AIDS病人合并EBV及CMV感染率较高,在检测特异性抗体的同时应进行病毒DNA的检测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院艾滋病(AIDS)合并血流感染(BSI)病人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特点。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确诊为AIDS合并血流感染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征、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情况,并比较医院与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2例病人中男性30例,通过性接触途径感染28例,29例病人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50个/μL,丙型肝炎病毒或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者17例。共分离病原菌45株,真菌感染29株,其中马尔尼菲篮状菌14株;细菌感染16株,革兰阳性菌11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株;革兰阴性菌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株。12例病人为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CD4细胞50个/μL病人,医院获得性BSI病人6个月存活率2/12,社区获得性BSI病人10/30。结论本院AIDS合并血流感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比例高,大多数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CD4细胞50个/μL的病人院内获得性BSI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隐球菌相关特异性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56例合并隐球菌感染的艾滋病(AIDS)病人的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6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脑炎病人中,50例为实验室确诊,6例为临床诊断。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6个/mm3(四分位区间:3~56),73.2%(41/56)病人的CD4细胞50个/mm3。92.9%病人有颅内高压(≥200mmH2O),最高达570mmH2O。17例(30.4%)病人的脑脊液(CSF)蛋白2g/L,最高达13.7g/L,94.6%病人的CSF细胞数50×106/L。56例病人中墨汁染色阳性的41例(73.2%),脑脊液和血中隐球菌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9.3%(50人)及85.7%(48人)。用CSF隐球菌抗原作为参照,墨汁染色的灵敏度为82.0%(41/50)和特异性为100%(41/41)。治疗前后颅内高压及脑脊液蛋白显著降低(P0.01)。结论实验室检查对隐球菌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建议对临床疑似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所有AIDS病人广泛开展快速、方便的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抗原早期筛查,从而实施早期诊断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常用真菌抗原检测方法1,3-β-D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甘露聚糖、隐球菌荚膜抗原对非粒细胞缺乏宿主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卫生部北京医院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25例IFI确诊患者(包括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接合菌和肺孢子菌感染患者)、27例确诊细菌感染患者及25名健康志愿者,测定上述真菌的抗原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最佳诊断临界值,评价各种抗原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IFI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值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89.4(25.8,336.9)ng/L,均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的8.1(5.0,34.9)ng/L(U=120.5,P<0.001)和健康对照组的3.8(3.8,26.0)ng/L(U=76.5,P<0.001).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为0.758~0.958),最佳诊断临界值为71. 7 ng/L,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0%(13/20)、92.3%(48/52)、76.5%(13/17)及87.2%(48/55).IFI组中念珠菌感染患者血清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值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1.13(0.44,1.22)μg/L,明显高于非念珠菌感染患者的0.21(0.14,0.27)μg/L(U=19,P<0.05)、细菌感染组的0.26(0.22,0.32)μg/L(U=36.5,P<0.001)和健康对照组的0.25(0.22,0.30)μg/L(U=29.5,P<0.001),诊断念珠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CI为0.757~1.031),最佳诊断界值为0.41μg/L,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10/12)、90.4%(47/52)、66.7%(10/15)及96.0%(47/49).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诊断曲霉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0%(1/4)、96.1%(50/52)、33.3%(1/3)及92.6%(50/54).隐球菌荚膜抗原诊断隐球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多种抗原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真菌感染的确诊率.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血清甘露聚糖及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法可对非粒细胞缺乏宿主IFI的诊断提供帮助,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对非粒细胞缺乏宿主曲霉感染的诊断价值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未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不同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方法选择未进行HAART的HIV/AIDS病人,同时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空腹血脂水平,比较不同CD4细胞水平的HIV/AIDS病人的血脂水平,重点观察HDL-C的变化。结果 CD4细胞计数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CD4细胞计数200/μL组的107例病人的HDL-C为(1.02±0.29)mmol/L,≤200/μL组的139例病人的HDL-C为(0.84±0.35)mmol/L,≤200/μL病人的HDL-C较200/μL病人明显降低(P0.01)。而CD4细胞计数在200~51/μL的病人HDL-C为(0.96±0.30)mmol/L,≤50/μL的病人HDL-C为(0.72±0.36)mmol/L,≤50/μL的HDL-C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HIV感染可导致血脂异常,HAART之前的HIV/AIDS病人中,主要是HDL-C及载脂蛋白A1的降低,随着CD4细胞计数减少,HDL-C水平随之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及治疗方法。方法将选取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根据不同基线CD4细胞水平分为两组,观察这两组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发生IRIS的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治疗IRIS中的作用。结果共选取HIV/AIDS病人312例,A组157例,CD4细胞计数≤100个/μL:B组155例,CD4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A组IRIS发生率为40.1%(63/157),死亡率为6.3%(4/63);B组IRIS发生率为3.9%(6/155),无死亡病例;两组IRI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RIS最常见并发结核病,分别为71.4%(45/63)和33.3%(2/6)。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病人症状的有效率为90.2%。结论基线CD4细胞低下是IRIS发生的重要因素,CD4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人发生IRIS合并结核的较多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省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治疗人群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利用SPSS 19.0描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CD4细胞在治疗后5年内不同时间点上的分布情况,使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拟合CD4细胞计数与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选取103例HIV/AIDS病人,男性占67.96%,女性占32.04%;治疗开始年龄以21~50岁为主,占86.41%;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68.93%。开始治疗前病人CD4细胞中位数为156个/μL,治疗1、2、3、4、5年后,CD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90个/μL、309个/μL、344个/μL、347个/μL、525个/μL。CD4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和开始治疗时CD4细胞水平正相关;性别和治疗开始年龄没有显著性差异;经男男性行为和血液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人治疗效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肃省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在5年内CD4细胞计数有上升趋势,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的治疗效果较经血液感染者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效果。方法收集玉溪市2005—2016年的ART信息库中随访记录,历史卡片和治疗数据库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不同年龄病人病毒学治疗效果、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变化及一年内死亡情况。结果 1 930例接受了ART的病人中,218例(11.3%)病毒学治疗失败,不同年龄段在不同治疗基线CD4细胞层次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CD4细胞上升速率中位数由13.9个/μL/月下降至6.2个/μL/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6.080,P0.001);不同治疗时基线CD4细胞分层分析发现,治疗时基线200个/μL组和200~350个/μL组不同年龄段CD4细胞上升速率中位数为12.7~18.8个/μL/月之间和1.5~16.8个/μL/月之间,组间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H=13.575和9.133,P均0.05),治疗时基线CD4细胞351~500个/μL和500个/μL组不同年龄段CD4细胞变化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7.171和3.110,P=0.067和0.157); ART后一年内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者占2.8%(54/1 930),其治疗时基线CD4细胞均200个/μL,其中18~29岁者治疗后一年内死亡率1.7%(7/412),30~39岁者死亡率1.5%(10/650),40~49岁者死亡率3.4%(16/476),≥50岁者死亡率5.4%(21/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6,P0.001)。结论年龄不影响ART后病毒学疗效,但是年龄越大CD4细胞恢复越差,一年内死亡率越高,针对≥50岁感染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内科》2016,(3)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进行ART 1年的HIV/AIDS病人8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抑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基线CD4细胞计数为(233.9±151.5)个/μL;治疗3、6、9、12个月后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39.6±167.5)个/μL、(373.4±177.3)个/μL、(380.7±186.8)个/μL、(397.6±208.2)个/μL。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细胞计数均高于基线CD4细胞计数(P均0.01);患者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F=13.517,P0.01)。ART 6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20拷贝/m L)比例为50.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61.90%、60.71%、66.76%。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12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为75.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84.21%、80.76%、81.00%。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的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M人群中HIV/AIDS病人ART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水平;对MSM人群HIV/AIDS病人开展ART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和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影像特点。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特征,比较不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组、痰涂片阳性/阴性组的CT征象及预后。结果 11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为(48.06±12.29)岁;CD4细胞≤200个/μL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占81.4%;患者临床症状多样,其中发热64例(56.6%),咳嗽58例(51.3%);痰涂片阳性率低(16.8%);胸部影像表现不典型,有多种表现;经积极治疗,获得好转率为79.6%。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CT表现缺乏特点,早期临床医生应该高度重视,尤其对于CD4细胞≤200个/μL者,提高其诊断率,早期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与健康者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健康对照者和ART后CD_4~+T淋巴细胞(简称CD_4细胞)计数均≥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分别在0、1、6个月肌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20μg,并在第3次疫苗注射后1个月检测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HBs)的水平,高于10 mIU/mL即为阳性。两组血清抗-HBs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抗-HBs效价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结果健康对照组19例,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4.7%(18例);HIV/AIDS病人组30例,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3.3%(2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CD_4细胞≥350个/μL组HIV/AIDS病人23例,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95.7%(22/23);CD4细胞350个/μL、200个/μL组7例,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85.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CD_4细胞≥350个/μL组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血清抗-HBs效价中位数为251.24mlU/mL,CD_4细胞350个/μL、200个/μL组在第3次乙肝疫苗注射后1个月,抗-HBs效价中位数为237.6mlU/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8,P=0.737)。所有接种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ART后,CD_4细胞计数≥200/μL的HIV/AIDS病人,对乙肝疫苗接种能获得相对较好的免疫应答,因此针对严重免疫抑制的HIV/AIDS病人,为提高接种乙肝疫苗的应答效果,较好的接种时机可选择在ART后且CD4细胞计数≥200个/μL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配偶HIV抗体检测及随访HIV抗体阳转情况。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病例报告信息和随访信息,采用SPSS分析2010-2012年中山市新发现的已婚HIV/AIDS病人的配偶检测及随访情况,随访信息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结果 213例已婚HIV/AIDS病人被纳入分析,175例(82.2%)的配偶接受过HIV检测,其中41.1%(72/175)的配偶首次检出HIV抗体阳性。女性病例配偶的HIV抗体阳性率是男性病例配偶抗体阳性率的2.31倍[相对危险度(RR)=2.31,95%可信区间(CI):1.62~3.3]。文化程度越高,配偶HIV抗体阳性率越低(趋势χ2=5.73,P=0.02)。配偶接受HIV抗体检测的HIV/AIDS病人中,100例在确诊后2个月内进行了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检测,其中47例200个/μL,26例200~349个/μL;CD4细胞350个/μL的配偶HIV抗体检测阳性率是CD4细胞≥350个/μL病例配偶的2.28倍(RR=2.28,95%CI:1.09~4.79)。配偶首次检测HIV抗体阴性的103例HIV/AIDS病人中,68例(66.0%)的配偶完成随访≥1次,合计随访81.8人年,其中1例出现阳转,阳转率为1.22/100人年(95%CI:0~3.6/100人年)。结论中山市发现已婚HIV/AIDS病人,配偶首次检测HIV阳性率高。今后工作应促进病例早发现,提高配偶HIV检测率和随访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感染马红球菌的实验室检测生物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17例AIDS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病人的呼吸道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全血样本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合实验室资料及相关病历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对2 860例AIDS病人做痰或肺泡灌洗液碱消化后培养,马红球菌培养阳性为17例,检出率为0.6%。呼吸道样本经过消化处理后能明显抑制杂菌生长(P0.05),并且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单纯HIV感染病人低(P0.05)。药敏实验中马红球菌对青霉素(17/17)、红霉素(1/17)和复方新诺明(2/17)都出现了不同程度耐药。结论云南地区艾滋病病人合并马红球菌感染率较其他机会性感染菌为低。且马红球菌比其他细菌更具有耐碱性,艾滋病病人合并感染时其T细胞免疫功能会进一步降低,该菌对于部分抗生素已经出现耐药性,及时有效的实验室监测对于指导临床诊断与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