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HIV/AIDS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HIV/AIDS患者11482例,其中死亡5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感染途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死亡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男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感染途径为有偿供血和吸毒、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是HIV/AI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HIV/AIDS患者,应加强医疗和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云南省青年学生中HIV感染危险因素,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9-2010年云南省病例报告发现的年龄≥15岁、职业为学生的HIV/AIDS病例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0年底,云南省共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病例188例,近年来报告人数上升较快;全省有15个州(市)有病例报告,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AIDS)在全球广泛流行,由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死亡率高,且病程长而复杂,国内外针对HIV/AIDS病人死亡相关因素的研究较多。文章通过检索阅读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结合死亡率的差异,从社会人口学因素与生物学因素两方面,分述各方面对HIV/AIDS病人死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中,与AIDS相关死亡病例和非AIDS相关死亡病例的分布情况,以及接受AIDS抗病毒治疗病例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IDS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HIV/AIDS死亡病例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死亡的5 265例有效个案进行分析,临床诊断为AIDS相关疾病死亡2 647例(50.3%),意外伤害410例(7.8%),其他疾病或难以确定与AIDS相关疾病的死亡1 973例(37.5%),不详235例(4.5%)。4 382例(83.2%)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发现较晚(46.4%)和家庭经济困难(13.7%)。2004-2011年7月底,累计治疗AIDS病人21 761例,死亡1 718例。在有完整资料的1 694例死亡病例中,825例(48.7%)在治疗后3个月内死亡;1 065例(62.9%)治疗前最近1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50个/μL。结论未能及时就医或诊断时间较晚,免疫功能低下,是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检测和治疗体系,提高覆盖面和可及性,争取HIV/AIDS病人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预测未来10年云南省HIV/AIDS流行趋势。方法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数学模型、现患率趋势估计及经验分布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用9种方案描述云南省未来10年HIV/AIDS流行趋势,指标包括未来各年HIV感染人数、新增人数和累计人数,及AIDS现患人数、新增人数和累计人数。我们估计目前云南省HIV感染人数为5.2~5.4万,到2005年时增加到8~20万,到2010年时再增加到11~62万。目前AIDS患者累计人数为 5 000~8 000人,到 2010年将增加到 6~12万。结论 未来 10年云南省 HIV仍以在吸毒人群中流行为主,但通过其它途径感染HIV的人数占总HIV感染人数的比例也会不断增加,同时艾滋病将会造成未来孤儿数不断增加,估计2000年云南省艾滋病孤儿为2千人,到2010年为2万人。本文还讨论了非安全注射问题,这是一个可能导致艾滋病流行的不可忽视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影响HIV/AIDS人群死亡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流行与死亡状况,并通过检索199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病人死亡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报道,发现影响HIV/AIDS人群死亡的主要因素有:感染者社会人口学特征、HIV感染途径、AIDS诊断时间、HAART治疗情况、CD 4T细胞数、经济发展状况、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及其他因素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AIDS)发病期,越来越多的感染者死于AIDS相关疾病。另外,随着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不断扩大,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于AIDS相关疾病的比例不断降低,而死于其他非AIDS相关疾病的比例却不断升高。文章就当前国内外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原因的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医疗机构加强和提高对重点疾病的诊疗技术水平提供理论支持,也为中国AIDS死因监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贵港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及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因素,为制定适合该市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1996—2017年贵港市HIV/AIDS病人的相关信息。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生存时间的差异,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3 948例HIV/AIDS病人中,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1 663例(11.9%),艾滋病无关死亡2 528例(18.1%)。累计观察59 635.5人年,艾滋病相关死亡率为2.79/100人年。自2010年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平均生存时间为219.82个月[95%可信区间(CI):218.107~221.533]。确诊后1、5、10、1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86%、85%、8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少数民族及来源于主动筛查的病人死亡风险较低,而男性、老年人(≥70岁)、疾病状态为AIDS、文化程度低、 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200个/μL)、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死亡风险较高。结论近几年来,贵港市HIV/AIDS病人的艾滋病相关死亡率逐年降低,应继续加强大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强化重点人群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断提高检测的可及性及扩大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家人告知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从而为探究促进家人告知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7-8月在南京市某医院,对参加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匿名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家人告知的相关因素。结果466例HIV/AIDS病人中,328例自述将感染情况至少告诉了一个家人,告知率为70.39%(328/466)。告诉同性性伴侣、配偶、兄弟姐妹、母亲、父亲、子女、表(堂)兄弟姐妹、其他亲戚的比例依次为76.67%(115/150)、71.11%(128/180)、31.67%(114/360)、29.82%(119/399)、28.46%(107/376)、27.66%(52/188)、7.27%(33/454)、6.97%(32/459)。25岁以上[25~44岁:比值比(OR)=2.065,95%可信区间(CI):1.204~3.541]、≥45岁(OR=2.017,95%CI:1.021~3.984)、异性恋(OR=1.959,95%CI:1.092~3.514)、与家人同住(OR=2.385,95%CI:1.434~3.960)的HIV/AIDS病人,更倾向于将其感染情况告知家人。相对于社会支持低的HIV/AIDS病人,一般社会支持(OR=6.257,95%CI:1.255~31.197)和社会支持高(OR=7.486,95%CI:1.508~37.172)的HIV/AIDS病人,更有可能将病情告知家人。结论 HIV/AIDS病人家人告知率较低,可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以促进病人主动将病情告知家人,以及通过增加社会支持促进病人主动告知,从而减缓HIV的二代传播和提高HIV/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全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的随访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现住址属于贵州省的人员名单,分县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录入。结果截至2008年9月30日,全省HIV/AIDS病人的随访管理比例为63.6%。性别、年龄、民族、地区、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样本来源,均为随访管理的影响因素。结论 HIV/AIDS病人管理难度大,在首次随访时对此类人群的信息收集应完整、详细。同时应加强与监管场所的合作,提高干警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在所内收集必要的资料,防止出所后失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对抗病毒治疗(ART)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健康管理的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9-12月在北京市佑安医院参加爱心家园活动的HIV/AIDS病人,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病人的相关信息,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服药依从性信息、社会支持信息等。结果共计调查HIV/AIDS病人500例,有277例(55.40%)已经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其中依从性好的215例(77.62%),依从性差的62例(22.38%)。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婚姻状况、户籍状况、经济状况、发病与感染状况和社会支持信息等;多因素分析中,服药时间、发病情况、社会支持利用度等因素对依从性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中,影响HIV/AIDS病人的依从性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针对具体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在临床工作中,应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沟通,增加社会支持力度和措施以增加依从性,改善艾滋病治疗和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主观幸福感和积极情绪水平的现状,分析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取样选取某市艾滋病治疗中心门诊及病房215例HIV/AIDS病人,通过一般资料问卷、正负性情绪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问卷进行匿名调查。结果 215例HIV/AIDS病人中,男181例,女34例,18~30岁占36.28%。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状况、教育程度、工作状态、月收入水平、确诊时间的HIV/AIDS病人,幸福感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HIV/AIDS病人的总体幸福感指数得分为(8.99±1.92)分,积极率得分为(1.00±0.31)分。HIV/AIDS病人的幸福感指数与积极情绪呈正相关,与消极情绪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状况和积极率对HIV/AIDS病人的幸福感指数的总解释量占47.5%。结论 HIV/AIDS病人的总体幸福感处于较低水平,积极情绪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居住状态及积极率是影响HIV/AIDS病人的幸福感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地坛医院2005-2018年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死亡病人的特征,为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地坛医院2005-2018年所有门诊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的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死亡率,分析死亡病例特征。结果共有7 171名HIV感染者在此期间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死亡88人,男80人,女8人,总死亡率0.33/100人年,死亡病人的平均年龄48.8岁。死于艾滋病(AIDS)相关疾病和非AIDS相关疾病病人的死亡率分别为0.21/100人年和0.07/100人年。63.6%(56/88)的病人死于AIDS相关疾病,死因前5位分别为:感染中毒性休克10例,结核病7例,淋巴瘤5例,除肺孢子菌肺炎外的肺部感染5例,隐球菌脑膜炎4例。21.6%(19/88)的病人死于非AIDS相关疾病,死因主要为非AIDS相关肿瘤11例,包括肺癌、直肠癌、肝癌及白血病等,其次为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5例。死亡病人基线平均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为(107±90)个/μL,其中,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占78.4%。死亡时平均CD4细胞计数为(171±124)个/μL。结论本院抗病毒治疗病人总死亡率较低,超过一半的死亡病人死因仍为AIDS相关疾病,免疫重建较好的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为非AIDS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死亡病例的临床发病特点,分析导致死亡的相关原因。方法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203份艾滋病死亡病例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 2005年1月至2014年5月,深圳市共确诊HIV/AIDS病人7980例,累计死亡203例,病死率为2.54%。其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累计2757例,死亡50例,病死率为1.81%;未进行抗病毒治疗5223例,死亡153例,病死率为2.93%,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62,P0.05)。死亡病例以汉族、初中以下文化、本市以外户籍、性传播、已婚的中青年男性为主。203例死亡病例中,死于AIDS相关疾病者153例(75.37%),其中未抗病毒治疗116例,抗病毒治疗37例。未抗病毒治疗组中,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是颅内感染和败血症;抗病毒治疗组中,也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是颅内感染和HIV相关肿瘤,两组的死亡原因均是以机会性感染为主的AIDS相关疾病。死于非AIDS相关疾病者50例(24.63%);其中未行抗病毒治疗37例,抗病毒治疗13例。未抗病毒治疗组中,以肝衰竭为主,其次为消化道出血和肿瘤;抗病毒治疗组中,以肝衰竭为主,其次为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两组的死亡原因均是以肝衰竭为主的非AIDS相关疾病。发病住院时被确诊为HIV感染的有146例(71.92%);首次发病症状和体征多以发热、咳嗽、气促及胸痛为主;确诊时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的有160例(78.82%),确诊到死亡时间在3个月以内的有117例(57.64%)。结论 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依然是导致AIDS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肝衰竭和肿瘤,而晚发现、晚治疗或未行抗病毒治疗、经济条件差等,是导致AIDS机会性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云南、广西、四川等省、自治区的一些地区,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已超过1%。云南省某县从事性服务的女性中约有1/5(100/500)为隐性的毒品滥用者。为了解这一群体现行毒品滥用情形、与HIV伎滋病(AIDS)相关的高危因素、HIV/AIDS和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趋势,中澳亚洲区域HIV/AIDS合作项目(ARHP)在评估的基础上,2005年4月在该地区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高危行为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菏泽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死亡情况。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0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现住址为菏泽市的死亡HIV/AIDS病例,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的死亡情况。结果至2013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菏泽市的HIV/AIDS病人死亡病例171例,其中男性占63.74%,已婚占69.59%,血液传播占53.22%。平均死亡年龄(40.5±13.41)岁,年龄最小3岁,最大78岁。因AIDS、非AIDS其他疾病、其他原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分别占67.84%、17.54%、8.19%、0.58%;5.85%的死亡原因不详。死亡病例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18.13%。2009年之前的死亡病例以血液传播为主,占74.19%;近5年(2009-2013年)的死亡病例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48.71%。确认阳性后1年内死亡的比例为76.02%。结论艾滋病为菏泽市HIV/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病例传播途径由血液传播为主转向性传播为主;病例发现晚,应扩大HIV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IDS相关淋巴瘤患者的死亡因素,为降低病死率探索有效措施。方法 收集云南省传染病医院2010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34例AIDS相关淋巴瘤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34例死亡病例表现为:高LDH水平,合并EBV感染率高,骨髓侵犯易见,常伴有分子生物学指标异常。导致其死亡的原因依次为:难治(70.6%)、感染(17.7%)、自杀(5.9%)、复发(2.9%)、第二肿瘤(2.9%)。结论 难治/复发是AIDS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减少该类患者死亡除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外,应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包括心理社会肿瘤学工作者在内的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才能切实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6-2008年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告知、随访工作成效及主要措施,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进行结果告知、个案流调和转介,对现住址在云南的HIV/AIDS病人开展随访,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和专报系统数据统计个案流调、随访、CD4检测、抗病毒治疗转介、治疗和配偶检测相关指标,分析采取的主要措施。结果 2008年云南省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个案流调率达到93.7%,累计HIV/AIDS病人的随访率达到61.4%,CD4检测率为32.7%,较2006年和2007年分别提高了69%和41%、30%和10.6%、26%和22%,配偶检测率为63.2%,较2007年提高了24%,抗病毒治疗转介及治疗工作逐年推进。结论落实首诊负责制,提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把随访工作分解和下移到社区和艾滋病相关服务平台,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配置,在经费使用中实行目标管理,是确保告知和随访工作长期有效运转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制订提高服药依从性相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7-8月在南京市某医院,对参加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418名HIV/AIDS病人,服药依从性均数为86.27%。多因素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治疗时间、抑郁评分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抑郁量表得分越高[β=-0.151,95%可信区间(CI):-0.364~-0.075]、治疗时间24个月(治疗时间≤24个月:β=-0.144,95%CI:-8.320~-1.757),社会支持越低(β=0.118,95%CI:0.045~0.509)的病人服药依从性较低。结论南京市HIV/AIDS病人服药依从性较好。应加强对抑郁量表得分较高、治疗时间长、社会支持低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教育,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支持方案,加强随访频率来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89名HIV/AIDS病人,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并与同期高危人群及健康人群进行对比,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四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依次为44.5、58.1、62.6和57.7分。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显著低于HIV阴性的高危人群以及健康人群(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低收入、低文化程度、缺少家庭支持和食欲差,是HIV/AIDS病人较低生活质量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 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较低,尤以MSM人群明显,高效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提高HIV/AIDS病人生活质量,同时应加强对低文化程度、低收入和缺少家庭支持的MSM人群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