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EB病毒(EBV)及巨细胞病毒(CMV)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检测、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263例AIDS病人的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病毒衣壳IgM抗体(EBV-CA-IgM)、EB病毒衣壳IgG抗体(EBV-CA-IgG),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巨细胞病毒IgM抗体(CMV-IgM)、巨细胞病毒IgG抗体(CMV-IgG),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及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统计分析上述指标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AIDS病人中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263例AIDS病人EBV-CAIgG阳性263例(100%),EBV-CA-IgM阳性6例(2.3%),EB-DNA阳性83例(31.6%),CMV-IgG阳性263例(100%),CMV-IgM阳性23例(8.7%),CMV-DNA阳性109例(41.4%)。EBV-CA-IgM及CMV-IgM阳性率在不同组CD4细胞计数病人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病人的EBV-DNA阳性率高于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组(P 0.05),CD4细胞计数50个/μL组病人的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CD4细胞计数≥50个/μL组(P 0.05)。结论 AIDS病人合并EBV及CMV感染率较高,在检测特异性抗体的同时应进行病毒DNA的检测以期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收治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以及感染发生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解放军302医院于2010-2013年期间收治的139例HIV/AIDS病人,按入院时基线CD4细胞计数分为两组,并对95例发生机会性感染的HIV/AIDS病人分别从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免疫水平等方面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入院时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110例病人中,有93例发生了机会性感染,感染率为84.5%;而入院时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29例病人中,有2例(6.9%,2/29)发生了机会性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机会性感染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乏力、胸闷等。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发生的比例(94.7%)最高,消化系统机会性感染发生的比例(74.7%)占第二位。结论 CD4细胞计数水平与HIV/AIDS病人机会性感染的发生概率密切相关;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软组织为HIV/AIDS病人发生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易感部位;细菌、真菌、病毒为最常见的病原体。因此,定期检测CD4细胞计数,及时预防和控制各种机会性感染,有利于提高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以及血浆和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脱氧核糖酸(DNA)检出率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间,对杭州市西溪医院住院的202例HIV感染者的血浆和尿液标本检测HCMV核酸,分析两种类型的标本HCMV-DNA检出率的差异性,同时观察CD4细胞计数与HCMV-DNA表达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202份血浆中HCMV-DNA阳性检出率为29.70%(60份),202份尿液中HCMV-DNA检出率为47.03%(95份),两种类型标本HCMV-D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5)。不同CD4细胞计数的病人,其HCMV-DNA检出率也存在差异。在85例CD4细胞计数250个/μL组病人的尿液、血液中HCMV-DNA检出率分别为20.00%、2.35%;75例CD4细胞计数101~250个/μL组病人的尿液、血液中HCMV-DNA检出率分别为61.33%、44.00%;42例CD4细胞计数100个/μL组病人的尿液、血液中,HCMV-DNA检出率分别为76.19%、59.52%。随着CD4细胞计数的下降,尿液、血液中的HCMV-DNA检出率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5,P0.05)。结论 HIV感染者血浆、尿液HCMV-DNA检出率存在差异,外周血CD4细胞计数越低越易发生HCMV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甘肃省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治疗人群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利用SPSS 19.0描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CD4细胞在治疗后5年内不同时间点上的分布情况,使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拟合CD4细胞计数与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选取103例HIV/AIDS病人,男性占67.96%,女性占32.04%;治疗开始年龄以21~50岁为主,占86.41%;感染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68.93%。开始治疗前病人CD4细胞中位数为156个/μL,治疗1、2、3、4、5年后,CD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90个/μL、309个/μL、344个/μL、347个/μL、525个/μL。CD4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和开始治疗时CD4细胞水平正相关;性别和治疗开始年龄没有显著性差异;经男男性行为和血液途径感染的艾滋病病人治疗效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肃省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在5年内CD4细胞计数有上升趋势,男男性行为感染者的治疗效果较经血液感染者好。  相似文献   

5.
《内科》2016,(3)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进行ART 1年的HIV/AIDS病人89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抑制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89例HIV/AIDS病人基线CD4细胞计数为(233.9±151.5)个/μL;治疗3、6、9、12个月后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39.6±167.5)个/μL、(373.4±177.3)个/μL、(380.7±186.8)个/μL、(397.6±208.2)个/μL。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D4细胞计数均高于基线CD4细胞计数(P均0.01);患者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F=13.517,P0.01)。ART 6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20拷贝/m L)比例为50.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61.90%、60.71%、66.76%。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 12个月后,基线CD4细胞计数水平50个/μL患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为75.00%,50~199个/μL、200~350个/μL、350个/μL者病毒载量抑制比例分别为84.21%、80.76%、81.00%。基线CD4细胞计数不同水平病人的病毒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M人群中HIV/AIDS病人ART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病毒载量水平;对MSM人群HIV/AIDS病人开展ART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地坛医院2005-2018年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死亡病人的特征,为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地坛医院2005-2018年所有门诊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中的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死亡率,分析死亡病例特征。结果共有7 171名HIV感染者在此期间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死亡88人,男80人,女8人,总死亡率0.33/100人年,死亡病人的平均年龄48.8岁。死于艾滋病(AIDS)相关疾病和非AIDS相关疾病病人的死亡率分别为0.21/100人年和0.07/100人年。63.6%(56/88)的病人死于AIDS相关疾病,死因前5位分别为:感染中毒性休克10例,结核病7例,淋巴瘤5例,除肺孢子菌肺炎外的肺部感染5例,隐球菌脑膜炎4例。21.6%(19/88)的病人死于非AIDS相关疾病,死因主要为非AIDS相关肿瘤11例,包括肺癌、直肠癌、肝癌及白血病等,其次为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5例。死亡病人基线平均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为(107±90)个/μL,其中,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占78.4%。死亡时平均CD4细胞计数为(171±124)个/μL。结论本院抗病毒治疗病人总死亡率较低,超过一半的死亡病人死因仍为AIDS相关疾病,免疫重建较好的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为非AIDS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 (XQ 930 2 )对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测定XQ 930 2治疗 2 1例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 ,并与仅进行对症治疗的HIV感染者 /AIDS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经XQ 930 2治疗后 ,4 2 9%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 >5 1% ,为显效 ;33 3%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升高 11%~ 5 0 % ,为有效 ,总有效率为 76 2 % ;CD4细胞计数上升 <10 %为无效 ,无效率为 2 3 8%。 5 2 4 %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病毒载量下降≥ 1log ,呈显效 ;38 1%的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无变化或下降 <1log ,为有效 ;仅 9 5 %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上升 ,为无效。所有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改善。对照组HIV感染者 /AIDS患者病毒载量呈稳定及上升状态 ,临床症状均未获改善 ,呈无效。结论 XQ 930 2对HIV感染者 /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上升以及病毒载量下降有效 ,且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50岁老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流行病学特征、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以及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分布情况,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新确证的HIV-1抗体阳性成人病例,分别采用WB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病人静脉血中的HIV-1抗体和CD4细胞计数。结果共纳入新确证的HIV-1抗体阳性成人病例1 384例,其中≥50岁的老年HIV/AIDS病人345例(24.9%)。相比于18~49岁的中青年HIV/AIDS病人,老年HIV/AIDS病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比例更高(79.1%vs. 46.2%);异性性传播比例更高(63.8%vs. 39.9%);住院的比例更高(60.0%vs. 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老年HIV/AIDS病人首次CD4细胞计数的中位数更低(103个/μL vs. 156个/μL,P=0.046);CD4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比例更高(67.2%vs. 56.1%,P 0.001)。进一步分析345例老年HIV/AIDS病人WB带型分布发现,相比CD4细胞 200个/μL的病人,CD4细胞≤200个/μL的病人p17(25.9%vs.54.0%,P 0.001)、p24(93.1%vs. 99.1%,P=0.015)和p55(13.4%vs. 33.6%,P 0.001)带型出现率均显著更低。结论广州市老年HIV/AIDS病人文化水平较低,异性性传播为主;首次确诊感染时免疫状态更差,病情更严重,应该加强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宣传和筛查工作。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gag条带缺失能否作为疾病进入AIDS期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以克力芝(LPV/r)为基础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治疗中,经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曾接受包含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HAART的90例HIV/AIDS病人,给予2个核苷类似物(NRTIs)加克力芝进行治疗,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18个月,观察与基线相比实验室生化指标、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与HIV病毒载量变化。结果 90例HIV/AIDS病人中,67例做了病毒载量检测,HIV基线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的病人比例为23.9%,改用克力芝治疗18个月后,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的病人比例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54个/mm3,随访结束时CD4细胞计数中位数达到421个/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组病人较200个/mm3组病人增加显著(P0.05)。10%(9/90)的病人报告了28项不良反应,但大多数与研究药物无关。结论以克力芝为基础的HAART是中国经治HIV/AIDS病人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及治疗方法。方法将选取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根据不同基线CD4细胞水平分为两组,观察这两组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发生IRIS的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治疗IRIS中的作用。结果共选取HIV/AIDS病人312例,A组157例,CD4细胞计数≤100个/μL:B组155例,CD4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A组IRIS发生率为40.1%(63/157),死亡率为6.3%(4/63);B组IRIS发生率为3.9%(6/155),无死亡病例;两组IRI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RIS最常见并发结核病,分别为71.4%(45/63)和33.3%(2/6)。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病人症状的有效率为90.2%。结论基线CD4细胞低下是IRIS发生的重要因素,CD4细胞计数≤100个/μL的病人发生IRIS合并结核的较多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支气管镜检查对艾滋病(AIDS)病人合并肺部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8例AIDS合并肺部疾病病人的临床表现、胸部CT、支气管镜下表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验结果、经支气管肺活检病理结果。结果 28例病人的BALF结果:涂片革兰染色G+球菌阳性8例,G-杆菌阳性3例;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1例;涂片查真菌孢子及菌丝全阴性;人类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CMV DNA)阳性14例;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 DNA)阳性5例;细菌培养铜绿假单胞菌4例,肺炎链球菌1例,烟曲霉菌2例,白色念珠菌1例。支气管肺活检组织病理:鳞癌3例,小细胞癌1例,肉芽肿性炎1例。根据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为肺癌组(4例)、肺结核组(10例)、其他病原体感染组(14例)。经Kruskal-wallis检验,3组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可显著提高AIDS病人各种肺部疾病的病因诊断率,而且不受病人免疫功能缺陷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外周血EB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DAN)载量对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EBV DNA载量检测的HIV/AIDS病人资料。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交叉表进行风险估计,并以比值比(OR)表示。对HIV/AIDS病人合并淋巴瘤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81例检测EBV DAN载量的HIV/ADIS病人,男性352例(73.2%),女性129例(26.8%)。EBV DNA 1 000拷贝/mL的患者299例,阳性率62.2%。EB病毒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低于非感染组(P 0.05);合并淋巴瘤的患者占10.6%(51/481);EBV DNA(+)淋巴瘤的患病率为14.4%(43/299),EBV DNA(-)淋巴瘤的患病率为4.4%(8/18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合并的淋巴瘤类型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占80.4%(41/51),伯基特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均占7.8%(4/5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为(156±116.88)个/μL,伯基特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为(282±70)个/μ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6,P=0.026),霍奇金淋巴瘤CD4细胞平均值(213±152)个/μL,浆母细胞淋巴瘤CD4细胞为126个/μL。EBV DNA载量数量级从103至105其淋巴瘤的患病率从8.4%上升至24.44%。不同EBV DNA数量级的患者,淋巴瘤患病风险分别为:103 [比值比(OR)=2.00,95%可信区间(CI):0.76~5.21],104(OR=3.06,95%CI:1.58~5.92),105(OR=3.20,95%CI:1.51~6.81)。结论在HIV/AIDS病人中,外周血EBV DNA载量 1 000拷贝/mL的病人与EBV DNA载量1 000拷贝/mL病人相比,其淋巴瘤患病风险增加至少2倍,且随着EBV DNA载量数量级的增加患淋巴瘤的风险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以及血浆和尿液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脱氧核糖酸(DNA)检出率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间,对杭州市西溪医院住院的202例HIV感染者的血浆和尿液标本检测HCMV核酸,分析两种类型的标本HCMV-DNA检出率的差异性,同时观察CD4细胞计数与HCMV-DNA表达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202份血浆中HCMV-DNA阳性检出率为29.70%(60份),202份尿液中HCMV-DNA检出率为47.03%(95份),两种类型标本HCMV-D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5)。不同CD4细胞计数的病人,其HCMV-DNA检出率也存在差异。在85例CD4细胞计数〉250个/μL组病人的尿液、血液中HCMV-DNA检出率分别为20.00%、2.35%;75例CD4细胞计数101-250个/μL组病人的尿液、血液中HCMV-DNA检出率分别为61.33%、44.00%;42例CD4细胞计数〈100个/μL组病人的尿液、血液中,HCMV-DNA检出率分别为76.19%、59.52%。随着CD4细胞计数的下降,尿液、血液中的HCMV-DNA检出率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5,P〈0.05)。结论 HIV感染者血浆、尿液HCMV-DNA检出率存在差异,外周血CD4细胞计数越低越易发生HCMV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河南省经血感染艾滋病(AIDS)病人机会感染疾病谱的分布状况。方法对2000年7月-2010年12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2 027例AID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 027例病人共发生3 613例次机会感染,主要为呼吸系统(76.17%)和消化系统感染(47.95%),最常见的机会感染依次为细菌性肺炎(35.22%)、口腔念珠菌感染(32.17%)、肺结核(20.37%)、肺孢子菌肺炎(PCP)(15.29%)。(2)其中的711例病人按CD4细胞计数不同分5组,PCP和各种感染性腹泻在CD4<50个/mm3组所占比例最高(30.82%、23.29%),口腔念珠菌感染和隐球菌脑膜炎在50~99个/mm3组比例最高(33.63%、6.19%),肺结核在100~199个/mm3组比例最高(28.68%),各种痒疹在200~349个/mm3组比例最高(17.24%)。按合并机会感染数量不同分5组,各组CD4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病人机会感染疾病谱因国家、地区和人种不同,甚至传播途径不同有所差异,各种机会感染的发病比例在不同CD4水平有所不同;随着CD4细胞计数下降,发生机会感染的数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未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不同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方法选择未进行HAART的HIV/AIDS病人,同时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空腹血脂水平,比较不同CD4细胞水平的HIV/AIDS病人的血脂水平,重点观察HDL-C的变化。结果 CD4细胞计数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CD4细胞计数200/μL组的107例病人的HDL-C为(1.02±0.29)mmol/L,≤200/μL组的139例病人的HDL-C为(0.84±0.35)mmol/L,≤200/μL病人的HDL-C较200/μL病人明显降低(P0.01)。而CD4细胞计数在200~51/μL的病人HDL-C为(0.96±0.30)mmol/L,≤50/μL的病人HDL-C为(0.72±0.36)mmol/L,≤50/μL的HDL-C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HIV感染可导致血脂异常,HAART之前的HIV/AIDS病人中,主要是HDL-C及载脂蛋白A1的降低,随着CD4细胞计数减少,HDL-C水平随之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天水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结核病的情况。方法对天水市现存活的221例HIV/AIDS病人,通过结核病可疑症状问卷、拍摄X线胸片、痰抗酸杆菌染色涂片检查等方法,进行结核病的筛查和诊断。结果天水市现存活的221例HIV/AIDS病人中,检出活动性肺结核28例,检出率为12.67%。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大的高于年龄小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值低的高于CD4细胞值高的。经卡方检验,不同性别和CD4细胞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水市HIV/AIDS病人合并感染结核病的比例较高,应定期对艾滋病病人进行结核病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痒疹(PPE)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的发生情况、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以及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收集乌干达金贾医院皮肤科及艾滋病科2年多HIV/AIDS病人的PPE临床资料,部分进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查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1 429例HIV/AIDS病人中,患PPE 305例(21.3%)。男∶女为1∶1.48;年龄19~60岁,中位年龄35岁[四分位数间距(IRQ)28~40岁]。PPE在未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AIDS病人中的患病率为33.3%(279/837),在行ART病人中的患病率为4.4%(26/592)。279例未接受ART病人的中位病程6个月(IRQ 2-12个月)。PPE表现为瘙痒剧烈的丘疹、结节性痒疹,全身对称发生;42例(13.8%)PPE为HIV感染的首发表现;31例PPE主要病理改变为真皮血管周围有显著的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致密浸润;217例PPE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为4~770个/mm~3,中位CD4细胞计数为41个/mm~3(IQR:21~143个/mm~3),84.2%的病例的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结论 PPE在HIV/AIDS病人中发病率高,ART能改善PPE并降低患病率。PPE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真皮血管周围显著的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8年湖州市新发现1 205例HIV/AIDS病人基本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抗体,以及配合检测首次随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898例,并统计分析不同人群的合并梅毒感染率、CD4细胞计数结果。结果 2014-2018年湖州市HIV/AIDS病人共1 205例,合并梅毒感染率为15.27%(184例),农村居民20.39%(155/760),城市居民6.52%(29/445)(P 0.01);离异/丧偶者29.89%(107/358),未婚6.17%(19例)和已婚10.76%(58例)(P 0.01);性传播人群16.40%(176/1 073),其他人群6.06%(8/132)(P 0.01);CD4细胞≤200个/μL的HIV/AIDS病人合并梅毒感染(34.86%)高于≥351个/μL的合并梅毒感染率(7.82%)(P0.01);1 205例HIV/AIDS病人性行为感染率与合并梅毒感染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980,P 0.05)。结论梅毒能提高HIV感染的风险,应定时监测和及时治疗,并在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同时还应采取预防梅毒感染措施,联合开展艾滋病合并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急性期,HIV脱氧核糖核酸(DNA)在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亚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将来自北京佑安医院的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感染急性期队列,根据病人感染后病情进展速度的不同,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20例病人,病情进展迅速,CD4细胞计数在2年内降低到200个/μL以下,为CD4细胞低组;另外一组23例病人,病情进展较慢,CD4细胞计数一直维持在500个/μL,为CD4细胞高组。收集病人急性期外周血,分离CD4细胞亚群,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亚群中HIV DNA。结果记忆性CD4细胞中的HIV DNA含量为(4199±317.4)拷贝/100万细胞,高于幼稚CD4细胞中的(75±12.1)拷贝/100万细胞(P=0.0117);幼稚CD4细胞中HIV-1DNA的含量,CD4细胞低组高于CD4细胞高组(P0.01)。结论 HIV-1急性感染期幼稚CD4细胞中HIV-1DNA可能和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正常T细胞分泌激活因子(RANTES)启动子和内含子等位基因,对艾滋病病毒1型(HIV-1)感染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和病毒载量的关系,以期探讨RANTES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艾滋病(AIDS)发病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real time法对40例汉族HIV-1感染者测定外周血CD+4、CD+8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应用PCR-RFLP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对RANTES-403、-28和In1.1三个位点等位基因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和病毒载量的关系的分析表明,具有RANTESIn1.1 C/C和T/C基因型的感染者,与较高的病毒载量、较低的C+4T细胞计数和C+4/CD+8比值有关.In1.1 T/T与T/C、C/C基因型的log10病毒载量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不同基因型之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细胞比值则无显著性差异.log10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r=-0.447,P<0.01)、CD+4/CD+8比值(r=-0.369,P<0.05)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所研究人群中,具有RANTES In1.1C的基因型者,与较高的病毒载量、较低的CD+4T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有关,它们是反映AIDS进程的主要指标,可能加速AIDS发病进程;而RANTES-403和-28等位基因的影响则处于相对次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