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是衡量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免疫状态的经典指标,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仅用CD4细胞绝对计数难以精确反应艾滋病(AIDS)病人的免疫状态,特别是经过抗病毒治疗后CD4细胞500个/μL以上的患者。CD4/CD8比值在正确评价免疫功能中的价值逐渐受到关注。HIV感染后导致CD4/CD8比值倒置,经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后也难以恢复正常。基线状态、治疗方案、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因素均影响CD4/CD8比值的恢复。CD4/CD8比值与HIV感染后异常免疫激活相平行,不仅作为艾滋病预后的预测因子,也与非AIDS相关事件的发生以及HIV储存库有关。CD4/CD8比值恢复正常有望作为评估HIV感染者免疫功能重建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上海地区 HIV感染者初诊时的 CD4、CD8、CD4/CD8比值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以了解早期 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上海地区 64例 HIV感染者,取其 CD4淋巴细胞计数及 CD4/CD8初始值,与正常成人CD4淋巴细胞计数及其CD4/CD8进行比较。并且取其中47例根据感染时间的长短分为2年之内、3~5年、6~8年三组,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HIV感染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初始值与正常成人CD4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D4/CD8比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HIV感染者早期即有CD4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和CD4/CD8比值下降。感染时间越长,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越低,CD8淋巴细胞计数值也是逐渐下降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上海地区HIV感染者初诊时间CD4、CD8、CD4/CD8比值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以了解早期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上海地区64例HIV感染者,取其CD4淋巴细胞地数及CD4/CD8初始值,与正常成人CD4淋巴细胞计数及其CD4/CD8进行比较。并且取其中47例根据感染时间的长短分为2年之内、3-5年、6-8年三组,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HIV感染者CD4淋巴细胞计数初值与正常成人CD4淋巴细胞地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D4/CD8比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 HIV感染者早期即有CD4淋巴细胞地数下降和CD4/CD8比值下降。感染时间越长,CD4淋巴细胞计数及CD4/DC8比值越低,CD8淋巴细胞计数值也是逐渐下降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长期ART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的长期变化趋势,CD4/CD8比值正常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参加国家艾滋病免费ART,且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60个月,病毒载量持续低于最低检测值的HIV/AIDS患者资料,分析ART 0、12、24、36、48、60个月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变化情况及CD4/CD8比值正常化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80例患者。随着ART时间推进,CD4细胞、CD8细胞呈进行性和相反的方向变化,ART后24个月之前的变化斜率大于24个月之后。CD4/CD8比值绝对数持续上升,但随着ART时间的推进,增长变缓;不同基线CD4细胞组,CD4/CD8比值绝对数均呈增长趋势。CD4/CD8比值绝对数的增加与CD4细胞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_A=0.58,r_B=0.48,P0.000 1),与CD8细胞呈负相关(r_C=-0.67,r_D=-0.42,P0.000 1);基线CD4细胞≤350个/μL组患者中,CD4/CD8比值的增加主要与CD4细胞增长有关(|r_A||r_C|),基线CD4细胞350个/μL组患者中,CD4/CD8比值的增加主要与CD8细胞减少有关(|r_B||r_D|)。广义估计方程(GEE)显示,基线CD4细胞、ART持续时间是CD4/CD8比值正常化的影响因素,基线CD4细胞越高、治疗持续时间越长,CD4/CD8比值正常化比例越高。结论 ART可以促进CD4细胞的增长和CD4/CD8比值正常化。对HIV/AIDS患者应早治疗并保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有效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低CD4/CD8比值组与高CD4/CD8比值组患者相关免疫学特征。方法选择接受HAART≥96周、CD4~+T淋巴细胞≥500/μl、HIV载量低于检测值下限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患者)109例,从中选出CD4/CD8比值≥0.82的患者28例及CD4/CD8比值≤0.48的患者28例,对比分析2组T淋巴细胞上CD38、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CD27、CD28、CD45RA及CD31的表达,进而分析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化与免疫老化状况。结果①低CD4/CD8比值组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基线CD4/CD8比值较高CD4/CD8比值组低(P0.05);②低CD4/CD8比值组HLA-DR~+CD8~+T淋巴细胞频率、处于中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T淋巴细胞频率及处于晚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频率高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而处于早期分化阶段(CD27~+CD28~+)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频率低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③低CD4/CD8比值组纯真CD4~+和与CD8~+T淋巴细胞频率以及CD31~+纯真CD8~+T淋巴细胞的频率低于高CD4/CD8比值组(P均0.05)。结论①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低基线CD4/CD8比值HIV/AIDS患者有效HAART后CD4/CD8比值仍然相对较低,应及早起始HAART,预防CD4/CD8低比值持续的发生;②有效HAART后低CD4/CD8比值的HIV/AIDS患者表现出更为严重的免疫活化和免疫老化现象,针对这些免疫紊乱应给予除HAART外新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间日疟对HIV感染者CD4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的影响,探讨疟疾疗法治疗HIV感染的部分机理.方法 12例HIV-1感染者(CD4细胞计数基线水平范围为1217×106/L~15×106/L)接受疟疾疗法(治疗性急性间日疟)治疗,用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CD4细胞凋亡率.另选20例年龄相配的HIV阴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CD4细胞凋亡率在疟疾期显著升高,但在终止疟疾后迅速下降至低于疟疾疗法前的基线水平(HIV感染者/AIDS患者组的CD4细胞凋亡率在疟疾疗法前显著高于HIV阴性对照组,但在终止疟疾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疟疾疗法治疗HIV感染的部分机理是减少CD4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s)亚群的比例,各亚群细胞对CD32A/CD32B/CD57的表达水平,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未经治疗的慢性HIV感染者35例和进展期患者23例,分析NK细胞各亚群的比例,各亚群细胞对CD32A/CD32B/CD57的表达水平,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并对以上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上患者中选14例慢性HIV感染者、10例进展期患者进行HAART治疗(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6个月,分析治疗对以上因素的影响。结果机体感染HIV后,CD56dimNK细胞的比例下降,CD56neg NK细胞的比例升高(P0.0005);CD57+CD56dimNK细胞、CD57+CD56neg NK细胞的比例下降(P0.05),CD32B+CD56dim NK细胞、CD32B+CD56neg NK细胞的比例升高(P0.05)。CD56dimNK细胞比例与CD4/CD8比值正相关(P=0.0176,r2=0.0813),CD56neg NK细胞比例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P=0.0293,r2=0.0689)。经过治疗的慢性HIV患者的CD56bright NK细胞的比例降低(P0.05),所有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升高(P0.01)。结论 HIV通过抑制NK细胞成熟增加抑制型受体表达,改变NK细胞亚群比例来抑制NK细胞功能。有效的HAART治疗可以恢复HIV患者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促进免疫重建,降低死亡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围手术期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80例HIV感染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24例)和非脓毒症组(56例),分别比较两组术前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HIV核糖核酸(RNA)、降钙素、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后发生脓毒症24例。在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之间CD4细胞、CD8细胞、CD4/CD8、HIV RNA、降钙素、总淋巴细胞等影响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依次为8.30、6.55、7.29、50.49、15.40、6.01,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细胞降低[比值比(OR)=0.41,95%可信区间(CI):0.08~0.75],HIV RNA载量升高(OR=11.30,95%CI:3.69~38.67),降钙素升高(OR=3.75,95%CI:1.52~9.17),与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发生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细胞值降低、HIV RNA载量升高、降钙素升高,HIV感染者围手术期发生脓毒症的风险明显增高。有效控制HIV复制,恢复免疫功能,控制术前感染,能减低HIV感染者围手术期发生脓毒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武汉市≥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ART)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武汉市≥50岁HIV/AIDS病人基线时一般人口学资料、HIV感染途径、目前抗病毒治疗方案、基线和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与病毒载量(VL)的检测结果以及当次随访时的服药依从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HIV/AIDS病人778人,男635人(81.6%),女143人(18.4%)。年龄范围50~84岁,中位数57岁(53~64岁)。基线和最近一次VL检测中,VL20拷贝/mL的分别有2人(0.3%)、606人(77.9%)。基线和最近一次随访中,CD4细胞≥200个/μL的分别有425人(54.6%)、646人(83.0%)。无漏服药以及较少的漏服药次数者病毒学完全抑制率较高,基线时HIV/AIDS病人CD4细胞≥200个/μL者免疫学效果较好,抗病毒治疗时间较长者病毒抑制效果和免疫学效果均较好(P0.05)。结论武汉市≥50岁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抗病毒治疗时间、服药依从性和基线CD4细胞水平与抗病毒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2008-2018年在云南省首次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女性商业性行为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2018年间在云南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11例HIV阳性女性商业性行为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变化和治疗6个月后的病毒载量情况,对可能促进CD4细胞数上升的因素及影响抗病毒治疗有效率的因素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1例HIV阳性女性商业性行为者292例治疗时间 6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1.10%(266例)。Logistic分析显示,基线CD4细胞为350~499个/μL和基线CD4细胞≥500个/μL相对于基线200个/μL是促进CD4细胞数上升保护因素;治疗时间为13~24个月、25~36个月和≥49个月的相对于0~12个月是促进CD4细胞数上升的危险因素;年龄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相对于15~19岁是抗病毒治疗有效率危险因素。结论云南省接受抗病毒治疗HIV阳性女性商业性行为者治疗效果较好,可继续推行HIV阳性女性商业性行为者"发现即治疗""尽早治疗"抗病毒治疗策略,同时做好依从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唐山市新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水平,为HIV感染者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306例新发现HIV感染者,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ar)检测首次CD4细胞绝对值。结果 306例新发现HIV感染者的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是:200个/mm3的80例,占26.1%,200~350个/mm3之间的60例,占19.6%,351~500个/mm3的76例,占24.8%,500个/mm3的90例,占29.4%。70.6%的新发感染者处于治疗阶段。不同年龄组,不同年份感染者CD4细胞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唐山市新发现HIV感染者的CD4细胞水平普遍偏低,大部分已进入治疗阶段,应加强艾滋病宣传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术,分别检测新发感染HIV未治疗者、纯中医药治疗2年的HIV感染者、中西医结合治疗2年的HIV感染者的T细胞亚群计数和T细胞表面PD-1和Tim-3表达。结果单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HIV感染者,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460个/μL,T细胞表面PD-1和Tim-3呈低水平表达;新发感染HIV未治疗者,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507个/μL,T细胞表面PD-1和Tim-3也呈低水平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纯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HIV感染,一定时间内可以稳定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维持CD4、CD8细胞表面PD-1和Tim-3的低表达,对延缓病程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解唐山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的效果,促进医疗机构艾滋病病人规范、有效的治疗,对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在唐山市首次接受国家免费ART,且基线CD4细胞计数和治疗1年后CD4细胞计数均有记录的HIV感染者。治疗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豫西南地区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实验室蛋白印迹条带(WB)带型,为平顶山市的艾滋病防控寻找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80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设置AIDS病人(A组)、HIV感染者(B组)、健康体检者(C组),统计分析三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CD4/CD8]计数、比值和WB带型。结果 B组108例HI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低于13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D8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A组472例AIDS病人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组和B组按照性别(男女)、年龄(50岁,≤50)再分组,按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WB全带型和次全带型发生率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WB全带型和次全带型分析,A、B两组CD4细胞和CD8细胞计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WB全带型与次全带型组内分析,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8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全带型与次全带型组内分析,CD4/CD8比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豫西南地区新发现病例以艾滋病病人为主,淋巴细胞破坏较重,HIV感染者次全带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艾滋病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静脉吸毒人群HIV/HCV混合感染者病毒载量间的相关性及与CD3,CD4,CD8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HIV和HCV病毒载量及CD3,CD4,CD8细胞计数,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综合分析显示,在HIV和HCV混合感染的静脉吸毒人群中,HIV病毒载量与CD3和CD4细胞计数存在有统计学负相关关系,HCV病毒载量与CD3和CD4细胞计数存在统计学正相关关系,两病毒载量均与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关系,HIV病毒载量与HCV病毒载量间存在统计学负相关关系.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D3和CD8细胞计数对HIV病毒载量影响较小,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及HCV病毒载量对HIV病毒载量水平则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结论静脉吸毒人群HIV/HCV混合感染者病毒载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干扰, CD3,CD4,CD8 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和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定量分析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CD+ 3 、CD+ 4 、CD+ 8T淋巴细胞水平。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 (FCM) ,对 76例无症状抗 HIV阳性的静脉吸毒者 ,16 5例抗 HIV阴性的静脉吸毒者及 6 1名正常对照 ,分别检测CD+ 3 、CD+ 4 、CD+ 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 4 /CD+ 8比值。结果 HIV感染组与静脉吸毒组及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F =10 5 0 2、15 9 13、2 2 0 0 8,P均 <0 0 1) ;CD+ 4 细胞计数和CD+ 4 /CD+ 8比值表现为HIV感染组 <静脉吸毒组 <正常对照组 (q =18 4、2 4 6、11 1,P均 <0 0 1) ,CD+ 3 细胞计数呈现为HIV感染组 >健康对照组 >静脉吸毒组 (q=19 8、6 5、10 8,P均 <0 0 1) ,CD+ 8细胞计数表现为HIV感染组 >静脉吸毒组 >健康对照组 (q=2 7 2、2 4 9,P均 <0 0 1;q =3 4 8,P均 <0 0 5 )。结论 HIV感染和 /或静脉吸毒均可不同程度的导致CD+ 4 和CD+ 8细胞水平的改变 ,有关静脉吸毒合并HIV感染对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佑安医院门诊近年确诊的所有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未成年感染者的构成比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新确诊的18岁HIV/AIDS病人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居住地、可疑传播途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等信息,并追踪记录病人是否在诊断半年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结果共收集确诊18岁HIV/AIDS病人35例,占确诊感染者总数的2.1%(35/1676),均为男性,年龄7~18岁。其中15~18岁病人为33例(占94.3%),学生22例(占62.9%)。2012-2014年确诊人数分别占当年确诊病人总数的1.8%(8/441)、1.6%(9/552)和2.5%(17/683)。性途径感染32例(91.4%)中,同性性传播28例(80.0%)。17例进行了基线CD4细胞检测,CD4细胞中位数为312个/μL(217~800个/μL),7例(41.2%)基线CD4细胞数350个/μL。所有HIV/AIDS病人均因自愿咨询检测和体检发现,有37.1%例(13/35)在半年内进行了抗病毒治疗。结论佑安医院近年确诊的HIV/AIDS病人中,未成年人比例有增长趋势,主要是性传播,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宣传,及早发现和治疗感染者,切断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男男性行为者(MSM)中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AIDS)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对上海市静安区MSM中新发现的HIV感染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AIDS知识知晓情况、行为学特征、身体状况等信息,并随访其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结果共有207例MSM中新发现的HIV感染者纳入研究,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率为53.1%(110例),计数均值为(342.0±183.2)个/μL,其中≤350个/μL者占52.7%(10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值比(OR)=3.90,95%可信区间(CI):1.41~10.83]、有固定性伴者(OR=2.20,95%CI:1.18~4.11)、能自理者(OR=3.05,95%CI:1.02~9.15)、样本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OR=1.83,95%CI:1.02~3.25)的感染者,更倾向于及时进行首次CD4细胞检测。结论静安区MSM中新发现的HIV感染者首次CD4细胞检测不及时率和诊断延迟比例相对较高,应制定针对性措施提高检测及时率,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进而预防HIV在MSM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天津市新发现并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未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计算2005-2013年间天津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细胞计数,与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最后一次CD4细胞计数的差值及其月均变化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快速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942例,CD4细胞计数月均变化中位数为-4.94。68.68%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低于首次,31.32%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高于首次或持平。多因素分析表明,传播途径[比值比(OR)=1.785,95%可信区间(CI):1.025~3.107]、年龄组(OR=1.164,95%CI:1.013~1.338)、首末次CD4细胞检测时间间隔(OR=0.585,95%CI:0.521~0.657)、首次CD4细胞计数(OR=2.388,95%CI:2.016~2.828),与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中,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随访、检测了解病情进展,以便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国内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 /艾滋病 (AIDS)患者外周血CD38、HLA DR分子在CD+4 、CD+8T淋巴细胞上表达的变化 ,并探讨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5 1例正常对照、14例HIV感染者和 3 6例AIDS患者的外周血CD+4 、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CD38、HLA DR分子的表达 ,用分枝DNA(bDNA)法检测 11例HIV感染者和 18例AIDS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结果 CD+4 HLA DR+细胞百分比显示 ,AIDS组显著高于正常组及HIV组 ;CD+8HLA DR+T细胞百分比显示HIV组与AIDS组间无差异 ,而它们均显著高于正常组。CD+8、CD38+细胞百分比则是AIDS组 >HIV组 >正常组 ,CD+8CD38+、CD+8HLA DR+、CD+4 HLA DR+细胞百分比与病毒载量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HIV感染过程中 ,HLA -DR+、CD38+在CD+4 、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均显著增加 ,反映T淋巴细胞异常激活 ;尤其是CD+8CD38+细胞百分比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升高 ,预示疾病进展程度。在评价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时 ,不仅要考虑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还应考虑免疫细胞的激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