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强化饮食对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对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旨在使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强化饮食;对照组仅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实验期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动脉弹性功能等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采用药物治疗加强化饮食干预,各项代谢指标、动脉弹性功能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结论:强化饮食干预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弹性功能,血液透析患者对相关知识了解不足,有待于加大健康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强化饮食和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运动禁忌证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5例作为干预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强化饮食和运动干预,运动治疗6个月后对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收缩压(SBP)、舒张压(DP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检测,并以另外6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各项指标明显下降(P<0.05),反应性充血血管内径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增加,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强化饮食和运动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和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运动禁忌证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5例作为干预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强化饮食和运动干预,运动治疗6个月后对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收缩压(SBP)、舒张压(DP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检测,并以另外6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各项指标明显下降(P<0.05),反应性充血血管内径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增加,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强化饮食和运动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Lokomat步态训练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3个月)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干预组应用Lokomat步态训练机器人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分别评定患者Fugl-Meyer评分、步频、步长、步速及髋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okomat步态训练机器人介入可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王秀慧  朱旅云  马利成 《现代护理》2007,13(6):1502-1503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和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运动禁忌证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65例作为干预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强化饮食和运动干预,运动治疗6个月后对体重、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收缩压(SBP)、舒张压(DP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检测,并以另外6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各项指标明显下降(P〈0.05),反应性充血血管内径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增加,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强化饮食和运动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管理联合中医治疗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216例, 采用住院编号奇偶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妊娠期高血压病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饮食运动管理联合中医治疗干预,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血脂、免疫功能以及母婴结局。结果实施饮食运动管理联合中医治疗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免疫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饮食运动管理联合中医治疗干预可有效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血脂, 显著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降低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 为患者获取良好母婴结局具有积极意义, 应用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家庭支持系统干预的效果分析。方法:将114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5),观察组对患者及家属共同进行健康教育,而对照组则仅对患者本人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及降压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除限盐饮食、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情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及家庭支持系统共同采取有效干预,改善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了血压。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与饮食运动干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进行饮食与运动干预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M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与运动干预。对照组48例,按医嘱应用药物治疗,护士只做一般的健康指导。3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体重、血糖、血压、血脂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异常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饮食与运动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各项异常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饮食和运动干预对老年高血脂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10~12月我院健康体检科体检人群中高甘油三脂血症(TG≥1.7 mmol/L)和(或)HDL-胆固醇降低(男0.9 mmol/L,女<1.0 mmol/L)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在相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对干预组实行针对性的饮食和运动干预.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医学指标:(血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身高、体重、血压)和饮食运动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干预组在接受饮食和运动干预后,每日摄入热量及达标指数明显少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每周运动量显著增加(P<0.05);医学指标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自测健康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结论 对高脂血症患者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状态,促使患者采取有益于健康的饮食和运动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偏瘫患者79例,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治疗组,n=40)和单纯运动疗法组(对照组,n=39)。两组除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外,治疗组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理疗、言语、认知、心理干预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运动疗法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用Fugl-Meyer评定运动功能,用Barthe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改善,综合康复组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康复对卒中后偏瘫功能恢复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遵医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98例符合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9例。两组给予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运动疗法的指导,其中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结果:观察组6个月的血压控制良好率及遵医行为(除运动疗法)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产生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伴糖耐量异常的肥胖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2003年起在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且伴糖耐量异常的老年患者176例,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96例,经3~3.5年的护理干预及跟踪随访,将两组患者基本状况、临床生化指标、依从性及新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体重指数、腰围、餐后2 h血糖及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干预组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伴糖耐量异常的肥胖高血压病患者有着显著作用,有利于病情的控制,防止其进一步的发展,并能有效是降低2型糖尿疾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自然疗养因子疗法结合运动干预对高血压疗养员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12月厦门市鼓浪屿干部疗养院收治的高血压疗养员1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自然疗养因子疗法结合运动干预。比较两组血压、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压、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为(82.42±3.29)mmHg(1 mmHg=0.133 kPa)、(128.07±2.45)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85.49±5.39)mmHg、(132.77±4.49)mmH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8.43±1.19)分、(43.11±3.5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12±2.45)分、(52.24±2.73)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为(72.98±5.35)分、(79.22±3.18)分、(80.51±3.92)分、(81.57±4.5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8.93±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Orem自护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105例高血压门诊患者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Orem自护模式进行干预,对2组进行降压疗效评价、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定和护理满意度调查。 结果 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干预前下降,但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增加,而实验组除躯体疼痛项目外,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7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合理膳食、适度运动、遵医用药、血压监控、护理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Orem自护模式能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运动能力、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缩唇腹式呼吸);干预组给予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对比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体治疗对精神障碍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影响。方法选择精神障碍MS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体治疗。观察2组患者入组时(干预前)和第8周后(干预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比较2组观察期间遵医嘱服药、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MI、收缩压、舒张压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嘱服药、饮食控制、体育锻炼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治疗用于精神障碍MS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单纯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与NIPPV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肺康复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行NIPPV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呼吸肌功能以及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程度。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6 min步行距离(6MWD)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Borg评分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肺功能指标、PaO2、(MIP)、最大呼气压(MEP)及6MWD明显升高,PaCO2及Borg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IPPV结合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减轻其缺氧及呼吸困难程度,增加其运动耐力,在慢阻肺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