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制作1例成人男性右下肢肌标本中,发现趾短伸肌以扁形肌腱与第3趾长伸肌腱融合,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修去足背浅筋膜,清理肌腱时,见趾短伸肌外侧中下1/3的肌表面发出一扁形肌腱,与第3趾长伸肌腱呈57°融合(图1)。该扁形肌腱的后2/3有肌纤维附着,其外侧缘与趾短伸肌外侧缘融合,长29.78 mm,平均宽6.03 mm,平均厚1.32 mm;前  相似文献   

2.
带血管蒂趾短伸肌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脉灌注,对142侧成人下肢标本(新鲜50侧,已固定92侧)趾短伸肌的血液供应进行了研究。趾短伸肌的血供主要来自跗外侧动、静脉,其次来自腓动脉穿支的降支和外踝前动脉的吻合干──外侧动脉弓,此外来自足背动脉网的吻合支。带血管蒂趾短伸肌瓣血管丰富,活动度大,可移位修复外踝、踝部和小腿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为、趾短伸肌去神经游离移植修复腭裂、腭咽闭合不全、面瘫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对22只足标本的、趾短伸肌的形态变异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察;②在109例手术中以神经刺激仪确认、趾短伸肌的神经,并测肌的长度,体积及重量。结果:①、趾短伸肌与长腱合并机会分别为55.7%、62.8%;趾短伸肌发出腱至第5趾的占76.9%;②肌的神经支配三种类型比率分别是24.4%、32.8%、42.7%;③肌的长度在8.3~13.1cm,体积1.8~3.1cm3,重量1.9~3.2g。结论:、趾短伸肌肌腱有与长腱合并的变异,趾短伸肌腱常有发出第五趾者;神经支配有三型;肌的长度、重量、体积适合肌肉游离移植的成活,是腭裂、腭咽闭合不全、尿道上裂及面瘫等外科治疗可靠的组织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4.
<正> 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趾长伸肌变异,现报道如下: 该例趾长伸肌起于胫、腓骨上端的前面和小腿骨间膜的上份及小腿深筋膜,呈半羽状,在胫骨粗隆下方20.40 cm水平处移行为肌腱,肌腱向下经过小腿横韧带和小腿十字韧带深面,在内、外踝连线上方3.71 cm处分为2条:一条为第3腓骨肌腱,其穿经趾长伸肌腱鞘止于第5跖骨基底部的背侧;另一肌腱穿趾长伸肌腱鞘,在内、外踝连线下方2.85 cm处分为2个肌腱分别止于第4、5末节趾骨和中节趾骨背面。此外在趾长伸肌肌腹内前方与胫骨前肌之间见一独立小肌,此肌起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定位C57BL/6小鼠胫骨前肌(TA)和趾长伸肌(EDL)肌梭分布,分析肌梭在骨骼肌中的固定方式,并统计肌梭各区域长度和赤道横截面积(CAS)等参数分析肌梭形态学共性,为肌梭的形态和功能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5只正常成年C57BL/6小鼠取TA和EDL,利用改良的骨骼肌冷冻技术得到无冰晶样本,样本连续冷冻切片...  相似文献   

6.
在解剖观测经防腐固定的66(男49,女17)例成人尸体的132侧上肢中,发现8(男5,女3)例10(左7,右3)侧上肢存在指短伸肌,变异率为7.6%,其中男性变异率为7.1%,女性变异率为8.8%,低于1965年钟世镇报告“异常手背肌”的出现率9.2%。本文指短伸肌中,6侧与示指伸肌共存,其中各有2侧分别终止于中指指背腱膜、第2、3掌指关节囊背侧  相似文献   

7.
在30个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长伸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测得肌长23.1cm。该肌由7-17支胫前动脉横向分支供应,肌下份有腓动脉穿支发出补充,动脉主要从肌的内侧入肌。腓深神经约发出2支分支分布该肌,也是从肌内侧进入肌内。根据观察结果我们认为长仲肌瓣倒置治疗小腿中下份慢性骨髓炎及开放性胫骨骨折,似为较理想的供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解决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后出现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畸形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寻找解决办法。 方法 在15具尸体手标本上,使拇指处于对掌位时,测量拇指指骨间关节在拇短展肌未切断及切断两种情况下的自然屈曲角度;同时,通过外力作用使拇指指骨间关节分别屈曲处于45°及60°时,分析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屈伸功能的影响。 结果 拇指处于对掌位时,拇短展肌在未切断及切断两种情况下,拇指指骨间关节自然屈曲角度分别为(13.30±2.13)°及(24.03±1.25)°;同时,使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处于45°时,所用外力分别约(0.50±0.08)N及(0.22±0.07)N,而使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处于60°时,所用外力分别约(1.48±0.09)N及(1.15±0.04)N。 结论 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主要起背伸作用,因此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时,应同时重建拇短展肌功能,才有可能纠正在拇对掌功能重建术后出现的拇指指骨间关节屈曲畸形。  相似文献   

9.
桡侧腕伸肌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位于前臂后面外侧浅层,切除后对手的运动功能影响不大,具有作为肌瓣或肌皮瓣的有利条件。关于该二肌在临床上,特别是游离移植方面尚未见有报导;在应用解剖学基础研究方面也尚缺乏  相似文献   

10.
在制作一男性下肢肌肉标本时,见趾短屈肌变异l例。查十年文献,该变异少见,现报道如下。此标本(图1)中趾短屈肌起自跟骨,行向前外以三腱止于第2-4趾的中节趾骨底,此种变异已有报道,其出现率为(39.02±3.41)%[1]。但在跟骨前方大约6.17cm处切断趾短屈肌.见一变异肌,依据变异肌起止走行推断其应具有代偿趾短屈肌的作用,故将其命名为副趾短屈肌。  相似文献   

11.
<正>在制作一男性下肢肌肉标本时,见趾短屈肌变异1例。查十年文献,该变异少见,现报道如下。此标本(图1)中趾短屈肌起自跟骨,行向前外以三腱止于第2~4趾的中节趾骨底,此种变异已有报道,其出现率为(39.02±3.41)%[1]。但在跟骨前方大约6.17 cm处切断  相似文献   

12.
双侧示指短伸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作者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双侧出现示指短伸肌并伴有示指伸肌缺如,属少见变异,出现率为2.0%,为积累国人  相似文献   

13.
14.
刘守东  陈山林 《解剖与临床》2005,10(1):58-58,60
目的:探讨应用趾短伸肌肌皮瓣治疗慢性手足部皮肤缺损深部组织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顺行或游离趾短伸肌肌皮瓣治疗手足部皮肤缺损深部组织感染9例。结果:所有皮瓣完全成活,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趾短伸肌肌皮瓣用于治疗皮肤缺损深部组织感染,其手术操作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在制作1成人男性左下肢肌标本中,发现其趾短屈肌合并腓骨短肌腱变异1例,现报道如下. 暴露足底肌第1层,见趾短屈肌发出3个腱,分别止于2、3、4趾.  相似文献   

16.
家兔趾长伸肌肌内神经、运动终板和肌梭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胜波  薛黔  李季蓉 《解剖学杂志》2005,28(4):468-470,i0001
目的:探究家兔趾长伸肌肌内神经、运动终板与肌梭的分布。方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及HE染色法。结果:趾长伸肌是短肌束构成的长肌,肌束起点高的,止点相应亦较高。连于第2趾的肌纤维占据了肌腹上1/3,止于其余3趾的肌纤维位于下2/3。趾长伸肌的神经来自2条肌外神经干,上支及其分支支配第2趾的肌纤维,下支司其余3趾。运动终板分布除冠状切面上为弥漫的黑色颗粒外,其余各切面均为一条连续的运动终板带。各部的肌梭密度分别是:起端33.95个/g、肌腹中部44.76个/g、止端为零。结论:家兔趾长伸肌内,肌梭分布不均匀。肌内神经分支密集的部位,运动终板集聚、肌梭密度亦高。家兔趾长伸肌具有划分亚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肌(骨)瓣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带血管蒂趾长伸肌(骨)瓣逆行转位修复22例小腿中下1/3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结果:均获得成活;结论:实践证明该术式是修复小腿骨皮缺损的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前臂伸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前臂伸肌内神经血管解剖分布,探讨前臂肌是否可被分割为若干个功能单位,以提供新的功能性骨骼肌游离移植供区。方法:解剖10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共20侧前臂伸肌,观察其肌外神经血管的分布形式。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共10侧前臂伸肌,用Sihler's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的分布。4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共8侧前臂伸肌,经30%硫酸钡、乳胶混悬液血管灌注并行X线钼靶摄片,而后对照观察各肌的神经、血管在肌内分布关系。结果:按前臂肌肌内神经的分布及其形状分为3类:Ⅰ类肌肉为扁平形肌肉,主要肌内神经干垂直于肌纤维的走行方向。Ⅱ类肌肉为纺锤形肌肉,Ⅱa类肌肉,单羽肌为主,神经分支多为单干支配,神经多在其肌腹的上1/3入肌,神经入肌后多平行肌纤维纵向走行至肌远端。Ⅱb类肌肉,可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立的神经支配,部分肌肉在其神经入肌门处还有一个返支配肌腹的上1/3。Ⅲ类肌肉,多个止点,神经在肌内呈横向穿越或纵向平行于肌纤维走行,在其肌肉起始部,有神经返支支配肌腹的上1/3。前臂伸肌血供是多源性的,以节段血管蒂型为主。结论:前臂伸肌内中Ⅱb类肌肉的第1,2种类型和Ⅲ类肌肉可将其分为不同的功能单位,供节段性游离肌肉移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症状性跟舟联合患者跟舟联合切除及趾短伸肌肌瓣置入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9例(10足)症状性跟舟联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1~63(平均30.3)岁,骨性联合2足、纤维性联合8足。患者均行跟舟联合切除及趾短伸肌肌瓣置入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有无出现伤口感染、术区疼痛、跟舟联合复发、周围关节退变及足部畸形,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9例患者随访17~42个月,平均29.1个月。所有患者症状缓解,未出现伤口感染、复发、周围关节退变及后足力线异常。患者末次随访疼痛VAS为(1.50±0.97)分,较术前(4.30±1.49)分明显降低,差值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59, P<0.01);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90.40±7.04)分,较术前(77.30±7.66)分明显提高,差值(13.10±5.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2, P<0.01)。所有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 对于症状性跟舟联合患者,保守治疗失败时可行手术治疗,跟舟联合切除后用趾短伸肌肌瓣置入可有效预防跟舟联合的复发,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双侧伸拇短肌缺如未见报遭,我科收治一例,经重建伸拇短肌手术,右拇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2岁,自幼双手仲拇,握拳欠灵活,有时抓物不稳,不适并疼痛。入院后检查:伸拇指时右拇掌指关节有弹响伴疼痛,但不能完全伸直,强使伸直则右拇掌指关节产生弹跳及过伸现象,而屈掌指关节可见伸拇长肌腱向尺侧滑移,拇指与其它四指不能对指成“O”形,伸拇并外展时,只见伸拇长肌腱和外展拇长肌腱,无伸拇短肌腱,检查左拇指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