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继承《内经》的学术思想,对瘀血证的脉证辨治都有许多创新。笔者就此撰成拙文,所望同道指教。1 提出瘀血概念,记录瘀血脉证 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依据临床实践,提出瘀血概念。《黄帝内经》对瘀血证侯虽有较丰富的记载,但名称尚不统一。《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血脉凝泣”,《素问·调经论》云“血凝泣”,“留血”,《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衄血”,《素问·举痛论》云“脉不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恶血”等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干血胸满病篇》中明确提出瘀血的概念,并叙述了瘀血的主要脉证和治则,“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为有瘀血”,“病人为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载:“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尤在泾将“气”作“阴气”,进而解为“阴”,曰:“阴不足者阳独盛,血为热迫而妄行不止矣”,亦有把心气不足与吐衄看作并列的  相似文献   

3.
尿血又称溲血,溺血。分为血淋、尿血两种。以有尿道疼痛者为血淋:尿道不痛者为尿血。其病因历代医家多认为,与热有关。如《索问·气厥论》说: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素问·四时剌逆从论》:“少阴有余,涩则病积溲血”。《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说:“热在下焦者则尿血。”可见无论实证,虚证多因有热,或为实热,或为虚热脾肾两虚  相似文献   

4.
瘀血刍议     
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行血不畅,壅遏于经脉之内及瘀积于脏腑器官组织的,均称瘀血。《金匮》云:“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瘀血。”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注云:“胸满者,血瘀而气为之不利也;唇痿舌青,血不  相似文献   

5.
<正> 瘀血之说肇始于《内经》,立名于《金匮要略》。历代医家虽有独特见解,治法浩繁,但皆不出仲景论瘀之藩篱。多年来,余运用仲景化瘀诸法于妇科临床,每获良效,今从八个方面分述如下。 1 行气活血法《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云:“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经云“气为血帅,血为气  相似文献   

6.
略论黄土汤中黄芩的配伍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汤来源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之大便下血 ,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等证 ,具有温阳健脾 ,养血止血之功用。方中配伍一味苦寒的黄芩 ,其意义历代颇多争议 ,主要有以下两种意见 :一是认为黄芩在方中具清热泻火之功。如唐宗海《血证论·卷八》云 :“血伤则阴虚火动 ,故用黄芩以清火。”二是认为黄芩在方中起反佐作用 ,制术、附温燥之性。如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卷下》云 :“虑辛温之品 ,转为血病之厉 ,故又以黄芩之苦寒 ,防其太过 ,所谓有制之师也。”高校 5版《方剂学》统编教材亦…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法辨治糖尿病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糖尿病与祖国医学的消渴病症状相似,故中医对糖尿病的研究是从消渴病开始。一、糖尿病瘀血机理探讨 1.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瘀血证病机的认识古代文献中早就有瘀血与消渴证关系描述。《金匮要略》“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而无热,此为阴状,是瘀血也,当下之。”唐容川则认为“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津上升,是以为渴,名曰血  相似文献   

8.
舌色紫暗一般被认为是血行凝滞、瘀血内结所致。如《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中云:“病人胸满,唇痿舌青……为有瘀血。”《通俗伤寒论·秀按》亦云:“舌色见紫,总属肝脏络瘀。”然而在不少病变过程中,虽见舌色紫暗,但运用化瘀逼络法往往难以奏效,若采取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后  相似文献   

9.
<正> 黄土汤出自仲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由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阿胶、黄芩、灶中黄土组成。原主治“下血、先便后血……”笔者用本方加味治疗各种血证疾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文中的“心气不足”,非心气亏虚,“不足”实乃心烦不安之意,指心之阴气不足,阳热独盛,热扰心胃而烦热不安,热盛则火升,火升则血迫妄行,发为吐血、衄血病证。  相似文献   

11.
“不通则痛”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不通”岂仅痛《内经》谓“不通则痛”,仅是言其大端而已,古人遣词造句极为简洁,微言大义,今人必须探微索隐,方能挖掘出更深的意义。在医学实践中,不通绝非仅痛而已。不通亦可胀满,亦可麻木,亦可肿胀,亦可成痈,亦可为痹,亦可致痿,亦可气逆,亦可不孕。对于不通所致的如此众多的病证,历代医家均有不少论述。如《金匮要略·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论肺痈之形成时说:“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说:“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医学纲目·癫痫》篇说:“凡癫痫及中风、中…  相似文献   

12.
肝病血瘀证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血瘀的含义血瘀是指血流不畅或血不归经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伤寒论》将瘀血称之为“蓄血”,《寿世保元》称之为“宿血”。古代中医文献还有干血、死血、恶血、毒血、败血等名称。血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大凡气滞血瘀,或瘀滞不畅之血为狭义的血瘀;《证治准绳·蓄血篇》曰:“百病多由污血者生”,故污秽有毒之血称为广义的血瘀。2血瘀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肝为风木之脏。《素问·脏气法时论》;“合春生之气,主生发”。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使调达舒畅。《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  相似文献   

13.
5.8 高原胸痹 :名见朱文锋《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系根据其病变特征为胸痹 ,病发于高原地区而定。5 .9 心厥 :《内经》虽无直称心厥的病名 ,但《素问·厥论》谓 :“手心主少阴厥逆 ,心痛引喉 ,身热 ,死不可治。”可知实为心厥之义。5 .10 支饮 :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倚息 ,短气不得卧 ,其形如肿 ,谓之支饮。”5 .11 风眩 :名见《针灸甲乙经·卷之十》:“风眩善呕 ,烦满 ,前庭主之。……风眩目眩 ,颅上痛 ,后顶主之。”《诸病源候论·风头眩候》引《养生方·导引法》曰 :“以两手抱右膝 ,著膺 ,除风眩。”5 .…  相似文献   

14.
尿血     
[病名] 尿血,在《黄帝内经》中称“溺血”(《素问·气厥论》)、“溲血”(《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灵枢·热病篇》);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中首次提出“尿血”之名。亦有“小便血”和“小便出血”之称,但大多数中医典籍从仲景之说,故本书采用尿血为病名。 [定义] 尿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挟杂血块,排尿不痛的一种病证。多由火热伤及膀胱脉络,血溢脉外,随尿而出。亦由脾不统血,肾失封藏,淤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者。尿血可作为一种出血病独立存在。凡处感内伤见血尿且排尿不痛者,皆可以尿血辨治。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曰:“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古今医家对本条注释皆言“其人言我满”是指“腹部胀满”。笔者通过认真研读《金匮要略》全书,仔细核察前后条文,认为此解释欠妥,似应改释为“胸部满闷”为  相似文献   

16.
“瘀,积血也。”指血液停积,不能流通。《黄帝内经》中无瘀血一词,但有恶血、留血、血衃的记载,并在一些篇章里提到引起瘀血的原因及瘀血导致的一些症状。如《灵枢·五邪第二十》中有“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并有“结者散之”、“刺留血”、“血实宜决之”等治法。 张仲景是瘀血学说的奠基人。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首先提出了“瘀血”这个名称。在《金匮要略·惊悸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辨治血证六法管窥江苏省宝应县中医院(225800)张长顺【关键词】《金匮要略》,血证,辨证施治一、苦寒清泄法《惊悸吐觑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曰:“心气不足,吐血、觑血、泻心沥主之”.方用污心汤者,取其苦寒清泄,直折其热,降泻其火,血证自...  相似文献   

18.
孙步策 《光明中医》2002,17(5):52-52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导致肺气胀满 ,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其病程缠绵 ,时轻时重。本病最早记载见于《灵枢·胀论》 ,曰 :“肺胀者 ,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又曰 :“肺手太阴之脉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而喘咳。”《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指出本病主症为“咳而上气 ,此为肺胀 ,其人喘 ,目如脱状。”关于其发病机理 ,历代医家论述颇多 ,其中倾向于以实为主者居多 ,如《张氏医通·肺痿》篇直接点明 :“盖肺胀实证居多。”《丹溪心法·咳嗽》篇也说 :“肺胀而咳 ,或左或右不得眠 ,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相似文献   

19.
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其中,对“满证”除了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七六》中专篇讨论外,在其他篇章中亦有论述。综合全书,对“满证”的论述,计有六十余处。所述满证,在部位上,有胸满、心下满、胸胁满,胁下满、腹满、少腹满;在程度上,有坚满、胀满、腹满时减、腹满不减;在性质上,有“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之别;在兼证上,有兼呕、喘、咳、痛、烦等证的不同。因此,探讨《金匮要略》中  相似文献   

20.
一、大黄(庶虫)虫丸证浅释大黄(庶虫)虫丸证始见《金匮·血痹虚劳》篇:“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庶虫)虫丸主之”。五劳七伤言其病为诸虚百损——虚劳,是形成干血的原因。干血病本为虚,但干血既形成之后,则为有形之邪,属实证。故干血一证,非同一般瘀血,为本虚标实,虚中夹实之证。 1.五劳虚极羸瘦,由虚损劳伤,气血虚弱,血行无力,血脉不充以致皮肉筋骨皆失濡养,因而身体羸瘦。2.腹满不能饮食:《金匮·瘀血脉证》云:“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因内有瘀血所致腹满不能饮食。3.内有干血,是因气血虚损,则经络荣卫气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