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肿瘤细胞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能通过叶酸受体介导靶向肿瘤细胞的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方法 利用叶酸活性醢在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纳米粒表面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偶联的白蛋白纳米粒。以荧光定量法确定浓度、时间、游离叶酸对肿瘤细胞摄取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影响程度。结果 成功制备了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肿瘤细胞摄取量随纳米粒浓度增大、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肿瘤细胞对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摄取可被过量的外源性游离叶酸所抑制。结论 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能通过细胞膜上的叶酸受体介导内吞入胞,可显著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2.
肿瘤靶向性药物载体叶酸-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叶酸偶联壳聚糖(FA-CTS)纳米粒的合成方法 及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方法 利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分子上的氨基反应形成稳定的酰胺键,制备FA-CTS.再利用壳聚糖在偏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在高速磁力搅拌作用下能与阴离子凝集的特性,将紫杉醇(PTX)做模型药物,制备负载PTX叶酸偶联壳聚糖(FA-CTS/PTX)纳米粒.采用荧光标记法和MTT法评价其肿瘤细胞靶向性.结果 所制备的FA-CTS/PTX纳米粒,形态均质规则,无粘连,平均粒径282.8 nm,包封率75.4%,载药量9.0%.荧光标记法结果 表明FA-CTS纳米粒的肿瘤细胞亲和性均高于普通CTS纳米粒.MTT法结果 显示FA-CTS/PTX纳米粒组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均高于普通CTS/PTX纳米粒组.结论 合成的FA-CTS纳米粒可通过叶酸受体途径特异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荧光量子点标记的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并研究该纳米粒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靶向性.方法 先通过缩合荆将量子点与白蛋白纳米粒相结合,再利用叶酸活性酯在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表面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修饰的白蛋白/量子点纳米粒,通过量子点荧光标记的方法对结肠癌HT-29肿瘤细胞摄取Folate-HAS/QDs纳米粒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粒径分布和荧光性能的Fo-late-HAS/QDs纳米粒,并证实该纳米粒对HT-29细胞有较强的靶向性.结论 通过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简单直观的证实了叶酸修饰的白蛋白/量子点纳米粒能通过细胞膜上的叶酸受体介导内吞入细胞,可显著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叶酸偶联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MTO-BSANP-folate)在荷瘤裸鼠体内分布特征及抑瘤情况.方法 以荷SKOV3人卵巢肿瘤细胞裸鼠为模型,考察了MTO-BSANP-folate对荷瘤裸鼠肿瘤生长情况的影响,并与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MTO-BSANP)及米托蒽醌溶液(MTO-sol)进行比较.采用HPLC研究静脉给药后各实验组米托蒽醌的体内分布情况.结果 尾静脉给予MTO-BSANP-folate的荷瘤裸鼠肿瘤生长最为缓慢,抑瘤率最高.体内分布实验结果表明,MTO-BSANP-folate在肿瘤的分布高于MTO-BSANP及MTO-sol.结论 叶酸偶联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是一种有潜力的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可靶向于高表达叶酸受体的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叶酸受体的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及阿霉素(adriamycin,ADM)的相变型多功能脂质纳米粒(ICG/FA/Pct-PFPNP:ADM)并研究其基本性质,检测其靶向能力、光热效应、超声及光声双模态显像能力,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提供新策略。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ICG/FA/Pct-PFPNP:ADM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马尔文粒径分析仪检测粒径及电位,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流式细胞术量化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纳米粒表面叶酸表达情况和体外寻靶能力;CCK-8法检测ICG/FA/Pct-PFPNP纳米粒的生物安全性;近红外激光(808 nm)激发ICG/FA/Pct-PFPNP:ADM纳米粒,检测其超声/光声双模态显像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ICG/FA/Pct-PFPNP:ADM纳米粒,其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为(374.40±23.48) nm,平均电位(-28.0±4.5) mV。测得ICG包封率为(91.85±2.98)%,载药量为(9.19±0.29)%;ADM包封率为(62.04±5.10)%,载药量为(6.20±0.51)%。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均显示纳米粒表面叶酸表达情况良好,靶向组与Y79细胞连接率为(96.57±3.17)%,与非靶向组、抗体封闭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37.6,P<0.05)。CCK-8结果显示ICG/FA/Pct-PFPNP纳米粒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ICG/FA/Pct-PFPNP:ADM纳米粒经激光辐照后能发生液气相变,增强超声显影并能使局部温度上升至60.8 ℃。光声信号随纳米粒浓度升高而增强,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成功制备了载吲哚菁绿与阿霉素的靶向相变型纳米粒,其靶向能力好,光热效应佳,增强超声及光声显像效果好,可以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叶酸偶联壳聚糖载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体外性质。方法根据叶酸与壳聚糖的偶联比选择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再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包合5-氟尿嘧啶,从而制成载药纳米粒。结果制备了叶酸壳聚糖偶联物,并包合5-氟尿嘧啶成纳米粒,载药量为10.4%,包封率为50.5%,8 h累积释药量达35.9%。结论优化了叶酸偶联5-氟尿嘧啶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7.
薄膜分散法制备了阿伦磷酸(ALN)配基和叶酸(FOL)配基共同修饰的二级靶向盐酸米托蒽醌(MTO)纳米粒(ALN-FOL-MTO-NLCs)。ALN-FOL-MTO-NLCs经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呈较规则类球体,平均粒径为(45.9±2.7)nm,Zeta电位为-(16.78±2.17)mV,包封率为(99.7±0.1)%。体外研究中ALN-FOL-MTO-NLCs显示出良好的骨盐吸附能力和K562细胞主动靶向能力,1 h内72.4%的纳米粒能吸附于羟基磷灰石,其K562细胞摄取量是普通纳米粒(MTO-NLCs)的3.19倍。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ALN-FOL-MTO-NLCs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小鼠体内组织分布行为,其大鼠血浆AUC分别为MTO-NLCs和药物水溶液(MTO-INJ)的5.0和63.1倍,小鼠股骨AUC是叶酸单靶向制剂(FOL-MTO-NLCs)和药物水溶液(MTO-INJ)的3.7和5.0倍,且与FOL-MTO-NLCs相比,有效降低了药物在肝、脾、心、肾的分布,进一步降低了药物毒性。因此,与MTO-INJ和MTO-NLCs相比,ALN-FOL-MTO-NLCs具备良好的长循环效果,靶向骨组织的能力增加,且具备良好的肿瘤细胞靶向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F-BSANP)的肿瘤靶向性并进行药效评价.方法 采用直接注射法建立小鼠肝癌模型,肝癌小鼠分组进行体内分布及药效实验.结果 包裹钙黄绿素的F-BSANP在肝癌小鼠肝脏中蓄积程度最高;而药效方面,包裹砒霜的F-BSANP组小鼠生存期最长.结论 用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包裹药物能显著增强药物对肿瘤部位的靶向性,明显提高药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叶酸(folic acid mono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2000-distearoyl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ESPE-PEG2000-FA)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DSPE-PEG2000-FA胶束;采用薄膜分散-挤压法制备紫杉醇脂质体;两者共同孵育形成DSPE-PEG2000-FA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并测定修饰前后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结果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药物的粒径(140.5±10.3)nm,多分散指数0.263±0.061,与原料药物纳米紫杉醇的粒径[(121.6±12.7)nm]和多分散指数(0.262±0.0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叶酸-紫杉醇纳米脂质体药物的包封率高达97%,与原料药紫杉醇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9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证了药物的纯度和有效性。。结论本研究报道了一种靶向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的新剂型及制备方法。该剂型有良好的药物包封率和胶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透明质酸修饰的白蛋白纳米粒,对其修饰程度和载药性能进行考察,并初步评价其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去溶剂化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并用透明质酸修饰纳米粒表面,以表面活性氨基的减少作为评价透明质酸修饰的白蛋白纳米粒的修饰程度的指标,并筛选最佳处方;考察pH和载药量及包封率的关系.使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纳米粒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抑制率.结果 制备所得的透明质酸修饰的白蛋白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396 nm,Zeta电位-19.7 mV,表面氨基减少率为34.28%;透明质酸修饰的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载药量11.13%,包封率94.64%,平均粒径为398 nm,Zeta电位-17.9 mV,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透明质酸修饰的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比米托蒽醌水溶液具有更强的细胞抑制率(P<0.05).结论 所用制备工艺稳定,可用于制备透明质酸修饰的白蛋白纳米粒.透明质酸修饰的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具有不低于药物溶液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