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致宫颈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怡卓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7,34(4):226-229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通常在感染后自行消失。只有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才是导致宫颈癌的根本原因。其致癌的中心环节是E6,E7与p53和Rb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p53通路(p14-MDM2-p53通路)和Rb通路(p16-CDK4/cyclin D1-pRb通路)功能失活,这是宫颈癌的发病基础。此外,影响宫颈癌发生的主要辅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宿主因素和病毒因素等。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 ,宫颈癌可能是通过一些性传播因子引起的 ,其中已被广泛重视的性传播因子是病毒 ,尤其是人乳头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HPV)。目前已有 10 0种以上的HPV型别被鉴定。依HPV致病性不同 ,可将其分为低危和高危两大类别。前者包括HPV -6 ,11,30 ,39,42 ,43 ,44等 ,可引起尖锐湿疣、扁平湿疣等良性病变 ,其中仅 1%进展为宫颈癌 ;后者包括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HPV - 16 ,18,31,33 ,35 ,45 ,5 1,5 2 ,5 6 ,5 8,6 1等型别。随着HPV检测技术的发展 ,几乎在 10 0 %宫颈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6,3(12):1080-1084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世界的1/3。近几年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虽明显下降,但35岁以下妇女的宫颈癌发病率却显著上升。此外Chan等对1973~1999年美国30岁以下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研究发现,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率由8.0/10万上升至14.3/10万;腺癌也从0.7/10万上升至2.7/10万。迄今为止,国外报道的最小患病年龄为15岁。宫颈癌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在妇女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了几乎所有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之间较为明确的病因学联系使得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发有望从"源头"上遏制宫颈癌.由于病毒型别特异性,人群筛查宫颈癌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第一代人乳头瘤病预防性疫苗的实际推广应用面临许多争议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在妇女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了几乎所有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之间较为明确的病因学联系使得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发有望从“源头”上遏制宫颈癌。由于病毒型别特异性,人群筛查宫颈癌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第一代人乳头瘤病预防性疫苗的实际推广应用面临许多争议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丽荣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0,17(5):262-264
人子宫颈HPV感染是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子宫颈湿疣、CIN和癌瘤中HPV亚型DNA片段分子杂交研究表明,HPV 6和11型属“低度危险”亚型,HPV16和18型属“高度危险”亚型,HPV31型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HPV与子宫颈癌的病因密切有关,而且发现c-my(癌基因和HSV-2在子宫颈癌的发生中也起着协同作用。提示子宫颈癌的发生可能是多因素参与的多阶段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早在 18 42年 ,Rigoni-Stern[1] 就推测宫颈癌的发生与性传播感染有关。到了 1974年 ,zurHausen[2 ] 首次提出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 ,或因果关系。到目前为止 ,已发现超过 75种不同的HPV ,大约 35种可感染生殖道粘膜 ,其中 13种与宫颈癌有关。根据HPV亚型与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关系 ,将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3] 。HPV 6、11型为低危型 ,HPV 16、18、31、33、35型为高危型。HPV 16型最常见 ,在至少 5 0 %的宫颈癌中能发现 ,大部分有关HPV致癌机制的研究都集中于HPV 16… 相似文献
8.
9.
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各亚型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分布情况及主要型别,为广西沿海地区临床防治宫颈癌、研制适合该地区的预防性HPV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方法,对76例广西沿海地区妇女经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76例宫颈癌患者中有69例HPV阳性,阳性率为90.8%,其中,HPV16感染率最高为56.5%,其他高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8、33、58、52、53、31、45、35、39、51、56、66、68。低危型中HPV6型感染率最高为5.8%,其他低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11、43、44。多重感染率为20.3%。正常对照组60例中有13例HPV阳性(21.7%)。其中,13例阳性标本中,HPV16感染率最高为30.8%,其他高危型HPV31、52、53感染率为15.4%,低危型HPV11、43、44感染率为7.7%。宫颈癌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中以HPV16、18、33、58感染为主要型别,可能是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癌较易感染的型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宫颈癌组织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2001年7月至2003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及辽宁省肿瘤医院应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一硝酸银银染技术,检测60例宫颈癌组织3p染色体3个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与HPV感染状态。结果 23例宫颈癌组织存在微卫星不稳定(38.3%),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分期、组织学类型及病理分级有关,与HPV感染无关。结论 微卫星不稳定性是一个独立于HPV感染之外的因素,在宫颈癌尤其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宫颈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引起的癌症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虽然不断努力开发和推广HPV疫苗,但目前未接种人群的比例仍然很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此外,二级预防计划在世界各地并未得到广泛的实施。而在hrHPV失调的肿瘤中,宫颈癌与HPV感染最为密切,其中99.7%的宫颈癌中可检测到hrHPV。微小RNA(microRNA, miRNA)最近已成为癌症发生发展中的关键调节因子,能够调控癌症转化等复杂过程。研究发现,miRNA在宫颈癌的迁移、侵袭和转移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综述miRNA在hrHPV所致宫颈癌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是发生在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常见的恶性肿瘤。新疆是我国宫颈癌的高发区之一,该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比同一地区汉族妇女高3~4倍,病死率在全国少数民族中占首位。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诱导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但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感染HPV后决定是否发生宫颈癌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对维吾尔族宫颈癌的研究有较大进展,现就其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IN)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宫颈疾病专科门诊就诊的妇女5584例,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进行高危型HPVDNA的半定量检测,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 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590例,阳性率28.47%,各种病理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88.89%,宫颈腺癌66.67%,CINⅢ92.77%,CINⅡ86.30%,CINⅠ44.58%,宫颈扁平型湿疣86.69%,慢性宫颈炎9.59%。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也增高,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有显著意义(H=1984.714,P〈0.01),其中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及CIN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INⅠ与宫颈腺癌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宫颈扁平型湿疣、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宫颈扁平型湿疣、CINⅡ、CINⅢ与宫颈鳞癌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用ROC曲线分析HC-Ⅱ检测宫颈高度病变,最能平衡敏感度和特异度的阳性分界点是3.7pg/mL,Youden指数为0.72,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80%。结论 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增高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密切相关;合理设置阳性分界点,可提高HC-Ⅱ检测宫颈高度病变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4.
年轻宫颈癌是指年龄小于或等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虽然在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而且下降率达到了30%,但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却明显增加,且愈后差,这一趋势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外很多调查研究表明这种趋势与性行为因素、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等众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全世界每年有近50万新发病例,其中超过半数将因此而死亡。据报道,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出率达99%以上。因此,HPV疫苗用于预防和治疗宫颈癌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006年首批宫颈癌疫苗的上市,标志着人类在宫颈癌疫苗研制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人乳头瘤病毒的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翠华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2,29(4):213-216
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存在及其与宿主细胞的整合将导致宫颈细胞异常病变,最终可发展为宫颈癌。如能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将减少宫颈癌的发生率。目前,HPV诊断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对HPV诊断做一简要回顾,并重点介绍新出现的HPV-DNA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及其在宫颈癌筛查和癌前预报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性激素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索奇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5,22(3):157-160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STD之一,HPV具有潜在的致癌性,但需要协同因子的作用。近来发现,性激素不仅调控HPV基因表达,也与细胞癌性转化有关,抗雌激素治疗HPV相关病变有一定效果,而且在其病毒基因组中发现有类固醇激素应答元件,提示性激素是HPV致病的重要协同因子。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妇女健康.大量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很多学者致力于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目前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包括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两大类.一些疫苗已经进入实验阶段,不仅在动物试验中取得肯定结果,甚至在临床试验中获得成功.2006年已有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上市.随着疫苗的研究、上市,也带来一系列与疫苗接种途径、剂量、对象及安全性等有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9.
陈星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3,30(1):57-59
在宫颈癌形成中,人乳头瘤病毒(HPV)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仅少数人宫颈内上皮受损同时又感染高度危险型HPV而发展为宫颈癌,表明HPV致癌必定有其它因子参与,病毒序列本身的变异,可能对恶性肿瘤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不同型HPV有不同的生理和生化特征,又都是宫颈内皮损伤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HPV分型不仅对HPV致宫颈癌发病机理有研究价值。对HPV疫苗制备也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志辉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10,37(2):119-121,138
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PV16最易导致宫颈鳞癌,HPV18最易导致宫颈腺癌。HPV16/18致癌机制主要是通过病毒基因组中致癌蛋白E6,E7与抑癌基因p53和pRb结合,E6抑制p53的活性,E7灭活Rb基因的活性,致肿瘤发生。常用的HPV检测方法有原位杂交法(ISH)、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聚合酶链反应(PCR)等。针对HPV16/18的预防和治疗性疫苗成为研究热点。综述HPV16/18型和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