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40例因单侧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不使用氨甲环酸,手术开始时予250 ml生理盐水静滴;B组20例,使用氨甲环酸,手术开始时将氨甲环酸按20 mg/kg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分别计算其显性及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并进行相应对比分析。结果:A组与B组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95.43±17.72)ml和(48.84±15.04)ml(P<0.05);A组与B组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分别为(322.37±57.69)ml和(169.89±58.50)ml(P<0.05)。结论: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显性及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2.
王剑  谢飞  刘先齐  赵建军  李茂生  冷通国  林洪伟 《重庆医学》2015,(8):1063-1065,1068
目的:通过分组对照实验,探讨氨甲环酸的不同使用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显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病例选自该院骨科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共60例患者。诊断:股骨颈骨折47例,股骨头坏死13例;年龄45~82岁,平均62岁,均接受单侧T H A。所有病例分为A组、B组和C组共3组,各20例,经过筛选,每组男性6例,女性14例,均为初次全髋置换。A组术前0.5 h、术后3 h分别予100 mL生理盐水静滴;B组术前0.5 h将氨甲环酸按10 mg/k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术后3 h予100 mL生理盐水静滴;C组术前0.5 h、术后3 h分别将氨甲环酸按10 mg/k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计算各组患者的显性及隐性失血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实验组中氨甲环酸2种使用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显性红细胞丢失量:A组(196.20±44.45)m L ,B组(114.84±35.21)m L ,C组(104.47±30.01)m L ;隐性红细胞丢失量:A组(614.50±98.41)m L ,B组(425.74±70.01)m L ,C组(337.12±52.23)m L。结论氨甲环酸的使用能明显减少T H A的显隐性失血量,术前0.5h合并术后3h使用较术前0.5h使用对减少隐性失血量效果更佳,进一步减少输血量,且不会明显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选择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分为A、B2组(n=40),A组应用氨甲环酸,B组应用同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失血量、输血情况以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A组总失血量、显性及隐性失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输血量和输血例数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患者在松止血带时和术后3 h凝血功能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应用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出血量,缩短康复周期,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在减少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首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置换开始前将氨甲环酸15 mg/k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术后夹闭引流管3h后开放;对照组用100 mL生理盐水静滴,余步骤同观察组.记录2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比率及输血量,同时观察下肢是否有深静脉血栓的症状.结果 观察组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4d均未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静脉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的显性、隐性失血量、输血量,降低了输血比率,且没有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关节囊内注射氨甲环酸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的影响。方法:行单侧THA患者40 例,均采用直接前方入路,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中缝合关节囊后于关节囊内注射2 g氨甲环酸,对照组缝合关节囊后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前血红蛋白、术后血红蛋白、输血率等指标。结果:术后引流量(术后显性失血量)观察组155.0±23.0 mL,低于对照组的265.0±55.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观察组266.0±51.8 mL,低于对照组的315.0±57.9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 d血红蛋白观察组98.0±4.5 g/L,95±5.5 g/L,高于对照组的88.0±3.8 g/L,82.0±4.5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3例(15.0%),输血量325.0±28.5 mL,对照组输血9例(45.0%),输血量460.0±60.0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关节囊内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显性及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率,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王林鹰 《基层医学论坛》2016,(33):4646-4647
目的:分析全膝置换术中静滴氨甲环酸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全膝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静滴生理盐水,研究组静滴氨甲环酸。比较2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以及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5 d时,研究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膝置换术静滴氨甲环酸有利于降低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明显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采用切开皮肤前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0.3±20.7)ml和(310.4±23.4)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463.5±34.5)ml和(675.3±3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总失血量分别为(980.6±28.2)ml和(1 250.3±2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及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手术失血量,并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全膝置换术后隐性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240例,分为A组(静脉滴注)70例,B组(局部应用)92例,C组(空白对照)78例。A组术前10 min予氨甲环酸10 mg/kg静脉滴注,缝合伤口前再次给予10 mg/kg静脉滴注;B组于松止血带之前经引流管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2 g溶于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C组在手术开始时予250 m1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3组术前凝血功能、输血比例、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 3组病例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隐性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两组术后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血栓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与局部应用均可有效地减少全膝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减少术后输血,同时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A)静脉内给药与关节腔内灌注同时应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106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TA+生理盐水组和TA+TA组,每组各53例。TA+生理盐水组患者给予氨甲环酸10 mg/kg术前1h缓慢静推,切口缝合后向关节腔灌注生理盐水50 ml夹闭引流管3 h;TA+TA组患者给予氨甲环酸10 mg/kg术前1h缓慢静推,切口缝合后向关节腔灌注氨甲环酸50 ml(含氨甲环酸500 mg)夹闭引流管3 h。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h、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含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结果:TA+TA组患者和TA+生理盐水组患者的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分别为(276.1±48.4)ml和(290.1±58.1)ml、(920.3±180.2)ml和(908.3±173.3)ml,(690.3±153.6)ml和(705.3±144.2)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3 h及术后第2天的Hg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均为3.8%,无差异。结论:与静脉注射氨甲环酸相比,静脉注射和关节腔内灌注氨甲环酸同时应用并不能更有效的减少术后患者的出血量。另外,氨甲环酸不会增加患者出现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5,(2):135-138
[背景]探讨局部注射给予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h对首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总失血量的影响.[病例报告]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给施行单侧THA,术后术区内留置1根引流管,氨甲环酸组40例向术区内局部注射给予氨甲环酸50mL,对照组40例注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夹闭引流管4h后进行负压吸引.术后3d内每日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分别记录术后8,12,24h引流量及输血人数,计算隐性失血量;术后3~5d行双下肢动静脉超声波检查.氨甲环酸组术后3d的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血栓形成、术后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局部注射给予氨甲环酸并夹闭引流管4h可有效减少首次行单侧THA后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且不增加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术中术后失血、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4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研究组术中给予氨甲环酸溶液局部灌注,对照组常规应用生理盐水进行局部灌注,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减少患者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且不增加患者全身炎性程度,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齐佳健  马艳辉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21,43(12):1239-1240,1243
目的 探讨比较不同年龄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46例,依据术中是否应用氨甲环酸和年龄分为4组.A组(39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且年龄≤75岁;B组(34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且年龄>75岁;C组(40例)术中未应用氨甲环酸且年龄≤75岁;D组(33例)术中未应用氨甲环酸且年龄> 75岁.记录4组术前和术后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输入异体红细胞量及是否有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生成情况,计算患者围术期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结果 4组患者除年龄外其他一般资料及术前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围术期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相同年龄段,A组输血率低于C组(5.1%比37.5%),B组输血率低于D组(17.6%比4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氨甲环酸的病例中,A组输血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围术期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均少于C组[(601±239)ml比(789±512)ml、(275±133)ml比(483±179)ml和(876±220)ml比(1273±462)ml,P<0.05],B组围术期各失血量均少于D组[(537±315)ml比(938±455)ml、(283±91)ml比(434±156)ml和(820±323)ml比(1372±454)ml,P<0.05],A组围术期各失血量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应用氨甲环酸疗效确切,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且不同年龄患者应用氨甲环酸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静脉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出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的102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A组26例,静脉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B组26例,静脉注射氨甲环酸;C组25例,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D组25例,未使用氨甲环酸.比较4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总失血量、血红蛋白含量、输血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术后引流量、术后总失血量、血红蛋白含量、输血量,A组优于B、C组,B组优于C、D组,C组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失血量,并且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风险,较单独使用氨甲环酸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骨质疏松程度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因髋关节疾病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病人67例。根据术前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n=20)、骨量减少组(B组,n=21)和骨质疏松组(C组,n=26)。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髋部疾病种类、手术时间、术前红细胞比容、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红细胞比容,根据相应公式分别计算3组病人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3组病人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B组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高于A组(P < 0.05),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P < 0.01)。结论骨质疏松可以增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隐性失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进行氨甲环酸灌洗,探讨其对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孟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依据随机分配的方法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未使用氨甲环酸,观察组进行氨甲环酸灌洗,切口关闭后,采用引流管将氨甲环酸灌注入关节腔,且将引流管夹闭2 h。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出血量、总失血量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引流量、隐性出血量、总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行氨甲环酸灌洗,可以减少术后总失血量、引流量以及隐形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TKA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给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止血,对照组静脉注入氨甲环酸止血。观察统计两组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输血量及输血例数。结果两组输血例数、隐性失血量及术中失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以局部应用方式应用图单侧TKA术,可减少术中失血量,止血效果显著,优于静脉注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氨甲环酸对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全膝关节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1g氨甲环酸溶于20 ml生理盐水,缝合完关节腔后注入关节腔,夹闭引流管3 h后负压吸引;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0 ml,缝合完关节腔后注入关节腔,夹闭引流管3 h后负压吸引。术后第1、2、3、5、7天复查患者血常规(Hct)指标,第3、7天凝血(D-二聚体)指标,并记录每日引流量,术后计算隐性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2、3、5、7天的HCT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较对照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天D-二聚体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D-二聚体的变化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闭切口前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TKA围手术期可有效改善术后的显性失血及隐性失血,且无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失血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前瞻性纳入46例行单侧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松止血带前15min给予1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术后3h再次给药;对照组均于相同时间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第1、3、5天复查血红蛋白。术后第9天安排患者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失血量为818±352ml,对照组为1578±659ml。两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显性失血量:实验组171±152ml,对照组388±274ml。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低剂量氨甲环酸降低术后出血量,且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Superpat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静脉联合关节腔内注射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筛选出75例符合诊断及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15例。五组患者均于切皮前1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100 mL。缝合关闭切口后,A组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 mL,B、C、D、E组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氯化钠溶液50 mL,然后各组均夹闭引流管;A、B两组于夹闭引流管30 min后打开。C、D、E三组患者分别于夹闭引流管60 min、90 min、120 min后打开,记录各组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及术后第1、3、5天及1个月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术后输血次数及输血量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高于其他四组,A组各项结果与C、D、E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管内注入氨甲环酸的各组中,随着术后引流管夹闭时间的增加,术后48 h引流量逐渐减少,C、D、E三组术后48 h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C、D、E三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夹管60 min开始,随着夹管时间的增加,术后48 h引流量D组和E组较C组减少不明显,C、D、E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E四组间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A组到E组,术后5组的血红蛋白减少量和红细胞比容减少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5组之间比较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术后无患者进行输血。结论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减少Superpat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氨甲环酸注射入关节腔后夹闭引流管的时间对术后止血效果有影响,夹管60 min再开放引流止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时间应用的止血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本院骨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松止血带前0.5 h静脉滴注100 ml氨甲环酸;对照组松止血带时静脉滴注100 ml氨甲环酸。比较两组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D二聚体(D-dimer,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与药物安全性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与输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输血率为21.67%(13/60),明显低于对照组41.67%(25/60),P0.05。手术后,观察组Hb、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D-D、aPTT、PT与Fbg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氨甲环酸松止血带前0.5 h应用有助于明显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止血效果,降低输血率,且不同时间应用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