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从病证结合角度探讨"血瘀证"动物模型,本文利用S180腹水瘤建立小鼠实体瘤,进行血瘀证有关指标检测,评价其作为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意义.同时观察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4.
动物模型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现阶段中医药研究中所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并根据中医临床辨证的特点,对建立符合中医药研究需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病证结合角度探讨"血瘀证"动物模型,本文利用S180腹水瘤建立小鼠实体瘤,进行血瘀证有关指标检测,评价其作为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意义.同时观察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前有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多集中于病与证的关节点上,对于其中的“病”,有考虑为西医的“病”,有认为是中医的“病”,然后再结合中医的“证”,但对中医证的模型成功与否则缺乏确切依据。笔者认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该是现代医学的“病”结合中医的“证”,通过“以方测证”的方式验证中医“证”的成功与否,这在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银屑病脾虚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方法:用5%普萘洛尔乳剂建立银屑病模型成功后,将24只豚鼠随机分为模型1组(银屑病组)及模型2组(银屑病脾虚组),每组12只,另设空白组12只,对模型2组豚鼠每日灌胃泻下药大黄10 mL·kg-1,2次/日,连续7d,复制脾虚模型,对各组豚鼠进行鼠耳皮损外观及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模型2组(银屑病脾虚证组)较模型1组(银屑病组)和空白组相比,出现明显的脾虚证候,表现为活动度、进食量减少,粪便质地稀软及排便量增加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1组与模型2组baker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1组与模型2组比较,两组bak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银屑病脾虚证豚鼠模型具备银屑病病理特征,并与中医脾虚证证候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建立并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脾气虚病证结合模型。方法 采用“香烟烟熏法+脂多糖(LPS)气管滴注联合番泻叶浸液灌胃”构建COPD肺脾气虚证大鼠模型。将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番泻叶低、中、高剂量病证结合模型组,共5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均每日烟熏,并于第1天、第14天气管内滴注LPS。番泻叶低、中、高剂量病证结合模型组在造模第28天予4 ℃不同剂量番泻叶浸液(5、10、20 g·kg-1)灌胃3周,造模共49 d。采集宏观指标:一般情况(体质量、摄食量、粪便含水量、肛温)及行为学指标(抓力测试、鼠尾悬挂实验)。测定肺功能,肺组织病理,血清D-木糖、淀粉酶、胃泌素含量,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计算胸腺指数、脾指数。结果 一般情况方面,番泻叶高剂量组大鼠死亡2只。与空白组比较,番泻叶中、高剂量组体质量、摄食量均显著降低(P<0.01),粪便含水量显著升高(P<0.01),番泻叶高剂量组肛温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行为学指标方面,与空白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抓力均显著降低(P<0.01);番泻叶中、高剂量组静止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5,P<0.01)。肺功能方面,与空白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FEV0.3/用力肺活量(FVC)均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可见各造模组大鼠支气管壁增厚,杯状细胞增生,部分肺泡融合呈肺气肿改变。胃肠功能指标方面,与空白组比较,番泻叶中、高剂量组D-木糖、胃泌素、α-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免疫炎症指标方面,与空白组比较,番泻叶中、高剂量组脾、胸腺指数均显著减小(P<0.01),各造模组大鼠外周血CD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CD4+/CD8+明显下降(P<0.05,P<0.01),肺泡灌洗液IL-1β、IL-6显著升高(P<0.01)。结论 利用香烟烟熏加LPS气管滴注同时联合番泻叶灌胃能够成功建立COPD肺脾气虚病证结合模型。结合宏观及微观评价,推荐番泻叶浸液剂量10 g·kg-1(番泻叶中剂量组)作为COPD肺脾气虚病证结合模型造模灌胃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睡眠剥夺(SD)复合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气阴两虚证大鼠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SD组、ISO组、SD+ISO组。正常组不予处理,SD组使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连续睡眠剥夺96 h,ISO组皮下注射ISO 100 mg·kg-1,隔日1次,共2次。SD+ISO组在连续睡眠剥夺72、96 h时注射ISO 100 mg·kg-1。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生化分析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通过一般状态及体质量、抓力、体温、旷场实验、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及cAMP/cGMP、舌象红(R)、绿(G)、蓝(B)值及脉搏幅度观察气阴两虚证的证候指标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IL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及白细胞分化抗原4(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CD8)水平。结果 疾病指标方面,与正常组比较,ISO组和SD+ISO组心功能降低(P<0.01),各模型组心肌酶升高(P<0.01),ISO组和SD+ISO组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证候指标方面,与正常组比较,SD组和SD+ISO组的各时间点体质量下降(P<0.01)、ISO组48、72 h体质量下降(P<0.05,P<0.01),各模型组抓力减弱,舌面R、G、B值降低(P<0.01),SD组爪温、肛温升高(P<0.01),各模型组不动时间延长(P<0.01),总路程和进入中心区次数下降(P<0.01),平均速度减缓(P<0.05,P<0.01);cAMP、cGMP升高(P<0.05,P<0.01),SD+ISO组cAMP/cGMP增加(P<0.01),SD组和SD+ISO组脉搏幅度降低(P<0.01)。血清学指标方面,与正常组比较,ISO组和SD+ISO组IL-18、TNF-α、SOD、MDA升高(P<0.01);各模型组的CRF、ACTH、CORT、T3、T4、CD4、CD8升高(P<0.05,P<0.01)。结论 连续睡眠剥夺96 h复合大剂量ISO能够成功建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气阴两虚证大鼠模型,以西医疾病指标、组织病理形态学、中医宏观指标及血清学指标为模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失眠大鼠下丘脑增食素(orexin) mRNA表达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axi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模型组按400 mg· kg-1 ip对氯苯丙氨酸(PCPA)每天1次,连续2d,建立脾阳虚证失眠模型.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以附子理中汤10,20,40 g·kg-1 ig,每日1次,连续7d.疗程结束后对各组大鼠用ELISA法检测下丘脑5-羟色胺(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RT-PCR法检测下丘脑orexin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orexin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CRH,ACTH含量显著升高(P <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附子理中汤高剂量组orexin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附子理中汤高、中剂量组5-HT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高剂量组CRH,ACTH含量显著降低(P <0.05,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下调orexin mRNA表达,抑制HPA轴激活,降低应激反应性,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蚁参蠲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蚁参蠲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39例类风湿关节炎(证属肾脾两虚、寒湿瘀阻)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29例采用蚁参蠲痹胶囊治疗,对照组110例采用通痹胶囊+安慰剂治疗,两组每次服用4粒(通痹胶囊含3粒安慰剂),早、中、晚各1次,连服2月。治疗前及用药后每2周进行疗效评价,以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改善情况为判定标准评价疾病疗效,并以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证候积分减少程度为判定标准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的三大常规、心、肝、肾功能、精液、脾脏等安全性检查,观察以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症状、体征及相关理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对疾病的有效率达86.7%、对中医证候的有效率达87.3%、中医症状总积分较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蚁参蠲痹胶囊治疗组末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两组治疗对比观察,发现蚁参蠲痹胶囊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是一种治疗肾脾两虚、寒湿瘀阻类风湿关节炎的理想制剂,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在胃肠功能方面的改变。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大鼠给予纯化饲料喂养;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低蛋白饲料喂养,同时负重力竭游泳,连续喂养60 d。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含量,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尿D-木糖的排泄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对比,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含量,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尿D-木糖的排泄率均有降低的趋势(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会出现胃肠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脾阴虚证大鼠海马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脾虚衰老的病理变化及补益脾胃法延缓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饮食不节、疲劳过度和燥热伤阴药物损伤等复合因素建立脾阴虚证青年大鼠及老年大鼠模型.用补益脾胃方药进行治疗.观察海马超微结构.结果:衰老大鼠海马细胞呈退行性变化,可见细胞凋亡.补益脾胃方药可以改善海马组织衰老性改变,尤其对青年脾虚证大鼠.结论:补益脾胃方药可以改善衰老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进程,可能是通过抗自由基及调节衰老基因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风险预后研究对于指导临床、防病治病具有重大意义。传统中医学"治未病"的概念为风险预后医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学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强调中西医结合,共同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病证结合风险预后体系。基于传统医学对风险因素和预后因素的认识以及研究风险预后的方法,总结现代医学对风险预后各方面的发展。通过中医风险预后研究的古今对比,提出中医风险预后研究方向,即发挥在亚健康人群、慢性疾病、危重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构建中医病证结合模式下风险预后预测模型。以上研究可为中医"治未病"干预提供恰当的时机,并为中西医结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老年脾虚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脾虚与衰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老年脾虚动物模型的建立来探索脾虚与衰老的相关性。方法:将24只15月龄昆明种老年小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和老年脾虚模型组,每组12只;另取2月龄昆明种青年小鼠12只,作为青年对照组。造模方法为:老年脾虚模型组小鼠单日游泳至耐力极限,喂饲甘蓝,双日100%精练猪脂0.5 ml/只灌胃,连续8 d。观测小鼠的一般状态,体重变化,血清中D-木糖含量、淀粉酶(AMS)活力,肝匀浆、脑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匀浆中单胺氧化酶-B(MAO-B)活力。结果:与老年对照组相比,老年脾虚模型组小鼠表现为逐日体重下降,懒动,大便时干时稀;后期进食量减少等“脾虚”症状;上述各项生化指标与老年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脾虚与衰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脾虚可导致或加速衰老的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