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内镜对诊断小肠肿瘤的价值。方法:运用双气囊电子内镜对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25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检出82例小肠肿瘤,占本组病例32.41%,以消化道出血及腹痛、腹胀症状较多,而慢性腹泻、呕吐及不全性梗阻症状比例稍低。82例肿瘤患者中检出44例间质瘤,其中29例病理诊断为恶性;血管瘤12例;管状腺瘤8例;平滑肌瘤、B细胞性淋巴瘤各5例;平滑肌肉瘤3例;脂肪瘤、转移性黏液癌各2例;黑色素瘤1例。手术治疗患者中,部分患者术中再行全小肠检查,4例发现病灶为多发,占6.66%。结论:双气囊电子内镜可提高小肠肿瘤的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胶囊内镜或双气囊内镜在疑似小肠病变中的最佳诊断模式.方法 将临床疑似小肠病变233例依诊断方法分组,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考虑患者意愿是否追加双气囊内镜检查.结果 双气囊内镜与胶囊内镜并发症分别为1和5例,检出率为66.7%和44.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再行双气囊内镜检查,检出率为49.1%,联合检出率可达70.2%,与单纯双气囊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1).两种方法检出率与病例临床特征有关.患者耐受性及经济条件是决定患者选择检查方式的主要因素.结论 两种诊断方法均可接受,安全,若患者病情许可,使用双气囊内镜检查,可提高一次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但由于解剖学的原因,小肠疾病的诊断比较困难.2001年,日本Yamamoto等[1]发明了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由于其能对深部小肠进行直视检查和组织活检,显著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同时,能对一些小肠疾病如出血、息肉、狭窄及异物等进行治疗,现已成为诊治小肠疾病的最重要的检查手段.本文就DBE近几年来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双气囊小肠镜在胶囊内镜检查阴性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阴性疾病的诊断,探讨胶囊内镜在不同小肠病变的诊断作用。 方法对156例疑诊为小肠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随后对87例阴性患者进一步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结果156例患者中69例胶囊内镜检查阳性,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52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17例,总体阳性诊断率44.2%(69/156),检出的主要病变有:小肠炎症(粘膜糜烂、溃疡)32例,小肠肿瘤24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9例,小肠憩室1例,白塞病2例,小肠结核钙化灶1例。87例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额外检出小肠病变12例,对于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患者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率为13.8%(12/87),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9例,有警报症状和体征3例,检出病变有:小肠憩室5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4例,小肠溃疡1例,小肠肿瘤2例。 结论胶囊内镜对于表现为隆起性、浸润性、溃疡和多发性病灶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的诊断能力,但对小肠憩室和病变局限病灶较小的小肠血管发育异常者诊断能力有限,与双气囊小肠镜有效结合运用能大为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电子内镜(DBE)检查及内镜下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2月—2015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DBE检查的20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 208例患者中有10例进行了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其余198例单纯行DBE检查;208例患者中除3例因上进镜肠腔狭窄而终止检查外,其余病例均完成50%~100%的小肠检查,其中经口进镜25例,经肛门进镜8例,先后经口和经肛门进镜175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35.10%(73/208),急性胰腺炎发生率0.96%(2/208),穿孔发生率0.96%(2/208),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48%(1/208),出血发生率0.48%(1/208),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出血发生在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术后,73例高淀粉酶血症及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发生在经口进镜检查后。结论高淀粉酶血症为DBE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且基本都发生在经口进镜后,而急性胰腺炎、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DB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及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6.
背景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技术已在我国逐步开展,对怀疑小肠病变的患者,如何选择双气囊内镜和(或)胶囊内镜,由于开展研究较少,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的比较双气囊内镜与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探索二者对怀疑小肠病变患者的最佳应用方式。 方法我院临床怀疑小肠疾病并行双气囊内镜和(或)胶囊内镜检查者,按检查方式分为3组,即单纯双气囊内镜检查组,单纯胶囊内镜检查组,以及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组,分析3组构成人群的临床特征,病变总体检出率,不同性质病变检出率,并发症,以及患者对不同检查方式的评价,最终加以比较,为合理应用双气囊内镜和胶囊内镜提供帮助。 结果3组人群临床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3种检查方式也许适合不同临床特征的人群。其中胶囊内镜检查组体检人群及已经证实为IBD的患者需进一步查明小肠是否存在病变的患者显著多于其它2组。单纯胶囊内镜检查组中小肠出血患者25例,13例发现病变,阳性率52.0%,为胶囊内镜各组临床特征人群中阳性检出率最高者。其次依次为IBD患者(6例,46.2%),腹泻、腹胀、消瘦(2例,11.1%),不明原因腹痛(1例,7.1%)以及体检人群(0例,0%)。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2.4%。单纯双气囊内镜检查组中92例怀疑小肠出血者,检查阳性84例,阳性率91.3%;39例腹痛患者,检查阳性24例,阳性率61.5%;腹泻、腹胀、消瘦的23例,检查阳性16例,阳性率69.6%;IBD患者3例,阳性率50.0%,总体阳性率80.6%。另外,本组患者1次检查成功率为63.9%(99人)。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内镜检查组患者18人,其中17人先行胶囊内镜检查再行双气囊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双气囊内镜病变检出高于胶囊内镜。另外,本组人群凡是经胶囊内镜初步证实或怀疑病变者,再行双气囊内镜检查1次成功率为100%。双气囊内镜及胶囊内镜检查分别出现并发症2例及1例。患者评价调查经统计分析发现患者耐受性及经济条件是决定患者选择检查方式的重要因素。 结论胶囊内镜和全麻下经口或肛双气囊内镜检查是一项易为可疑小肠疾病患者接受的、安全的检查方法,尽管双气囊内镜对小肠的病变检出率可能高于胶囊内镜,但胶囊内镜仍可以作为常规检查阴性而经济条件优越并可疑小肠病变患者的首选筛查性检查,同时可以指导双气囊内镜检查的方向性(即选择经口双气囊内镜或经肛门双气囊内镜检查),提高双气囊内镜的1次诊断成功率。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可结合二者灵活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7.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135例拟诊或需排除小肠疾病的患者在静脉麻醉下进行155次小肠镜检查。92例单纯经口进镜,23例单纯经肛门进镜,20例经口和肛门两次进镜。 结果小肠疾病的整体检出阳性率为78.52%(106/135)。其中良恶性肿瘤45例,克罗恩病26例,小肠非特异性炎症14例,小肠淋巴管扩张7例,小肠毛细血管畸形6例,过敏性紫癜2例,小肠气囊肿症、肠套叠、回肠憩室、双回肠畸形、小肠息肉和小肠蛔虫症各1例。对小肠出血的检出阳性率为86.84%(33/38)。经口及肛门进镜耗时分别约30和50分钟。 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是目前诊断小肠疾病最有效和最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和小肠计算机断层摄像(CT)扫描在小肠间质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定义肿瘤直径<5 cm为早期病变.筛选具有DBE检查或小肠CT扫描完整记录的61例早期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相关前期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腹部B超、血管造影和胶囊内镜等)、DBE检查、小肠CT扫描及DBE与小肠CT联合检查的病变阳性提示获得或病变检出情况,以及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在小肠CT扫描和DBE检查前,61例患者接受相关前期检查后44例(72.13%)获得阳性提示.56例患者接受单纯DBE检查,检出病变52例(92.86%);42例患者接受单纯小肠CT扫描,检出病变37例(88.10%);两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接受DBE与小肠CT扫描联合检查,病变检出率达100%.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期35个月;无病生存59例(96.7%),带瘤生存2例(均为肿瘤复发病例经口服化疗药物治疗).结论 DBE检查和小肠CT扫描对早期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DBE)检查和小肠计算机断层摄像(CT)扫描在小肠间质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肠间质瘤的患者资料,定义肿瘤直径<5 cm为早期病变.筛选具有DBE检查或小肠CT扫描完整记录的61例早期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相关前期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腹部B超、血管造影和胶囊内镜等)、DBE检查、小肠CT扫描及DBE与小肠CT联合检查的病变阳性提示获得或病变检出情况,以及随访期间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在小肠CT扫描和DBE检查前,61例患者接受相关前期检查后44例(72.13%)获得阳性提示.56例患者接受单纯DBE检查,检出病变52例(92.86%);42例患者接受单纯小肠CT扫描,检出病变37例(88.10%);两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例患者接受DBE与小肠CT扫描联合检查,病变检出率达100%.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期35个月;无病生存59例(96.7%),带瘤生存2例(均为肿瘤复发病例经口服化疗药物治疗).结论 DBE检查和小肠CT扫描对早期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肿瘤的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邓银田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1877-1878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与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效果,为小肠肿瘤的合理诊断提供方法参考。方法:临床怀疑为小肠肿瘤的患者120例分别进行双气囊小肠镜和小肠CT诊断,观察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经过病理观察、120例临床怀疑为小肠肿瘤患者中最终经病理证实110例为小肠肿瘤,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的敏感性为91.3%(105/115),特异性为100%(5/5)。CT诊断的敏感性为97.3%(109/1 12),特异性87.5%(7/8)。结论:双气囊小肠镜与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好,但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以后的诊断中需要两者互补结合诊断,以促进小肠肿瘤的合理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对疑诊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按检查方式将疑诊小肠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即胶囊内镜检查组,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组,分析统计各组病变检出情况,计算检出率,阳性率。同时分析部分病例进行胶囊内镜结合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病变一致率。结果胶囊内镜组检出率89.1%(49/55),阳性率60%(33/55);双气囊内镜组检出率76.9%(103/134),阳性率69.4%(93/1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行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9例患者中,发现胶囊内镜假阴性率为11.1%(1/9),胶囊内镜阳性结果经小肠镜证实率为62.5%(5/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过敏、胶囊滞留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对小肠病变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与阳性率,在本试验中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的结合可提高小肠病变的检出,在临床实践中,可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气囊内镜(DBE)在不明原因腹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4月~2010年10月因不明原因腹痛行双气囊内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有64例患者进行了69例双气囊内镜检查,有37例出现内镜下阳性表现.结论 双气囊内镜检查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院对1例CT、上消化道造影和PET—CT怀疑小肠病变行双气囊内镜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刁磊  洪汝涛  韩玮  胡静  陈熙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8):1347-1350
  目的  通过对疑似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小肠成像(CTE)与双气囊小肠镜(DBE)在疑似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54例疑似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CTE及DBE对疑似小肠出血诊断的阳性结果及并发症发生例数,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CTE及DBE对小肠出血的诊断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CTE及DBE对疑似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结果  54例疑似小肠出血患者均顺利完成CTE及DBE检查,2种检查方式成功率均为100%,病灶主要包括憩室、溃疡、血管扩张性病变、肿瘤及克罗恩病。CTE对病灶诊断率为53.7%(29/54),DBE对病灶诊断率为79.6%(43/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7,P<0.01)。在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行CTE检查未出现并发症,54例行DBE检查患者仅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9%(1/5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BE对小肠出血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E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CTE对溃疡及血管扩张性病变的诊断率不高,但对憩室、肿瘤性病变及克罗恩病敏感性较高,临床工作中应结合CTE及DBE检查结果,以免造成疾病的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耐受性。方法对78例疑患小肠疾病且常规检查阴性的患者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8例、腹泻待查17例、腹痛待查11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8例、消瘦待查2例、贫血待查及纳差待查各1例。结果检查成功率96.77%(89/93),平均检查时间73±23 min(50~96 min),55例患者经小肠镜检查后发现病变,总体病灶检出阳性率为70.51%(55/78),其中小肠间质瘤9例,小肠克罗恩病9例,小肠多发溃疡8例,小肠寄生虫病7例,炎症性肠病5例,憩室5例,肠结核3例、血管畸形3例、腺癌2例及其他少见疾病4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误吸、出血、穿孔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检查后仅少数患者诉轻微的咽部或腹部疼痛等不适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从2006年1月~2008年2月,我院33例经多项常规检查阴性、疑为小肠出血的患者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分别以经口或经肛方式检查完小肠,检查所用平均时间为(50.5±13.4)min;绝大部分患者对检查的耐受性良好。结果检查阳性率87.9%,其中多发性小肠溃疡5例,克罗恩病3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2例,小肠间质肿瘤4例。高分化腺癌1例,钩虫病2例,小肠血管瘤出血2例。其他小肠血管畸形出血4例,美克尔憩室2例,十二指肠憩室2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无明显异常4例。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可直视检查全小肠病变,是一种直观、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怀疑或证实有小肠疾病的175例患者(女71例,男104例)在麻醉/镇静状态下进行了200例次(经口检查58例,经肛门检查92例,双侧对接检查25例)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并对31例患者进行了小肠镜镜下治疗。 结果175例患者中有125例检出小肠病变,总体诊断率为71.4%(125/175),对其中31例患者共进行了98例次镜下治疗。包括息肉切除87次,镜下注射治疗7次,电凝治疗2次,喷洒止血药物2次。所有息肉均成功切除,镜下成功止血9例,止血失败2例。检查及治疗中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可以对全部小肠进行检查,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率,并能提供相关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DBE)应用的不断推广,小肠疾病的诊治水平大为提高.小肠溃疡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既往的常规检查方法如小肠造影、CT等对诊断小肠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而胶囊内镜检查存在拍摄盲区,亦无法进行活检.  相似文献   

19.
20.
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了解小肠肿瘤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风险。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期间进行的53例胶囊内镜检查检出的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小肠X线检查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53例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共检出小肠肿瘤9例,检出率为16.98%。无症状者3例,无症状人群中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为11.11%(3/27);有症状者6例,症状主要包括:便血、腹痛、腹泻,病程平均为3.83年(1~10年)。胶囊内镜检出的小肠肿瘤包括癌1例、淋巴瘤1例、平滑肌瘤2例、息肉2例、脂肪瘤1例、小肠粘膜下肿物2例(性质未明)。6例经胶囊内镜证实有小肠肿瘤的患者小肠气钡造影只检出1例,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高于小肠气钡造影。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具有较高的检出能力,为降低胶囊内镜检查的风险,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对疑有小肠肿瘤致肠腔狭窄者应行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