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滑膜肉瘤X线、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滑膜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13例位于四肢、3例位于躯干、1例位于左肺上叶;X线、CT显示肿块密度低于肌肉,密度多不均匀,其中4例肿块内出现骨化或钙化,3例出现相邻骨骨质破坏,4例邻近骨受压骨吸收。3例肿块MRI表现为卵圆状、分叶状团块,边界清晰,信号均一,T1WI与肌肉信号相同,T2WI呈明显高信号;8例肿块在T1WI为"三重信号",T2WI压脂像见"铺路石"征;T1序列增强扫描,5例均表现为肿块内絮片状明显不均匀强化,间隔明显强化。结论:①滑膜肉瘤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②对于滑膜肉瘤,X线、CT联合MRI可更全面显示其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肿瘤定性和鉴别。  相似文献   

2.
滑膜肉瘤的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0例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①滑膜肉瘤好发于四肢大关节附近,尤其下肢关节;②X线表现为软组织肿胀或明显肿块影,肿块内有时可见点状钙化;CT一般表现为略低于肌肉密度的肿块,内部密度欠均匀,可见肿块内钙化及邻近骨质侵犯;MRI示肿瘤信号不均匀,T2WI上肿瘤多呈三重信号征,其间有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滑膜肉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表现,尤其MRI特点有较强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软组织滑膜肉瘤的CT及MRI表现,进一步提高下肢软组织滑膜肉瘤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下肢软组织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位于膝关节周围9例,髋关节周围2例,踝关节周围2例;肿瘤直径6.7~13.8 cm,平均(9.12 ± 4.67)cm?9例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4例软组织肿块边界欠清楚?CT特征:肿瘤呈团块状或分叶状软组织影,肿瘤密度与周围肌肉密度相似,其内可见不规则的低密度区或钙化;3例肿瘤边缘见钙化灶?增强扫描示: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其中2例可见异常增粗的动脉血管影?MRI特征:肿瘤呈团块状或分叶状软组织影,T1WI上与周围肌肉信号相比呈等或稍高不均匀信号;T2WI表现为以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3例肿瘤内部可见低信号分隔;MRI增强后均表现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结论:下肢软组织滑膜肉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使用CT及MRI对下肢软组织滑膜肉瘤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软骨瘤病63例,其中51例行X线检查,24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行X线、CT、MRI检查者16例。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 63例中,58例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位于关节囊内,3例位于关节囊外,2例关节囊内、外均有;X线及CT表现为大小不一、数目不等、形态相似的圆形或卵圆形钙化或骨化结节影,典型者呈"铺路石"样分布,15例继发骨性关节炎;MRI检查中,18例表现为关节滑膜肥厚,12例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于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7例游离体中央在T1WI上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PDWI上呈低信号,5例病变关节内游离体于T1WI上呈肌肉样中等信号,T2WI上呈软骨样略高信号;3例仅表现为关节的滑膜肥厚,未见明显的游离体或悬垂体形成。增强扫描,5例肥厚的关节滑膜明显强化,4例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边缘呈环形强化,2例游离体呈均匀强化。结论滑膜软骨瘤病具有典型影像学特征,尤其当游离体钙化或骨化时影像表现更典型,X线、CT及MRI三者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并分析其影像表现。行MR平扫6例,增强5例;行CT平扫及增强3例。结果病灶位于脊柱3例、关节旁3例、腹股沟区1例、大腿上段1例,均表现为深部组织内的边界不清或尚清的团块状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肿瘤体积较大(均>5cm)。CT上,3例病灶密度均与肌肉密度呈等或稍低密度,其内可见更低密度坏死区,其中2例均伴钙化,且多位于肿块的周边。MRT1WI上,6例病灶与肌肉相比呈不均匀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内见更低信号坏死、囊变,在T2WI上表现为以高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其中4例均伴出血信号或低信号分隔。8例中6例伴临近骨质破坏。7例增强后病灶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及分隔无强化。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CT、MRI表现及临床病史有助于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最终确诊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SS)的CT和MRI表现及相关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SS的CT、MRI和病理学资料。结果四肢11例,躯干2例,颈部2例,纵隔1例。CT显示肿块密度大部分与肌肉密度相似或略低于肌肉密度,多不均匀;2例肿块内出现钙化,位于肿块的周边。MR检查示肿瘤软组织成分多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为主、T2WI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6例肿块在T2WI出现明显高信号、稍高信号和低信号的三重信号;4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见"铺路石"征;增强扫描,10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分隔不强化。光镜下见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双相分化为S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结论 S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滑膜肉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探讨CT和MRI对滑膜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肿瘤多位于四肢关节附近的深部软组织内,呈"钻孔样或包绕样"生长趋势;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可有分叶,轮廓多较清晰。肿瘤体积一般较大,22例病灶最大直径为3.1cm-13.4cm,平均7.1cm。由于常合并坏死、囊变、出血等,病灶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CT平扫多呈等或稍低密度的软组织肿块,6例病灶内可见坏死区,2例病灶合并有钙化。MRI平扫肿瘤实性部分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5例病灶内部T1WI可见高信号区,提示合并出血;T2WI病灶信号较混杂,部分病灶内部可见分隔样低信号影;压脂序列肿瘤显示较好,呈明显高信号;3例伴有邻近的骨质破坏。增强CT和MRI表现相仿,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滑膜肉瘤的的诊断准确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膜-肺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胸膜-肺滑膜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6例均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 X线示肺部均见较大或巨大的占位,范围约3cm×3cm×1.5cm-15.3cm×22.5cm×16.9cm。CT示肿瘤均为周围型,部分边缘光整,密度不均,内未见钙化,增强后5例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侵及邻近叶间裂或胸膜。CT均未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MRI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块轻度不均匀强化。术后病理示淋巴结均未见肿瘤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波形蛋白(Vim)、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阳性。结论胸膜-肺原发性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了解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指导,确诊需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9.
骨梗死的X线、CT和MRI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2例累及20个骨骼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将骨梗死分为早、中、晚期,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早期骨梗死x线、CT表现为干骺端骨质疏松,MRI 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骨梗死中期X线、CT扫描为斑点状硬化,MRI表现为病灶中心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内信号不均,病灶边缘呈地图样改变;骨梗死晚期X线、CT呈不规则、蜿蜒状硬化斑块,MRI 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骨梗死的各期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在早期和中期MRI特征性表现优于平片,在晚期X线平片、CT及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缺损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缺损的X线、CT及MRI表现。结果:20例共25个病灶,X线表现病灶内为均匀的低密度,病灶内均未发现钙化影。CT表现骨皮质呈杯口状或碟状凹陷,缺损区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或骨化。MRI表现病灶在T1WI和T2WI与肌肉信号相等或略低,周围有更低信号线围绕。结论:X线、CT和MRI可显示干骺端纤维性缺损缺损的影像特征,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 PNET)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p PNET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其中4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胸壁软组织2例,髂骨1例,股骨1例。发生在软组织的2例p PNET,X线及CT表现为分界不清的等或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破坏相邻骨质;MRI表现为软组织内边界不清的肿块,其内信号不均匀,以等或稍长T1、等或稍长T2信号为主,明显不均匀强化,邻近骨质破坏。发生在骨的2例p PNET,X线及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伴有较大的软组织肿块;MRI在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为等或高信号,不均匀强化。结论 p PNET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X线平片、CT与MRI检查有助于术前了解病变的性质、范围等,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有无侵犯毗邻组织器官或远处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29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及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骨质破坏溶骨型6例,浸润型12例,骨质硬化型3例,混合型8例,包绕病骨生长并超越骨病变范围的软组织肿块14例,CT增强扫描呈中等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12倒。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X线对骨恶性淋巴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其象牙椎、椎体多骨多灶性破坏、长骨溶骨性破坏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硬化反应、骨膜反应、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相对特征影像学特点为骨膜反应轻、T2WI稍高信号、软组织肿块较大、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MRI对淋巴瘤浸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的影像征象,以提高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2月6例病理证实的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术前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例,血管肉瘤4例。6例均进行了X线、CT平扫和MRI检查,其中1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MRI增强扫描。分析X线、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X线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血管肉瘤中,位于骨盆者1例,单发位于长骨者2例,下肢骨广泛破坏者1例,X线为溶骨性骨质破坏,部分有硬化边。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髂骨病灶见硬化边,病灶内见高密度钙化影,6例病灶均无骨膜反应。磁共振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 肿块信号比肌肉高,磁共振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信号混杂,整体较高,磁共振T2压脂序列(fat suppreion-T2WI,T2-fs )呈高信号,大部分病灶周围无水肿,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 骨原发血管性恶性肿瘤影像表现多样化,多发、T2信号较高、无骨膜反应,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非上皮源肿块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方法的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非上皮源肿块49例,其中经X线钡餐检查41例,CT 7例,MRI 10例,B超19例.结果 胃平滑肌类肿瘤38例,神经鞘瘤4例,间质瘤2例.上述病例X线表现为边界清楚肿块伴附近粘膜推移;CT呈密度均匀、轮廓清楚之肿块,增强后有强化;MR成像T1WI呈肌肉样等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B超多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区.胃脂肪瘤3例,X线表现肿块形态、位置可变;CT、MRI有典型脂肪影像表现.异位胰腺2例,呈光滑隆起病灶,其中心可凹陷.结论 胃非上皮源肿块以平滑肌类肿瘤最多,胃双重对比造影有特征性表现,X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CT或MRI对肿块进一步定位、定性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3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及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骨梗死急性期X线、CT表现为干骺端骨质疏松,MRT1WI骨梗死灶中央部分呈等至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骨梗死灶边缘呈环形低信号,T2WI呈环形高信号;亚急性期X线、CT表现为小的虫噬样改变,伴有斑点状钙化,MRT1WI骨梗死灶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T1WI骨梗死灶边缘呈环形低信号,T2WI呈环形高信号;慢性期X线、CT表现为不规则状、蜿蜒状骨质硬化,MR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是诊断骨梗死急性期的最有效方法,在急性和亚急性期,MRI优于X线和CT,在慢性期,X线、CT和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PLB)的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淋巴瘤的X线平片、CT及MRI特点.结果 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40.6±5)岁,单发16例,多发2例.股骨5例次,腰椎4例次,髂骨、胸椎各3例次,颅骨、胫骨各2例次,骶椎、肱骨各1例次;X线及CT表现为浸润型4例,溶骨型7例,硬化型1例,混合型5例,囊变型1例,明显骨膜反应3例,合并病理骨折5例,16例有明显软组织肿块,MRI检查:病变在T1WI多呈低或等信号,T2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1)骨原发性淋巴瘤影像学上缺乏特征性表现,X线、CT及MRI综合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鉴别诊断.(2)全身症状轻,骨皮质破坏的范围相对小而软组织肿块大,骨膜反应轻,MRI的T2WI信号不高,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强化,是其相对特征性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滑膜性骨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通过对11例滑膜性骨软骨瘤病患者的CR平片、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9例CR片病变关节四周均见多枚钙化或骨化结节影,形态呈点状、圆形或卵圆形,有的聚集团块状、石榴状或不规则形,钙化结节中心密度低,周围密度高;而CT显示细小游离体数目明显多于CR片,能见一些没有钙化的小体,还可见游离体的中心和周边密度的变化,有无骨化或钙化,滑膜的增厚和钙化;MRI可显示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关节及周围游离体包括软骨性游离体,T1WI和T2WI通常显示为低信号结节,T2WI上与滑膜内高信号的液体形成对比,小结节 T2WI可见其信号不均,钙化部分呈低信号.结论 受软骨结节的钙化或骨化程度的影响,X线平片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有一定限度,需要结合CT检查,MRI检查.手术病理的检查往往是提示滑膜有软骨化生改变作为确诊依据.X线诊断简单、方便、及时,而CT、MRI则能提供更多更完整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12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原发性淋巴瘤中,位于髂骨10例,耻骨及骶骨各1例。X线及CT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混合性骨质破坏4例,常合并较大软组织肿块,骶髂关节受侵犯2例,髋关节受侵犯7例;MRI检查T1WI主要表现为等信号6例,稍高信号1例,低信号4例,T2WI主要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骨盆是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其X线、CT表现多样,MRI信号复杂,需与多种恶性骨肿瘤鉴别,充分结合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管状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0例经手术、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的长管状骨骨梗死的X线平片、CT和MRI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进行比较。结果病变均发生在股骨下端、胫腓骨上端等长管状骨。早期X线片多为阴性,CT表现为骨质疏松或小的虫蚀状改变,MRI表现为T1WI等或等低信号,RWI呈等或略高信号,边缘围以低信号环,再外缘见等T1、长T2信号环。中晚期X线片上可见斑点状、争状钙化,排列成串或蜿蜒走行;CT断面图像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斑片状高密度钙化。MRI上成典型地图样改变,即病变中心等或稍长T1、T2信号改变,均匀或不均匀,边缘T1WI呈花边状低信号带,T2WI呈内层为高信号,外层为低信号的双层轨道样改变。结论:MRI发现早期骨梗死比X线片及CT要敏感,中晚期三者均有典型表现,MRI检查优于X线片、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分析12例PVN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均行X线、CT、MRI常规检查,均进行开放性滑膜切除术,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X线表现:所有12例PVNS患者,病变邻近骨质无明显骨质疏松,无骨膜反应,钙化者少见。4例关节内外出现致密性结节状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2例关节病变者仅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面完整,间隙不等宽。6例关节边缘部分侵蚀破坏,呈表浅性缺损或类圆形不规则缺损。②CT表现:12例PVNS患者中,8例表现为腔内软组织结节影及滑膜囊增厚,可见增生的滑膜结节及关节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2例胫骨平台破坏,1例髋臼边缘破坏,1例肩关节边缘骨侵蚀,所有骨破坏周围可见硬化环。③MRI表现:12例PVNS患者病变部位均见增生肥厚滑膜,T1WI呈中等或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中等稍高信号,可见多发散在结节,其内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呈长T1短T2信号,具有一定特征性。关节腔内均见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在脂肪抑制序列中尤为明显,呈T2WI高信号。结论 PVNS的MRI表现较CT、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够准确显示PVNS病变范围和程度,能够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