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吻合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运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52例食管癌患者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颈部采用食管胃侧侧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吻合过程均顺利,全组手术时间180~435 min,平均264 min,其中吻合平均时间约23 min.术中出血50 ~450 ml,平均120 ml.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4例,术后短期随访无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胃颈部侧侧吻合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运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IVORLEWIS术侧侧吻合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胸腹腔镜下IVORLEWIS术侧侧吻合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1~82(63.3±10.5)岁。结果20例患者皆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230~270(245.7±30.5)min,术中出血150~300(210.7±20.5)ml。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示切缘皆为阴性,术后病理分期为T1N0M0至T3N1M0。胸部和腹部淋巴结清扫分别为9~17(12.5±2.5)枚和4~10(6.6±2.3)枚。术后进食时间为第6~13(7±1.5)天,术后住院天数为7~20(12±2.3)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发生术后轻微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1月内愈合。1例发生术后轻微声音嘶哑,随访2月后声音恢复。1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无乳糜胸、呼吸衰竭及胃排空障碍等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时间2~39(22.7±3.5)个月,20例患者术后长期随访至今均健在。结论胸腹腔镜下IVORLEWIS术侧侧吻合是可行性的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49-51
目的探讨联合胸腹腔镜手术在食管癌切除中的安全性、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共52例食管癌患者采用联合胸腹腔镜切除术,左侧俯卧位下胸腔镜游离食管及胸部淋巴结清扫;再平卧位,腹腔镜游离胃及腹部淋巴结清扫,然后将胃制成管状,并左颈部手工分层吻合。结果本组资料无围手术期死亡,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除1例因肿瘤明显外侵中转开胸完成手术外,其余51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乳糜胸1例,肺部感染4例,声音嘶哑4例,颈部吻合口瘘2例。结论胸腹腔镜联合行食管癌切除术具有微创、恢复快、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等特点,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但相关术后并发症需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吻合位置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EC)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3 月-2017 年4 月该院336 例EC 手术患者,根据术中管状胃吻合口的位置分为前壁组、
后壁组及侧壁组(胃底大弯侧)。总结3 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分析不同吻合
位置对EC 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3 组的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侧壁组的吻合口瘘、残端或胸胃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前壁组和后壁组(P <0.05)。前壁组死亡5 例(4.24%),
后壁组死亡4 例(3.77%),侧壁组死亡1 例(0.89%);3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选择管状
胃侧壁吻合有利于降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技术能有效保证吻合口的安全性,特别是术后吻合口瘘、残
端或胸胃瘘等,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学习曲线。方法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由作者本人完成的38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4组(A、B、C、D),A、B、C组每组10例,D组8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中转开胸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虽然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中转开腹,中转开胸率、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C+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成熟模式引导,具备一定胸腔镜其他手术操作经验的无胸腹腔食管癌切除经验医师完成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20例。 相似文献
7.
胸腹腔镜在老年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经胸骨后胃、食管颈部器械吻合术与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在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60岁以上的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其中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经胸骨后胃、食管颈部器械吻合术16例(胸、腹腔镜组),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15例(传统三切口组,其中有13例为手工吻合,2例为器械吻合),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胸、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6.2%),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6.2%).发生颈部切口感染1例(6.2%);传统三切口组发生吻合口瘘4例(26.7%),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6.7%),发生颈部切口感染1例(6.7%),发生肺部感染2例(13.3%),发生快速心房颤动1例(6.7%).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传统三切口组术后住院时间(25.07±15.78)d,显著长于胸、腹腔镜组的(15.13±2.87)d(t=-2.478,P=0.019);传统三切口组术后住院总费用(77 115.45±26 162.73)元,药费(38 741.06±19 043.47)元,床位费(2 179.17±1 268.01)元,高于胸、腹腔镜组的(58 072.38±8 182.09)元(t=-2.698,P=0.015)、(19 946.85±5 864.60)元(t=-3.663,P=0.002)和(1 177.79±323.82)元(t=-2.969,P=0.009),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22个月,31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 由于颈部器械吻合技术的使用,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住院时间短,费用相对也低.腔镜手术患者受到手术的创伤小,对心肺功能影响小,对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联合腔镜治疗的242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2例,女60例,肿瘤位于食管上段18例,中段190例,下段34例。结果本组手术除6例中转开胸或开腹手术以外,其余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210~380 min,平均280.5 min,胸腔镜时间60~130 min,腹腔镜时间40~100 min;术中出血150~420 ml,平均211.6 ml;清扫淋巴结8~42枚,平均16.5枚,其中纵隔淋巴结10.5枚,腹腔淋巴结6枚。主要术后并发症有吻合口瘘10例(4.1%),吻合口狭窄7例(2.9%),乳糜胸6例(2.5%),肺部感染48例(19.8%),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13例(5.4%),心律失常16例(6.6%),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3~33个月,15例发生转移复发,22例死亡。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安全可行,随着外科腔镜学习曲线临床经验的积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望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中联合应用胸腔镜、腹腔镜技术的手术指征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31例食管癌患者联合使用腔镜行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食管癌病变位于上段者3例,中段15例,下段者13例。手术方法为先行胸腔镜右胸入路行食管游离并纵隔淋巴结清扫,再行腹腔镜游离胃,后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术后病理分期:I期18例,II期9例,III期4例。结果3例中转开胸,其余均腔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出现吻合口瘘3例,乳糜胸2例,顽固心律失常1例,均经积极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声音嘶哑3例。术后随访1—20个月,死亡3例,均为癌转移恶液质。结论胸腹腔镜技术联合应用手术治疗早中期食管癌是安全可行的。创伤小,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采用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手术(Ivor-Lewis)10例,腹腔镜下游离胃、管状胃成形及打开膈肌裂孔;胸腔镜下游离中、下段食管,将胃提至奇静脉弓,使用吻合器行胃食管奇静脉弓下吻合.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30 min,手术经过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术中平均出血200 mL.所有病例均无肺部并发症,无吻合口瘘,1例出现胃排空障碍,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痛苦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食管胃机械侧侧吻合在食管癌及贲门癌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采用食管胃机械侧侧吻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切缘癌细胞残留均为阴性。结论:食管胃机械侧侧吻合方法大大降低了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易于掌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胸胃采用不同上提路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胸胃采用不同上提路径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2009年6月~2009年12月共35例患者行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分为食管床路径组和胸骨后路径组,胸骨后路径组20例,食管床路径组15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的数量、术后胃液量、围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的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胸骨后路径组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和胃液量均明显少于食管床路径组,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食管床路径组.结论: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胸胃采用不同上提路径各有利弊,应随个体病例而确定使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河南医学研究》2016,(2)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研究组给予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复发转移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食管癌安全性、有效性确切,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19例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19例行常规三切口食管次全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部38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死亡。胸腹腔镜组无1例中转开腹或开胸,与常规三切口组相比,胸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心肺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术后胸液引流量减少,拔除胸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改良侧侧吻合技术在动静脉瘘成形术的临床运用效果分析.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10月选取该院收治的6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常规组采用端端吻合术创建动静脉血管内瘘,改良组采用改良侧侧吻合动静脉瘘吻合术,均采用连续锁边缝合法.对比两组患者动静脉瘘直径、血流、成功率等.结果 改良组的吻合口直径、血流量与常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组吻合成功率91.3%,高于常规组的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4.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结论改良侧侧吻合技术施行头静脉与桡动脉吻合术者,吻合口血管开口增大,血流增多,静脉血管明显扩张,内瘘成熟度提高.成功率明显高于端端吻合的血管内瘘,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内瘘成熟率.结论 改良侧侧吻合技术能够扩大吻合口直径,增加血流流量,减少并发症,并缩短内瘘成熟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该院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死亡。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方法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且术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能明显提高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胸腹腔镜行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拔除胸管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理、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无一例中转开腹或开胸。手术时间5.6~8.8(7.0±1.3)h,术中平均出血量200ml,术后平均拔除胸管时间3.16d,术后平均进食时间13d,平均住院时间13.93d。发生颈部吻合口瘘4例,声音嘶哑2例,治疗后治愈或好转。结论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微创、有效,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6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传统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炎症因子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ORR为83.33%(25/30),对照组为80.00%(2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1、2、3天,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CD3+、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的CD3+、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出院前1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