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绝经期焦虑症是指初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焦虑不安、精力缺乏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本文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论述,展开对围绝经期焦虑症的中医病机研究,以期为围绝经期焦虑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病症特点,归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动物实验模型,在临床病症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常用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的优点及不足,提出更为完善的基于临床的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思路和方法,为动物模型的量化评价奠定基础,进而形成病证相结合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促进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较多。围绝经期的自然生理变化使围绝经期妇女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其中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围绝经期抑郁症对妇女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及医学干预,会加深其恐惧感和紧张感,进而精神症状出现或更严重,给围绝经期妇女带来一定痛苦。为了有效地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本院应用穴位按摩配合心理护理的方法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浅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芳  吴新华 《光明中医》2009,24(9):1783-1784
围绝经期是中年妇女进入老年期前必经的生理过渡时期,围绝经期综合征,不仅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其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与社会关系,避免和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缩短围绝经期的时间以及安全渡过围绝经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90-1892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冲任二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文献,从冲任二脉的循行分布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冲任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关系、冲任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现代研究、调理冲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中医临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提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冲任失调型的辨证太笼统,当有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抑郁是在围绝经期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该文根据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状况特点及主要发病学说,探讨了围绝经期抑郁症引起失眠的中医发病机制,且结合临床实践,提出围绝经期抑郁症引起的失眠以舒郁、化痰、健脾、交通心肾为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首发于围绝经期,以情绪低落、抑郁甚至自杀倾向为主要表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率日益增长,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朱玲教授在围绝经期本虚基础上,以叶天士"久病血瘀"为理论指导.认为围绝经期抑郁症因虚致瘀,病发瘀血.从瘀论治,审因补虚,标本同调,同时结合围绝经期心理、生理特点,给予情志疏导,顾护基础疾病,可为...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围绝经期最常见的症状,极大损害了围绝经期女性的身心健康。围绝经期失眠根本病机当责之于肾,笔者认为与肝也密切相关。肾精不足为围绝经期失眠的基本病理基础,肝气郁滞与肝血不足是导致围绝经期失眠的重要病理因素。肝肾同源,肝肾二脏相互作用共同导致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生发展。临床上从肝肾论治围绝经期失眠疗效显著,初期当以补肾疏肝为法,中后期以补肾平肝、养肝为主,兼顾其他病理产物。该文从肝肾角度对围绝经期失眠进行论述,以冀有助于临床审因论治及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潮热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在临床上使用广泛。近年来,学者们对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一定成绩。文章从雌激素、5-羟色胺、内啡肽假说等方面对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有关机制进行述评,并认为今后的研究可从基因层面进一步阐释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的相关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是女性必经的一个阶段,而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文章从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方面对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张红  李伟莉 《河北中医》2012,34(7):1100-1101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围绝经期功血),是指围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而引起月经的不规则变化,是妇科常见病,属中医学崩漏范畴.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社区人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个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城镇和近郊社区人群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知程度,以及对相关方面知识的需求程度。方法:应用相关调查问卷了解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知程度;应用改良的Kupperman’s评分表和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了解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状态以及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对其生活的影响程度。结果:改良的Kupperman’s评分中,在眩晕、疲乏、心悸等症状上,城镇人群症状严重程度高于近郊人群;在皮肤蚁走感、记忆等症状方面,近郊人群症状严重程度高于城镇人群。从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中,在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性生活方面,近郊人群受围绝经期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城镇人群受围绝经期的影响程度。63.18%的城镇人群和69.43%的近郊人群希望有专业医师对自己进行围绝经期知识的介绍。结论:通过对围绝经期社区人群的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表明,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相关服务和咨询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受群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本文总结贾晓航副教授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辩治方法.贾师针对围绝经期病理特点,总结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以补肾阴为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与心肾失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苏  卢冰  谈勇 《四川中医》2006,24(1):31-32
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后妇女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发生原因与雌激素水平降低、血管舒缩变化、情绪障碍有关。围绝经期睡眠障碍属中医绝经前后诸证中失眠症,心肾病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心肾失济也是绝经前后诸证之不寐发病的关键。拟益肾宁心之更年冲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亦可有效控制围绝经期综合征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诊断为干眼症的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48例确诊为干眼症患者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并同时设立无干眼症的围绝经期女性和正常对照组.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技术测定性激素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促卵泡生成素(FSH).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性激素有无差异.结果:确诊为干眼症的围绝经期妇女及无干眼症状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中E2、T、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p<0.01),两组围绝经期妇女FSH显著高于对照组A(p<0.01).确诊为干眼症的围绝经期妇女血清T、P水平低于无干眼症的围绝经期妇女(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中干眼症患者睾酮(T)、孕酮(P)水平更低些,但雌二醇(E2)水平高于无干眼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中医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特色鲜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从专药专方、针灸疗法和联合治疗三方面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中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以围绝经期综合征为例,从围绝经期综合征与五脏的关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论治及其论治过程中的理、法、术、效等方面来系统阐述针五经、调五脏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学术特点。并附验案1则以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顺义区医院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顺义区医院收治的72例妇科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针对围绝经期症状、心理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主要心理因素症状为易怒、常感烦恼、不满意等;主要症状体征为失眠健忘、潮热汗出、情绪烦躁、腰颈酸痛、口干舌燥.结论围绝经期症状与妇女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相关,针对个性特点,配合精神和心理方面治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正>围绝经期抑郁症是首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情绪低落、焦虑紧张、失眠为主要症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在中医中属于"郁症"。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诊治的9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旨在提高对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病理机制,寻求防治措施,需要建立与人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相类似的动物模型,进一步为药物研究、新药开发、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该文通过主题词及关键词“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更年期综合征”“绝经期”“绝经综合征”“动物”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 4个数据库检索,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及对应模型的优缺点进行梳理。共确定了673项研究,其中61项被纳入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动物模型以去势模型最为常见,免疫缺陷模型较为少用。结果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社会心理压力剧增,围绝经期综合征呈高发的态势。因此,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研究尤为重要,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周期、实验技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模型动物和造模方法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实验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