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纵裂池创伤性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CT征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扫描对创伤性纵裂池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颅脑创伤患者,表现为纵裂池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短规CT复查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阳性征象均消失。结果:24例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前纵裂池高密度影长度增加,8例伴有胼胝体沟征;纵裂池呈局限性羽毛状高密度影,邻近脑沟消失;后纵裂池密度增高增粗,边缘毛糙;复查显示上述征象均消失。结论:局限在纵裂池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CT扫描有特征性表现,与检查时间关系密切,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2.
陈加源  杨向进  张天 《四川医学》2002,23(3):264-264
目的:提高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结果:纵裂池出血88例,侧裂池及脑沟出血33例,天幕区出血5例,合并其他颅脑损伤98例,结论:分布与脑池脑沟一致的密度增高影是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征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联合MRI诊断大脑镰和纵裂池出血的意义。方法30例病例首诊均常规螺旋CT机轴位扫描,并在病情许可下均进行了MRIT1WI、T2WI多层面扫描。所有病例均进行CT或(和)MRI随访复查。由2位主治以上医师对CT及MRI图像进行了仔细观察和分析,意见一致方可作出诊断,并以随访出血吸收或出血量减少作为最后诊断依据。结果30例中18例CT诊断为出血(大脑镰出血4例,纵裂池出血6例,大脑镰合并纵裂池出血8例),7例CT诊断大脑镰可疑出血,5例CT诊断正常;30例MRI检查均发现出血,其中大脑镰出血16例,纵裂池出血6例,大脑镰出血合并纵裂池出血8例;复查CT和(或)MRI,出血均明显吸收或减少。结论CT结合MRI能明显提高大脑镰出血和纵裂池出血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结果纵裂池、直窦、矢状窦旁出血48例,其中有矢状窦旁征13例;侧裂池及脑沟出血16例、天幕区出血4例,常累及几个部位;合并其他颅脑病变36例.结论分布在脑沟脑池、小脑幕、直窦、矢状窦旁密度增高影是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5.
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与纵裂池出血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维山 《当代医学》2009,15(3):111-111
目的提高对大脑镰硬膜下血肿和纵裂池出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晰资料完整的23例硬膜下血肿和45例纵裂池出血的CT征象。结果23例硬膜下血肿cT征象为大脑镰呈细绳状或粗绳状增宽、密度增高,部分出现脑回远离中线、脑沟消失或模糊等占位征象;45例纵裂池出血CT征象为纵裂池线影增宽、密度增高,前纵裂池线影增长,侧脑室上方10mm层面纵裂池内高密度线影连贯,纵裂池内高密度“之”字征。结论大脑镰硬膜下血肿与纵裂池内出血均为常见的颅脑病变,只要全面分晰病变的CT征象一般都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覃柳生  左仁杰  韦文华 《右江医学》2012,40(4):553-554,6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85例患者,分析CT表现特点。结果 TSAH位于脑池(纵裂池、侧裂池、环池、枕大池)90例,位于脑表面沟50例,脑池、脑沟同时有出血45例,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其它的颅脑损伤及有多处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CT检查是诊断TSAH较为可靠的依据及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外间隙增宽的CT表现,提高其CT诊断率。方法对脑外间隙增宽的15例婴幼儿临床表现、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外间隙增宽的CT特征为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均增宽(〉5 mm),前纵裂增宽(〉6 mm),后纵裂池不宽,额顶叶脑沟普遍增宽加深,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基底池增大,脑室不扩大。结论头颅螺旋CT扫描速度快,影像清晰,是诊断脑外间隙增宽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4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资料。结果: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①头部受加速旋转损伤;②伤后即昏迷;③生命征紊乱;④瞳孔多变;⑤无神经定位征。CT诊断标准;①脑灰白质交界处、白质内不同范围低密度区;②灰白质交界处,白质内单个或多个小灶出血(直径≤2mm);③脑室出血;④胼胝体出血(直径≤2mm);三脑室周围出血(直径≤2mm);⑤脑干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即时纵裂池出血的CT诊断能力。方法收集经2次以上颅脑CT检查能确认的纵裂池出血63例。另按顺序取自我科颅脑CT检查正常者150例做对比资料。按zimmerman等提法,将大脑镰及纵裂池以胼胝体为界分为上、前、后三部分作分析。结果纵裂池出血表现为:纵裂池内高密度“之”字征;天幕切迹增宽。结论上述结果是诊断纵裂池出血的重要CT征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跟踪观察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病因不明的小儿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跟踪变化。结果 双侧额或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者18例(100%),双侧裂池增宽者18例(100%),额顶区脑沟增宽加深者16例(88.89%),前纵裂池增宽者18例(100%),脑基底池扩大者14例(77.78%),脑室轻度扩大者3例(16.67%)。1岁时CT复查,18例(100%)均出现外部性脑积水战少。2岁6个月时再次复查CT平扫,18例中15例(83.33%)外部性脑积水消失,另外3例(16.66%)外部性脑积水进一步减少。结论 CT检查及跟踪观察对于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S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SCT复诊证实的105例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SCT表现。结果纵裂池出血47例,侧裂池出血30例,脑沟出血22例,小脑幕区出血6例。合并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或颅骨骨折共12例。结论SCT扫描对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定性、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杨心伟  张辉  徐锦锋  全世杰 《吉林医学》2012,33(19):4074-4076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e,DAI)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对DA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6例经临床证实为DAI病例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36例,其中弥漫性脑肿胀31例,脑室及脑沟、裂、池均受压变小或闭塞;脑实质出血29例,其中胼胝体区出血8例,基底节区5例,脑干4例,小脑半球2例,皮髓质交界区18例,15例为上述两个或多个部位合并受累;蛛膜网膜下腔出血19例,脑室出血6例,硬膜下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3例,颅骨骨折6例。结论:螺旋CT扫描可为临床诊断DAI提供较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DAI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与正常新生儿颅脑的CT鉴别诊断。方法对比分析85例新生儿SAH与85例正常新生儿的颅脑CT表现,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鉴别。结果85例SAH中发生于直窦27例(31.76%),上矢状窦22例(25.88%),纵裂池14例(16.47%),小脑天幕11例(12.94%),外侧裂池8例(9.41%),脑底池2例(2.35%),小脑延髓池1例(1.18%)。在85例SAH征象中,出现线状征及空三角征49例(57.65%)。85例正常新生儿颅脑相对高密度部位:直窦9例(10.59%),上矢状窦7例(8.24%),纵裂池3例(3.53%),小脑天幕1例(1.18%)。85例SAH患儿,有6例诊断不符。两组CT表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新生儿CT表现为直窦、上矢状窦、纵裂池、小脑天幕有时密度相对略高,易误诊为新生儿SAH,因此要注意正常新生儿颅脑与新生儿SAH的CT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测壮族新生儿脑室和脑池,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提供正常的CT解剖数据。方法从进行颅脑CT扫描的壮族新生儿中选取无异常发现者103例(男51例,女52例)的CT片进行测量,测量项目为脑室7项,脑池5项。结果获得壮族新生儿脑室7项指标的平均值,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获脑池5项指标的平均值,其中鞍上池、环池和在脑纵裂池男大于女,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四叠体池和外侧窝池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壮族新生儿脑室和脑池测量指标中,除鞍上池、环池和大脑纵裂池男大于女,性别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指标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健康老年人大脑皮质机能定位的临床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CT图像上对大脑皮质机能区简单而准确的定位方法。方法:随机抽取50例健康老年人的CT图像,以大脑表面沟回为标志辨认大脑皮质机能区。结果:大脑表面沟回为标志辨认大脑皮质机能区。结果:大脑表面沟回在健康老年人CT图像上显示清楚,易于辨认。中央沟、外侧沟、额上沟、顶枕沟、距状沟、脑室、脑池可作为定位大脑皮质机能区的主要解剖标志,并以8个典型CT轴位图像表示其结果。结论:大脑表面沟回是在CT图像上识别健康老年人大脑皮质机能区的一种标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8例外部性脑积水(Externalhydrocephalus,简称EH)患者进行临床和CT分析。EH主要CT表现为额顶区对称性蛛网膜下腔增宽,纵裂池前部增宽。基底池,鞍上池、外侧裂池可增大。EH在临床和CT表现方面须与脑萎缩,硬膜下积液鉴别诊断。EH多数预后良好,常在2~3岁自愈。其CT表现有特征性,在诊断EH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我院治疗的74例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对病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74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54例(73%),丘脑出血13例(17.6%),小脑出血4例(5.4%),脑干出血3例(4%),脑出血中有7例破入脑室,不同时期和不同部位脑出血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不同,脑干区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最高;脑出血量与死亡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出血量大于70ml患者死亡率为80%。结论 CT能有效诊断脑出血的时期和部位,有利于患者选择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收治的42例TBM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CT和头颅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学异常征象主要包括脑膜增厚、脑梗死灶、不同程度脑积水、基底池或鞍池或脑实质内异常密度等,MRI诊断阳性率83.33%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64.29%(P0.05)。多数患者CT平扫显示脑积水、脑梗死、单发或多发结核瘤等异常改变,呈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改变,部分伴有钙化;增强扫描时多数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少数可不强化。MRI表现在脑底部脑池形态变窄或消失,T1加权像显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加权像显示等信号,脑膜增厚,增强扫描显示多数受累脑膜呈线条状、点状、斑片状等强化,少数可不强化;且粟粒样结核病灶MRI表现为T1加权像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病变中心为高信号,强化后呈多发性小灶性强化。结论 MRI检查诊断TBM阳性率较高,结合CT检查可为TBM患者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理类型提供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