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8年12月施行手术矫治的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7例,其中男12例,女25例,年龄14~38岁,平均17岁.18例采用后路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法矫治脊柱侧凸(实验组),19例采用常规后路钉棒法(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的站立位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主侧凸顶椎偏距、身高等指标.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实验组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51.2%,对照组为42.0%,实验组主凸顶椎偏距矫正率平均为41.1%,对照组为36.2%,身高增长实验组平均为6cm,对照组为3cm,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法可提高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矫正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廓成形术对提高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效果的作用.方法 2004年6月-2008年12月行后路矫形的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14~38岁,平均17岁,按手术治疗的顺序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实验组在矫治术中实施了胸廓成形术,对照组在矫治术中不实施胸廓成形术.采用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刀背高度、躯干不对称角度和患者外观满意度4项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主凸Cobb角矫正率实验组为51.2%、对照组为45.2%,刀背高度矫正率实验组为51.7%、对照组为26.3%,术后躯干不对称角度矫正率实验组为58.7%、对照组为11.1%,患者外观满意率实验组为89%、对照组为4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有5例术后出现胸腔积血,经胸腔引流后治愈.结论 胸廓成形术可提高侧弯矫正率,降低刀背高度,患者外观满意度高,但增加了气胸、血气胸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AIS患者,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全部采用插管全麻,一期后路手术,选择性植入椎弓根螺钉,进行侧弯矫形及预弯、旋棒后凸旋转矫形,并选择性节段丰富植骨融合。结果全组病例Cobb角术前平均52°,术后平均16°,矫正率69.2%,随访时间12~22月,平均18月,Cobb角平均17°。结论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力量强大,可以获得一个稳定的、平衡的脊柱系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端滑动中段锁定椎弓根螺钉框架结构治疗生长发育期脊柱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生长发育期脊柱侧弯患者360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弯8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218例,脊柱后凸60例,采用两端滑动中段锁定椎弓根螺钉框架结构进行矫形治疗。观察矫形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手术前后Cobb’s角进行比较。结果 360例患者中脊柱侧弯300例,术前Cobb’s角53°±3°,术后Cobb’s角8°±2°,脊柱后凸60例,术前Cobb’s角60°±2°,术后Cobb’s角25°±3°,手术矫正效果满意。其中术前Cobb’s角≤50°的患者矫正率为80%。术后21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脊柱纵向生长1.5~4.0cm。全部患者术后随访未见断钉、断棒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两端滑动椎弓根螺钉框架结构后路手术治疗生长发育期脊柱畸形具有坚强的三维矫形力量,术后脊柱纵向生长不受限制,无脊柱强直、旋转畸形和曲轴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65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行X线平片、CT、MR I检查。结果:65例脊柱侧凸,X线平片显示主弯术前平均Cobb角102.3,°术后平均Cobb角48.4;°CT测量椎弓根平均深度47mm、椎弓根横径平均6.6m,椎管内纵行骨嵴10例。MR I检查发现脊髓异常26例。结论:青少年重度脊柱侧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综合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全面的影像资料,为术前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术后复查根据需要选择X线平片、CT。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重建治疗的1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6~15岁,平均11岁,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76°~112°,平均97.8°.2例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1例.所有患儿均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40~560min,平均373min;出血量550 ~ 2200ml,平均1115ml;术后后凸Cobb角10°~ 43°,平均29.3°,矫正率70.0%;患儿的躯干和双肩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腰背部疼痛有明显缓解;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的2例患儿术后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 后路全脊椎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矫正儿童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并可达到稳定的短节段内固定及优良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融合与长节段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按融合范围分为短节段组(28例)和长节段组(22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1周影像学指标(侧凸Cobb角、Cobb角矫正率)、OD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短节段组融合节段2.4个(1~3个),长节段组5.7个(4~7个),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短节段组侧凸Cobb角为(21.4±3.7)°,术后(13.6±214)。,矫正率36.4%;长节段组术前(32.9+6.2)。,术后(11.3+3.5)。,矫正率65.7%,两组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侧凸Cobb角纠正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节段组6例发生并发症,长节段组10例发生并发症,长节段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短节段组高。两组患者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加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疗效肯定;侧凸Cobb角较小、脊柱平衡保持较好者可以选择短节段融合,侧凸严重甚至侧方严重滑脱者宜选用长节段融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系统在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术的51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应用膨胀钉25例(膨胀钉组),应用普通钉26例(普通钉组)。术后随访并对比观察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伤椎Cobb角、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及脊柱融合情况。结果 51例患者获得术后平均26.5个月的随访,普通钉组中2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膨胀钉组未发生螺钉松动。两组患者骨融合良好,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矫正、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远期随访发现普通钉组椎体高度再丢失高于膨胀钉组(P0.05)。结论经后路膨胀式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较之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在骨质疏松椎体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能维持骨折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Cobb角。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伤椎与不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27例,其中12例采用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15例采用传统双平面固定(B组).A组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3岁(25~56岁);B组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42岁(23~61岁).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并且骨折椎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所有患者均于麻醉状态下行体位复位,B组行后路常规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A组在B组方法 基础上加用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固定.观测患者后凸畸形(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随访5~22个月,平均9个月.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使骨折椎向腹侧移动复位,术后Cobb角及前柱高度恢复较佳.手术前后骨折椎前移复位程度的变化:A组为0.089±0.036,B组为0.023±0.048(P<0.001);两组Cobb角的变化:A组为(9.88±7.69)°,B组为(5.19±3.24)°(P<0.05);伤椎前柱高度的变化:A组为(39.3±5.2)%,B组为(20.6±6.5)%(P<0.05).骨折椎加用椎弓根螺钉在前柱撑开的同时可有效控制正常椎间盘高度的撑开. 结论对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有条件地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并且增强胸腰椎骨折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和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节段数目不同对AO-C型胸腰椎骨折脱位疗效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6年6月洛阳正骨医院收治AO-C型胸腰椎骨折脱位(II度及以上)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8枚椎弓根螺钉4节段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6枚椎弓根螺钉3节段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资料、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伤椎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伤椎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伤椎高度比值大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位复位的比例和治疗有效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II度及以上的AO-C型胸腰椎骨折脱位,与6枚椎弓根螺钉3节段固定相比,8枚椎弓根螺钉4节段固定在脊柱整体稳定性、神经功能恢复和脱位复位效果方面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