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广州地区较少出现的疾病,从1983年1月海珠区出现首例之后,病例续有发现。为了探讨EHF在海珠区的流行情况,我们对海珠区1985年1~12月出现的EHF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EHF主要传染源褐家鼠鼠肺EHF病毒抗原阳性率有所上升。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分别采集EHF病人家属、病人工作单位中密切接触者及一般健康人群血清标本。取材  相似文献   

2.
用等电聚焦电泳分析流行性出血热(EHF)血清,发现EHF R_(22)毒株免疫兔血清和家鼠型EHF病人血清中有一特异的等电点(pI4.9蛋白),而30例野鼠型EHF病人血清,EHF陈株病毒免疫兔血清以及50份正常人血清皆没有此种蛋白,但部分肝炎病人和红斑狼疮病人血清中亦有p14.9蛋白,表明p14.9蛋白不是家鼠型EHF病人特有,若仅对EHF血清而言,pI4.9蛋白可能是抗家鼠型EHF病毒成份。  相似文献   

3.
临沭县是流行性出血热(EHF)中发区,1990~1999十年累计发病506例。发病率波动在0.14-9.67/10万之间。发病年龄主要为20-49岁青壮年,男女发病之比为1:0.26,农民占81.18%。多发于每年10月至翌年2月,呈单峰型。按全国EHF监测方案要求,对宿主动物及人群血清进行了调查,结果鼠密度为14.52%,其中室内密度为11.61%,野外密度为17.30%,优势种分别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用IFAT、检测鼠肺、血及人群血清EHFV抗原和抗体,鼠肺阳性率1.73%(10/578),为野外的黑线姬鼠和麝(鼠句),褐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67%(1/15);EHF病人恢复期及健康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分为96.67%(29/30)和2.69%(45/1671)。  相似文献   

4.
景善鹏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12):916-917
目的为查清临沭县流行性出血热(EHF)传染源种类,给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县防疫站于1999~2002年对鼠类带EHF病毒率和正常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疫区的6个鼠种均带有EHF病毒,冬季野外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4.7%,春季室内鼠种带毒率各年度平均为8.9%,野外、室内各主要宿主动物的带毒率逐年增高,病人也明显增多,证明主要传染源带病毒的高低对该地区EHF流行起重要作用。隐性感染调查证明,不同职业人群的隐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病人家庭成员为最高,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最低。结论健康人群对该病毒普遍易感,对病家周围一定范围内进行疫源地灭鼠灭螨净化处理,及时消灭传染源,有利于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海南岛一般人群中流行性出血热 (EHF)的隐性感染率 ,以了解人群对 EHF的免疫力。方法 :应用 m IFA法分别对采自海南各地区一般人群血清 3 71份、不明热患者血清 3 5份进行流行性出血热 (EHF) Ig G抗体检测。结果 :一般人群血清中只有 1份阳性 (滴度 :1∶ 80 )。阳性率为0 .2 7% ,不明热患者血清中有 2份阳性 (滴度 :1∶ 2 0 )。阳性率为 5 .71 %。结论 :海南岛一般人群隐性感染率低 ,人群缺乏对 EHF的免疫力。海南岛是否存在 EHF的易感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用间接法ELISA检测流行性出血热IgG抗体。54份EHF病人血清全部阳性,32份正常人、19份发热病人和18份误诊为EHF病人的血清全部阴性,与IFA检测结果相同。检测EHF病人系列血清,发病3d就可检出抗EHF IgG,抗体滴度随病程升高,表明间接法ELISA可用于EHF临床诊断。将间接法ELISA与IFA、RPHI和HI平行检测30份EHF病人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43 211、1:413、1:253和1:143,有高度相关性,且ELISA比RPHI和HI更能检测出早期抗体。检测疫区人群血清4134份,间接法ELISA检出490份阳性,而IFA仅检出470份。结果表明间接法ELISA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尤其适用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用A-549和VeroE6细胞从啮齿类动物和病人血清中分离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相继获得成功。但上述分离到的毒株均已通过传代细胞不同代次的传代,不宜作为EHF疫苗的筛选毒株。1983年EHF流行季节,我们在流行区采集了急性期(发病2~5天以內)病人血清用大白鼠乳鼠原代肺细胞(RL)同样分离到EHF病毒。典型EHF病人急性期血液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我站分离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R_3株和B_5株,感染黑线姬鼠和长爪沙鼠制成的肺切片抗原,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不同人群的血清,证明此抗原仅能与流行性出血热EHF 病人血清起特异性荧光反应。EHF 病人血清中的IgG 抗体在发热开始第3病日即可检出,并可持续19年之久,从而为本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特异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兔抗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血清及EHF病人血清对野、家鼠型EHF病毒多肽抗原进行免疫识别,发现两型病毒多肽抗原间稍有差异。不同流行地区EHF病人血清大多数可与两型病毒49.6ku(50kd)多肽反应,提示该多肽可能是EHF病毒引起机体抗体应答反应的主要抗原成分。并对EHF病人血清中针对两型病毒多肽抗原的抗体检出率与临床病程及病型的关系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82年以来,在流行性出血热(EHF)疫区开展应用血液粒细胞的核突计数法早期诊断EHF的研究,于1986年通过省厅级鉴定。该研究是对临床入院诊断为EHF的早期患者组112例,其它发热疾病组42例,健康人群组51例,应用血液粒细胞的核突起变异计数法,与免疫荧光技术作同源配对对照  相似文献   

11.
<正> 为了调查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在人群中的隐性感染,我们于1982年7月至1985年6月对全省43个市县(占全省50%以上)进行了健康人群血清中EHF特异性抗体IgG的检测,共检血清5341份,其中发现阳性193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43个市县健康人群中,经无菌操作静脉采血2ml,分离血清待检。 2.细胞抗原片:由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提供:A_1株、A_(96)株、陈株感染的A-_(549)及Vero~E_6细胞制备的抗原片。 3.荧光抗体:羊抗人IgG、IgM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4.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 5.判断标准:EHF·V·IgG抗体测定血清  相似文献   

12.
<正> 1998年11月,作者对曲阜市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强度不同的区域,进行了正常人群隐性感染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 选择流行村(近3年连续发生EHF病例)两个;散发村(断续发生EHF病例)两个;未发村(近3年未发生EHF病例)两个;城区居民楼6所,作为采血点。采集对象有农民、学生、干部,年龄为10~60岁,共采血1047份。病人家属采血65份,由卫生院提供,以上均为无EHF病史,近期无发热,无出血点的健康人,每人取静脉血2ml,当日分离血清后置-20℃冰箱备检。2 EHF抗体测定及判断标准 用常规免疫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扶沟县1986年春季因革螨(柏氏禽刺螨)大面积侵袭人群引起螨性皮炎,同时发生了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大流行。调查表明:(1)EHF病人大多有明显螨咬史,一般在螨咬一个月后发病。发病人数随着螨性皮炎的增加而增加,终止而终止。(2)该螨的季节消长与褐家鼠型EHF发病曲线相关。(3)当时鼠密度和带螨率均高,可在病人身上、被褥、鼠体找到大量该螨。(4)褐家鼠带毒率高。(5)在螨咬后的健康人群中EHF隐性感染率高达31.58%。(6)排除了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的可能性。结合苏州医学院实验证实该螨能经刺吸、经期、经卵传播EHFV。故认为柏氏禽刺螨在这次EHF流行中起着重要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1983年流行性出血热(简称 EHF)流行季节,我们在流行区采集发病2~5天以内的急性期病人血清,用大白鼠乳鼠原代肺细胞(简称 RL)同样分离到 EHF 病毒。方法:将典型 EHF 病人急性期血液按常规方法分离血清,各取0.5ml 接种 RL 单层细胞青霉素小瓶,37℃吸附2小时,  相似文献   

15.
曲阜市1982年—1995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我市1982年—1995年人间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监测结果。监测证实,我市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和型疫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其带毒率为3.57%和1.75%。发病以20岁—60岁农民居多,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4.77%。疫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72%。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流行性出血热疫源地首次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3年1月广州市区内报告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我们以此例作为指示病例,于同年8~9月间开展了血清流行病学和疫源地调查,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发现正常人隐性感染率为0.25%(1/395),查可疑病人血清6份,发现阳性1份,查非EHF病人血清11份,阳性1份(临床诊断可疑登革热病);褐家鼠肺脏带EHF病毒抗原阳性率为8.6%(48/555),其它小啮齿动物均未发现阳性,从而首次证实广州市存在EHF疫源地,其主要贮存宿主为褐家鼠。  相似文献   

17.
2001年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利群  陈斌  阮峰  谭爱军 《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38-339,282
目的:了解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EHF)在人和鼠的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2001年发生的EHF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在哨点医院选取2001年3--6月份发热疑似EHF病例及健康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并随机在市区选取6个监测点开展鼠监测。将在居民区和野外捕获的鼠分类,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鼠肺标本EHF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的人与鼠血清EHF-IgM、IgG抗体。结果:人群EHF抗体阳性率为1.06%;捕获的鼠种类以褐家鼠为主,占总数的53.08%;鼠密度为28.52%;鼠抗原阳性率为1.36%,其中褐家鼠抗原阳性率为2.35%;鼠类EHF抗体阳性率为13.95%。结论:珠海市鼠存在有EHF流行,建议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发热疑似病人EHF监测,积极灭鼠,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呼吸系统急性炎症病人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水平,探讨其与呼吸系统肿瘤病人的异同.方法:以呼吸科病人为检测对象,采集急性炎症及肿瘤病人血清样本,分别作为呼吸系统急性炎症组(炎症组)和呼吸系统肿瘤组(肿瘤组),并以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TK1水平,并分析炎症组TK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2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炎症组和肿瘤组血清TK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炎症组的TK1水平显著高于肿瘤组(P<0.01);炎症组TK1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呼吸系统炎症病人血清TK1水平较呼吸系统肿瘤病人和健康人群明显增高,且与CRP水平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1986年4—9月海南岛登革热流行期间,采集首发病区疑似登革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清25份;经病毒学确认为Ⅱ型登革病毒感染的登革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清15份和双相血清3份;健康人血清18份;共61份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流行性出血热(简称 EHF)荧光相关抗体。结果疑似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抗体的方法有多种,然而,或因设备昂贵,或由于方法繁杂而不能为基层单位采用。为此,我们把方法简便易行的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1)和同时能用于血清分型的血凝抑制试验(H1)与目前公认的特异性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1FA)进行了应用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取自我区1986年典型 EHF 住院病人血清80份,其它发热病人血清14份及健康人血清15份。EHF 病人血清除3份为第四、第五、第六病日外,其余均为第七病日以上所采集。二、检测方法:1、RPH1:该方法系北京生物制品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