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价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在矫正双颌前突中作为强支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6例双颌前突患者,矫治设计拔除4颗第1双尖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使用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对照组使用双磨牙支抗常规滑动法关闭间隙。比较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上下唇突度的变化、前牙内收情况及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矫治后前牙突度和轴倾度有明显改善,面型得到了显著改善。研究组治疗前后支抗磨牙无明显前移,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型钛钉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正畸支抗,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且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微型钛钉种植体支抗在矫正双颌前突中作为强支抗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36例双颌前突患者,矫治设计拔除4颗第1双尖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使用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对照组使用双磨牙支抗常规滑动法关闭间隙.比较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住片,测量上下唇突度的变化、前牙内收情况及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前牙突度和轴倾度有明显改善,面型得到了显著改善.研究组治疗前后支抗磨牙无明显前移,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型钛钉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正畸支抗,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且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李伟  杨岚 《海南医学》2012,23(11):33-34
目的探讨微种植体支抗在矫治成人骨性双颌前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45例成人骨性双颌前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不行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实验组24例行微种植体支抗矫治。随访3~4个月,测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间比较,治疗后实验组上下颌切牙切缘平均内收和磨牙平均前移变化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人骨性双颌前突,有利于上下前牙内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和非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2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2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种植体支抗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1±1.3)mm,对照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为(2.2±0.9)mm,观察组的磨牙位移(3.7±0.3)mm,观察组的磨牙位移(6.1±0.6)mm,两组结果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术后的不良反应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效果显著好于非种植体支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畸治疗是对牙齿或颌骨施力,并使之达到预期位置的过程。这一力量的反作用力必须由一稳定的装置来承担,即所谓“正畸支抗”的概念。Pmffit定义正畸支抗为“对不希望发生的牙齿移动的抵抗”。正畸支抗的正确设计和合理使用是决定矫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由口内的牙(组牙)或口外的装置来实现。传统加强支抗的方法如横腭杆、Nance弓、固定舌弓、唇挡、颌间牵引、头帽口外弓等,存在不易控制、舒适性较差或依赖患者合作等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支抗控制是口腔正畸中的关键,传统的支抗手段有口外弓,颌间牵引,横腭杆,Nance弓,唇挡,舌弓以及组牙作支抗移动单个牙齿等,这些方法需要患者配合,支抗效果难以保证,在治疗过程中难免后牙的前移,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超强支抗的病例难以满足其对支抗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姚远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1):1544-1546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009年6月正畸治疗的患者65例,试验组34例选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选用腭杆加口外弓支抗进行治疗,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3个月的治疗,两种支抗控制均能获得有效的临床效果,但是微型种植体支抗能够使效果更完美。...  相似文献   

8.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抗控制是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稳定而有效的支抗设计是正畸和颌面矫形治疗成功的基础。在传统的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支抗控制手段有口外弓、颌间牵引、Nace弓、横腭杆及一组牙作为支抗移动单个牙齿等。这些方法需要患者良好的配合,支抗效果有时难以保证。因此,若发生支抗设计失误、控制不当,难以避免后牙的前移。近年来,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的应用已成为口腔正畸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矫治成人骨性双颌前突的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探讨和分析其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收治的9例骨性双颌前突治疗患者,按照初诊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5例)和观察组(4例)。对照组:采用腭杆加口外弓支抗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矫治成功率等比较(P〈0.05)。结论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矫治成人骨性双颌前突治疗中,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获得更好的疗效,并且稳定可靠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5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型种植体行支抗治疗,对照组行非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上下切牙倾角差、凸距差和磨牙位移值等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上中切牙倾角差、凸距差和磨牙位移值等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型种植体行支抗手术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是口腔正畸治疗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钛金属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及稳定性.方法 选取正畸科治疗的5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前突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钛金属微种植体,测量治疗前后牙内收、软组织变化,评估其稳定性.结果 52例患者自植入支抗到拔牙间隙完全关闭的时间约为5~16个月,平均(9.7±1.3)个月.共植入104颗钛金属微种植体,期间3颗脱落,5颗松动,本次种植体成功率92.1%.治疗前后标志点变化以上颌切牙最明显,其牙轴U1-SN,内收距离U1-Y,垂直向压低距离U1-PP明显变化(P<0.05).上下唇前突得到改善,E line-UL和E line-LL均显著降低,颌突角G-Sn-Pg缩小,鼻唇角NLA增加.结论 钛金属微种植体作为骨性正畸支抗效果肯定,可显著改善患者外观,而且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和传统支抗在上颌前突畸形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上颌前突畸形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支抗治疗模式,观察组采取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措施.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X线片,观察两组患者上颌前突畸形矫正情况[上中切牙切缘到牙周距离(U1-Y)、下中切牙切缘到Y轴的距离(L1-Y)、上第一磨牙冠近中点到Y轴的距离(U6-Y)、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形成的后下夹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形成的夹角(L1-MP)、上下中切牙长轴之间的夹角(U1-L1)]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上前牙突出角度和轴倾度均得到较好的矫正,拔牙间隙也得到缩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U1-Y、U1-SN以及U1-L1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钛钉种植支抗治疗上颌前突畸形能够更好地矫正患者的上颌前突,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口外支抗,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Bimaxillary dentoalveolar protrusion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malocclusion in Asian population.Traditionally,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ten involves the extraction of four first premolars and demands the least amount of anchorage loss, therefore headgear used to be an unavoid- able fate of these patients. Nowaday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mplant anchorage, more and more patients have benefited from the implant-aid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even escaped from orthognathic surgery. However, for extremely severe cases, orthodontists seem to still have to face the limitation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turn to surgeons for cooperation. In this case, we will see how dramatic changes happened on an adult patient with severe bimaxillary dentoalveolar protrusion malocclusion after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 microscrew implants as the temporary skeletal anchorage with the patient's written informed consent,[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与口外弓支抗治疗上牙弓前突的疗效比较,评价微型种植体支抗作用效果。方法将20例严重上牙弓前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种植体支抗组10例,口外弓支抗组10例,分别应用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配合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关闭拔牙间隙。通过头影测量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反映牙、颌、面形态特征的标志点位置变化,并通过成组t检验分析两组牙、颌、面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矫治后在矢状向上,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6.56±1.37)mm,上唇突点后移(4.36±0.79)mm,口外弓支抗组上中切牙内收(5.56±0.66)mm,上唇突点后移(3.86±0.73)m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上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分别为(0.55±1.36)mm、(1.81±0.8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垂直向上,种植体支抗组上中切牙压低(1.96±0.82)mm,上第一磨牙压低(1.59±1.15)mm,口外弓支抗组上中切牙伸长(0.60±0.74)mm,上第一磨牙伸长(0.24±1.72)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支抗组U1-SN角减小(16.76±2.85)°、口外弓支抗组U1-SN角减小(20.10±2.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不仅具备较强的矢状向支抗作用,同时具备有传统口外弓支抗难以实现的垂直向支抗能力,有效压低前牙以利于矫正深覆、露龈笑畸形,压低上磨牙以利于骨性Ⅱ类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不依赖于患者配合的腭杠腭托口内支抗系统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支抗作用.方法:选取12~26岁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34例,均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应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支抗设计采用腭杠腭托联合支抗系统(横腭杆+Nance弓);分析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以及牙颌研究模型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磨牙平均前移(1.50±0.85)mm,但未达到拔牙间隙的1/3;上下切牙平均内收量分别为(4.73±2.64)mm和(5.52±4.62)mm;双颌前突软组织侧貌有较大改善(Ls-E,Li-E,Cm-Sn-Ls,Pg′B′-FH,A′Ls-FH,Z角的改变,P<0.01);磨牙伸长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颌平面角、面高比以及后牙弓宽度改变没有显著性(P≥0.05);上下牙槽骨的变化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腭杠腭托联合支抗系统对于矢状向、垂直向、水平向支抗控制较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依赖性口内强支抗系统;对于矫治双颌前突拔牙病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强支抗.  相似文献   

16.
17.
李骏 《中国现代医生》2013,(35):127-129
目的比较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正畸中的差异。方法将132例错殆畸形患者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和传统支抗组。观察两组干预措施前后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微种植体支抗组上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4.88mm和4.31mm.磨牙平均前移1.14mm:传统支抗组上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3.48mm和3.24mm,磨牙平均前移2.43mm。相对RL线,两组治疗后U1-NA(mm)、L1-NB(mm)、U1-APg和U6-PtP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76、5.34、5.09、10.22,P均〈0.05)。随访6个月,微种植体支抗组患者的微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无感染现象发生,患者无明显不适感;传统支抗组出现4例支抗牙伸长、松动、牙龈红肿。结论微种植体支抗能达到临床强支抗要求,微种植体支抗能够更大程度改善患者前牙覆殆覆盖关系,正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根尖下截骨后退联合模型外科及正畸治疗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效果。方法:对7例骨性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患者采用术前取牙模,按照模型外科设计上、下颌骨的骨切开线,制作咬合板,术中根据模型设计的切开线行根尖下截骨后退的正颌手术,根据咬合板设计恢复咬合关系,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8~10周开始正畸治疗。结果:7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面部形态、咬合关系、开口型、开口度、咀嚼度、骨段愈合等方面的治疗结果均令人满意。结论:采用根尖下截骨后退术联合模型外科及正畸治疗是进行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首选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为临床预测矫治后的软组织侧貌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对15例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10项软组织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来分析治疗后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结果 5项角度测量指标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软组织面角减小2.6°,鼻唇角增大6.0°, 面凸角减小3.1°, 上唇角减小3.4°,下唇角增大3.1°;5项组织厚度指标中3项矫治后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鼻底厚度减小1.4 mm, 上唇厚度增大1.6 mm, 下唇厚度增大1.5 mm,鼻根厚度和颏唇沟厚度矫治前后无改变. 结论 软组织不同部位的改变有所不同,拔牙矫治后患者软组织侧貌有明显改变,容貌外观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微种植体正畸支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倾斜角度下植入微种植体时,不同载荷对种植体-骨界面的生物力学变化,为微种植体正畸支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有限元软件处理.建立倾斜角度分别为30°,45°,60°,90°的4组微种植体支抗模型,分析在0.98 N(100 g力)、1.96 N(200 g力)、2.94 N(300 g力)、3.92 N(400 g力)水平力作用下,微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及位移的分布情况.结果:不同角度不同载荷下微种植体颈部为应力集中区,Von-Mises应力及位移峰值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微种植体90°植入,在3.92 N(400 g力)水平力作用下最大Von-Mises应力峰值为19.263 MPa,最大位移峰值为1.234 4 μm.结论:微种植体可在90°内载荷3.92 N(400 g力)以内的水平向正畸力.减小微种植体的倾斜角度,可以提高其载荷水平向正畸力的能力,提示临床应选择尽量倾斜于颊侧牙槽骨的方向植入微支抗种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