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和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经我院确治的99例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和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关系及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结果]①骨髓巨核细胞数和Plt没有相关性,但颗粒型、产板型巨核细胞和Plt有一定相关性(P﹤0.01)。②Plt与MPV呈负相关(P﹤0.01);MPV与PDW、P-LCR,PDW与P-LCR呈正相关(P﹤0.05)。③ITP患者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Plt上升MPV、PDW、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对骨髓巨核细胞产血小板功能及病情判断、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的百分率和绝对值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0例ITP患儿外周血中RP的百分率和绝对值,并与1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RP%为(10.71±3.69)%,绝对值为17.82±9.31,而病例组的RP%为(28.31±7.46)%,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而绝对值为16.39±5.18,低于对照组。[结论]RP的百分率及绝对值可作为判断血小板生成动力学的指标,也可作为血小扳减少症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在临床上判断ITP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以下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系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1],血液学主要特征为红细胞和全血容量绝对增加,血黏滞度增高,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加.我们应用CS-3000 PLUS型血细胞分离机对真红患者进行浓缩红细胞去除,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为5%~12%~[1-3],是常见的妊娠期合并症,会导致围产期母儿死亡率增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免疫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和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其他少见疾病有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相似文献   

5.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过程。抗血小板黏膜糖蛋白抗体IgG产生,使网状内皮系统(主要是脾脏)对血小板破坏增加[1]。血小板破坏速度超过骨髓再生能力时出现血小板减少。急性型ITP是自限性疾病,常见于有病毒感染的儿童。慢性型ITP好发于20~30岁女性,发病率为0.0001%~3%[2]。妊娠期ITP发生率为1‰~2‰,占妊娠相  相似文献   

6.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是多系统疾病,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病(TMA)[1-5],其特征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HA)和动脉微血管床内血小板聚集所致的器官缺血[1-6]。获得性TTP包括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TTP典型表现为Moschcowitz五联征:血小板减少、MHA、神经学征象、肾脏损害及发热。大多无潜在疾病,系特发性TTP,其发生率为33%~57%[1-5]。由于血液循环中出现抗vW因子(vWF)裂解蛋白酶(vWF-CP)的自身抗体,造成vWF-CP缺乏而致超大分子vWF多聚体(UL-vWFM)增多,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vW…  相似文献   

7.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的不断提高,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测定已经日益引起临床重视.近年来,国外的一些研究认为,MPV、PCT、PDW等检测特别是MPV可作为骨髓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与血小板计数有同样重要的意义[1].某些癌症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反应性的增多,我们对96例病史完整的住院胃癌患者的血小板(PLT)及上述3项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输液置管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效果。 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完成的42例心肺复苏抢救患者的资料(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53~8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颈内静脉置管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骨髓腔置管组,比较3组建立补液通道所用的时间、置管补液后血压恢复的时间、置管成功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结果骨髓腔输液通道所用时间短为(2.03±0.44)min,明显优于其他两组[颈内静脉置管组(3.51±2.57)min,锁骨下静脉置管组(3.01±1.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髓腔置管组成功置管后血压恢复时间较其他两组缩短[(12.33±0.95)min vs(14.97±2.02)min,(13.97±1.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髓腔置管成功率[100%(10/10)]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83.5%(10/12)]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87.5%(1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髓腔置管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于其他两组(0% vs 6.25%,1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建立骨髓腔内通路操作简单、快捷、方便、时效性最佳,值得在心肺复苏患者救治过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经典DA化疗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化疗,测定患者初诊阶段、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早期、完全缓解期血小板参数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密度(PDW)以及血小板比率(P-LCR)变化情况。另选4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不同时期患者血小板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差异。结果:初诊阶段,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参数PLT、MPV、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期血小板参数PLT、MPV、PCT、LCR、PDW、P-LCR水平均显著低于初诊阶段,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缓解早期血小板参数PLT、MPV、PCT、PDW、P-LCR水平均显著高于初诊阶段,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期血小板参数PLT、MPV、PCT、P-LCR、PDW水平均显著高于初诊阶段,PLT、PCT水平高于骨髓缓解早期,MPV、PDW、P-LCR显著低于骨髓缓解早期,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完全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水平高于未完全缓解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可反映患者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对评估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病情进展以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IPF)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IRF)对骨髓增生性肿瘤(MPN)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F)及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患者72例,分为PV/EF组(n=25),MF组(n=47),2组均行血常规检测。结果与PV/ET组相比,MF组患者的IPF和IRF水平均较高;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IPF较高的相关因素为男性,血小板减少和确诊为PV;在骨髓纤维化患者中则为外周幼稚细胞升高,低血小板计数,JAK2V617F突变。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IRF较高的相关因素为血红蛋白低,网织红细胞计数较高;在骨髓纤维化患者中则为外周幼稚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升高。结论血液学参数IPF和IRF对骨髓增生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相继发现并报告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为此,卫生部于2010年9月29日又公布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1],以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NAP)活性及骨髓涂片形态学分析在鉴别血小板增多症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本院初诊的29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44例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骨髓涂片的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及骨髓象的形态学描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组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NAP阳性率及积分均高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组,且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组骨髓象形态学分析发现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二系多可检到形态学发育异常。结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联合骨髓象形态学分析有助于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诊断,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⑴参考文献类型:根据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专著———[M],论文集———[C],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双字母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引用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为参考文献时,须在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表明其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  相似文献   

14.
⑴参考文献类型:根据 GB 3469 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专著———[M],论文集———[C],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双字母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引用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为参考文献时,须在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表明其载体类型:磁带( 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  相似文献   

15.
(四)血小板功能检测 1、PAdT(血小板粘附试验)(玻珠柱法) 血液通过玻珠柱后,过柱后血液中血小板数降低,此结果为血小板粘附及聚集所致,故又可称之为滞留试验。 临床意义 a、血小板粘附率减低 见于血管性假血友病(VW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n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以及肝硬化、尿毒症、骨髓增生综合征、血小板抑制药等。 b、血小板粘附率增高 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  相似文献   

16.
低浓度苯对小鼠过氧化损伤及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浓度苯对小鼠过氧化损伤及致突变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高、中、低3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采用动式吸入染毒,3个浓度组的苯染毒浓度分别为(48.7±10.6),(10.4±5.9),(3.9±2.1)mg/m3,每周5d,连续3个月。检测血常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骨髓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结果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并呈剂量-反应关系。高、中浓度组小鼠血清SOD活力分别为[(79.76±11.16)、(85.94±9.36)NU/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2.62±22.25)NU/ml,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浓度组小鼠血清MDA含量[(13.09±2.67)nmol/ml]高于对照组[(10.33±1.63)nmol/ml],GSH-Px活力[(113.64±20.54)U]低于对照组[(135.25±20.85)U],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小鼠骨髓微核率2.60‰比较,中、高浓度组小鼠骨髓微核率(4.50‰,6.70‰)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各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精子畸形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低浓度苯可引起小鼠造血系统损伤、过氧化损伤及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regnancy 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PAT)的临床特征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PAT孕妇的临床表现,血小板参数,分娩方式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 39例PAT孕妇84.6%(33/39)属于轻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50~99)×109/L],患病组剖宫产术或经阴道分娩两种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PAT组,血浆凝血致活酶(plasma thromboplastin,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T大多数为轻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正常、不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但若血小板计数20×109/L,应输注单采血小板并采取剖宫产分娩。  相似文献   

18.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是以年龄>50岁人群中发病为主的罕见特殊型骨髓增殖性疾病[1,2],至今国外报道不足100例中均以老年患者占优势.最年轻的1例15岁[3].本文将近些年我们所见15例CNL中年龄<35岁的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和血小板(PLT)计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确诊的SLE患者103例,采用XE-5000血细胞分析仪流水线进行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分析,并根据血小板降低的严重程度,将SLE患者分为SLE伴血小板轻度降低组[(71~100)×10~9/L]、血小板中度降低组[(41~70)×10~9/L]、血小板重度降低组[(20~40)×10~9/L]和危急值组[(0~20)×10~9/L]。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进行检测。采用CD61-PE单抗标记血小板,噻唑橙(TO)为染料,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法检测RP%,对其中20例危急值组的SLE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RP%检测。结果:血小板危急值组、重度降低组和血小板中度降低组3组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危急值组、重度降低组和血小板中度降低组的RP%显著高于血小板轻度降低组(P〈0.05);血小板轻度降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SLE伴血小板危急值组患者治疗前后的RP%分别为(5.86±2.59)%和(3.14±1.9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可能成为评估SLE患者血小板活性的新指标,其值的高低可以反映出骨髓血小板的生成情况,有助于SLE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结合骨髓活检对血液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抽吸和活检同步取材,涂片采用常规细胞化学染色,切片采用塑料包埋,常规化学染色进行骨髓增生程度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对于造血系统肿瘤(包括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疾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转移癌诊断的符合率,活检高于涂片;对于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增生性贫血(包括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的符合率,涂片高于活检.结论:二者同步分析能优势互补,提高血液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