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分析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小白鼠的镇痛效应。方法:分别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小白鼠对疼痛的反应。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能明显降低小白鼠对热疼痛及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与颅通定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小白鼠的活动度明显降低。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有明显的镇痛的作用,兼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2.
麻黄细辛附子汤镇痛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小白鼠的镇痛药理作用。方法:实验组分别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小白鼠对疼痛的反应。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能明显降低小白鼠对热疼痛及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与颅通定镇痛效果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小白鼠的活动度明显降低。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有明显的镇痛的作用,且持续时间长,兼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7.
8.
9.
10.
11.
12.
13.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本方药物组成极其简单,仅有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如果辨证准确往往立竿见影,临床疗效显著且应用极为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少阴病的证治。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治疗多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现举案例如下以供同道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5.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本方药物组成极其简单,仅有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如果辨证准确往往立竿见影,临床疗效显著且应用极为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少阴病的证治. 相似文献
16.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于《伤寒论》。方以麻黄、附子、细辛三药组成。治阴阳虚兼太阳病证。笔者用此方治内科杂病获效 ,今不揣谬误 ,介绍于后。1 胸痹朱某 ,女 ,4 7岁 ,工人。患者体胖 ,7a前 ,胸痛彻背 ,胸闷。经某院诊为“冠心病” ,服用潘生丁、复方丹参片及瓜蒌薤白半夏汤疗效不显。近 2月来 ,胸闷痛加重 ,心悸 ,精神困倦 ,下肢浮肿 ,舌质淡暗 ,苔白滑 ,脉沉细。心电图检查 :心肌下壁供血不足。证属心肾虚衰 ,胸阳不振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处方 :麻黄 6g ,附片 15g ,细辛 4g。连续服上方 15剂后 ,心悸好转 ,但胸闷、肢困乏力 ,又续…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原为《伤寒论》治疗少阴病兼太阳病之太少两感证而设。原脉证诊治为 :“少阴病 ,始得之 ,反发热 ,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人根据个体差异的特殊性 ,在外感疾病及杂病治疗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1 感冒 张某 ,女 ,35岁 ,1998年 6月就诊。寒战 1周。患者初起自觉畏寒 ,日夜不能止 ,鼻塞流清涕 ,重衣略舒 ,测体温正常。曾服板蓝根冲剂、芙朴冲剂和头孢拉定胶囊治疗 ,罔效。刻诊 ,患者形体丰满 ,面色苍白少华 ,无汗畏寒。测体温36 2℃ ,血压 13 3/ 8 0kPa ,咽部充血不明显 ,扁桃体不肿心率 70次 /min ,两肺…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仲景《伤寒论》,原文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作用,后世以之为治疗阳虚外感之方。方中附子配麻黄,助阳解表,使邪祛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经通络,增强气化,通达上下,温经利湿;麻黄、细辛合用,温散太阳经之寒邪,使经气通利,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