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要求出发,分析城乡医疗卫生存在差异的原因、国内外协同医疗服务现状,提出深化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方法和途径。即通过建设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和开发核心体系,将各级医疗机构联合成为一个管理运行一致,技术操作规范,服务标准统一的医疗服务保障联合体,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保障能力,形成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宜宾市结合自身实际,推行城乡数字化协同医疗服务模式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就如何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管理运行一致,技术操作规范,服务标准统一的医疗服务保障联合体,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特别是针对西部地区建立协同医疗模式、共享医疗信息资源进行探讨,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技术和统一规范的医疗服务,实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3.
根据城乡数字化协同医疗服务的实施目标和技术难点,提出创建城乡数字化协同医疗模式的业务流程。即通过具体介绍成立城乡数字化协同医疗统筹机构、形成辐射城乡区域的数字化网络、建立城乡各相关机构之间协同工作模式的方法和步骤,为准备开展城乡数字化协同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部门与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条件下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的技术和理念在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能通过信息共享有效避免重复投资、重复检查造成的浪费,能通过共享实现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流程。自底向上,从设施服务、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四个层次构建了物联网条件下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5.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使用不均造成了我国医疗卫生发展极不均衡,区域范围内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差距巨大,导致“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以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缩小地区间资源配置,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新模式是以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导,建立在广义的电子病历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从分析传统医疗模式弊端入手,从国际区域协同医疗新模式动态、区域协同医疗新模式的实践、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以及区域协同新模式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区域协同医疗新模式收集、交换与居民有关的电子健康记录,可以实现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间业务协作以及跨行业之间的业务协同,并以居民为中心,解决传统就诊弊端,从而为患者、医务工作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多样化的智能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医药卫生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完善分级诊疗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城乡数字化协同医疗服务模式发展与应用研  相似文献   

8.
军民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分析项目背景,提出了项目的目标,并阐述了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关键技术,主要功能及实施情况,最后通过军民协同医疗服务的实践展望了军队下一步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军民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的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项目背景 近二十几年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开展了国家级及地方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希望推动以电子医疗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0.
江迅  梅磊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1):115-116
针对数字医疗这一新诊疗手段的存储容量大、数据处理快的特色,阐述了应用这一特色,对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及院外患者的个人信息、生理、病理等数据监测服务的提高。应用新技术对信号的处理特点,初步探讨了实现杜绝医疗事故所需硬件及软件的原理和方法,并提出了结合现有的网络技术优势,建立数字医疗平台,将影像信息处理功能增值的医疗管理设想。  相似文献   

11.
分析西部宜宾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现状、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和继续教育的特点,提出通过建设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推动城乡数字化协同医疗服务,改进基层医疗机构继续医学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促进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对农村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妥善解决西部基层医务人员时间有限、经费紧张、师资不足等问题,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全面巩固基层医疗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制作统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现状调查表》,调查辖区20个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结果卫生院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25.89%,公共卫生服务部专、兼职人员比例分别占95.71%和4.29%,在岗在编和合同制聘用工分别占38.95%和61.05%,医护人员比例为1∶0.90,高级、中级、初级、士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分别占公共卫生服务部人员的0.31%、20.86%、32.52%、22.39%和23.92%,学历以大专和中专为主,分别占41.41%、44.17%,专业以临床医学和护理为主,分别占36.81%、44.78%,48.77%人员工作年限>3年。结论卫生院及乡村医生人员配备基本达到了国家指标要求,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还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农民卫生服务需求特征,研究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新农合制度的设计。方法:选取新农合试点的太原市城区(迎泽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和尖草坪区)和农村(娄烦县),利用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收集农民卫生服务需要资料。比较城乡农民卫生服务需要特点,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城乡农民所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有显著差异;城乡农民卫生服务需要差别显著,娄烦县农民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城区农民(P〈O.001),两周患者平均卧床天数是城区农民的16.75倍。结论:贫困农村地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大、筹资能力低,为加强新农合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地市为单位进行基金统筹,同时,有差别地在贫困农村实施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特殊人群门诊利用”的制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评估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回顾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和分析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现状,合理评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效和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研究的分析,搭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理论框架以指导实际工作;方法:文献研究与实践资料的分析;结果: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主体、内容、策略与措施进行了阐述;结论:在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中,应充分发挥农民的监督作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相关法律依据,保证人员、设施到位。  相似文献   

16.
医疗服务补偿机制决定基本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因此,建立合理补偿机制始终是医改的核心任务。在新医改实践中,明确政府基本医疗服务补偿责任定位,设计、实施合理的符合国情实际的城市基本医疗服务补偿机制是实现改革总体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对政府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切实转变管理职能、科学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必然要求。同时,还必须厘清政府补偿责任边界、明晰政府补偿责任内涵和实现政府补偿责任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